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气造句

第1章 为什么水是湿的 ?

罗杰海菲尔德

罗杰海菲尔德(roger highfield),科学博物馆组织外联主任,曾为《新科学家》杂志(new scientist)的编辑。他第一个做到了将一个中子在肥皂泡上反弹回来。

一个答案是:当你触碰一汪水时感到潮湿,是因为指尖告诉大脑那种感觉是“湿的”。

神经脉冲能将信息从皮肤传递到大脑,我们称之为触觉。触觉还能告诉你冷或热,粗糙或细腻,以及干或湿。水的感觉是潮湿的,这说明水是一种液体。

不过,水只是在0到100℃之间才是液体,在0℃以下,水是固态的冰。如果冰箱里的冰块被放在室温下,冰便开始受热融化,重新化成液体。当水壶中的水被加热到100℃以上时,就变成了肉眼无法看见的气体,被称为水蒸气。(你看到壶中冒出的蒸汽其实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到壶周围的冷空气时形成的。)

如果你有一架超级显微镜,就会看到水是由分子组成的,每个分子又由更小的物质--原子--组成。你可以把这些东西想象成乐高积木,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你周围的一切,也构成你身体中的一切。

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成的。水分子之间也相互“黏合”,靠的是氢原子的一种特殊性质。关于这种特殊黏合(化学上称之为“氢键”),你长大后会学到更多的细节。现在你需要知道的是,这些氢键使水分子互相结合得更加紧密,比大小相近的其他分子都要紧密。这使水在很多方面都很奇特。

下面是水的一些奇特之处:

l液态水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肤”,你不能看到它,不过它结实得足以令昆虫在其上行走。由于有这层皮肤,液态水可以粘在我们的手上和衣服上,让我们感到潮湿。其他一些液体,比如水银,在室温下不会有潮湿的感觉,因为它没有这种轻微的粘性。假使你把水银倒在手上,它会像弹球一样滚动。(不过别做这样的尝试,水银有毒!)

l与分子大小和水相似的其他物质相比,水沸腾和融化所需的温度要高很多。

l多数物质在冷却时会收缩,但在氢键的影响下,水在冻结时会膨胀,所以冰会上浮。

l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里奇塞卡利(rich saykally)做了一些很机智的实验,牛津大学的大卫克拉里(david clary)随后又将实验做了很好的总结,实验显示:要想感觉到潮湿,至少需要6个水分子;如果少于6个,分子形成的水膜只有一个分子厚。当把第6个分子加进来时,整簇分子就会快速转化成一个微型水洼,于是我们便感觉到了潮湿。

第2章 吃蚯蚓有事儿吗 ?

贝尔格里尔斯

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1974年-),英国著名探险家、电视制作人与作家,其制作的电视节目“荒野求生”(man vs wild)为全球观众所喜爱。贝尔童年时接受过搏击训练,后加入英国特种部队。他在23岁时爬上了珠穆朗玛峰。

这样说吧,要是用来救急,吃下一条蚯蚓是肯定不会有事的;但相信我,你不会愿意天天都吃蚯蚓。即使你只吃一条的话,也一定要小心一些,因为蚯蚓的胃里有一些有害的东西(毕竟它们整天在地下转悠嘛),最好是将它们弄熟了。我还发现把它们同松针一起煮,味道会好一些。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吃下的第一条蚯蚓。我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看着一个士兵把一条长长的、多汁的蚯蚓从牙缝间嘬进,生嚼活咽,我感到恶心。等轮到我时,我觉得恶心极了。

但你猜怎么样?如果你不断练习并总是饥肠辘辘的话,就会适应的。这里有一条生存的真谛: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够强大,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你也有办法去做。这是蚯蚓教会我的。哦,还要记住:即使遭逢逆境也要面带微笑,这是第二重要的心得。好了,出发,去探险吧!

第3章 世上还有没被发现的动物吗 ?

大卫阿滕博格爵士

大卫阿滕博格爵士 (sir david attenborough,1926 -),英国最著名的自然历史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与环保主义者。在近60 年的职业生涯中,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他所制作并主持的9 个系列的动物节目《生命》 (life ),对各种生物做了系统的调查和介绍,为全世界观众所喜爱。

当然有了,成百上千,或许成千上万呢。不过没有人能搞清确切的数字,因为这些动物还没被发现呢。

要是在热带雨林里呆上一天,在灌木间或稠密的林叶中挥舞一张捉蝴蝶的网,你一定能逮到上百只昆虫。可能其中多数是甲虫,这里面会有科学家尚不知晓的物种吗?你得去找一位甲虫专家问问,大多数甲虫他都会轻松认出来,但也许有些会难住他。

那么,这些就是新物种吗?他也许会在博物馆里花上很长时间,要将这些甲虫同博物馆里或书上的其他甲虫进行比较,才能确定它们是否为新的物种。不过,是的可能性很大,其实我倒觉得:找到能胜任如此艰难工作的甲虫专家,要比找到未知的甲虫更难。

未知的大型动物肯定要稀少得多。最可能找到的地方是我们尚难涉足的地方--极深的海底。只有乘坐特殊的深海潜艇你才能下到那些地方去,此种潜艇必须格外结实,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水压。当然,海下一片漆黑,要去搜索你得带上强光灯。

在强光灯的照射下你可能瞥见一些踪影。不过要想确定它便是某种新动物,你需要抓住它并加以仔细研究。在如此的深海中捕捉动物是极端困难的,需要非常专业的装备。然而,我仍然相信深海里会有我们尚未见识过的怪兽。

第4章 原子是什么 ?

马库斯乔恩

马库斯 乔恩(marcus chown, 1959 -),科普作家、记者、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毕业于伦敦大学物理系,并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天体物理硕士学位。其作品《轻松搞定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 cannot hurt you )广受好评。

原子是构筑万物的建筑材料,你、我、树木,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你看不到原子,它们太小了。即使想横跨句末惊叹号上那个小小的圆点,也需要上千万个原子手拉着手才行!

不过,要是你真看见一个原子的话,就会注意到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构成原子的东西根本就没几样。实际上,原子内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空荡荡的。

原子的中心有小小的一团物质,叫做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如同行星围绕太阳一般,是更加稀薄的一团团物质,叫做电子。在原子核与电子之间,有大量的空间。也就是说,你我这些由原子组成的人,几乎都是空的。

由于原子里留有如此大的空间,要是能将体内所有原子的空间都挤走的话,那么一块方糖大小的盒子就能装下地球上的所有人。想象一下,全人类挤在一个方糖那么大的盒子里。不过得提醒你,那可是一块特别、特别重的方糖呀!

还有一件与原子有关的事情。原子共有92种不同的类型(另有几种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却被科学家们造了出来)。正如同你用乐高积木,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拼出房屋、小狗或船一样,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原子靠巧妙的www.58yuanyou.com组合拼造出了花朵、树木或新生的婴儿。我们所有人都是由原子拼装而成的,而每个人的差别则是由于拼装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第5章 为什么大人们说了算 ?

