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简析“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文/王思睿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作为西游记中广为人知的一个篇章,将每一位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每一个人物之间环环相扣,又使得情节的变化和发展更加自然连贯而水到渠成。从“三戏”、“三打”到“恨逐”,这是师徒四人与妖魔鬼怪的斗争、是充满躁动与诱惑的社会的影射,更是一场佛理是非的博弈。

一、人物形象塑造

明清时期虽没有神魔小说的名头,但因《西游记》中鬼怪甚多,自鲁迅起,称其为神魔小说,也就是说,《西游记》具有一定的魔幻和幻想色彩,它基于现实却凌驾于现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具有抽象和象征性。

(一)白骨精:一代妖姬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有考据说白骨精即“白虎精”,在《黄周星本西游证道书》中,当白骨精化为关女称家住在白虎岭上时,有这样一段评述:“白虎即粉骸催足也,此岭正以此【2】妖得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中讲到一个居住于“火【6】类坳”的白虎精,和白骨精故事有密切的关系。白骨精究竟是何物我们无从准确得知,但是猛虎变为美妇的传说却是常见的。如《太平广记》中有许多虎的传说,在其卷四三三虎八中,宋薛用弱《集异记》有《崔韬》一篇,叙蒲州人崔韬旅途宿馆,见一虎自门入,于中庭脱去兽皮,变成一奇丽女子,就崔韬袁而寝。崔韬弃虎皮于枯井,携女而去。后携女到宣城赴任,路过旧处,言及旧事,韬令人从井中取出虎皮。乃化为虎,食崔韬及所生一子而去。所以白虎精化女子迷惑唐【4】三藏是不足为怪的。白骨精作为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的主角,她是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她的环环设套,量力而行,让人不得不称赞一声聪慧,然而她身为白虎精,无依无靠,注定是一只野生的妖精,一只低微的妖精,也注定了她的结局。

1、聪明的妖精

在白骨精以前的妖精,多较为直白,而白骨精却有三次变化,这三次变化环环相扣,见招拆招,先以柔弱女子形象在师徒几人之间破开一个缺口,进而一步步深入,充分利用三藏的善良、耳根子软的特点,利用八戒的女色之欲,成功离间师徒几人,虽然她最终的结果是死亡,但孙行者却因此被三藏逐出队伍,不得不说,从“三戏”一词来看便可知道,她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攻人以攻心为上,也就是说,她的聪明在于非把与孙行者之间直接的战斗作为出发点,而是利用了唐三藏从侧面间接地来打败行者,使得行者空有一身武艺,却败于自己人的紧箍咒之下。

2、野生而低微的妖精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从西游记的全篇着眼,其中大多数妖精都来历不凡。即绝大多数的妖怪都是神仙、菩萨、天尊家的宠物或门生,看管不严下界为患的。【3】如狮魔王,原来是文殊菩萨座下的青毛狮子、黄眉大王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通天河鱼怪原来是普陀山莲池中的一尾金鱼、独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分别是是太上老君看金炉和银炉的童子等等。它们在与孙行者的斗争中最终多在临门一脚时被原主人收回带走,在强大的靠山支持下,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这是孙行者面对强权的无奈,似乎也折射出了吴承恩对现实的无奈。而白骨精作为少有的女妖精,她无任何的背景渊源,想要吃三藏的肉是她所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却必在师徒几人之间撕扯开一个大大的口子,她最终死得简单而无憾。她是原由网野生的,无依无靠,自力更生;也是低微的,她再聪明,也最终化为尘土,无所寄托。

(二)唐三藏:凡俗化的高僧

唐三藏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也是西天取经过程中的精神领袖,他是佛法的代言人,正是他对佛法的信仰与坚守,才能带领团队一路向西,最终取得真经。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然而西天取经的过程正是对这个佛法化身者的历练过程,三藏作为一名凡夫俗子,便必然少不了凡俗之气,这是唐三藏这个人物的显著特点,也是推动整本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1、高僧:一心向佛,心存善念

佛法自在吾心,毋庸置疑,这是对三藏的写照。三藏初次见到妖精变化的妙龄女子时,见女子私自外出,便以佛语相劝:“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1】有方”。当孙行者一棒打死那所谓的女子,三藏气其行凶,急而念咒,行者欲要辩解,三藏又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1】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紧接着,白骨精摇身一变变为白发苍苍的婆婆,行者一眼识破,又抡起棍子将其打死,三藏更气,教训行者:“出家人耳听善言,【1】不堕地狱。”最终,妖精化为“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的老公公,将老公公这个形象佛礼化,从三藏所信仰的角度入手,产生一种“海内存知己”的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和体恤,进而更加歉疚,最终更是以“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1】教训孙行者且多次念咒。

