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王熙凤出场笑声

作者 :姚崇,文艺学在读硕士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行事果断而又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的泼辣女人。小说中贾母说她是“泼皮破落户”,人称“凤辣子”。判词则如下评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总之她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人物,是个十分丰满而鲜活的人物,是一个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到的“圆型”人物,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显示出曹雪芹深厚的形象结构能力。本文拟通过对哭与笑这两种人类最突出的情感符号在王熙凤www.58yuanyou.com身上的表征这一方面对凤姐形象进行窥探。

王朝闻先生在《论凤姐》第七章《一场欢喜忽悲辛》中写道:“有些读者说黛玉爱哭,凤姐爱笑。这话有根据,但也不尽然……凤姐的确惯于发笑……但是凤姐何尝就不哭,有时哭肿了眼睛,有时哭的半真半假.”这便告诫我们在阅读王熙凤时,笑及其背后所内含的人物形象基因,固然是理解凤姐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以为掌握了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所有的密室之门,尤其是在我们面对《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时。当大部分读者将目光凝聚在凤姐的笑态百出时,我们还要想到凤姐的哭,以及凤姐的哭所指涉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意义。歌德说过:“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凤姐身上体现的哭与笑的统一,正是这种“丰富的统一体”的体现。

一、凤姐之笑

笑有真笑、假笑。真笑情不自禁最见人之真性情,假笑有意为之,可以窥测人之心机。于凤姐而言,真笑、假笑自然兼而有之。

写凤姐之笑,最为精彩的当属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www.58yuanyou.com玉进贾府时,王熙凤的首次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到:‘这些个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的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种“放诞无礼”无所拘束的率真之笑,首先向读原由网者展示了一个豪爽干练,狂放不羁而又泼辣无礼的“凤辣子”形象。这奠定了凤姐的形象基础。脂砚斋批注曰:“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如果说真诚的自然而然的笑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底色,那么她有意为之而表演出的假笑则表现出她更复杂的心机与更为立体的形象特点。在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十三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王熙凤的假笑充分反映出她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形象侧面。

凤姐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透八九分呢,因向贾瑞假意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贾瑞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凤姐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凤姐故意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面对贾瑞的心怀不轨,凤姐不慌不忙,两次假笑将计就计,心中却早有谋划,年轻貌美之人竟能有如此心狠手辣的心思,实在令人胆寒。及至贾瑞登门,凤姐又急命“快请进来”,也“假意殷勤,让茶让坐”,笑赞贾瑞:“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凤姐伪装出一连串的笑,对贾瑞步步挑逗,步步引诱,笑里藏刀,请君入瓮。可怜贾瑞色迷心窍,沉醉于假笑之中,竟真丧命于斯。

在真笑与假笑对立统一的描写中,王熙凤既泼辣干练又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凤姐之哭

笑有真笑假笑,哭自然有真哭假哭。真哭发自肺腑,真情得以流露;假哭逢场作戏,虚伪得以尽现。刘鹗《老残游记序》中说:“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哭泣,浸渍着作家的眼泪。”曹雪芹自己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借其中味”。在对凤姐之哭的描写中,浸蕴着作者对人世冷暖,人生境遇的感悟,这些感悟丰富了哭的内涵,增加了真实与可信度。

王熙凤与秦可卿关系亲密,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面对秦可卿的死,王熙凤悲痛不已,泪水不由自主滚落下来。人在受到巨大的精神打击,痛苦欲绝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强烈的肢体反应和剧烈的情感表现。此时此刻,无声的泪水足以表现出凤姐内心所承受的痛苦。这种无声的哭泣所流露出的真切的哀痛反映出凤姐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反映出她与秦可卿深厚的情谊。这是感人至深的真哭。而到了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在对付尤二姐时,凤姐接连哭了几回皆是逢场作戏,故作好人,假装可怜。“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放声大骂起祖宗爹妈来,又要寻死撞头。把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表面上装作忍让贤良,明白事理,撮合贾琏娶尤二姐做妾。暗地里“借鉴杀人”,“坐山观虎斗”,两面三刀,正如兴儿所言:“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逼死尤二姐后,凤姐还假意哭道:“狠心的妹妹,你怎么就丢下我去了,辜负了我的心!”。假哭的面具下掩盖着一副笑里藏刀,虚伪狠毒的嘴脸着实令人感rRqGT到面目可憎。

描写王熙凤出场笑声

三、笑中带哭,哭中带笑,苦笑更迭

正如周书文在《哭与笑的艺术辩证法——<红楼梦>的艺术辩证法原由网浅探》中所言:“《红楼梦》是写哭的艺术,也是写笑的艺术,更确切地说,是写由笑向哭转化的艺术。”在哭与笑的情感维度中的王熙凤也经历着哭与笑的转化。从小场景看,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出场与林妹妹相见“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前文已经提到。凤姐这一大笑令读者印象深刻,紧接着: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顷刻之间,谈话之中,凤姐先笑赞黛玉之美,又痛惜姑妈去世,转笑为哭;被贾母制止之后又“忙转悲为喜”,转哭为笑。变脸之快,哭笑之间尽显王熙凤逢场作戏、左右逢源而游刃有余的功力。从大的发展脉络来看,“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凤姐,自出嫁从夫进入贾家,到成为贾府大管家,发号施令一时风光无两,再到最后失去人心,惨遭休弃,经历了一个从发家到顶峰辉煌再到低谷的起伏的人生轨迹。其间夹杂着从真笑、假哭到痛苦、痛哭的过程趋势。而这样一个从喜到悲,从笑到哭的大方向,恰恰与贾府整个家族,乃至《红楼梦》所建构的整个世界的由盛转衰,由喜到悲的发展轨迹相吻合。而这同时又为处于哭与笑的情感维度中的王熙凤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以及环境合法性。

结语

通过将王熙凤置于“哭——笑”的情感维度中加以考察,我们切实体会到王熙凤既有人性的善良又精明干练,但也心狠手辣,两面三刀,虚伪贪婪的形象。体会到王熙凤由笑到哭,自食其果的人生悲剧。以哭和笑为坐标,以情感为钥匙,不失为一个感受作品世界,理解人物形象,触碰作者情思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王朝闻集卷六论凤姐》,《王朝闻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周书文.哭与笑的艺术辩证法——《红楼梦》艺术辩证法浅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01):25-32.

[3]刘泽权,赵烨.《红楼梦》人物“哭态”探析[J].河北学刊,2009,29(05):252-255.

[4]刘美琴.《红楼梦》中笑的艺术魅力[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5-18.

[5]王想胜.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笑态描写[J].成才之路,2014(02):93.

[6]张文娟.《红楼梦》“哭”的描写艺术[D].延边大学,2011.

芹梦轩

传记文学

读书向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王熙凤出场笑声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554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