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两腋生风上一句

■邱汉章/图文

翩翩两腋生风上一句

古榕荫夏,是大埔县百侯镇的“侯山十二景”之一。清康熙年间,百侯镇进士杨之徐写有“侯山十二景”诗,后来杨之徐之子翰林、陕西按察使通议公杨缵绪也写有“侯山十二景”诗。杨之徐与杨缵绪父子,饱读诗书而“黼黻河汉,藻饰川岳”,提炼、黼黻和藻饰,打造出十二个著名的人文景观,塑造了整个村庄的文化形象。侯山自然风光,借重杨之徐与杨缵绪父子诗篇,得以增辉,得以黼黻。

杨之徐《侯山十二景》的“古榕荫夏”诗云:“古榕如盖色苍苍,影入江边百鸟翔。四面风来忘夏日,游人杂遝歌沧浪。(杂遝[ta],即www.58yuanyou.com杂沓,指很多)”杨之徐之子杨缵绪《侯山十二景》的“古榕荫夏”诗云:“阴森翠盖俯溪流,臃肿与居汗漫游。谡谡凉风生两腋,何须一雨始成秋。”古榕荫夏与马寺晨钟、西岩朝翠、东廓晚霞等“侯山十二景”,承载着客家历史文化的渊源和演化,承载着明清文风鼎盛和科甲显赫,成为百侯小山村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之徐与杨缵绪父子的“古榕荫夏”诗,描写梅潭河岸上的千年古榕,打造了“古榕荫夏”的著名人文景点。今天,古榕荫夏景点的千年古榕,是百侯中学的象征,是百侯中学的记忆。百侯中学创建之时,正是选择了“古榕荫夏”的风水宝地。苍翠的古榕树,是百侯中学九十多辉煌历史的见证。据侯中校史记载,百侯中学始创于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初创时叫“联益中学”(即侯中前身)。一九二三年,民国南京高官国民党少将参议员杨德昭先生与热心教育的乡贤发起创办联益中学,借“丘氏别业”宗祠作校舍,招收初一学生五十余人。联益中学虽因经费无法维持,仅办一个学期就停办了,但办学之路已经展现在有识之士眼原由网前,杨德昭等办学之心更切,办学之志愈坚。联益中学停办后,百侯热心教育人士为续办中学而奔走。其时,杨自修被推派赴南洋、上海等地募集资金。杨德昭在上海得到杨虎臣、杨富臣、杨绍臣等人鼎力资助。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秋,学校得以复办,并易名为“百侯中学”,招收初一学生一百余人,借“杨氏大宗祠”上课。同时,择定百侯侯南东部梅水之滨的古榕荫下“风水宝地”为兴建学校校址。

翩翩两腋生风上一句

百侯中学是全国第三个陶行知生活教育基地,在全国陶研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特殊”两字就是当年陶行知先生推荐了晓庄师范小学部指导员潘一尘到百侯中学任校长,并先后介绍程今吾等10多人来百侯中学任教。这“特殊”两字就是当年潘一尘校长等一批陶行知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出色弟子在百侯乡村推行生活教育运动,尤其是潘一尘校长的教育改革和及力推行的“小先生”制,使百侯乡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那是1933年,百侯中学创始人杨德昭先生为了改革乡村教育,培养更多人才,邀请陶行知先生来百侯中学任教。陶行知先生拟到百侯来,因公务繁忙,暂无法抽身,派一批生活教育骨干老师到百侯中学推行生活教育。这一年,陶行知推荐了晓庄师范小学部指导员潘一尘到百侯中学任校长,并先后介绍程今吾、王子建、程本海、唐文粹、王瑞符、陈恬若、郭昌洛、朱泽甫、钱寒康、麋仲照、龚葆箕、谢永等10多人来百侯中学任教。偏僻、落后、交通不便的山村,一时来了那么多走在中国教育改革前沿的重量级人物,马上沸腾起来。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原由网派来的,都是晓庄来的, 而且来了那么多人, 真的是“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百侯乡村开始刮起了推行陶行知生活教育运动的超级“旋风”。陶行知的伟大教育思想在百侯中学撒下种子,百侯中学成为全国第三个“生活教育基地”。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复校十周年时,陶行知写祝词赞百侯中学“树人多”,要求大家“记取百侯之精神”,在为百侯中学谱写的校歌中,称赞百侯中学的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百侯中学实行生活教育,影响深远,成为南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面光辉旗帜。

陶行知诗云:“有源头之活水兮逝如梅河。从廓岭以凌云兮无或蹉跎。”昔日晓庄悠扬的钟声,穿越千山万水,穿透凌云廓岭,宛若晨星般飘飘酒洒,洒落梅潭河畔的古榕荫下。 岁月流逝,沧桑变幻,数十年前在百侯乡村发生的一切,都己不复存在,可那耸立在百侯中学的千年古榕,却刻写着不变的记忆。每当伫立古榕荫下,我的脑海里就好像不停地“转”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百侯乡村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旋风”。

