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昨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小秾近三年来的 南农人的图书馆借阅榜top30里选取了 5本书,与大家分享了阅读笔记。

与此同时,南京农业大学金融182班的同学们 班主任高名姿老师的提议下,正进行着一场云端读书会。

亲爱的同学们:

新年好!

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我曾寄语,希望同学们经风雨,也见彩虹。我不想说虚话大话,行动胜于言语。但此时此刻,疫情牵动千万家庭的心,而你我宅在家里成为社会责任,我想跟大家说点仰望星空的话。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最后一堂课,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希望大家在考证、比赛之余,读些无用之书,像东坡先生那样,元气淋漓,富有生机。

东坡先生,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他的胸怀宽广、平淡中和,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他曾八个月内擢升三次,直至翰林高位,又曾在短短六年中被贬官、流放,偏居海南岛,这个当时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

起起落落中,东坡先生本性不改,以朴素的平等思想待人处事。那时,女性地位极低,缠足即始于北宋,溺死女婴更被视为常事,直到民国时期,费孝通笔下的开玄弓村民仍会溺死女婴。而苏轼待女性、婴孩有天然的平等之心。他建孤儿院、严禁杀婴、与不识字的农妇为友。这位在朝堂之上与新政抗争的铮铮之士,在与平民和底层接触时温柔敦厚、暖人心脾……

读完掩卷,可能有人怀疑,世上真有这样的人?确实,我也曾怀疑过。但是岁月流淌,我有幸遇到了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友人。当我读书可以“沉密神采,如对至尊”时,也会感慨:当年高考完畅快撕书的高同学何以成了书虫?

大家都有内心彷徨不安的时候,正如此时此刻。作为不能到一线支援的我们,如何在外界纷扰中寻得一份安宁?我想,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现实中,我们与大师面对面的可能性当是微乎其微,但是借由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我们可一睹大师风采。这是多大的恩赐!

当然,很多人会问:为何读经典?这个问题从小学老师勒令背诵古诗词就困扰着我,凭什么要背那些老古董?!我也曾一度撕书、厌学,但是想想除了升学没有更好的出路,还是认了。个人生活起起伏伏,我也做过很多尝试,但是一直有书相伴。许多问题没有人解答,只能到书中找寻。

某天晚饭后,无聊,搜罗书架,发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这部大作如雷贯耳,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的作品。开篇是余怀序,引经据典本是常态,但我被镇住了,“王道本乎人情”从纸上跃出,我脑海中出现了林毅夫的制度变迁、汪丁丁的合作秩序、韦森的经济伦理、青木昌彦的制度实施……一个晚上,我只读了余怀序,回过神,已是夜深人静。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感谢我的师友!感谢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

愿同学们平安,希望大家有书、有爱、有进步!

班主任:高名姿

在金融182班的班级群里,高老师也坚持每天的读书打卡,并不断地为同学们推荐好书。同学们自发地轮流每天 分享一本好书和自己的读书心得。

推荐书目《活着》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

故事的男主角福贵,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从富甲一方到穷困潦倒,从名副其实的败家子//www.58yuanyou.com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他的一生可悲可叹,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所有亲人的离世,最后孤身一人活着。

这本书色彩很灰暗,令人感到压抑。“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麻木、摧残、冷漠、绝望紧紧扼住咽喉,只有活着的意志给读者以最后的喘息。

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贵,依然向往着以后的日子,对将来的未知充满憧憬,经历诸多磨难,不屈不挠,即便在他亲人都离他远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头和他一样苍老的牛。他坚定地、坚定地要活下去,希望这头牛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位伴侣,在他心里,还有一片没有被那种磨难所涂黑的大光明。福贵渡尽劫波依然仰起头来微笑的顽强,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的坚韧,对生存对生命的难以描述的的渴求,给我心灵的震撼。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源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这是作者余华对其作品的诠释。福贵在失去所有亲人后依然选择为自己而活,正如书中的一句话:“福贵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们身边的所有人终将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将离我们身边的人而去,正如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踏上这趟路程的乘客,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所以他们可能会随时下车,甚至在你臆想不到的时刻。所以那些你喜欢的,喜欢你的,都也不会一直都陪在你身边。当他们离开时,不必强求,更不必悲天悯人,情绪也许会有所触动,心里或许会有所遗憾,但应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时刻保持一颗向前的心,按照自己的人生轨道一直走下去,因为这场路程注定是孤独的。

——孙雯

推荐书目《孤独远行》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我想推荐的书目是《孤独远行》,作者是阿Sam(夏天鸿)。

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有关于旅行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一本只介绍美食美景的旅游书。

作者讲述了她所到的每一个地方,当时陪伴着她的人,当时偶尔相遇的人,还有当时的心情与所思所想原由网。偏偏是这本看似文艺的书,但却并没有很浮夸华丽的辞藻,她用最平淡朴素的语言,描述那些我还未到达过的地方,勾起我想要旅行远游的强烈冲动。

文中有一章刚好是在讲武汉这座城市的,节选其中一些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热干面是大部分人对这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好吃不贵,但几乎没有人在家里做这个,因为在外面摊子上随便买一碗,方便又好吃。因为好吃,在武汉可以见到很多在路上边走边吃的人,一手拿着热干面,腋下还夹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吃完就去赶公交上班或者上学了。“过早”这个词足以表达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因为一顿早餐,不仅仅是吃碗米粉、面条这么简单,豆腐脑、面窝油条、猪油饼子、欢喜坨、豆皮、粑粑、糊汤米酒、蛋酒。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都会在早餐中出现,并且随便在哪个小街口都可以吃到。”