米兰达哈特

米兰达哈特(miranda hart, 1972 -),英国作家、喜剧演员。她的情景喜剧《米兰达》(miranda )使她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之一,并由此获得了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2010 年最佳喜剧表演奖”。此外,她从小还有一个梦想是获得温网女单冠军。

我得说自己也时常在想这个问题。看到大人们在做你无法理解或者吩咐你干的事情看起来不那么正确或公平时,也许你就会问这个问题。想来你多半会觉得:要是能不必听从大人的吩咐,自己一定会更快活。而且,尽管我自己也算是成人了,可有些时候,当长辈或上司命令我做事情时,我也会感到愤

怒,会觉得他们一定是错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信任长辈们,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且他们非常爱我们,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安全和利益。当然你并不是总能体会到这些,并且大人们有时也会犯错。当你对大人们感到强烈不满时,需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听听他们怎么说,而不要怒气冲冲。不过大体上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人会变得更加聪明,看事情也更加透彻,这便是“成年人说了算”的道理所在。总有一天,你自己长大后,就会真切地理解我的意思。

这里,我想与你分享一个小秘密。我觉得大人们之所以犯错,往往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此你可以提醒大人们注意三件要紧的事情:

首先,让大人花时间来跟你一起玩非常重要,而大人们有时对工作太专注了。

其次,提醒他们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是很傻的,难道你不这样想吗?

最后,大人们已经忘记了如何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而这方面你却是专家。你可以教会他们不要为明天担忧,日子是一天天过的,每一天都应该尽享其中的乐趣。

第6章 为什么血是红的,不是蓝的 ?

克里斯蒂安杰森

克里斯蒂安杰森(christian jessen,1977-),英国医生、电视主持人。其主持的节目有《令人尴尬的身体》(embarrassing bodies)、《超胖对超瘦》(supersize vs. superskinny )等。作为伦敦的一名临床医生,他目前正关注性安全与艾滋病防御的问题。

你可能听说过国王和王后的血是蓝色的。那可能很好玩,但恐怕不是真的。没有人的血是蓝色的,血总是红色的。

我知道,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胳膊上的静脉,它好像盛着蓝血似的。但那只是因为静脉非常靠近皮肤的表面,皮肤仅仅让某些颜色的光透过,所以静脉里的血从外面看起来像是蓝色的。可在静脉里面,血依旧是红色的。

是什么让你的血呈现红色呢?血的颜色得自于血红素。血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它负责将氧气从你的肺部运输到你的全身,给你运动的能量。尽管血从不会是蓝色的,但血红素的颜色还是会有些许变化的。当你的身体里充满了氧气时,血红素会使你的血液呈现出明亮的红色;而假如你进行长跑或其他运动,身体就会消耗很多的氧气,那么你的血液会变成暗红色,它们会被很快泵回到肺里,去携带更多的氧气。

不过,一些动物确实有蓝色的血。你知道是哪些动物吗?章鱼、墨鱼、龙虾、乌贼、马蹄蟹等,都是蓝血动物!

第7章 梦是怎么产生的 ?

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1969 -),出生于瑞士的英国作家、哲学家。现任教于伦敦大学,擅长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哲学问题。1993 年以小说《爱情笔记》(essays in love)走红于2011 年被选为皇家文学院成员。阿兰有两个儿子,他最大的乐趣是与他们一起搭乐高。

大多数时间里,你会感到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你想要玩乐高吗?没问题,大脑会帮你的;你喜欢读书吗?只要把文字放在眼前,那些书中的角色就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但在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你躺在床上,脑子里便开始上演那些最为荒诞、最为神奇,有时候又最为恐怖的剧目。

你也许会在亚马逊河里游泳,也许正紧紧抱住飞机的翅膀,也许被最严厉的老师监视着应付五个小时的考试,或者在吃一大堆虫子。很多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你是知道的,只是并没有多加留意,它们却成了你的梦境的温床,在梦幻世界里被活灵活现地演绎:当你做梦在假日里到桑给巴尔旅游时,那个街口摆报摊的男人突然成了同行的一员;一个在学校里从未交谈过的男孩突然在梦里成了你最要好的朋友。

古时候,人们相信梦可以很好地预示未来。如今,我们往往认为梦是大脑进行重新整理的方法,是在忙碌一天之后的自我清理。

那么,为什么有时会做噩梦呢?那是因为,白天也许发生了一些事把我们吓着了,只是我们当时太忙了,没工夫好好地想想。到了晚上,在我们安然入睡以后,这些恐惧便跑了出来。同样的,也许你白天做了一件自己非常喜爱的事情,但匆忙间并没来得及品味,它便有可能在梦里出现。在梦里,我们回溯那些错过的事情,修理那些毁坏的东西,为你所爱的东西编织故事,同时,那些通常被置于脑后的恐惧也会出来游荡一番。

同日常生活相比,在梦里,激动与恐惧的程度都更加强烈。梦让我们见识了大脑是一种多么无与伦比的机器!如果只是用它来做功课或玩游戏,那便真是大材小用了。梦告诉我们,我们恐怕并不是自己的主宰。

第8章 环球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

罗茜斯威尔-波普

罗茜 斯威尔- 波普(rosie swale-pope, 1946-),英国作家、探险家、马拉松运动员。57 岁时决定跑步环游世界,历时5 年完成这一壮举,并以此为俄罗斯孤儿募集到25 万英镑善款。罗茜是唯一一个通过划船与跑步两次完成环球旅行的人。

我不知道环球走一圈需要花多长时间,但环球跑一圈花了我1789天,并磨破了我53双鞋!

在我丈夫去世后,我开始了慈善性的环球长跑。这件事让我很高兴,它非常奇妙,使我认识了如此多的人,并了解了动物、森林,还有我自己。

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遇到一群狼是我最为难忘的经历之一。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那里的冬天异常的美丽,也极端的严寒。

当时我正在帐篷里过夜,突然听到一点动静。片刻之后,一匹狼将脑袋探进了帐篷。它毛绒绒的爪子前伸着,毛上粘着的雪融化了,看上去像是一颗颗钻石。随后,它退了出去,走掉了。

在接下来的10天里,狼群一直远远地跟着我,但从未靠近和伤害我。我记得狼是经常会看护人类的。

每到一处,我遇到的人也相当特别。比如在俄国,一个吓人的男人挥着斧子向我跑来,到跟前却好心地给了我一袋面包!他是一个伐木工,叫阿里克谢,他觉得我一定肚子很饿。还有阿拉斯加白山地区的孩子们,在我出发跑向茫茫荒野前,他们给了我一面自制的美丽旗子,他们的老师说:“我们用你的名字命名了一颗星星,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便会想起你。”

最终,我成功了,环绕了全世界。在我的家乡,威尔士的滕比(tenby),有一块铺路石上刻着我的两个脚印。那是我整个旅程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在这两步之间,横亘着2万英里(约3.2万公里)的距离。

感谢你问了如此好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无论它是什么,去实现它吧!我祝世上所有的人好运!

第9章 为什么我们要有音乐 ?

贾维斯科克尔

贾维斯科克尔(jarvis cocker, 1963-),英国著名音乐家。1990 年代创建著名的果浆(pulp)乐队并作为该乐队的主唱,因此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如今,贾维斯是一个独唱音乐家,他自己写歌并表演,还在电台主持一档音乐节目。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真希望能知道答案。(哈哈,开玩笑呢!)是的,即使音乐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有人会死掉的。音乐与空气或水不同,没有它我们也能活下去。不过,想象一下,要是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枯燥呀:迪斯科舞厅都停业了;在寂静中,音乐会不过是一大群人瞪着看一小群人站在舞台上,如同在观看音乐雕塑……还好,不至于到那步田地,对吧?

