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描写了怎样的战争

国殇描写了怎样的战争

《中国美术报》第143期 美术副刊

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楚秦连战,楚败,将士殒 国者众。据文学史家判断,此时屈原为牺牲将士作祭歌,是为《国殇》。歌中有句曰“:天时坠兮威 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祭歌响彻了中华热土,国殇也成为古人给烈士送葬的礼仪。事隔两千多年的1942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华儿女献身者无以计数。是年4月,伴着春雷的轰鸣,山城重庆正上演着郭沫若的剧作《屈原》,剧场内外响彻着电闪雷鸣般的咆哮!

1942年1月,徐悲鸿从印度回国,5月在昆明举办劳军画展,6月方回到重庆。他可能错过了《屈原》在重庆的演出,但却不会不知道郭沫 若《屈原》一剧,也极有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思维,因此他1942年作《〈九歌〉插图》稿,1943年 又以《九歌》为题材,创作了《湘夫人》《山鬼》 《国殇》,这并非偶然。屈原的爱国激情成为国人也同时成为彼时徐悲鸿的精神支柱之一。

国殇描写了怎样的战争

徐悲鸿李印泉先生像纸本设色1943年

此间,还有一位美髯公李根源(1879—1965) 与抗日和《国殇》有关。李根源字印泉,号曲石,祖籍山东青州,生于云南腾越(即腾冲),为 国民党元老。抗战期间,他出任云贵监察使,与七十一军共同战斗在中缅前线督促抗日、救死扶伤,被称为“关公再世”;直至 1945 年,胜利在即,在家乡云南腾冲县举行“国殇墓园”落成典礼后,方辞去监察使一职,于家乡致力于文史 建设;1949 年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文录、诗录多种;1965年逝于北京。

也许是一种缘分,事隔七十余年,余于2018 年3月赴腾冲写生,首先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谒抗战烈士陵,其时山茶怒放,于青松碧竹间格外耀目,仿佛是抗日阵亡将士的英魂。陵上有数碑,有于右任书“天地正气”,草书雄放;又李印泉书“碧血千秋”“民族英雄”,隶书含魏,浑朴有力,读之为英魂而激越,为书魂而兴奋。李印泉者,即徐悲鸿所作之《李印泉先生像》之像主也。余深慨:久知印泉画像好,今日始知乃根源, 这画像也在我心中活了起来。正如我于2014年 在广西北海市偶然遇到齐白石住过的宜仙楼那 般,又不期然而然地在腾冲梦遇李印泉,再由李印泉念及徐悲鸿,念及《国殇》,一个不想再写史 的人却遇到了史料,非要把此事记下来不可。

在我眼里,李印泉是大书法家。烈士陵园里那两面碑上的八个大字可证。“民族英雄”刻石 嵌于“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腾冲阵亡将士纪念 塔”之基座原由网,竖题,阴刻,署“李根源敬书”,引首有阳文“民族英雄”、阴文“永垂不朽”二印。有 资料称系蒋中正题,李印泉书,此说略有出入。署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是陵园中另一刻石, 即“民国卅四年四月”立的“碧血千秋”刻石,横书隶书,中锋用笔,浑朴中流露出些许弯转勾挑, 令人想见印泉先生其人。李印泉代蒋中正书,当 然是缘于他的声名和书法功力,另一方面,他也是当地的抗日领袖,腾冲人心目中的英雄与文 豪。他早年留日学武,后任云南讲武堂总办,朱德 当年慕名求学于李印泉门下。1923年他反对曹 锟贿选总统,遂退隐访古著述。//www.58yuanyou.com抗战爆发后关心国事,四度为阵亡将士造英雄冢,披麻送国殇。史载李印泉手执掸绋,走在队前,极度悲愤。绋乃輓索,即牵引棺材之绳索,古丧制送葬必执绋。李印泉为抗战烈士送葬执绋,可见仪式之郑重。

那么,徐悲鸿知此事吗?

