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2020年第62/总第377

简介

【聚萃方台】(绝句)

贾宝成

车行小憩赏格桑花

每从醉后易思茶,大野无垠爽气加。

今日秋光谁作主,风流独属格桑花。

秋 望

格桑摇曳柳婆娑,放眼青山绿水多。

风过池塘荷半谢,一竿云影钓秋波。

垂钓见题二首

折欲成钩水作媒,晨阳东起又西垂。

人贪鱼味鱼贪饵,不解人鱼谁钓谁。

非为临波看水流,无风无雨也无舟。

杯池莫笑垂纶乱,万里江湖一钓钩。

白露有记

一缕晨光醒四围,踏来清露屐生辉。

群峰浓淡连天际,鸿雁排云画里飞。

童 心

秋云化雨

当天遮畏日,落地洗炎埃。

一榻清凉值,万家呼快哉。

时闻冠毒卷土重来有叹

陈叶纷纷落,新冠隐隐忧。

人间多少恨,原本不关秋。

手机叹

上帝新恩赐,人人手一机。

入魔耶入道?念此每嘘唏。

偶 兴

一杯慢酌夕阳时,半醉呼孙课古诗。

中夜北窗残酒醒,虫声唧唧听秋词。

杨海钱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昭彰抗疫策功勋 ,又逐风雷在耳闻。

但读悲歌能壮国,旌旗十万出卿云。

教师节感思二首

思 师

教化人生赖有师,沧桑正道自相期。

每来探究升平事,总向灵魂一问之。

师 思

诲人遗范待扶持,天地君亲共一词。

是日于身三省后,长从表字作深思。

观蓝天白云得句

天女偏劳在织身,白云净似浣纱新。

莫非夜借银河水,洗却长空万里尘。

子 宜

望 雁

乱云成絮复成堆,独上高楼一举杯。

莫阻南飞霜雁去,来年好载早春回。

学诗杂感

奔成江海静成池,远在天边近在斯。

我得诗心如水月,情随形赋意随时。

高建国

教师节有寄

领开读字第一声,点破迷津护远程。

今日秋风携谢意,师门收到总关情。

自 嘲

曾羡他人车马喧,古稀把盞话生年。

误将白醋当成酒,除去辣来都是酸。

仇玉英

秋园偶得

秋到芳园菊自持,俨然抖擞赭黄衣。

焉知物态多元化,不是风骚独领时。

老同学集结微群有作(二首)

几世修来同学缘,一声问候泪涟涟。

醇情醴意堪胜酒,况复尘封四十年。

屏中难识少时颜,游子思家终复还。

过往千般唯此地,纯真依旧不曾删。

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马锡斌

口占随吟

心中总是有温柔,一个怡孙不老牛。

别样消闲多实在,忙余还去作诗囚。

秋 燕

堂前不见住乌衣,才觉风寒绿渐稀。

漫向高天寻一字,或过或未问谁知。

秋 幻

山浮塔影阁生烟,凭看摇摇水底天。

几缕霞光从上下,网成一梦是流年。

白露滨河即兴

冶水涟漪秋获时,鱼肥虾赤鹭鸥知。

钓翁不瞩浮漂动,满目风光尽入诗。

忆秋分农家

老汉摇耧子驾辕,荆妻闺女两边牵。

少儿不屑拉砘子,臆着直行光轧偏。

庚子九一八鸣警笛有感

忽闻汽笛山川荡,中外古今最悲壮。

听惯卢沟义勇歌,松花江上同声唱。

和杨海钱观蓝天白云

万里蓝天飘白云,我疑玉女浣纱勤。

水车喷雾幻虹彩,为保瑶池不染尘?

颜亭月

读杨海钱师《卖乖曲》闻诸前辈雅和

诗苑宿老有群才,前卖萌萌后卖乖。

最是通达能自乐,燕邯直教似蓬莱。

申贵兵

红叶逝水

溪映秋云淡,流红不复回。

梦随枯草老,欲挽又风催。

僻乡篱院

枝压青霜又一重,孤桐小院现枯容。

叽啾朱雀墙头乱,梁燕巢空早失踪。

独 饮

缕缕靡音环酒肆,杯杯绿蚁对青衫。

心愁不许虚情问,只把闲思一梦缄。

秦 文

拾遗者说

慢道芳菲艳,难能邂逅来。

吾今怜而撷,拥雅入诗裁。

紫 薇

野夭何灼灼,凌露向阳开。

漫说残红去,弥香扑面来。

梦 怨

欲说无蝉却有蝉,平明与海奏和弦。

噪声褶皱贪床梦,投诉无门转罢眠。

南 山

又是“九一八”