好的,我们言归正传。既然地球上的每个民族都有音乐,那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实,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学会唱歌和演奏要比学会说话早很多年。

音乐也许是我们最早的沟通方式,即使到了今天它仍是一种无言的交流方式:想一想那些欢乐的歌和忧伤的歌,它们都使用同样的音符(仅仅12个),却能表达如此不同的心情。“嘿,那是因为有歌词!”你也许会这样说。但不对,请听听收音机里的那些外语歌,即使你不懂歌词,仍能把欢乐的歌曲与忧伤的歌曲区别开来。是音乐的声音在告诉你。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不知道,但它确实在起作用。音乐拥有魔力,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它。

音乐拥有魔力,并且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当你播放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时,一种颤栗的感觉会自耳后生起,一路向下,传递到你的颈后(有时甚至会引起鸡皮疙瘩来),那是一种极为美妙的感觉。

我也喜爱电影、戏剧、书籍和绘画,但它们都不能给我那样奇妙的感觉,只有音乐能够做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有音乐。

第10章 外星人存在吗 ?

塞思肖斯塔克

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 1943 -),美国天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博士,现为“外星智能生物研究院”(setiinstitute)资深科学家。塞思8 岁时,因为看到了一本描绘太阳系的图书,便开始对外星人产生了兴趣。

在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会时常仰望夜空,看着成千上万的星星不禁会想:“那里也会有人吗?”

如今,外星人(那些来自未知行星的智能生物)大量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外星人好像到处都有。不过,电影或电视中的事情不全都是真的。那么,关于外星人科学家又怎么说呢?外星人存在吗?

答案是:我们还不知道。

由于宇宙是如此之大,因而多数科学家认为外星人很可能是存在的。我们所居住的星系叫做银河系,是由大量的恒星组成的。科学家们相信,银河系里有大约一万亿颗行星;而通过天文望远镜,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至少还能找到1000亿个。因此,在宇宙中可以观察到的范围内,行星的数量像地球上的沙粒一样多。

既然有如此多的地方可能存在外星人,那么相信外星人真的存在便显得很合理了。

我们如何发现外星人呢?一些人认为:那些大眼睛的天外来客已经飞越了太空,乘坐飞碟造访过我们的天空。这故事听起来很有趣,但多数科学家们却并不相信。为什么呢?因为有关飞碟的报道并不令人信服。当你看到空中有一个发光体时,很难断定那到底是什么。比如,你看到的可能是一架飞机、一个气球或者一颗人造卫星。要想使科学家们相信这些神秘的发光体是外星球的宇宙飞船,就要有更充分的证据。

还有一种发现外星人的方法,是用巨大的天线搜集来自外太空的无线信号。如果能够收到其他行星上的广播,我们就会晓得那里可能有人存在。我的工作就是搜集这些信号,到目前为止,我还未听到任何外星人的喊话。不过,搜索工作才刚刚起步,我认为到2050年左右,我们也许会发现点儿什么。

那时,我们就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外星人存在吗?”答案将是:“存在。”

第11章 风是从哪儿来的 ?

安东尼伍德沃德  罗布潘恩

安东尼伍德沃德(antony woodward),英国作家,为英国多家媒体撰稿。其畅销作品“propellerhead ”讲述了有关飞行的故事。也许是巧合,安东尼的作品往往都与云有关。

罗布潘恩(rob penn),英国作家、摄影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曾骑车环游世界。

风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的空气。

像许多事情一样,太阳是风的源泉。每天太阳都温暖着地球,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受热均匀,一些地方往往比其他地方获得更多的阳光。获得阳光最多的地方是地球的腰部,即赤道地区。那些接近赤道的地区往往是最热的,比如热带雨林、沙漠以及热带岛屿等。获得阳光最少的地方是地球的边缘地带,即两极地区。那里冰天雪地,除了北极熊和企鹅外,没什么动物喜欢在那里待着。

好的,当空气被加热,它就会上升。随着热空气的上升(注意,这是重点),就要有东西填补空出来的地方。什么东西呢?是更多的空气,比较凉的空气。于是,暖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填补空缺,像变戏法一样,风就产生了。

当大量的空气上升导致更多的空气涌进时,空气便移动得特别快,这便形成了飓风和风暴;当受热上升的空气较少时,空气流动得较慢,我们感受到的便是微风拂面。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像个泡泡一样包裹着地球,它一刻不停地经历着冷热的变化,不断移动,相互混合。因此,天气也在不断地变化。

既然起风的原因在于太阳,那么晚上为什么也会刮风呢?因为,当你看到夜幕降临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夜晚,太阳总会照耀、温暖着一些地方,总在驱赶着空气移动。

也许你还想知道,为什么你爸爸有时也能生起一股恶风来呢?你知道,我们也知道:他一定是吃了太多的炒黄豆。

第12章 我们为什么说英语 ?

大卫克里斯特尔

大卫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1941-),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教授,语言学家。在语言学方面著述颇丰,为英国社会科学院(british academy)院士。

如果你离开住处,到较远的地方去旅行,你可能会注意到:那里人讲话的方式同你和你的朋友们不一样。你会听到不同的发音,我们称之为不同的口音(accent);并且,你还会听到不同的字眼和造句方式,我们称之为不同的方言(dialect)。

口音和方言透露了你来自何方。比如,人们会说“他有威尔士口音”,或者“她听起来像是伦敦来的”,等等。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也带有口音和方言,通过某人的讲话方式,你可以知道他是来自美国还是澳洲。

当人们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时,口音和方言就会改变。他们把原来讲话的方式抛到了脑后,开始用新的方式说话。几千年前,当人们在地球上四处迁徙时便是如此。当他们在一处新的地方住下后,便逐渐发展出新的说话方式。日久天长,他们的语言就变得与原先的非常不同了,如果他们此时再回到先前居住的地方,那里的人也许根本听不懂他们的话了。当这样的事发生时,我们就说他们已在讲不同的语言了。

大约3000年前,居住在欧洲东部和南部的族群开始向北迁徙到今天的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和挪威一带,他们被称作日耳曼人(germanic),所使用的语言及其方言也被称为日耳曼语。

一个叫比德的修士写了一本书,告诉我们在公元5世纪时,欧洲北部各地的日耳曼族群是如何到达不列颠群岛的。他提到这些人中有些被叫做盎格鲁人(angles),有些被称为撒克逊人(saxons),还有些被称为朱特人(jutes)。他们在不列颠岛的不同地方安顿下来,不久就发展出了新的讲话方式。

过了一些时候,这些新来的定居者便有了一个名字--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意思是英吉利(english)的撒克逊人,而不是仍居住在欧洲大陆上的撒克逊人。他们称自己的国家为英吉利之地,并最终转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名字“英格兰(england)”,而新撒克逊人所使用的语言被称为英语。

如果你考察一下盎格鲁-撒克逊人所说的英语,就会发现它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英语差别是如此之大,几乎可说得上是外语了,我们称它为“古英语”。

如果你能够回到1000年前的话,你会很难听懂盎格鲁-撒克逊人所讲的话。但你能识别出许多现代英语还在使用的词汇,比如:房屋(house)、床( bed)、小孩(child)、朋友(friend),等等。而且,如果你有幸同一个盎格鲁-撒克逊武士攀谈,你说:“i live in that street(我住在那条街上)。”他完全能听懂你的意思。因为这个句子中的所有字眼在1000多年前的英语中都已经存在了。

第13章 为什么我们无法长生不死 ?

