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门外汉的前一句

歇后语门外汉的前一句

儿时,但凡话没说好或是答非所问,父辈们总是笑骂一句:“哑巴会唱戏,聋子会对对。”哑巴说起话来咿咿呀呀,一双手直比划,确有几分相似唱戏。聋子,耳朵听不见,反倒会对对子,这就值得庆幸了,然而也不过是问你吃了吗,回答今年四十八之类的笑话。坊间都这么说,我没有Vqpqno笑话残疾人的意思。只是觉得这聋子要是对起对子来还是蛮搞笑的,对对子应该就是书本上所说的对联。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应该就是对联的基本功,只可惜没有念过,说起对联,我就是个门外汉。因为无人反对,或者是反对无效,这个门外汉对对联却又极感兴趣。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白马乡那边,给人干活路过一座土地庙,具Vqpqno体位置记不大清楚,只是比别的土地庙稍大些,两边刻着一副对联:

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

对于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来说,这应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土地庙旁边挂着好多红布,看样子香火也是异常旺盛,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又或者是这对联功不可没,正所谓冰箱质量好,广告也要做得好。

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Vqpqno因为桐城派,桐城有了“文都”的美誉,作为桐城人,自然感到荣光 ,对于少数心态失衡的外乡人,就多少有些酸味。有位京官,途径桐城,巡察安庆,回到京师,就跟小宰相张廷玉唠嗑:“都说您的乡邻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我看富不丢猪有可能,但这穷不丢书,却不大可信。”

“何以见得?”张廷玉,保和殿大学士,那是何等人物,一听就知道来者不善。

“过了安庆不说塔,振风塔,非常有名,我出的上联:宝塔亭亭,四面七层八角。您的那些乡邻摇手的摇手,摇头的摇头,对不上来”

“乡邻给你对出来了,你还不知道。” 大学士略一沉吟,微微笑道。

“对出来,对出来什么呀?”那位京官急了。

“玉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乡邻摇头是替你惋惜呢!”大学士呵呵一笑。

京官偷鸡不成,唯有叹服。

律诗,严于格律,通常所见都是八句,两句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尾联要求不高,颔联和颈联则须要对仗工整,能够自成对联,一副好对联会让整首诗陡然增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自嘲》里的那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我似乎对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里的两句诗也很感兴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七个字同了四个字,不免让人心生狐疑,这不是重复吗?其实诗人在着重强调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正如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大巧若拙是也。

因为感兴趣,我把那两句诗略作修改写了一首《春日偶得》:

和风轻拂雨细淋,桃红柳绿又一春,

蜂飞蝶舞眼前景,莺歌燕语耳边情。

花开花落花相似,人来人往人不同。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败是非转头空。

歇后语门外汉的前一句

细品一下,喔!都是借用来的,借用,写诗人的事,不能算抄,两句三年,一吟双泪毕竟太过悲情,大家都借用,就是,连大家都借用,更何况我这个末学后进,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忽然发现我就是鲁迅先生抨击的那个人,但好像又高看了自己,先生笔下的人物都极具代表性,批判的是各种现象,各种普遍现象,既是普遍现象,非我一人,也就大可放心了。

以前,理发不叫理发,叫剃头,比起耕田种地,剃头应该是个轻巧活,小时候老是听人说顺口溜:懒之没奈何,拎个剃头箩。但城里的剃头匠是要挑担子的,一头是工具,剃刀剪子什么的,另一头是火炉,烧热水给人洗头。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是单相思热脸贴冷屁股那档子事,今天不说这个,扯远了。

已记不清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剃头挑子,怪有意思,我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

有冷有热,肩背营生家原由网什,

或推或剪,手掌绝顶功夫。

自我陶醉,感觉不错,直到有一天看到翼王石达开写的那副对联,我才知道什么叫弱爆了。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招天下英雄,在他开的理发店前挂出一幅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观。

翼王石达开嫌此联气魄不大,难以引人注意,便提笔改为: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一改,顿然是豪气干云舍我其谁!

北漂生活已经过去差不多二十年了,然而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公交站台上,一位夹着公文包的老板看了看我,然后指着我手里的木箱子问:“是你做的吗?”

