描写镇江的作文

小城之情

江苏镇江中学 高二(2) 朱凯文

在中国广褒的土地上找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或许要费上些功夫,但对于我却是容易,只消打开地图,在中国的东部找到两条河,一条是世界第三长河—长江,从古老的各拉丹东香山上流淌下来,奔涌了千年。另一条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如此伟大的两条河流的唯一的交接处,有一座小城,那就是我的家乡镇江。

但是怎么说,小城虽小,也还不算卑微稚嫩,也曾经有过繁荣与辉煌。三千年前,第一位王侯被策封在了这片土地上,她诞生了!随着历史的哺育和恩赐,转眼已过去两千年。北方的动荡与不安,逐渐使江南地区成为“风水宝地”。成为了那个“人人都说江南好的”鱼米之乡。小城也因此一点一点成长发展起来。待到北宋之时,小城已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八州之一的“润州”。小城有长江天堑又有通航港口。军事地位、经济地位日渐提升,小城已不是小城。记得当年明白这么描述上海、镇江、苏州,听地名就知道富得流油。即使到了近代她也没有一丝逊色。在中华民国时期乃是江苏省省会。这一恍惚,小城成为了今日的城市山林—镇江。

一个三千多年的古城,文脉自然不会淡薄,无论是昭明太子苦读写下的《昭明文选》,还是辛弃疾在此留下的不朽名篇都给小城留下了文墨的气息。小城相比北方,少了些刀光剑影,多了些爱情传说,《水漫金山》《董永与七仙女》又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神秘与美好。此处江南的小城,本该含着吴侬软语,说不尽那小城的柔美。在一声“niang niang”和“gu wei”并存的城市里,她显得那么包容有内涵。大方的接纳了苏北的刚硬又不忘江南的细腻。历史的江苏总会被分为江南和江北原由网,而小城却身处其中,不是很尴尬而是用自身融汇长江两岸的文化。小城给我最大的留恋便是清晨那一碗锅盖面。走遍中国,回到家乡第一件大事便是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锅盖面。配上小城独有的香醋和肴肉,一天的生活便从美好开始。

小城多山多水。长江、运河与金山,焦山,北固山的你呼我应诚然给小城摹画出一幅幅心旷神怡的山水画。这山水城市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小城每一天都是舒适惬意的。小城人的每一天都是轻松自然的。

相比于“北上广”,小城更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她的小。她人不多,城市不大,生活无甚压力与烦恼。《行者无疆》中罗马老人这样评价上海“不要太美国”。但是小城依旧是那个小城,时代的潮流中没有被淹没。没有失去她的本真。小城有白天也有黑夜。白天必是阳光沐浴下的明朗,夜晚却又不是灯光下的刺眼苍白。如拥有黑夜,小城里,夜深了,不似大城的灯火通明,灯红酒绿。她是寂静的,是安详的。白天的车流变成夜晚的空旷,整个城市都进入梦乡了。小城的夜晚就是夜晚是床头枕边的夜晚。

抱有私心,我希望小城一直都是这样。不会被现代化过度渲染。未来的小城仍须山水相伴,做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环境的困扰希望永远与小城无关。当周围人城市飞速发展,小城当然不能落后,但我更希望这座小城能用不一样的姿态顺应时代,以一位清新、雅致、纯净的江南女子的形象走在时代的青砖路上。小城就要做小城,能让焦躁太忙碌的现代人有心灵的归宿,似倦鸟那温馨的巢穴,似船只避风的港湾。都说小城安逸闲适,不适合年轻人搏击长空为理想奋斗,但我认为,她就是那内心的归宿,在漂泊中一直都在的家。或疲于追逐功名利禄,或已功成名就,回到小城,安定内心,正如落叶归根,终于平淡。

愿小城多年后仍是小城,做我心中的那个小城,做自己的小城。

描写镇江的作文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二10班 顾昭融

我的家乡是一座江南小城,它因为曾经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拥有一个霸气的名称——镇江。镇守一条江,护住一座城,保住一方平安。这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一座飘香四溢的醋城,更是一座文化名城。

历史上,无数名士曾在这里驻足,他们借山水以寓怀,颂风土以寄情,许多令人瞩目的世佳作在这里产生,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散发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穿行于大街小巷,与这些积淀着文化与文明的历史不期而遇,不由地因为某个人,而爱上这座城。

东门,梦溪笔谈沈存中

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沈括,将镇江选为他的终原由网老之地,这里也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梦溪笔谈》的著成之地。

梦溪,是沈括三十多岁时梦到的一处景致:山水相映,花如覆锦,是人间仙境,梦中乐园。不曾想,多年后,在镇江城东,他发现了梦中所游之处,于是有了庄园“梦溪”,潜居八年,终成世著。

《梦溪笔谈》中有沈括生平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有科学研究、社会考察,有文史掌故、奇闻异说,内容丰富,兼收并蓄,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芦管玉箫齐送夜色,一声飞断月如烟。有如此美景相伴,怪不得沈老先生流连忘返。有如此巨人世著相伴,怪不得我们爱上这座城。

南郊,读书台会萧太子

镇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窗明几净。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涧。这就是梁太子萧统的读书台。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在增华阁,共同编选《昭明文选》,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于《昭明文选》选材严谨 、注重词藻,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书,是士子们//www.58yuanyou.com必读的一部书,千余年来流传不衰。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文选理”。到了宋代,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

试想一下,就是在这座小城的南郊,在茂林修竹下,在清流激湍旁,一群群闻讯远道而来的文人才子,拈断数径须,方吟安一个字,遂为千年文学史定下一个调。而这个文脉在这座小城悠悠流传,每年参加“增华阁”作文大赛的孩子们,怎能不因为这个人,更爱这座城。

西山,米点山水自一家

位列“宋四大家”的米芾,他的学书之路究竟从哪里开始的呢?又是什么使他将对书原由网法的狂热从孩童维持一生的呢? 会给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带来什么启示呢?

米芾学习书法是从七、八岁开始的,一生都是与书法绘画为伴,他的书法成就得益于后天的不懈努力,他的身上始终对书法有一种狂热之情,“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

米芾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自叙帖》中记述到:“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到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摹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那一笔笔的书写,在宣纸上形成了运动轨迹,就好像一个人在排兵布阵,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这里是繁花似锦,你就是设计者;这里是汹涌澎湃,你就是力挽狂澜的主人。

米芾学古人书法,“取法乎上”,图其形,更重其意。我们学米芾,正须学得此理。

在城西,近年来新添有米芾公园,观其书画,领略米点山水,在这座深爱的城。

北固,栏杆拍遍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原由网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首《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仍铭刻在北固山公园的入口,以凭吊当年已经年逾花甲却壮心不已的爱国词人。正是自古至今的诸如辛弃疾这样的志士仁人,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精神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我们更爱这座城,更爱我们的家园,更珍惜大一统的局面。

这座小城的每一个人,都会让我们更加爱上这座城。

——张 迅 《作文素材》主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镇江的作文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768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