理查德霍洛韦

理查德霍洛韦(richard holloway, 1933 -),苏格兰作家、主持人及节目制作人,前爱丁堡教区主教(the bishop of edinburgh)。他是英国多家大报的撰稿人,并主持多档电视及电台节目。

如果人们都永生不死,过不了几年世界就会拥挤不堪,大家都动弹不得了。

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你家里再也找不到多余的地方来容纳他们了。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挺好玩的,但很快你就没地儿睡觉、没有自己的床或者不能独自玩游戏了,哪儿哪儿都挤满了人!

粮食供应也成了问题,世上所有的粮食很快便吃光了,人们非常饥饿,非常虚弱,很可能为了抢吃的而打起来。

最糟的是,生活变得极度的枯燥与疲惫,就如同去上一所从不下课、从不放假的学校一般,一切都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同样的事情一遍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正因为人类不能永生,我们才能盼望自己长大成人,然后生儿育女,然后安度晚年,然后平静死去,才能把空间留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生活、生长、生育,生生不息,直到永远。

第14章 为什么恐龙灭绝了而其他动物没有 ?

理查德福提

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1946 -),英国古生物学家、作家。曾长期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古生物学研究。1997 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

恐龙也许十分庞大,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能扛得住任何打击。有时候,过于庞大未必是件好事情,因为对于恐龙这样的大型动物而言,要活下来就得吃大量的食物。那些特别凶残的恐龙,比如暴龙,需要吃其他的恐龙,如果其他的恐龙灭亡了,它们便也活不下去了。

在五六百万年前,当一块巨大的陨石砸在地球上时,无数的灰尘和毒气扬起并遮住了天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由于缺少了阳光,所有的植物都无法生长。它们逐渐干枯死亡,土壤里只剩下些坚果和种子。

没有了植物可吃,大型的陆生植食恐龙很快便饿死了。不久,在吞噬完植食恐龙的尸体之后,肉食恐龙们也断粮了,很快便踏上了它们那些亲戚的后尘。如今,我们只能从恐龙的化石上了解它们。

但其他的动物却存活了下来。小型的哺乳动物和蛇类可以靠吃土里的甲虫或其他小动物活下来,尽管日子一定过得相当地艰难,却得以挺过灾难。与此同时,海洋里巨大的海生恐龙灭亡了,但蟹类因为几乎能吃任何东西而活了下来。下一次到海边露营时你不妨观察一下,看看螃蟹是怎样偷走你的残羹剩饭的,它们可一点也不挑剔。很多种蚌和蜗牛也活了下来,它们同样需求简单。

并不只是巨型动物才会灭亡,鹦鹉螺便是与恐龙同时灭绝的。鹦鹉螺是一种生活在水下的有壳类动物,它们的贝壳看起来有点像卷曲的羊角,它们早于恐龙几百万年便出现了。

下面,该让你大吃一惊了……恐龙并没有真的都灭绝了!恐龙并非都硕大无比,一些个小的恐龙其实比一只猫大不了多少。有些小恐龙长着羽毛,其中某类便是现代鸟类的祖先。鸟类的胃口很小,日子不好过时,它们还可以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如今,多数科学家都赞同:那些前臂演化成翅膀的恐龙就是鸟类的祖先。了解了这些之后,你想必也会赞同:恐龙并没有死绝,一些小型恐龙脱离了险境。

第15章 为什么蛋糕美味可口 ?

洛兰帕斯卡尔

洛兰帕斯卡尔(lorraine pascale, 1972 -),英国模特、厨师。洛兰16 岁时成为模特,是英国第一位登上美国elle 杂志封面的黑人模特。随后,她的兴趣转向烹饪,并专注于烘培食品。她开有自己的烘培店“ ella"s bakehouse”,并在bbc电视台出演烹饪节目。她还出版了3 本烹饪书籍。

你知道吗?我过去也经常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个问题。做蛋糕就像在做一个大型的科学实验,你把鸡蛋、黄油、白糖与面粉放进一个碗里,仔细地搅拌,再把它们放进烤箱,之后,就在烤箱里,奇迹发生了。

这些原料彼此间形成了一张神奇的网,仿佛它们都手拉着手,在炙热的烤箱里长呀长呀,同时还散发出美妙的香味,让人们不禁垂涎欲滴。

我想,蛋糕的美妙与美味正在于此。将原料捏合成蛋糕原胚需要点儿技术,但随后一切就是魔法了。我是说尽管有些食物也使用了同样的原料,比如甜馅儿饼什么的,可味道却远远赶不上蛋糕。

如果使用得法,奶油是一种奇妙的原料;白糖和鸡蛋也很了不起。还有面粉,它将所有的原料粘到一块儿,并保持一定的韧性。要想做出美味的蛋糕,让你在享用时大快朵颐,秘密全在于完美地搭配原料。

美味的蛋糕人人都能做。在我的神奇配方里,最先考虑的是我最钟爱的厨具--烤箱。为了让烤箱很好地施展魔法,其温度要达到180℃;接下来要将200克绵白糖和200克黄油放到一起,用一个大木勺搅打成膏状。

随后再加入4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用刚才那个大木勺使劲地搅。为了使蛋糕格外的美味,必须非常、非常使劲地搅打。

接下来的步骤最容易:加入200克自发面粉。这次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只轻轻搅拌就行啦。烤之前还要给蛋糕找个安顿的地方,两个圆圆的蛋糕模子便做成了它们的家,每个直径20厘米,里面衬上一层焙烤用的油纸。

放入烤箱前蛋糕模子只装一半,随后,在烤箱里,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奇迹发生了。

不过有一件事要牢记:想让魔法生效,就要耐心地等足30分钟。如果你半道儿打开炉门往里偷看,魔法就要失灵了,蛋糕也不会长得又大又软又美味了。通常,我在等待蛋糕出炉的30分钟里会做一些游戏,比如围着厨房唱歌跳舞什么的,然后念一下咒语:“天灵灵,地灵灵!”蛋糕就烤好了,那么柔软,那么鲜亮。

蛋糕为什么如此好吃呢(尤其是那些填满果酱和奶油的蛋糕)?也许是因为它们如此有魔力,制作的过程又如此有趣吧。

第16章 闪电是如何产生的 ?

凯西塞克斯

凯西塞克斯(kathy sykes, 1966 -),英国物理学家,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她在bbc 电视台主持过多档科学及替代疗法方面的节目。

天空中的闪电格外壮观,看起来非常神秘,直至今日,人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它。

我们知道闪电通常产生于积雨云中,这些云的高度令人咂舌,有时竟能超过12 英里(19 公里)。这些云在雷暴天气时产生,看起来往往漆黑而狂暴。有时云的顶部状如铁砧,又像一个大蘑菇的

顶部,这是云从中部向外大大延展的结果。

在积雨云的内部有很强的风(足以给飞进这些云里的小型飞机造成危险),风携带着湿润空气上升到上部寒冷的区域,形成了液滴和冰晶。一般认为云中的液滴、冰晶以及风可能是导致闪电的

因素,但在进一步谈论如何产生闪电之前,需要先对原子有一定的了解。

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你是,石头、水、动物、植物、空气分子都是。原子带有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互中和。通常,由于彼此间强烈的吸引,正、负电荷紧紧地黏在一处。不过,巨大的外力可以将它们分开,而一旦两种电荷被分开,它们便想要尽快重新黏到一起。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积雨云当中去。在强风的驱使下,雨滴与冰晶互相冲撞,很可能将负电荷与正电荷分开,带负电荷的电子聚集在云层的底部,正电荷则被风扫到了云层的顶部。正、负电荷究竟是如何分离的还不很清楚,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理论。不过,一旦正电荷在上负电荷在下的格局形成,闪电便很有可能产生了。正负电荷想要重新聚到一起。在云层的底部,强大的负电荷想要恢复中性状态,便要么与云层上端的正电荷相连通,要么与地面相连通(地面相对而言带正电)。