警报声嘶彻野空,太行碧血滴心中。

滹沱七秩流深怨,巨吼随波怒向东。

陈振中

咏蝈蝈(二首)

二寸身微小,肤同野草青。

夏秋编午曲,唱给世邻听。

二寸身虽小,弹琴技艺精。

隐居荒野里,不与世人争。

张亚领

游封龙书院感怀

封龙静穆出蒙泉,汩汩清流胜管弦。

昔日鸿儒何处觅,书声犹觉耳边传。

樊 莉

园 丁

古稀常忆少儿时,加减乘除汉字知。

慈母涓涓谆教诲,成才勿忘奠基师。

聚 会

知青相聚在金秋,西港花园任漫游。

五十二年情意重,古稀谋面话难收。

关胜伶

如此板栗

农家秋月难得闲,起早贪黑过每天。

板栗约值疏菜价,只增产量不增钱。

李梦丽

威河西碧水花海艺术节

一湾碧水绕河西,谁请花仙画至堤。

十里芦荻曾绿满,今朝荷韵惹人迷。

小 草

莫言卑小貌平凡,敢与苍天放大言。

我辈偷闲安睡去,苍穹可会有青蓝?

菊 花

玉露浸滋菊万枝,红橙紫绿百重衣。

黄巢许愿同桃放,莫若重阳更适宜!

梦溪兰若

九一八忆思——保卫和平

大地山河血染红,云烟荡尽自峥嵘。

今非昔比共同体,还有东风穿太空。

《柏坡风》十年庆

十年一剑闻鸡舞,晓影光寒气自雄。

凭笔写心传大道,几家诗韵柏坡风。

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主题创作】

——贾宝成临漳行八首

铜雀台遗址有望

铜雀台空望落晖,漳河东去雁南飞。

秋风乍起浮云乱,疑是枭雄横槊归。

赠王学彬会长兼谢邯郸诸诗友

一涤铅华境另开,建安文骨未沉埃。

羡君日饮漳河水,续得风流七步才。

与学彬兄、赵国山老师并临漳诸友夜饮

秋色拈来煮一瓯,六朝人物自风流。

今宵明月邀何处,醉在临漳楼外楼。

次安阳文字博物馆

漫将文字证来原,甲骨安阳别有天。

莫道厅中方半日,时光已越五千年。

三曹园行吟

风过园中草木惊,三曹英气尚如生。

同根休问煎何急,千古江山只姓争。

秋游“七子园”有记

风骨风流两欲追,荷花谢去柳丝垂。

入园半有游人问,七子谁知谁是谁。

邺城博物馆览后

重门独为六朝开,更替兴衰莫自哀。

举目秋风漳水上,一潮还去一潮来。

别临漳感学彬兄“永不分梨”酒见赠

永不分梨酒几箱,秋风吹客别临漳。

陉山我待重逢日,栌叶飞红菊正黄。

—— 邺下村童庚子春行六绝句

门从三月启,春向四郊寻。

野径无人踩,青青草似针。

世外花无思,何曾识劫沙。

风前犹自舞,影乱半溪霞。

风细斜阳暖,林深噪雀稀。

薜萝犹识我,青翠上春衣。

昨夜廉纤雨,桃溪水涨痕。

湔裙哪家女?笑指苎萝村。

路转桃林外,农夫在眼前。

任他花如织,弓背只耕田。

老柳垂丝里,流莺向我啼。

徘徊归步乱,印向旧沙堤。

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为词之章法及其它

词之章法,谓之词的“章句之学”,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须安排好头、腹、尾的布局:开首得把所要描述的情态概括地揭示出来,取得牢笼全体的姿势;中间又得腰腹饱满,开阖变化,无懈可击;末后加以总结,收摄全神,完成整体。

词的体式,较诗复杂不少:依据字数多少原由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或者小令、慢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词又因分段关系,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一段叫片或阕,通常下片的头一句叫做“换头”或“过片”。词的用韵,有限用平韵、限用仄韵、可平可仄、平仄换韵四种情形,亦有叠韵、句中韵、限用入声韵之说,于句中韵不可视为闲字而不押。

先说词之头——开头十分重要,好比“凤头”。宋沈义父《乐府指迷》:“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明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