2、凡俗化:愚善、错愧、高傲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从柔弱的女子、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到看似向佛的老公公,这三个形象不是随意而成,皆是妖精为三藏心中的“善”与“愧”量身定做。首先妙龄女性和老人都是弱势群体,妖精便从人本质的善入手,依次塑造了这三个形象,引起出家人的慈悲心怀,从一开始便降低了师徒几人的防范心理,其中妙龄女子更是具有美色诱惑力,进一步降低三藏和八戒的警惕性。其次,妖精利用了唐三藏的“愧”,老人家生女得婿不易,因误以为孙行者打死其女儿,三藏对老婆婆生出愧意,接着又因为觉得徒儿打死其女儿和妻//www.58yuanyou.com子,而对同为向佛之人的老公公心生惭愧,这一层一层叠加的愧导致三藏情绪的爆发,继而才出现了“恨逐”一幕。

然而唐三藏的这种善和愧却是愚善和错愧,因他肉眼凡胎,不识本质。这似乎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他的错,但他内心的高傲确是导致他愚善和错愧的根本。因为解救了压在山下的孙行者,三藏的内心是高傲的,来到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山林,他吆喝行者去化缘,在行者道出实地情况之后,他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1】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三藏无视客观环境而提出无理要求,甚至以过去的情分相压,颇显得咄咄逼人、有失风度,凡人的高傲俗气在此全然体现。

(三)孙行者:心怀感恩的勇士

1、勇士:聪明、英勇、直白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直来直往,聪明伶俐,英勇善战,这就是孙行者,永远走在最前线的孙行者。他的本性不坏,不过是过于伶俐,过于英勇,不懂得人际交往之间的弯弯道道,他的世界很单纯,是非分明如同白纸的两面。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他一心为师傅着想,生怕师傅收到欺骗而被无辜伤害,从“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1】和“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1】头便打。”前两次描述中可以看出,孙行者一旦识得妖精,便毫不犹豫,当头一棒,他不会顾念其他任何的东西,做师徒四人中冲锋陷阵的战士,给与敌人最沉痛的打击。

2www.58yuanyou.com、心怀感恩

从三藏解救孙行者开始,师徒情分便存于行者心中。三打白骨精后,三藏怒逐行者,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三藏不愿,他也使计献上一拜。临走之际,又吩咐沙僧照顾好师傅,万一有难可报上自己的大名避难。见三藏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行者没奈何才去。【1】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这是孙行者直来直往的性子里最真挚的感恩情怀。

(四)八戒:耽于女色、好吃懒做

女色是八戒一生的诟病与软肋。作为原本天庭威风凛凛的天蓬元帅,他便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在取经过程中,更是多次因为沉迷女色、不辨是非,自己中招不说,更是误导三藏、甚至离间其和孙行者的关系,引发了许多祸端。如本篇章所说: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1】原本作为天庭大将,虽没有大圣的火眼金精,但妖精行事的诸多漏洞他却应当识得,但八戒非但没有识得,还被女色迷了眼,恁自误导三藏,挑拨三藏和行者的矛盾,不得不说,最终“恨逐美猴王”的结局是大势所趋,情节必须,却必定与八戒的挑拨离间脱不开关系。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除此之外,好吃懒做也是八戒的一大特性。猪的好吃懒做的本性被吴承恩十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成为了八戒这一人物形象的最大特色之一。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象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1】同样地面对唾手可得的斋饭,三藏纹丝不动,八戒却毫不手软,且在第二十八篇中三藏让八戒去化缘,八戒却在草丛中睡着,最终导致了三藏被妖怪捉拿的结果,这些种种都是八戒好吃懒做的体现,他有英勇善战的一面,但却因为更多的败笔,从而美玉微瑕,却也因这份不完美,变得更加个性鲜明。八戒在面对美色和美食的诱惑时,私心一跃而出主导心智,成为有着自然本性和本能的小私有者形象的缩影和代表。

(五)沙僧:过于中庸的卷帘大将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沙僧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永远挑着大担,行走在队伍的最末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过于中庸的人物,沉默寡言、不占立场似乎是他的标志性代言词,文章描述他的篇幅也很少,只得在行者离开前嘱咐沙僧时出现了一回名字,却也无任何回应的话语。面对凶性毕露的妖怪,他可以现身战斗,在矛盾中,心中有数却也是充当两边的和事老。沙僧的形象便是社会中好好先生的缩影,他们有能力却毫无个性,无法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席之地。

二、情节的连贯和伏笔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西游记》虽然是章回体小说,却不会让人觉得情节离散,上下不接。相反的,其内部情节十分具有连贯性,它们是一个浑然一体的有机体,故事与故事之间具有类似因果或者是并原由网列的关系,诸如牛魔王、红孩儿、如意真君、铁扇公主以亲情为纽带而联系到一起。大闹天宫掉到人间的火砖成为了火焰山,金银童子、【4】青牛也下界为妖,成为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等。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指出:“《西游记》每写一题,源脉必伏于前二章,此乃隔年下种之法,非冒冒而来。譬如欲写一猪八戒,先写一黑熊精;欲写一铁扇仙,先写琵琶洞;欲写一宝像国,先写一试禅心。不惟文章与文章接,书理与书理接,而且题目与题目接,【5】妖怪与妖怪接矣。”