“大学住校,我的大妈总会在周末提前煲好一锅排骨莲藕汤,湖北人家家户户都会煲这种汤,每家的味道喝起来却不太一样,大妈的排骨藕汤偶尔会放一点点绿豆——其实长大后我也不记得是不是真的放过,但总觉得那碗汤有绿豆的甘甜在里面。洗完澡大妈再帮我把衣服洗干净,晚上和我堂姐一起看《流星花园》,那是一段无须思原由网考生活的时间,短暂又美好。”

一座城市承载着城里人不同又鲜活的经历与情感。

气温逐渐回暖,待到外面的世界逐步恢复原样,我们或许可以背上行囊,约上几个小伙伴,去别人所爱的城市里走一走,看一看。

——李泓儿

推荐书目《人生

“人生 ,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取的综合体 ,无关对错 ,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取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路遥《人生》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回到土地,离开土地,最终又回到土地的过程,短短几个月发生的事,却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缩影。“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十几年拼命读书想要摆脱农民的身份,但他最终没有考上大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他希望通过努力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最终被别人顶替,回到土地 ,却机缘巧合又得到通讯干事的工作。风生水起之时,也得到了高干子弟黄亚萍的青睐,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抛弃农村姑娘刘巧珍选择了黄亚萍。后来却因为被人揭发走后门一事丢了工作,黄亚萍也随之弃他而去。

最终,几经起落之后的高加林又回到了土地,而刘巧珍也早已另嫁他人。

再次回到土地之后,高加林得到了乡亲们的关心安慰而非他所以为的冷嘲热讽,他虽从未鄙视过农民,但他从不认为自己会是一个农民,但此刻的高加林看到了自己的狭隘,也从心底里接纳了自己的出身,接纳了现实,也接纳了这片黄土地。德顺爷爷说:“就是这山 ,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任何时候,认清自己都是重要的。

高加林在短暂的几个月的经历中,最终与生活达成和解,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感到幸福,也没有人会永远处于谷底。

“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好正因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张晶晶

推荐书目《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这是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尽管最近杂事不断,我还是忙里偷闲用两周时间通读全书。

作者开篇提出问题:为何历史进程出现地区差异?初看这个问题,感觉非常复杂,难以证明哪个因素甚至哪几个因素是主因。但是读完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辨能力,并仰慕其渊博知识。

显而易见,枪炮、病菌和钢铁是公元1500年后欧洲各国殖民全球的原因,但是其终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欧洲人制造出了枪炮和钢铁,并携带强大病菌库横扫印加帝国,而不是后者征服了前者?

读书的过程亦是跟随作者脚步、走进历史迷宫的过程。作者带领读者回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起点,了解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并与作者一起思索:这些人将怎样应对环境挑战或享受当下生活?他们种下第一颗水稻是偶然抑或必然?猪必然能被驯化吗?为什么非洲人没有驯化斑马?在作者的带领下,读者遨游于史前史后万年历史,驰骋于大陆岛屿五彩世界,走进人类文明发展征程,享受大问题、小问题连环出现及扎实论证的心悦诚服,同时期待即将到来的思想和知识盛宴(本书结构像极了学术论文,但是又如此引人入胜,实在难能可贵)。

作者以公元前11000年为各大陆文明发展的起跑线(“直到大约公元前 11000年上一次冰期结束时,各个大陆上的各个族群仍然都是靠狩猎采集为生的人”),自此以后,直到公元 1500年(公元 1500年,欧洲各国的全球殖民刚刚兴起),不同大陆的不同发展速度,导致了其技术和政治差异。

公元前11000年——公元 1500年发生了什么?什么因素导致了各大陆的发展进程差异?作者提出了农业的力量。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城市、等级制和帝国建立奠定基础。那么,什么因素使得某些地区较早出现农业社会?而某些地区在殖民者进入前仍然是狩猎采集社会?究其原因,真可谓是“干的好不如生的好”。如果孔子生在当时的美洲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或澳洲,怕是也只能做狩猎采集的活。因为这几个洲可供发展为粮食作物的野生植物匮乏( 56种大种子禾本科植物, 32种生在地中海气候带,整个美洲只有 11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有 4种,澳洲北部则仅有 2种)。更让人深觉上帝不公的是,可供驯化的野生动物也偏爱欧亚大陆(正是人畜的长期接触才演化出庞大的可怕病菌库,并对欧洲殖民美洲发挥了关键作用)。美洲和非洲南北走向的地形跨越几个气候带,更是影响了作物传播和培育(杂交出良种,欧亚大陆这个东西大长条真是独占优势)。如果地处欧亚大陆和北非,哪怕没有独立发展出粮食生产,也可以通过迁徙、贸易等从两河流域或古中国获得优良作物品种。而作物从北美到南美的旅程可就荆棘丛生了,温度、湿度、降雨等的显著变化都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作为但逢论点就追论据及其资料来源的非典型学霸,这本书太对我的胃口。作者每举论点,不仅说明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还罗列其他并列论点,并比较各论点哪种更有说服力。这可比武断的给人塞单一观点有趣多了。

作者在前言部分讲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他//www.58yuanyou.com的母亲是教师兼语言学家、父亲是儿童遗传疾病专科医生。作者7岁时是狂热的野鸟“粉丝”,并立志做医生。在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后,他差点“放弃科学而去做一个语言学家”。爱好从何而起?成长环境可能是肇因。爱好发展为事业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人的成长历程确实存在广泛适用的模式,“寻找对这些模式的解释不但令人陶醉,也是大有裨益的”。

P.S.最近旧书重读,留意到作者对人的作用的肯定,毕竟,“干的好不如生的好”太让人沮丧了。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通原由网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高名姿

春花烂漫方觉晓,日日都是读书天。我们该趁着这春光恣意,回味指尖翻书独特的触觉,去看看书里的老故事和新朋友。

来源丨南京农业大学金融182班级公众号 “金灿灿der182”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内心彷徨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10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