最终,电性的差异变得如此之大,使得电子开始被吸向地面。一道梯级先导a 形成了,这个词用来命名来自云端的第一道闪电,通常超过50 米长。它会分叉,并有更多的梯级先导形成。当它们接近地面时,地面上的正电荷便与闪电前端的强大负电荷相连通了。

如果在电闪雷鸣的风暴中,你感到头发开始直立,情况不妙!因为你身上的正电荷想要与云中的负电荷相连通,你在被一道梯级先导所吸引。你的头发是可以动的,因而当你身上的正电荷在朝着什么东西移动时,头发便开始摆动了。

片刻之后,梯级先导接触了地面,或者地面上的正电荷接触到了梯级先导,于是闪电发生了,阵阵电流在云层与地面间往复。从地面上到云层的正电荷被称为“回击(return stroke)”,它们其实是闪电真正明亮的部分,而梯级先导几乎是看不见的。

有时你可以看到闪电在云中或云间生成,那是负电荷所形成的梯级先导从云层的底部上达顶部。

第17章 小小的种子如何能长成花草树木 ?

阿里斯富勒尔

阿里斯富勒尔(alys fowler,1978 -),英国园艺作家及电视节目主持人,先后在伦敦与纽约学习园艺。阿里斯曾在bbc 电视园艺节目《园丁世界》(gardeners" world )担任主持人,还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并出版有多部园艺书籍。

我热爱种子,热爱那个神奇的过程:一棵橡树从一颗种子中长出,或者一粒针尖般的罂粟种子出落成一朵硕大、妖艳的奇葩。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很微小,有的种子非常巨大。地球上最大的种子是海椰树的种子,直径有50厘米,重达30公斤。尽管不少人净捡些好听的名字送给它,比如爱情果什么的,不过它的样子看起来很像是狒狒的屁股。还有一些种子小得几乎看不见,比如凤仙花的种子。播种这样的种子可是件苦差事,因为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跑。

无论大小,所有的种子都遵循着一些基本的规律:种子里面是一个小小的植物胚胎,外面则裹着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种皮。每个种子都像一个小魔法盒,需要好几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些钥匙是:水分、温度和光照(后两样都来自太阳)。一旦所有的钥匙都凑齐了,你就能解开种子的外衣,里面的植物胚胎便开始生长了。

之所以给种子上锁并配上钥匙,是为了让种子能选择一年里适合发芽的时间。没有人喜欢在冬夜里离开温暖的被窝,同样,大多数种子也不喜欢这样。它们愿意静卧在土壤里等到温度适宜时再开始生命之旅。

它们还需要水分来泡软坚硬的种皮,好让嫩芽破皮而出。想想干豆子的种皮有多硬,小小的嫩芽如何能够钻得出来?只有www.58yuanyou.com在种子吸饱了水,种皮变得柔软后,才有可能发芽。这就像一块法兰绒毛巾,干燥的时候特别硬,没人愿意用它来擦脸。可一旦把它浸到水里,就变得柔软、可爱。

每粒种子都自带了发芽所需的养料,因而一开始的时候它并不需要阳光 (这便是它能在土底下生长的原因)。一旦嫩芽破土而出,阳光就开始给它提供能量了。有了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养分,一粒小小的种子就能够发芽,并最终长成一株茂盛的植物。

第18章 为什么猴子喜欢香蕉 ?

丹尼尔西蒙兹

丹尼尔西蒙兹(daniel simmonds),伦敦动物园管理员。他负责灵长类动物的管理,与他打交道的是大猩猩、小小的松鼠猴、顽皮的长臂猿,以及喜气洋洋的蜘蛛猴,等等。

猴子吃的食物多种多样:水果、蔬菜、坚果、叶子,甚至还有昆虫。不过它酷爱香蕉,因为香蕉特别香甜。像人类一样,猴子们喜欢美味的食物,香蕉便是它们最喜欢的甜点。

另外,猴子通常会用最快的速度吃东西,以防别的猴子来抢。(它们都非常淘气,经常偷同伴的食物。)香蕉柔软而易于下咽,可以很快地吃下去。

不同的猴子吃香蕉的方法也不同。最贪吃的猴子会把香蕉连皮整个吞下去,另一些猴子则会剥下皮只吃里面的果肉。有些猴子不太擅长剥皮,便将香蕉在地上使劲滚,直到里面的果实从皮破的地方挤出来。这方法很聪明,却太脏了。

攀爬、追逐、在树上荡来荡去会消耗许多能量,香蕉里含有一种叫果糖的物质,它的结构同白糖相似,可以为猴子提供所需的能量。

第19章 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东西吗 ?

德润布朗

德润布朗(derren brown,1971-),英国魔术师、催眠师、画家及作家。他的表演将魔术与心理学相结合,似乎有预测和控制人们头脑的能力。从2000 年起,德润出演了多部电视系列节目,著名的有《心灵控制》(mind control )、《捣蛋还是款//www.58yuanyou.com待》(trick or treat )等。同时,他还出版了多部书籍。

没错!我们制造或引发的所有东西(神奇的、强大的或者可怕的东西),都源于大脑的思考。大脑给了我们思想和语言,通过思想和语言,我们有了伟大的发明创造,有了医学,有了战争,也有了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

大脑让我们感知周边的世界。当我们擦伤了膝盖或者看到一朵花时,膝盖或眼睛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信息必须传递到大脑那里,通过大脑的运转,我们才能够感觉到膝盖的疼痛或者看到眼前的鲜花。

有了大脑,我们能做一件动物们望尘莫及的事情--思考自己。我们能用自己的大脑来琢磨自己的大脑,这听起来很古怪,却绝顶的聪明。

看大脑如何耍弄我们自己格外有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大脑就像是在进行魔术表演,会让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似的:即使安稳地坐着看电影,我们也可以被吓得够呛;本来什么都没有,却偏觉得看到了鬼;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人,有时却令人惴惴不安。当遇到这些事情时,我们不禁会想“我真傻,没人像我这样”,或者“人人都比我强”,但此等想法根本不对--一切不过是大脑在耍弄我们。

再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着敲敲自己的脑壳儿,告诉大脑“要冷静”。要知道,大脑时刻想要帮助并保护我们,但它有时会反应过度,尤其对那些不好的事情。如果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有两个好办法可用:一是谈论所遇到的问题(这可以让你的大脑很好地平静下来);二是找到你擅长的爱好(画画、音乐、数学、魔术、体育,什么都行),这样你就可以同大脑一起乐在其中了。

第20章 什么是全球变暖 ?

玛吉阿德林-波科克

玛吉阿德林- 波科克(maggie aderin-pocock,1968 -),英国太空科学家,伦敦帝国学院机械工程学博士,目前在伦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玛吉从小就想成为一个太空科学家,尽管有老师的劝阻,她还是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玛吉帮助设计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这个望远镜将计划取代著名的哈勃望远镜。

如今,我们的耳朵里灌满了有关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的议论。作为一个太空学家,我制造了许多机器来帮助人类了解所发生的变化。的确,如果回望过去就会发现,地球的气候一直在从冰河纪向着干旱与炎热变化着,既然如此,我们现在何必如此忧虑呢?

