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现代诗

乐华丽,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学学会会员,安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百余篇作品。现供职于杭州银行总行。

描写雪现代诗

“雪”自从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含蕴不尽的美妙比喻和深宏的象征意义。“雪”虽然只是自然界中一种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成为文坛永远写不尽,流不尽的文化泉流,成为作者某种特定感情和自然形象的信息载体。正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雪”意象具有不同思想内涵和多彩的寓意。

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因其色白、晶莹剔透,所以或被作为美好高洁的象征,或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是“雪”意象最常见的用法。芩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也被后人奉为咏雪的名句。“雪”意象既可以是美好高洁的象征,也可以是压迫摧残的象征。《水浒传》里写雪的场景“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着北风而行”,“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意在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被逼迫到临界点,此处堪称“写雪妙绝”。这也是“雪”意象较为独特之处,一个意象有褒贬两种含义。

雪,也是可以用来听的。闭上眼,放空心,屏住呼吸。夜静,山空原由网, 都没有了,唯有雪。听雪,隔着一层东西来听,似乎更有况味。譬如窗,譬如蓬,譬如瓦,譬如书,譬如画。人在内,雪在外,似隔非隔,似断非断,心意相连。听雪,尽可以曲径通幽。越曲越好,那幽僻的妙处,看似偏,看似僻,进去后别有洞天。最妙的是书中听雪原由网。这是坐在别人的雪庐里,听另外一个世界的雪。在雪原由网小禅的散文里听雪:“这世间的美意都有定数。这听雪的刹那,心里定会开出一朵清幽莲花。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但多数时候,它惊喜了一颗心。”那雪,是清欢的。在红楼梦里仍然可以听雪,那年冬天好大的一场雪,下在大观园:“四面粉装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那雪,是惊艳的。在老树的画里也可以听雪。几座茅檐,白雪堆积在屋顶,四面都是雪,枯藤老树上是雪,地上也是雪,没有人迹,没有声音。只有雪。那雪,是空无的。在张岱《静心亭看湖》里听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雪,是白描的。独坐湖心,寂然不动,听冷冷的雪响,任雪落进心底,天地一白。心早已空掉了,只留下这一湖的雪,一湖的孤寂,没有一个人可以走进来。风烟俱净,唯有雪扑簌簌地下。

雪在现代诗的描写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诗人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像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者/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作的艺术写照,不仅仅变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作了铺垫。曾经读过鲁迅先生的《野草》集,我以为写的最好的抒情篇章或许就是《雪》。这里抒情场景围绕着南方和北方两种雪的对比而给以启示:雪的两种形象,成为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对南方雪景的描写是色彩丰富的: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腊梅,冷绿的杂草,以及作为中心形象的、孩子们堆塑起来的有着鲜明色彩的雪罗汉。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过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都是这样。”这些描写可以说是实景,但是在雪化为雨时,所写的景物就是不那么现实主义的了:“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这些抒情诗里,自然景象的描写似乎已经渗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这不仅属于鲁迅的散文以诗意,而且由于大胆地离开了中国古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决定了鲁迅散文诗的“现代性”。

中国的文学中有许多有“雪”有关的作品。与雪有关的作品,我首先想到的是《窦娥冤》。法场行刑的那一刻,窦娥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娥死后,六月冤雪飘然而至,雪是对冤死魂灵的祭奠,更是对窦娥的叫屈。这部中国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杂剧悲剧的典范,www.58yuanyou.com雪让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今夜有暴风雪》是梁晓声著的中篇小说,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通过对知青生活、命运、成长、斗争的具体描绘,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客、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垦荒守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也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雪也是日本民族的重要审美对象。在日本文学中,雪与情爱常常联系在一起,雪的飘渺易逝,肆虐狂暴、纯洁美好分别用以联系情爱的虚无脆弱、纷乱毁灭、风流优雅,形成了日本文学里独特的雪意象。曾读过一首无题诗:“相逢离别夜,白雪降连朝。积雪还消雪,吾身亦共消。”歌人触景生情,将自己对恋人无望的爱比作雪花,在横冷的冬夜寂寞地飘零,。纵然积得满地也无人知晓,最后只能消融在黑夜之中,深情含蓄,缠绵凄恻。《雪国》中驹子对岛村的爱恋和岛村对叶子的倾慕,都像雪一样飘无定时、落无声息,最终沉默地堆积在山底,或者在大火中化为泥泞;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中,飘落的雪花也见证了清显和聪子的爱情从发生到消殒的全过程……风雪往往相伴而来,风中的雪花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任凭自己在翻卷中被带向未知的地方。恰似爱情中被情爱掌握、身不由己、不知昨日与未来的人们;肆虐的暴风雪又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正如一切激烈得难以抑制的感情都会使平静的日常生活布满裂纹,故而暴风雪常伴随着不容于世的、破坏性的爱情。在渡边淳一的《泡沫》里,安艺和抄子被暴风雪困在了北海道的别墅,无法及时赶回家的抄子必然会因此暴露出轨的事实。这种无路可退的感觉反而会更加点燃他们的激情。屋外大雪纷飞,安艺和抄子就在屋内疯狂地缠绵,充满了孤注一掷、破坏掉一切也在所不惜的决绝。情爱和雪也仿佛融为了一体,暴风雪既在窗外纷飞呼啸,又在两人之间肆虐翻涌。人们对于爱情总会抱有一种美好的情绪,同样会让人禁不住觉得美好的白雪便有了共性。《万叶集》中,歌人满怀着爱的愉悦,吟咏“恋情如白雪。常颠富士巅“,用洁白的雪莱比喻圣洁的爱情,并希望爱情能够像富士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一样永恒。《源氏物语》中,源氏常踏雪而来,在“静澄清幽”的雪景中与女子相会,尽显风流,充满了优雅动人的物衰之情。纯洁的雪一如纯洁的爱,雪之美好恰似爱之动人,不论是作为比喻还是作为情爱发生的环境,雪都与爱情相得益彰。

纵观世界的文学作品,“雪”在大师们笔下也是经常出现的。丹麦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人读过简直难以忘怀。大年夜,雪花飞舞,小女孩光着脚,蜷缩在冰冷的墙角,划亮了一根根火柴,在幻想中死去。雪花的美,小女孩的美,大年夜富人欢聚的美,一起和凄惨的死亡形成对比。悲剧的美,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才能震撼人心。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客创作的长篇小说《雪》是一部政治小说。诗人卡在流亡德国十二年后原由网重返故国土耳其,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前往卡尔斯调查那里的少女因戴头巾而掀起自杀浪潮的原因,并隐约怀着与昔日女友伊佩珂重新联系的希望。当他到达卡尔斯后,暴风雪便覆盖了这座城市,使这座城市陷于传统与现代文学冲突激流中的边境小城沦为一座孤城,卡也不幸卷入各种势力的怀疑和利用之中。雪,无处不在的雪,变幻不定的雪,是这部小说最大的象征符号,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洋洋洒洒的、铺天盖地的雪无处不在,人在雪中活动,爱情和阴谋在雪中孕育,思想在雪中运行。雪使得这个小城与世隔绝,雪制造了小城里的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氛围。也正因为有了雪,这里的一切都恍如梦境,这里的人,这里的物,包活一条狗,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带着不确定性。

雪是美的,下雪的世界更美,与雪有关的文艺作品让人难以忘怀。雪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升华,或美丽、或悲哀、或冷酷、或悲壮……它都以特有的精神诠释着美的内涵。

---------------------------------------------

---------------------------------------------

编审:阎雪君

主编:王炜炜 副主编:李晓红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雪现代诗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75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