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逍遥的古诗

读苏东坡的诗词,可逍遥,可自在!是生活趣味,是人生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描写逍遥的古诗

远离了琼台楼阁的歌舞升平,没有了金銮殿上的政见纷争,一杯茶叶的清香,足以让东坡//www.58yuanyou.com先生快慰畅怀,这首词把苏东坡悟道“人间有味是清欢”后的超然。

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誉为大师。其文学成就辉煌壮观,其哲思成果独树一帜,其艺术建树卓尔不群,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通才、全才、天才型巨匠。后世对苏轼有“坡仙”、“诗神”、“词圣”的美誉。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www.58yuanyou.com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于是,他活成了宋朝最伟大的逍遥子。

描写逍遥的古诗

苏东坡有句名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理解别人的欲望,理解别人的局限,知道世界喜欢在荒诞里闹成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所以他从不把别人的荒唐看得太重。这就是苏东坡的社交哲学:知世故而不世故。这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宽恕人性。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丢”,永远以赤子之心待人。章惇以为苏轼会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挂怀。因为怀抱赤子之心,他永远宽恕。

因为宽恕、率真、性情,深情,东坡赢得了朋友遍天下。无论被流放到哪里,都有许多朋友来看望他。很多人都想问老苏知交遍天下的秘诀。其实就是那七个字: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丢。

苏东坡不但才高,而且还是全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无所不能。

描写逍遥的古诗

就样一个才情诗情人情集于一身的人,命却不好。

苏东坡做官三起三落,被贬来贬去,最后被贬到海南。北宋时期被贬到海南,跟清朝被贬到宁古塔是一样的,都是很重的罪,离死刑不远了。

好在苏东坡在海南呆的时间不是很长,朝廷又给他平了反,允许他返回内地。

从海南往回走的时候,路过宜兴,苏东坡就不想走了,这地方好啊,风景好,风水也好,苏东坡想,就在这养老吧。

想在宜兴养老,就得有个家,家是什么,家就是房子,没有房子怎么安家呢。苏东坡哪样都好,就有一样不好,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会过日子,手脚太大,不拿钱当回事,当时,北宋官员的工资还是很高的,从居家过日子这方面,辛弃疾就比他强多了。

描写逍遥的古诗

苏东坡的一生大起大落,足迹踏遍全国,小人陷害贯穿一生,若再给一次机会,他会作何选择?

不惧一切,只为心中正义,冒死直言,只为国富民强,勤勉治世,只为百姓安宁,激昂文字,只为一抒情怀等等,所有的一切其所言所行都是心之所想,行之所为,即使千般阻难,扔不该心志。为国为民,不藏私利。只因心中一股正义立身,即使年迈,也不能使其动摇,如此人格,岂会低头于小人。即使人生重来千百遍,依旧如此。

不为私利,只问对不对,应当如何,一生只行正确之事,即使小人得志,万般陷害,也绝不动摇。

描写逍遥的古诗

现在的各种鸡汤文章多不胜数,到处充斥着格局、胸怀、宽容等内容,光是知道这些有什么用,一点挫折、一个冒犯、一次不开心就能让你原形毕露,丑陋不堪。苏东坡为何能始终能保持对夫人温柔,对困境从容化解,对朋友忠言相劝,源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胜不骄败不妥的涵养,为国为民的大情怀。

苏东坡所做之事都能很好的完成,为何?因为其在中举之前起文学造诣就已举世原由网无双,加上天资聪慧,//www.58yuanyou.com融会贯通,带动起境界、格局都远非常人能比,中举之后的每一件实事,都是其不断提升自己的阶梯,最后造就了后无来者的一人。

描写逍遥的古诗

在苏东坡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通的:进可严格自律、胸怀天下,退可优游人间、玩世不恭,每种生活并无优劣分别,皆由境遇决定,重在我们主动去把握它,从中得到快乐。

这个解释体系最充分地释放了时代变化给心灵带来的压力——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所见皆是幻象,则只要认真把持,何须再论对错?即使是炖一锅东坡肉,不也是生命的修炼吗?

因为通,所以苏东坡能用自己的方式,将历代文化积累充分操练起来,使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均成划时代的人物。在苏轼等人的影响下,中华文明从外向转而内敛,开始走上孤芳自赏、自怜自惜之路,宋人喜爱小而纯洁的梅花,它外貌平平,却执着地传递出一丝幽香。

对于苏东坡的解决方案,后人可以褒贬取舍,但有一点不能忘却:过去百年间,中国文化亦遭异质文明冲击,至今原由网我们仍在学习、融合的过程中,在许多领域,我们依然拿不出整合的解决方案,只能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相比于苏东坡的创造,我们实在差得太远。

描写逍遥的古诗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句话后来也成了做红烧肉的最高理论指导。这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审美地生活。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一生中酿过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门冬酒、万家春酒、罗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种酒品。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时,他用土米酿酒。流放黄州时,他用黄豆酿酒。

描写逍遥的古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会留下爪印。如同我们人生在世、留下的一点点印记。雪是会化掉的,泥也会干掉,就没有任何印记留下来了。

这四句话就像宿命一样,成为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前半生,学苏轼,学习他的工作哲学,可得"欣然";

学习他的处世哲学,可得"超脱";

学习他的做事哲学,可得"负责"。

后半生,学苏东坡,学习他的生命哲学,可得"清欢";

学习他的生活哲学,可得"趣味";

学习他的艺术哲学,可得"境界"。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逍遥的古诗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090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