问题在于我们正在经历的气候改变发生得太快了,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变化。而且,造成气候改变的并不是火山喷发或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气候之所以如此快地改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更多的能源来运行各种各样的机器,比如汽车、飞机、电脑,等等。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的年龄越来越小,我两岁的女儿就在用我的ipad看电影了。

为了获得更多的动力,人们消耗了更多的化石燃料,比如汽车所使用的汽油,或者发电用的煤炭和天然气。人们获得了所需的动力,但也产生了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散进大气层,滞留来自太阳的热量,改变了气候,总体上抬升了地球的温度。光是升温听起来也许并不那么糟糕,但温度上升会导致洪水泛滥、土地干旱,并引起全球性的灾荒。

我们个人能为此做点儿什么吗?尽管这是一个影响全人类的大问题,但个人还是有一些可为之处的。

节约能源:气候的改变是由于使用了太多的能源,因而任何减少能源消耗的努力都有意义。比如:随手关灯,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泡,等等。

尽可能地重复利用:制造纸盒、玻璃和塑料物品都要消耗大量能源。通过重复利用,可以节省用于制造这些物品的能源。

食用本地出产的食品:如果食品从海外进口,就会耗费额外的能量来运输它们。吃本地产的食品可以节约运输能源。我发现这其实挺难的,我喜欢香蕉,但英国并不产香蕉,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少吃香蕉。

告诉他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参与的人越多越好。我们一起可以让改变发生。

第21章 为什么会打嗝 ?

哈里希尔

哈里希尔(harry hill,1964 -),英国喜剧演员、作家、电视主持人。曾在伦敦大学学习神经外科学,随后在唐克斯特皇家医院(doncaster royal infirmary)工作。哈里不久便放弃了医生工作转向喜剧表演,他的演艺生涯极其成功,获得了包括毕雷奖(perrier award)在内的多项表演奖。

打嗝基本上是一块肌肉的抽搐造成的,那块肌肉在胸以下、腹之上。它很薄,看起来像蹦床一样,位于肺的底部。它抽搐时会让你倒抽一小口气,从而发出打嗝的声音。这块肌肉被称为“膈肌”。

当吃东西过快,或喝了冷饮、汽水后,多数人都会打嗝。这是因为吃下的食物会冲击肠胃,造成膈肌剧烈地颤动(就像身体受了撞击会晃动一样),使得空气被快速地吸进肺里。气流急速冲过位于喉部的声带时,使声带发出了打嗝的声音。

随后膈肌还要抽搐一阵子,时间的长短不一定,所幸多数会在几分钟内平静下来。不过有个很出名的病例,一个倒霉的美国人不断打嗝68年!

关于打嗝的原因,多数大夫都会告诉你以上所讲的内容。可是,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说法:

当人们吃东西时,食物//www.58yuanyou.com被分解后就死在胃里。食物的鬼魂跑了出来,却被困在胃里逃脱不得。它于是开始哀号,抱怨自己的命运。有时,你能真切地听到肚子里的哀号声。

为了活着,鬼魂必须吃东西。它确实吃东西!(胃里的鬼魂其实出了名的贪婪。)你每次吃馅儿饼或薯片时,它便也跟着饱餐一顿。被吃的那些食物也死了,释放出更多的鬼魂,更多的鬼魂再吃食物……如此周而复始,胃里塞满了怒气冲冲的鬼魂,都想改变自己的处境。

很快,这群乌合之众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有力量。于是它们选了个头儿,成立了鬼魂军团,一下成为了肚子里的“超级鬼魂”。等这个超级鬼魂成熟了,会产下一群群小鬼魂,这时我们便开始打嗝了。最后,这个超级鬼魂爆炸了,整个过程又会重新开始。

以上的故事是我听来的,你觉得两种解释哪个更靠谱?

第22章 为什么太空如此星光闪烁 ?

马丁里斯爵士

马丁里斯(martin rees,1942 -),英国宇宙学家与天体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曾担任过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他还是一位深受尊敬的科普作家,写了多部书籍向公众普及天文学知识。1992 年,里斯被册封为爵士。

从人类还住山洞时起,就开始仰望幽暗的夜空。天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引得人们浮想联翩,他们称其为星星。

我们的祖先认为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穹窿,星星便连接在上面,如同一棵巨大圣诞树上的灯泡。人们如今已见识了宇宙的广袤无垠,它的广大远远超出了我们先辈的想象。恒星不过是另一些太阳,像太阳一样明亮而硕大,只是离我们过于遥远,看起来才那么渺小和昏暗。即使前往最近的恒星,最快的火箭也要花几十万年的时间。

几个世纪前天文学家便知道:地球和其他主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你可能会想:别的恒星是否也像太阳这般被很多的行星环绕呢?直到1990年,都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天文学家如今发现:夜空里的大多数恒星都有自己的行星。这些行星中,有像木星一般的“巨人”,也有同地球这般的身材。

这些行星很难发现,尤其是那些不比地球大的。与所环绕的恒星的光芒相比,它们的要暗淡到难以计数,寻找起来如同在探照灯光柱里辨别萤火虫的亮光。但是,随着望远镜成像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们终将能观察行星。

你一定多少了解些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至少见过金星和木星。不过,夜空要远比这些有趣得多。每一颗恒星都能引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它有多少颗行星?这些行星有多大?它们的一年有多长?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这便带出了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这些行星上是否会有生命?如果有的话,那会是什么呢?是甲虫?是飞虫?还是天外的智能生命?它们中是否有地球般的行星,住着如我们一般的人类,膜拜着他们自己的“太阳”?或者与我们完全不同?那里的生物也许有7只触手?也许在那里,电脑和机器人已取代了它们主人的地位?也许,本书的某位读者会帮助地球人发现:在宇宙中我们是否孤单无伴?在群星中是否还有生命存在?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你将来所学到的宇宙知识,要比天文学家现在知道的多得多。

第23章 为什么动物不能像人一样讲话 ?

诺姆乔姆斯基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该校任教达50 年之久。他是当今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学者之一。

每种动物都能与同类交流,猿猴同猿猴,蜜蜂与蜜蜂,等等。那些交流并非真的交谈,可能是啼叫,可能是扇动翅膀,或者其他动物能做的事情。动物不会用我们的方式交谈,反过来,我们通常也不使用它们的方式。(当然,有些人擅长模仿鸟叫,骗得鸟儿误以为是遇到了同伴。)

蜜蜂可以告诉同伴一朵花离得有多远,在哪个方向,甚至是什么花。它们的交流是靠一套极为复杂的舞蹈,没有人能模仿这种舞蹈,并且对人类而言,很难把类似的信息讲得像蜜蜂一样准确。当强敌临近时,猴子会发出特别的叫声;在饥饿或有什么事想告诉同伴时,它们也有相应的叫声。同样,别的动物也有类似的本领。

人类的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独特,动物界里没有相似的情况。动物能够告诉同伴的东西是有限的,它们不能超出那个范围而另辟新意。人类却可以不断地创新,谈论前人闻所未闻、从未提及的新事物。其实你一直都在这么做,只是你毫不留意。

人类同动物可以彼此进行一点点的交谈。如果你养了条狗,可以训练它在你说“坐下”时坐下来;如果继续尝试,它还会照做更多的事情。同样,要是想让你帮忙,一只猫能学会对你说“喵呜”。但它们并不能真懂你的话,更不会像小孩那样领会任何新的东西。

有些鸟非常擅长模仿其他鸟的叫声,甚至可以模仿人类的话语。受过训练的鹦鹉能够惟妙惟肖地学人说话,但那只是对声音的模仿,并不能像人那样使用语言。同别的动物一样,鹦鹉也说不出任何新东西。

有的科学家相信能教会猿猴一点儿人类的语言,而另一些科学家(包括我在内)则认为那是在自欺欺人,因为猿类的行事方式与人类完全不同。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也许愿意阅读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许长大后你能发现一些新的线索。关于人类的语言,关于动物,我们知道的还不多。

第24章 小说家在创造角色时如何获得灵感 ?