徐悲鸿在《李印泉先生像》右上题字曰“:卅 二年六月十六日,在化龙桥为李印泉先生造像”, 落款“悲鸿”,又加www.58yuanyou.com题一行“:国殇中执绋者稿”。卅二年六月十六日,即1943年6月,徐悲鸿已从印度回国一年,当知晓李印泉这位西南名士之事 迹,以李印泉为构思中的《国殇》执绋者的模特儿并非偶然。他受郭沫若的启发,以屈原《九歌》 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媒介是可能的,或者更直接受 到李印泉事迹的启发,在《国殇》的构思中以执 绋者为中心人物也是可能的。但至今尚未见有执绋者的《国殇》画稿,更未见到《山鬼》那般大画, 只在廖静文的书中留下了如下两处记载:

他当时经常画中国画,继续在画《国殇》的 构图。他找了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几位男学生来当 模特儿,用长长的木箱当作棺材,由他们抬着,徐 悲鸿先生用炭精笔在大幅的皮纸上勾画了许多速写稿。……

徐悲鸿先生在这里独居一室作画。先后画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湘君》 《湘夫人》《东皇太ー》《云中君》等,且将《国殇》 及《山鬼》两幅画成大幅国画。《国殇》是诗人歌颂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士,《山鬼》则是诗人藉一位美丽的山神怀念一位公子,象征诗人怀念 故国的心情。也正是这种热爱祖国的感情,支持徐悲鸿先生从事这些创作。

徐先生在化龙桥“独居一室作画”处早已改 建新楼,目前残存之屋仅可参考。根据以上记述, 题跋为“国殇,悲鸿未定稿,卅二年,青城”的《国 殇》,与廖静文所记述者不同,主要画英勇战斗过程,既无棺材,亦无执绋祭奠仪式。或许徐悲鸿没有最后完成《国殇》,但《李印泉先生像》仍然是 十分动人的,徐悲鸿对李印泉必定是崇敬的。在 徐的画中李印泉体魄宽厚,眸子明亮,右手握杖, 气宇轩昂,正直悲愤而有力,将其作为《国殇》中 的人物正是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习惯于将真 人移入历史画的徐悲鸿对选取何人入画历来是慎重的,此亦是徐氏现实主义的一个特点。

此画作为“《国殇》执绋者稿”是徐氏代表性习作;作为《李印泉先生像》则是独立的肖 像,其像主身份的确认无疑加深了作品的文化 意义。虽然此事被忽略了多年,但作为人物画精 品,也仍然是卓绝的。此作面部略渲凹凸,通染 肉色,与白描长衫却极协调,且衣纹描法疏密之 致合于内外结构,行笔高古游丝含钉头之力,切合书法之味,较之四年前之精品《泰戈尔像》的描法又有大进。徐氏不仅重视素描,对传统描法亦极赞赏,且亲手实验,此图又可证徐悲鸿中国 画观的丰富性。我庆幸在腾冲与印泉先生的缘分,腾冲的朋友知我,临别前赠余一册《金石腾 冲》,其引言道出 1948 年《腾越日报》关于李印 泉集石刻运送家乡图书馆之事迹:

国府顾问李根源氏,本县人,生平致力革命,为党为国,特著功绩……李氏出将入相,文武 兼长,且工诗文,擅金石考据。抗战胜利后,辞官归里,息影林泉,日以金石诗文为乐。除对抗战文 献及《县志》致力外,并对忠烈、高士、名贤手泽 备//www.58yuanyou.com极注意。SLTDzKD每有所闻,或登山水亲往探奇或广托贤达四处搜访。若得一物,如获至宝,继即双钩上 石。最近集刻颇丰,俨如碑林。每有晋谒者,琳琅 满目,亲睹其胜,莫不乐而忘返。现除家存(即在 其叠水河故居所留刻(《风翅园集刻》——编者 注)外,并刻有177 件,分腾人、名宦、滇人、海内名流四部。已运送县图书馆配镶,不日即可公开观摩。此又为李氏文献之另一页献。

今石刻已重镶于腾冲一中石墙,其中李书及刻石序跋十几处,字字照见其情怀、学问、功力。以李印泉之事迹与徐悲鸿为之所绘肖像,与 徐悲鸿绘《国殇》相辉映,此事之意义不言而喻。 我仍期待着绘有执绋者的《国殇》一画的出现, 也许终有一日此画稿如李印泉事迹般在艺海浮 出,与屈原之《国殇》共美于史。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国殇描写了怎样的战争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345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