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以战争立骨“三吏”“三别”

——关于杜甫的“三吏”“三别”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导入新课:

说起战争,你的眼前会闪现出什么样的场景,用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

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断瓦残垣、饿殍遍地、流离失所

在中国的唐代,有一场战争的残酷程度比世界上的一战、二战还要惨烈,它让唐代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生灵涂炭,一场战争让这个国家的百姓死去了三分之二,这就是安史之乱。今天我们就通过杜甫的“三吏”“三别”走进这场浩劫——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熟读“三吏”“三别”,能够理解,读出情感。

出示背景:

杜甫写作“三吏”、“三别”的时间是唐乾元二年! 是时唐朝平叛官军九节度之师与安史叛军交战于相州而遭大溃败,杜甫正是在这相州大溃败大混乱之际离开洛阳 返回华州。在他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沿途耳闻目睹男 女老少被捕捉充当兵士役夫的惨痛景象,到处是惊惶恐怖和 悲哀叹息,人们遭受极大痛苦和悲伤却无处申诉。这一切给了他强烈的震动和深刻的印象,触发其内心深广的忧愤。杜甫在回到华州之后,将他一路上亲身感受 到的人民悲惨遭遇,经过艺术提炼有计划地写成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六首不朽的现实主义杰作。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译文】: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麼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仍在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裙泛指在这里衣物)。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紧应征河阳需要的劳役,兴许还赶得做明早的早炊。”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还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潼关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的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也有万丈多。

我请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明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说:

潼关高与云相连,城上堡垒把城墙区分成一格格战栅,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守住,哪要担心西都长安。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译文:

兔丝依附着柔弱的蓬麻而生长,当然是长不长了。

一个女人家嫁给了出征的丈夫,还不如丢弃在路旁等死。

我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连床被都来不及睡暖。

我们傍晚才结婚的,你一大清早就要离开了,未免也太匆忙了吧?

你这一去,虽然只是戍守在不远的河阳,而我的身分还没有真正确定,叫我怎么去拜见公公婆婆呢?

想当初我爹娘抚养我时,把我当宝一样藏起来,不许我抛头露面。

然而,身为女人的我,本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

你现在就要去战场上送死了,我的心情沉痛得好像要断了肠一样!

我真希望能跟着你一起去,但眼前的情势又是那么紧急。

我只能忍着泪劝你,不要太过于思念这段新婚,要努力为国家效力才行。

一个女人家如果真的跟到军中去,恐怕会影响了军威啊。

我悲叹自己出身贫穷,好不容易才有机会穿上这件新婚礼服。

我发誓,这件礼服不会再为第二个人穿了,我当着你的面,卸下了美丽的粉妆。哎!抬头看看天上的飞鸟,它们不论大鸟小鸟,都是成双成对地飞着。

偏偏人世间的事情,是这么的违背人意,然而,尽管命运如此,我对你的爱情永远坚贞不渝!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无家别

杜甫

寂寞www.58yuanyou.com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 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岛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译文】

四野硝烟真叫人一刻不安,栖身无所正当这风烛残年。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老伴闻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那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险要,利于防守,万古守关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即潼关之古称)那一仗,哥舒翰潼关之败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防守潼关竹将领,谨慎啊!千万别学哥舒仓卒促应战的覆辙。”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第二课时:

首先朗读“三吏”,读出情感。

问题探究: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结合三首诗的具体诗句,你觉得这三个地方的官吏,那个地方的官吏最凶恶?那个地方的官吏还有一丝温情?

小结:

石壕吏最凶恶,“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构成了鲜明对比,从这里我看出了石壕吏的凶恶的神情。

石壕吏最凶恶。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个男子为国捐躯,而他不为所动,依然要抓丁。我看出他的铁石心肠。

此处可以组织一个活动,补充出石壕吏省略的对话,以突出石壕吏的凶恶。

石壕吏最凶,看事情的结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连老婆婆都不放过。

同样是抓丁,新安吏有着一www.58yuanyou.com丝温情。

原由网甫在问抓丁原因的时候,新安吏如此回答——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从中看出新安吏抓丁也是无奈之举。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看到众人啼哭不止,新安吏这样劝慰““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然后新安吏又说出了下面一番话,给人们希望和安慰。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段话含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差役的活不重,就是放马,二是官军是正义之师

,胜利可待;三是统帅爱兵如子。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第三课时: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三别”。

问题探讨一:《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哪一种离别更让人肝肠寸断?

具体解析:

《新婚别》最让人肝肠寸断。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床还未睡暖,新婚夫妻就要分别。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生离死别,再见无望。

《无家别》最让人肝肠寸断。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 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一悲亲尽逝

二悲未能尽孝,母亲去世五年未能埋葬。

三悲无人可别。

《垂老别》最让人肝肠寸断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读出子孙皆逝之痛。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离别牵挂之苦、再见无望之悲。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年老体弱之憾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离别故园之恸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形势恶化之忧

再次朗读 杜甫《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探讨二:三吏、三别都提到了被抓丁,刻画了那几个身份不同的人物?为什么要塑造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

《新安吏》中因“县小更无丁”可征,只得“次//www.58yuanyou.com 选中男行”来充军。

《石壕吏》中一家三兄弟两人战死,吏役又 来抓丁,老翁出逃而老妇被强拉应役。

《新婚别》新郎“暮婚晨告别”去应役,使新娘子“沉痛迫中肠”。

《垂老别》里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汉,也不得不“弃绝 蓬室居”愤而走上前线。

《无家别》里描写一个刚从战场回来 的士兵,家早已荡然无存,再次被征召应役时,自然也就无家 可别了。

在六首诗中虽然刻划的是几个不同身分的人物,代表的是全体百姓,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原由网命运却是相同的。三吏三别的价值所在,就在于它对战乱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官府残酷压迫和残暴兵役制的肆虐,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悲惨境况,揭露的如此之深广峻切,描写的如此之真切沉痛,再现出历史的真实面貌,是史书所不曾记载的,所以杜甫的诗才被称为诗史

战争从未远离过我们,从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到王伟烈士以生命护卫南海安全,再到现在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对害怕华为技术,联合盟友对华为围追堵截,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社会的有硝烟的和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看千年前杜甫对战争的态度?

杜甫《出塞》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治侵陵,岂在多杀伤?

我国古人对战争的态度——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

从武字说开去。

小结:中国人从来都热爱很平,但是并不因为你热爱和平战争就远离你,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提升我们中国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一方和平。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岂择衰盛端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462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