戴姆杰奎琳威尔逊

戴姆杰奎琳威尔逊(dame jacqueline wilson,1945-),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已出版100 多部作品,其作品仅在英国的销量便超过了3000万本。她所塑造的人物特雷西比克尔在英美家喻户晓。

我出过上百本书,一共写过多少个角色呢?一定有好几千个吧。想象一下,要是她们都活过来,挤进我家开派对会是番怎样的景象!我料定特雷西比克尔会站在最前排,用胳膊肘将别人挡开,这样她便可以第一个进门啦;赫蒂费瑟来时恐怕还穿着那套毫不起眼的棕色制服,我真希望给她搞一身漂亮的晚礼服;海豚、石榴石、美人等害羞的女孩会怯生生地落在后面;饼干与查利也许会带来自制的美味蛋糕;艾尔莎在没完没了地讲笑话,而德斯蒂尼则为大家一展歌喉。

我能“看到”她们所有人。不过,她们当然不是真人,是我创造了她们。我很少根据真人来创作角色,当然也不会依照自己。这些角色全出于我的想象。

在你很小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你是否假装你的娃娃和玩具熊是活的,为它们准备茶点,安排它们上床睡觉?为故事创作角色与此一模一样。当我想写一个发生在儿童福利院的故事--一个住在那儿的小姑娘急于被人领养。粗鲁又可笑的特雷西马上浮现了出来,她对我说:“我就是那个女孩,写我吧。”

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角色。来想象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她为什么离家呢?她是不是特别不开心?或者她只是太淘气,想要去冒险?她聪明吗?能应付一切吗?会惊慌失措吗?她个子是大?是小?她长得漂亮还是普通?她是吵吵闹闹还是安静得像只小白鼠?你打算叫她什么名字?何不为这个女孩写个故事?

第25章 汽车是如何工作的 ?

大卫鲁尼

大卫鲁尼(david rooney),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工作,他的任务是照顾大量的交通工具,其中包括飞机、汽车、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以及大量的模型。

汽车的行驶是发动机转动车轮的结果,当车轮转动时,橡胶轮胎紧抓地面使汽车移动。但是,如何让车轮转动呢?

首先得去加油站,给汽车加些汽油或柴油,这就像给汽车吃东西一样。油来自一个龙头,我们把它伸进车身侧面的一个洞口里,这个洞口连着汽车的油箱。你可能看到过汽车加油,味道不是很好闻。

加完油便可以启动汽车了,燃油便被吸进了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装在汽车的前部,是个复杂又吵闹的东西。它一次燃烧一点点燃油,制造一个小小的爆炸,使得发动机里的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长得像支铅笔,不过它可是金属做的,又大又粗,没法用来写作业。)

驱动汽车的方法是将飞快转动的传动轴同车下的车轮连接起来,这样汽车便能挪动了。这个过程挺复杂的,因为发动机总喜欢飞转,而我们则希望车不仅能够飞奔而且还能慢行。因而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还需要另一个装置--离合器,来解决这个难题。

好了,汽车开动了,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要开着车去想去的地方,汽车还必须能够向左向右转弯。于是要用到方向盘,扭动它便HDZqHM可以使前轮指向左边或右边,整个车子就跟着转向了。

现在,汽车行驶得很顺利,但我们还需要减速或停车,管这事儿的是刹车装置。你也许会骑自行车,骑车时要想让车慢下来就需要捏闸,闸要么收紧轮毂上的橡胶要么抱紧车轴上的金属片以减慢轮子的转动,汽车的刹车装置与自行车的闸很相似。

不过,下次你乘坐汽车时,注意一下司机所用的各种各样的开关、拉杆儿、手柄和按钮,它们并不全都与汽车的行驶、转向或停止有关。汽车上还装有许多其他的设备,从加热装置到空调,从车灯到车锁,从音响系统到雨刷装置,等等。

如此复杂的汽车竟能开起来,真是个奇迹。

第26章 为什么自己胳肢自己不管用 ?

大卫伊格尔曼

大卫伊格尔曼(dowid eagleman , 1971-),美国神经科学家、作家。现任教于贝罗尔医学院(baylor colleye of medicine),从事时间与感觉方面的研究。他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伪装--大脑的秘密生活》 (incognito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 )被亚马逊提名为2011 年最佳作品。

你不感到奇怪吗:无论你自己怎么胳肢自己,即使搔自己的脚心或是胳肢窝都不能使你发笑?

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先要多了解些大脑如何运转的知识。大脑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猜测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当你在忙于日常活动时,比如下楼梯或吃早餐时,大脑的某些部分总在不停地进行预测。

还记得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样子吗?起先,你要集中精力稳住车把并使劲蹬脚蹬子,但过了一阵子,骑车变得轻松了,你不再注意自己骑车的动作了。通过经验,大脑对你骑车的动作了如指掌,能预测出你所有的动作,这样,身体便能自动骑行了。

只有在遇到情况变化时(比如:刮起一阵强风,或者你的车胎瘪了什么的),大脑才会想起骑车这件事来。当发生这些意外事情的时候,大脑便被迫改变原先的预测。如果它干得漂亮,你的身体就会对强风做出调整:向前倾斜、保持平衡。

为什么预测下一步的情况对我们的大脑如此重要呢?因为这能帮助人们少犯错误,甚至能挽救性命。

例如:消防队长一看到火灾,就要立刻作出决定,将消防队员布置到最有利的位置上。他以往的经验能帮他预见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从而选择最好的方案去扑灭大火。他的大脑会迅速预测出不同的方案所产生的效果,排除那些危险而糟糕的方案,不让队员去冒生命危险。

说了这么多,到底跟挠痒痒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大脑总是在预测自己身体的行为与感受,使你无法胳肢自己;而外人胳肢你时往往出其不意,使你无法预测他的动作,因而会令你笑个不停。

这一现象还可以导出一个有趣的事实:如果你造一台机器,通过它你可以摆动一根羽毛,不过羽毛的摆动会因机器延迟一秒,这样你便能胳肢自己了。因为你行动的结果令大脑感到意外了。

第27章 第一个养宠物的人是谁 ?