“额,是我做的”

“那是你写的?”老板又指了指木箱子上面的字问我。

“是我写的”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搞装修,做木匠活,刨子、凿子以及斧头这些工具都属于利器,坐公交车来回携带不方便,我就用木头做了一个工具箱,燕尾榫卯,刷了清漆,装上锁扣提手,工具什么的往里一装,还行,挺像回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箱子上面刻了一副对联:

一把曲尺,能成方圆器,

几根直线,造就栋梁才。

我用钢笔写在箱盖上,又用壁纸刀照着字迹刻了一遍,但对联不是我原创的,想要解释一下,又觉得多余。

“你有兴趣上我那儿干吗?”正踌躇间,老板说话了。

“你那儿是做什么的?”喔,有这好事,我赶紧问。

“木刻,你干过吗?”

“没有。”我答到。得知他那里做的是细木匠活,我就成了一只泄气的皮球。

虽然都是木匠,但不可同日而语,粗木匠用手工做出来的是生活,细木匠用工艺做出来的就是艺术品。当年,齐白石看到师父站在道旁,毕恭毕敬的给细木匠让路,心向往之,便拜师细木匠,从而学习绘画雕刻,终成一代大师。我拿什么跟人齐白石相比,我学木匠的时候还做榫卯,没等我学出师,榫卯淘汰,钉子取代,我成了半吊子木匠,钉子木匠连粗木匠也算不上,只能算是伪木匠。

那位老板给了我一张名片,我把它收起来算是留给自己的一段回忆。钉子木匠做了将近二十年,没攒下多少钱财,但也算尽心尽力,有感触,也有感悟,我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睁一眼,闭一眼,方能看得更准,

掐半分,放半分,只为留有余地。

当今社会,男女同学已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1939年女生第一次迈进桐中校园与男生同学的一小步,却是社会文明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也不知道是哪位先贤就这事题写对联:

桐中敲铜鐘,童男童女同上学。

上联短短十二个字应时应景,朴实无华 。然而修辞手法上拆字、粘连、谐音不一而足,极尽奇巧。也正是因为这极尽奇巧,苦了下联,怎么也对不上来。直到今天还是没有适配下联。

歇后语门外汉的前一句

今年(2022年)十月,桐城中学迎来一百二十周年华诞,筹办隆重庆典活动,特设奖金十万为百年绝对征集下联。

要不怎么说是臭棋篓子,动不动手痒痒,重在参与嘛,冠军,无人陪跑的话,冠军就是个寂寞。去,来一个,华登赏花燈,登前登后等猜谜。放一块,哦,这不是挫伤硬伤,而是基因就错了,驴头不对马嘴。

盛事逢盛世,盛开盛放盛中国。有点意思,可是跟上联一对,一点意思都没有,桐、铜、童、同那是四个字,你这都是盛,一盛到底。

陈晟追程盛,成双成对成佳偶。嗯,有点像,然而,陈晟或许有,程盛,或许也有,他两在一起,就纯属子虚乌有,并且还有断袖之嫌疑。再说,这样的生拉硬拽生搬硬套,对上的也只是一副骷颅骨架,没有血肉之躯,更谈不上精气有神。

唉!洗洗睡吧,让二三四流跟冠军陪跑,咱这不入流就别玩啦,这事,人不跟你说三个臭皮匠顶他个诸葛亮。想想也是,我要是能对上,那还叫百年绝对吗?什么水平,瞎掺和,遇上笑点低的笑掉门牙,看你如何收场!

十万,奖金也算是很丰厚的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对联这事,就怕怎么勇也是勇不出来的。文化底蕴,文字历练,有的时候还少不了机缘巧合,可遇而不可求是也。嗯!什么事都得有个天时、地利、人和。

主办方还有个征集要求,桐城地域,桐中风情,作为一个啥也不是啥也不懂的门外汉,我不敢妄加指摘,这样的要求有什么不好,只是私下里以为既是百年绝对,续对难度可想而知,再要套个框框,当真是难上加难,何妨放宽界限,对联本来就讲的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你看看,这人不知其然,却知其所以然。其实我哪里知道什么所以然,左不过是无知者不怕,半桶水打晃。

我喜欢听有声书,蓝牙耳机成为首选,可以不干扰别人。虽然不是聋子,带上耳机便有了听觉障碍,算是半个聋//www.58yuanyou.com子,应错了老婆的问话也是要被骂聋子会对对子,我像聋子一样会对对子,但终究也只是一个半油篓子,对出来的对子会不会很搞笑我心里没底,但贻笑大方似乎确定是难免的了。

❖ 精华推荐 ❖

生活中的段子

【枞阳记忆】雪年

【枞阳记忆】难忘打草包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歇后语门外汉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553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