古榕荫下的百侯中学,校园背依巍巍廓岭雄峰、襟带滔滔梅河秀水,宛若一块闪亮的碧玉钳镶在秀美山川之中。梅潭河的涛声里,我依然仿佛听到了从晓庄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古榕荫下的清风中,我依然仿佛看到了陶先生派到侯中来的生活教育骨干的音容笑貌……

翩翩两腋生风上一句

千年古榕作证,百侯中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古榕那飘舞在半空中云朵般的绿,珍藏着侯中师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用鲜血谱写出来的豪迈壮丽的动人篇章;珍藏着侯中在三、四十年代的峥嵘岁月里,得到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亲自指导,积极开展生活教育的光辉灿烂;珍藏着侯中作为全国第三个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活教育基地,生活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并富有特色,得到陶行知先生的高度评价的“百侯精神”; 珍藏着对侯中诞生、成长、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贤后哲之美名;珍藏着热心教育事业、慷慨捐资办学的爱国爱乡之俊彦的仁义; 珍藏着一代代侯中莘莘学子追求真理的金光四射的少年梦想……

作为百侯人,我对古榕荫夏景点是非常熟悉的。那千年古榕,树干巨大而盘根错节,有树洞可通上几米高的出口。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常玩捉迷藏,躲入树洞,从树洞里攀爬上树去。那时,有好几根巨大的树枝斜横半空,托起朵朵绿云,远看如巨大的伞盖,遮盖出凉风谡谡的盛夏秋天。树枝上还寄生着厚厚的苔藓和一簇簇藤草,散发出苍凉而森严的气息;千百条褐色的虬根却如牵似带随风轻摆,诉说着古老的沧桑岁月。我很喜欢远观一朵朵的古榕绿叶,那闪光的绿意,一直弥漫我心头。我对古榕荫夏的感情,是说不完的。在此,用自已1990年07月23日写的一首《古榕荫夏》现代诗来表达对古榕荫夏景深厚感情,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

烈日的手指\数着叶片的厚重和坚硬\数着数着\闭上陶醉的眼睛\半空中\枝桠上挂着梦幻般的火焰

暴雨的目光\抚摸着蓑衣的苍老和沉重\抚着抚着\好象看见几个小孩\钻入树洞\雨滴湿透了淘气的声音

古榕呵\布满青筋的手\在树荫下划着\古榕的精灵在写字\大大的秋字看不见\原来躲藏在清凉的微风里

清凉和宁静www.58yuanyou.com\把所有的焦躁消融\岁月流到树下\也收起热闹的笑容\布满青筋的手\抚摸着光阴的头\声声叮咛化作纷飞的清凉

[附]古榕荫夏诗选

七律~初夏回百侯家

车马薰风梅水绿,行知新路见长亭。

古榕荫下读秋色,赤土山头名月形。

园圃生长青柚果,水塘忆念紫浮萍。

蝉鸣晌午声依旧,梦眷儿时甜如馨。

邱汉章(辛丑三月廿八\2021-5-9)

七律~百侯街头行知路牌有咏

两字行知读百侯。路牌震耀竖街头。

旋风一制出游记,基石三章显器猷。

陶教发祥BGGqybMRdN光史册,弦歌炙热足回眸。

铺陈禀粹求真梦,还眷古榕四季秋。

邱汉章(辛丑二月廿二\2021-4-3)

注:一制,指“小先生制”;游记,指《小先生的游记》;三章,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基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七律~庚子仲冬二十回百侯有咏

马路沿河忙扩宽,冬阳煦暖散轻寒。

骑楼店铺漆牌号,梅水边唇仿木栏。

旧日沙滩浮梦景,古榕绿影若神坛。

境迁时过如云变,归去祝三静且安。

邱汉章(庚子十一月二十\2021-1-3)

七律~筑堤扩宽行知路竣工有咏

新学进村近百年,古榕荫夏彩云牵。

行知一制光青史,生活三章化赭鞭。

眷念旧桥摇北岸,留存古屋忆南迁。

月形山麓冬阳照,处处红飘并紫溅。

邱汉章(庚子腊月十四\2021-1-26)

注:一制,指小先生制;三章,指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七律-周六归家有咏

熏风襟袖觉天暖,缓缓归家梅水牵。

修旧骑楼添色彩,翻新马路增光鲜。

古榕荫夏存清梦,东廓晚霞叠锦笺。

归去来兮千载读,花开陌上化诗篇。

邱汉章(庚子十一月十二\2020-12-26)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9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8年大埔诗社理事。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翩翩两腋生风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4651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