西莉亚赫顿

西莉亚赫顿(celia haddon, 1944 -) ,英国记者、作家。她写了一系列有关猫的畅销书,其中最知名的是《猫训练主人的一百种方法》(one hundred ways for a cat to train its human )。她还是《每日电讯报》宠物专栏的撰稿人。

没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养宠物的人,但我们知道狗很可能是最早的宠物。狗同人类一起生活了几千年,甚至有人认为有4万年之久。早期的狗可能像流浪狗那样四处游荡,在人类捕猎和采食时出没在人类周围。很可能它们中的一些被训练成了宠物,成为人们狩猎的助手。

在最早的宠物狗中,我们了解其中的一只。那是一只小狗,埋在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人类墓穴里,距今有1万年到1.2万年。墓穴里埋着一位妇女,她把手放在小狗身上,仿佛正在抚摸它。也许,她想让小狗在天堂里或来世继续陪伴她。

古埃及人也养宠物狗。在他们的坟墓里能看到狗的画像,时常还有狗的名字。狗往往被叫做乌木、黑子和大个子等。罗马人也养狗,他们给这些小宠物起的名字往往是珍珠、美人儿、侏儒、攥紧等。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了农耕,猫很可能成了人类的邻居。在塞浦路斯岛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猫冢,距今约9000年,里面埋的猫很可能是最早的宠物猫。距猫冢40厘米远的地方有一个人的坟墓,所埋的人很可能是猫的主人。

古埃及人已开始养猫。在最早的爱猫者当中,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人的名字,他叫贝克特三世(baket iii),生活在大约4000年前。在他的坟墓上有一幅雕刻:一只猫面对着一只老鼠。这幅雕刻看起来,不是猫特别小,就是老鼠特别大,反正猫和鼠看起来一般大小。

古代希腊人、罗马人也制作了有关猫的雕刻、绘画和装饰贴画。可惜,像大多数古埃及人的雕刻一样,他们也没留下猫的名字,因此,我们不知道它们叫什么。

第28章 为什么行星是圆的 ?

克里斯托弗赖利

克里斯托弗赖利(christopher riley, 1967-),英国作家、科技节目主持人与制作人,林肯大学(university of lincoln)教授,皇家天文学院院士。2004 年他摄制的纪录片《太空奥德赛》(space odyssey )获得了“阿瑟克拉克爵士奖(sir arthur clarke award) ”。

从1519年起人们就知道地球是圆的,当时,葡萄牙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环绕地球航行了一周,没有半途摔出地球去。后来,人类可以从太空中看地球,先是通过卫星,然后是人类亲眼所见。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环球飞行的人,飞一圈仅仅用时108分钟。随后的20年里,有24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得以亲眼从25万英里(约40万公里)外凝视他们圆圆的蓝色家园。地球、月球,以及太空探测器所造访的每颗行星都是圆的,或者讲是球形的。

要理解行星为什么是圆的,就需要回溯过去,回到地球或太阳形成以前。我们发现自己飘荡在太空里,下面是一团硕大的、气体与尘埃形成的云团。云团确实很大,太大了,根本望不到边缘。组成它的主要是氢气和氦气,还掺杂了一些其他元素和化学物质。

时间飞快地流逝,突然,我们看到一道冲击波刺破云团。冲击波来自临近的一颗恒星,它已到达了生命的终点,刚刚发生了爆炸。冲击波在云团中穿行,尘埃和气体受到挤压,翻腾汹涌,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旋转气团。

这些旋转气团的密度比周围稍大一些,凭借万有引力的作用,它们开始吸引更多的物质过来。它们长得越大,引力也就越强。这些气团的体积迅速增大,有些彼此发生了碰撞相互连到了一起,形成了更大的旋转气团。不断增长的引力在各个方向的大小是一致的,共同指向中心,确保了新生的行星很快成为球体。

住在地球这个行星上,你会注意到它并非是完美的球体。山脉和峡谷使得地球的表面凹凸不平。但你还会注意到:所有的山脉都不会高高耸入太空。地心引力令所有过高的山脉沉降回地壳下炽热的熔岩中,使地球保持着大体均匀的球形。

的确,地球大体是球形的。用现代方法测量地球的体积,发现它并不是均匀的球体。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把赤道地区向外甩出,使得整个球体稍稍变形。如此一来,地球在赤道处的直径比两极间的直径多出约40公里。

第29章 一只蜂能蜇另一只蜂吗 ?

乔治麦佳文

乔治麦佳文(george mcgavin),英国昆虫学家,皇家地质学会会员,前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馆副馆长。他是国际知名的昆虫学家,有好几种昆虫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希望这些昆虫在他去世前不要灭绝。

是的,它可以。世界上大约有两万多种蜂,让我们来看看蜜蜂和大黄蜂的情况吧。尽管有些种类的蜜蜂并没有蜂刺,但多数的雌蜂都是有蜂刺的。蜂刺可以帮助它们守护蜂巢,防止敌人偷吃蜂蜜或幼蜂。雄蜂没有蜂刺,它们在蜂巢里往往无所事事,只有少部分能与蜂王交配。

如果一群外来的工蜂企图闯入蜂巢,就会受到攻击,但蜂王却只对与其竞争的其他蜂王发起攻击,并杀死它们。一个新崛起的蜂王会在蜂巢里搜寻其他尚在发育中的蜂王,一旦发现便会发起攻击,蜇死它们。

大黄蜂也会攻击来自其他蜂巢的工蜂。它们有能力蜇死对手,但通常却只是撕咬对方而将其赶跑。有些闯入者能设法躲到蜂巢的里面,它便有可能被接纳为新的成员。

在蜂巢内部,大黄蜂也会彼此攻击、蜇咬。其原因很复杂,却起到了减少雄蜂数量的作用。为什么要减少雄蜂数量呢?因为工蜂可以产下未经受精的卵,这些卵会孵出雄蜂来,而蜂群真正需要的是雌性工蜂。

为了对付大胡蜂那样的大型入侵者,某些品种的工蜂还有特殊的杀敌绝技。它们环绕来犯之敌,形成球状的一团儿,然后成百上千只蜜蜂一起震动翅膀,这使得蜜蜂团中心的温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都会升高,从而杀死大胡峰。

第30章 为什么我们要烹调食物 ?

赫斯顿布鲁门萨尔

赫斯顿布鲁门萨尔(heston blumenthal, 1966 -),英国厨师,“肥鸭餐馆(the fat duck) ”老板,该餐馆曾被评为英国最佳餐馆。赫斯顿的厨艺完全是自学的,在他发明的食物中有蜗牛粥与鸡蛋火腿冰淇淋。他出版过多部畅销的烹调书籍。

当然,并非一定得烹调食物。在人们发现火之前,也就是大约150万到200万年前,人们吃浆果、坚果和其他东西时像别的野生动物一样,不需要烹调。他们还大块地吃生鱼和生肉,那多半不怎么美味,嚼起来既格外费力也没什么滋味。

奇怪的是,在火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说的是至少几千年吧),仍没有人想到可以用火来处理食物,人们点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吓跑野兽。一些科学家认为:某天一定是什么人无意将生肉或生鱼掉到了火里,随后开始注意到了香喷喷的气味,然后尝了尝,发现加热后的肉吃起来要美味许多。烹调便诞生了,最终人人都开始照着做,因为它给食物带来三项特别的好处。

首先,烹调使许多生的、硬的食物变软而易于咀嚼。比如土豆,生的时候是硬硬的一大块,烹调之后却变成了松软的土豆泥。

其次,烹调让食物吃起来更安全。食物有时会带有许多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大多数都不耐高温,烹调可以杀死它们,令其无法危害人们的健康

第三点令我们厨师最为激动:烹调可以改变食物的色香味,让食物美味可口。加热改变了食物的质感,想想羊毛或焦炭在火中变成灰烬的样子,想想蜡烛加热后逐渐融化的样子。加热不仅使食物的口感更佳,还能把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分解成饱含芳香物质的小微粒,加热还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香味。烹调能令软塌塌的粉色香肠变成棕亮、多汁的美味;能令毫不起眼的面团成为可爱的面包,再经烘烤便成了香脆的面包片。

我是孩子时就开始了学做饭,至今,烹调对我仍像是一种魔法。看着一切是怎样发生的真是妙不可言,甚至超过了品尝美味。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氦气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1384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