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佛最后究竟悟了什么?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二十九岁出家,最后抬头睹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是别人问,倒没有什么重要;但萧先生研究佛学多年,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是不比寻常。……

释迦牟尼佛睹明星而悟道,悟了个什么?你说这一下抬头悟道,悟道了以后,前面那些修持都浪费掉了,那六年的功夫都白作了吗?换句话说,他悟道弘法时不过三十五岁,弟子们比他的年龄都大多了。他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出家后,各种的修炼、修苦行,是不是白干了?我当时回答我的老朋友萧先生说:“他悟的就是那个缘起性空。”萧先生说:“嗯,对了!”推开门就走了。

《如何修证佛法》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佛学要旨,标出世间一切人、事,都是因缘聚散无常的变化现象。“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此中本来无我、无人,也无一仍不变之物的存在。因此对苦乐、顺逆、荣辱等境,皆视为等同如梦如幻的变现,而了无实义可得。后世禅师们所谓的“放下”、“不执著”、“随缘销旧业,不必造新殃”,也便由这种要旨的扼要归纳而来。

《禅话》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都因空而有,无真空便无万有的缘起。譬如房间不空则不能用,因为空才有多种用途。万法皆从空生,从空灭,空生空灭,并非没有,它有生有灭,来去自在,生灭自由。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自性本空,故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二法丝毫没有两样,何必造作去空色法,多费心机。但又何不可造作诸法,生起一切妙用呢!到此才为大乘的成就境界。

《定慧初修》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过去的思想已经成为过去,不复存在了;未来的思想还没有来,当然也不存在;现在呢?也没有一个现在,刚说现在,现在立刻变成过去了。宇宙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永远都是现在,但是,现在也无法把握,它不断流逝,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空”。

释迦牟尼佛了解了宇宙生命中这个道理,毕竟无主宰,非自然,“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是它的本体,因缘所起是它的作用,称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例如我讲话,必须有缘起,要原由网有我的生命、思想、身体、呼吸系统、声带、嘴、舌、牙齿等等许多因素凑合才能发出声音,这叫“因缘所生法”。说完就没有了,故言“我说即是空”。

《圆觉经略说》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有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为不可限,生灭不可灭。如果认为把生灭心断灭了就可以证道,那都是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金刚经》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这一点搞不清楚,往往把整个的佛法变成邪见,变成了断见的空,就与唯物哲学的思想一样,把空当成了没有,那可不是佛法!

佛讲过去心不可得,并没有说过去心没有了,佛没有这样讲吧?对不对?佛说过去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种方法上的推断,他并没有说过去心不「能」得,现在心不能得,未来心不能得。这一字之差,差得很远,可是我们后世研究佛学,把不可得观念认为是不能得,真是大错而特错。所以啊,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

《金刚经说什么》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讲到空,例如《心原由网经》说「诸法空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学佛想要进到空,有多难啊!密宗的,尤其是黄教一派,要得中观正见,才算见道得根本智。什么是中观?不空也非有,即空即有。得中观正见的前提,要先见空性,先见到空的一面,也可以说是见性空。了解www.58yuanyou.com了性空,自性本来空,学佛的第一步就迈开了,不是理论上了解,是要身心都进去。现在讲话都懂,这是理论,没有用的。你纵然能把佛经倒背如流,佛学好的不得了,生死来到时一点用都没有。不要讲生死,就算感冒来了你也挡不住,你空空看,喷原由网嚏照打,肚子饿了你去空空看,还是饿得受不了。真得到空性的人,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什么叫悟道?什么叫证道?是身心整个投进去。就像这杯茶,白开水冲泡茶叶就有味道,你只讲空话,讲得再香再浓,白开水仍然是白开水。

这个性空是要证得的,证得了性空还不算佛法完全成就了,只是起步而已。性空了还要知道缘起,真空要起妙有的作用,那佛法就又进一步了。但是这还不算成功,要空非空,有非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真能算了解般若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就是中观正见。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我们静坐时观心,这人“心”,不是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心代表思想,以及烦恼的念头。这人念头一来。比如:阿福下午要来看我,三点钟来,我准备请他上咖啡馆。这样正是三四个念头过去了。算了,请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担担面。不来最好了,太麻烦了,我又没钱……念头一个个跳来跳去,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要看清楚,当前面一个念头跑掉,而后面一个念头还没来时,中间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间这个空,就叫观心法门,这样就先做到了第一步。

《如何修证佛法》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我们的妄念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原由网处飘,到处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扫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个妄念去掉了,第二个妄念又来了,你把旧的树叶扫干净了,新的树叶又掉下来,这样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罢休闲处坐”,不如我不扫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妄想用不着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

随时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这就是观心法门,这就是正修心之路。……

《圆觉经略说》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圆觉经略说》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学佛目的在求解脱,如何解脱呢?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

佛法所说不可思议,是说在修证上不可以用普通意识思想去猜测解释,不可以用凡夫的智慧知识来讨论研究。你只能用一个信的方法来修持。或者是信净土念佛法门,或者是信四念住、八正道、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法门。坚定专一地去求证,在求证的过程中,不可以用人世间的知识或习惯性的意识随便解释,所以说是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如果是不能思议,那么这一部经就是因思议所生,岂不自我矛盾?究竟不可思议与思议的分别何在,这是佛法中的秘密,《维摩诘经》本身也给了你答案。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编辑:黑桃Q

摄影:乐 空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佛说即是空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68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