怎样开头才算好呢?以表达方式结合句型作为根据,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写景开头——开头描写景物或环境,从而即景抒情或展开记叙;记述开头——指记叙和陈述,包括记事、记人、记言和述理、述思、述状等;抒情开头——抒情词句,为下文的写景或记事宕开写作天地;设问开头——篇首提问,或为带出主题,或为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比兴开头——或设比喻,或因物起兴。结合词内容来审视评介,有境界阔大,即景生情的;有刻画气氛,用作烘托的;有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有发端突兀,出人意外的。总之要求,“起要美丽”(明初陶宗仪《辍耕录》)。

次说词之腹——于单调小词而言,并不因其短小而易为,因其篇短字少,更需其字当意新,含蓄委婉,让人能咀嚼之、品味之。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评》:“短句颇不易作,此作(牛峤《西溪子》)字字的当,有意笔,能品也。”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小词只要些新意,不可太高远,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炼句。”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

于双调词而言,其结构形式,当代词家唐圭璋先生提出十二种,即:上景下情、上情下景、上今下昔、上外下内、上去下来、上昼下夜、上问下答、上虚下实、上下相连、上下不接、上下相反等(《论词之作法》)。其中“上景下情”、“上今下昔”和“上下相连”三式最为常用。上景下情——也就是即景抒情;上今下昔——即上片写今人今事、眼前景物,下片写有关的古人古事、昔日情状,也就是抚今追昔;上下相连——指上下片意旨相同,下片的内容是上片内容的补充或深化。

双调以及三叠、四叠词的过片,历来受到重视。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www.58yuanyou.com。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南宋张炎《词源》说:“最是过片不要断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何过片,总的要求就是:上下承接,词意联属,过渡自然。

于慢词而言,南宋张炎《词源》:“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叙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作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

再说词之尾——结尾处至为重要。俗话说:“织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精。”明谢榛《四溟诗话》说:“结句当如敲钟,清音有余”。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沈义父《乐府指迷》:“结句须要放开,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尾最好,如'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掩重关,徧城钟鼓'之类是也。或以情结尾亦好,如'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结尾之要求:总结全篇,以明确主旨,即所谓“画龙点睛”;展示远景,以鼓舞读者;抒发情怀,以增强作品感染力量;造语含蓄,以勾起读者的想象和遐思。具体方法主要有四种:抒情结尾——力求增强词篇的感染力,使读者感到意味无穷;描写结尾——指写景、写人、写事物等,以景结情,情不说出,甚有韵味;设问结尾——结尾处提出问题,并不作答,引发读者的积极思维,使得篇章特别含蓄;警策结尾——指造警策句结尾,或总结全篇、画龙点睛,或深含哲理,或宕开一笔、以出远神,或含蓄而意味深长,或造出形象,或偶发议论,等等。

为词除头、腹、尾之外,就整体把握而言,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关注的地方。古之词家所论,鉴来不无裨益。

况周颐《蕙风词话》,所论角度颇多。论及功力学养,言之——“填词要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亦与有关系。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择而处着也。”——“凡人学词,功候有深浅,即浅亦非疵,功力未到而已。不安于浅,而致饰焉,不恤颦眉、龋齿,楚楚作态,乃是大疵,最宜切忌。”——“填词之难,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经前人说过。自唐五代以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sElyoIJ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江郎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锦囊耶?”论及运筹把握,言之——“按填词以厚为要旨。”真字是词骨。情真、境真,所作必佳,且宜脱稿。”——“词中转折宜圆。笔圆,下乘也;意圆,中乘也;神圆,上承也。”——“词不嫌方。能圆,见学力。能方,见天分。但须一落笔圆,通首皆圆。一落笔方,通首皆方。圆中不见方,易。方中不见圆,难。”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辨析词道,言之——“入门之始,先辨雅俗;雅俗既分,归诸忠厚;既得原由网忠厚,再求沉郁;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最上乘。” 辨析法度,言之——“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顾沉郁为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词,忠厚之至,词之源也。不究心于此,率而操觚,乌有是处?”

李渔《原由网窥词管见》言,“作词之家,当以一气如话一语,认为四字金丹。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则无隐晦之弊。大约言情易得贯穿,说景难逃琐碎,小令易于条达,长调难免凑补。予自总角时学填词,于今老矣,颇得一二简便之方,谓以公诸当世。总是认定开首一句为主,为二句之材料,不用别寻,即在开首一句中想出。如此相因而下,直至结尾,则不求一气,而自成一气,且省却几许淘摸工夫,此求一气之方也。”

刘熙载《艺概》论词,言之——“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词,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

张炎《词源》论为词使用虚字,言之——“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鼻部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

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主 编:杨海钱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秋云化雨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71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