从本回入手,在二十七篇之前,孙行者英勇善战却过于直莽,为保护师傅和两位师弟,多次冲锋陷阵,力挫众妖,然而他的这种莽撞让他多次吃亏,唐三藏被表面的善和愧障目;八戒沉迷女色,嫉妒师兄;沙僧木讷没有主见。团队的不理解让行者多次遭受紧箍咒的痛苦,于是孙行者的这种直来直往的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从后文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中,孙行者识破了变作受伤的道者,预谋接近三藏的银角大王的伎俩,却不再明枪实刀地和妖怪正面冲突,却依了三藏的要求乖乖背着银角大王上路,以待时机在不伤害三藏的前提下消灭妖怪,到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中,金鼻白毛鼠精变化为遇险女子,把自己绑在树上呼救,孙行者在半空中发现黑气浓重知有妖精并劝解师傅从而阻止师傅救人都可以看出,孙行者最终懂得正确运用自己的聪明【6】才智去达到目的,而不是一味莽撞行事,这种转变的机点便发生在这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前两次打妖精,孙行者毫不犹豫,当头一棒,从未想过其他,当及第三棒之时,他开始思忖:“‘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1】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孙行者开始思考自己行事的方式,由此为后文行为的转变做了铺垫,更是为后文孙行者与各色妖精之间的斗智斗勇埋下伏笔,使得行文模式不生硬死板,从而更加有趣生动。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同时,在后文中,因为三藏不识白骨精,驱逐了行者,从而身陷笼牢,被黄袍怪变为了斑澜猛虎。这一情节与在白虎岭上的白骨精一事隐隐照应,颇有几分“现世报”的滋味。这种情节的处理应是作者独具匠心,精心处理的结果,使得故事更加耐读,情节更加紧凑,隐隐折射社会现实的造化之感。

三、佛理:佛由心生,众生平等

“我心即佛”是佛学禅宗的理念,也是贯穿《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的主旨,【7】即对真相和心相的辩证。《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8】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从三打白骨精这一回中可以看出,三藏和行者之间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出发观点的不同。孙行者认为,妖就是妖,它能够以各种变化改变它的外表,却无法改变它的本质,他认为,妖就该杀,并且他也毫不犹豫地去践行他的理念,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客观层面的观点;而从唐三藏的出发点看,信佛之人讲求众生平等,无论是妖还是人,它们都有生存的权利,它们都是平等的个体,他希望以教化的形式去将妖类带上正途,使它们重获新生,而非以粗暴杀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师徒四人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佛的只有三藏,正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从本回看全本,唐三藏心中迷茫不定之时,随时随处都可跪拜,以求得佛祖保佑,或者得到内心的启示。他的心中有佛,佛的信念便一直长存,也因此他时时刻刻都在践行“普度众生”的目标,他要西天取经,也正是要取得真谛,感化大众,带给天下苍生幸福。慈悲的佛理是他的一生所求,大爱更是一生所求。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四、结语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回在篇幅上虽仅仅是《西游记》全本一百回中微小的一部分,然而其文学价值却颇为可观。“三戏”、“三打”到“恨逐”寥寥几笔,却为读者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并在保留人物本质的情况下,将西行过程前后的性格变化完美www.58yuanyou.com地承接,这种变化是西行的必然结果,是一步步会得真意,进而大彻大悟的必然趋势,又正是这种隐含的线索,将整本书的情节串联起来,自然生动而又跌宕起伏,更具有阅读趣味和研读价值。三打白骨精这一回是师徒四人思想转变的关键,是这场苦厄修行的质变关键,从中他们学会直面诱惑,化解诱惑,坚持自我的信念。总而言之,师徒四人向西而行的旅途是一场奉献终生的修行,佛教思想是立足之本,大慈大爱是行事规章,愿历尽千帆,仍心存善念,从本心出发,温柔地对待世界。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向上滑动 查看参考文献

. 【1】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9.第326页,328页,329页,332页,323页,327页,329页,333页,325页,326页,331页.

. 【2】《黄周星定本<西游记>》,中华书局,1993年10月第1版.第230页.

. 【3】刘湘吉.一代妖姬白骨精———《西游记》人物形象之白骨精解析[A].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

. 【4】王明莉.杨敬民.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看《西游记》的情节处理.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 【5】《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中州书画社出版,第234页.

. 【6】刘佳.《西游记》白骨精故事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A].绥化学院学报第37卷第12期,2017.12.

. 【7】段鑫宇,胡凡刚.苦厄的修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佛学内蕴[A].《戏剧之家》第11(上)期,2016.

. 【8】张艳姝.《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D].吉林大学,2015.

-全 文 完-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作者简介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作者:王思睿

生命科学学院16级本科生。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本文章由京师文会出品,转载需同意

欢迎投稿,稿件请发至

WEN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HUI

jingshiwenhui

顾问

主编

李小龙 诸雨辰

图文编辑

王涵 林丹丹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前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72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