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穷人家境贫困片段

回望贫穷

赵建平||河北

题记:我们谁都不希望贫穷,我们谁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可当我们别无选择地遭遇贫穷时,我们要学会把握贫穷给予我们的力量。

河北枣强女孩王心仪的一篇《感谢贫穷》曾火爆网络,感动无数网友,我就是无数网友之一。我从王心仪的故事读懂了,贫穷是一种无法选择的不幸,但就是这种不幸往往会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源泉。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专门为这个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寒门学子作出批示,称王心仪的事迹体现了河北人民质朴、坚韧和不懈努力的拼搏奋斗精神,也是寒门出才子的具体范例,有利于激励更多条件艰苦的学生励志成才,值得全社会弘扬和宣传。

透过王心仪的文章,回望我的过往,我更懂得,用不同心态对待贫穷,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你可以含恨抱怨,也可以含泪奋进。有的人用消极的心态对待贫穷,结果可能是山穷水复,或者堕入无底深渊。有的人用进取的心态对待贫穷,结果可能是迎来柳暗花明,成就别样人生。北大的王心仪如此,华中农业大学的徐本禹如此,中南大学的洪战辉如此,弱弱地赘一句,我亦如此。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中国还不富裕,我们沂蒙老区更是贫瘠。我老家和大多数中国贫困乡村的模样相差无几:绿水青山,且穷困潦倒;民风淳朴,且穷困潦倒;勤劳善良,且穷困潦倒。

我的那些关于贫穷的回忆片段,想来都是满满的心酸。我也曾特别憎恨贫穷,对遭遇的贫穷特别不满。现在回过头来,反观贫穷、品味贫穷,细细咀嚼之后,内心更多一份宁静和感恩,感谢贫穷赐予我那么多的财富与际遇。有人说,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如果你能够在这里修完所有的学分,在未来的人生,还有什么不能超越和突破呢?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深信不疑。

母亲与贫穷斗争了一辈子,尽管最后也是因贫穷而过早地离开我们,但是我感觉母亲在贫穷面前是一个胜利者。在与贫穷的斗争中,母亲最大的战利品,是留给我的坚韧性格、优秀品格和高贵人格。

母亲常说:“要让别人瞧得起,首先自己得努力。”因为母亲这句话,我早早就懂事了。因为贫穷,村里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早早辍学了,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了。他们的父母认为,读书没有用,让孩子上学没有意义,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挣钱。他们大多认为,给孩子盖上房子、娶上媳妇、生了孩子,一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尽管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但是她始终认为:多读书、上大学才是农家孩子最好的出路。母亲常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求学。为了我和弟弟读书,母亲饱受生活的艰辛。靠土里刨食的她,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真是勒紧裤腰带供IfFPoGet我们兄弟念书。母亲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宁肯牺牲她的全部,哪怕豁出去她的命,也要我们兄弟有出息。就是这份坚毅与顽强,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艰难前行,而从不停歇,直到生命的最后。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区区寸草心,永远难报www.58yuanyou.com三春晖啊。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到叔叔大爷家拜年,我跟弟弟拿了人家供桌上的橘子,让母亲教育了一顿,说再穷也不能拿别人家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命运出息。有一年夏天,我们去人家果园里偷了几个桃子,回家给母亲留了一个,母亲逼问桃子是哪来的,我们只好说了实话。母亲打了我们一顿,还带着我们给果园的主人送去了一毛钱,给人家赔了不是。母亲含泪对我们说,穷要穷的有志气,再穷也不能走邪路,否则别人更看不起。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看着母亲日日辛苦劳作,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帮着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挖野菜喂兔子、打猪草喂猪、采桑叶养蚕、烧火做饭、插秧割麦、收白菜摘棉花、给庄稼苗肥除草打农药等等我都会。农活哪样都不轻松,插秧累的腰疼、割麦子蹲的腿疼、推小车累的肩膀疼、掰玉米让玉米叶子剌的浑身又痒又疼。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栽种打理黄烟,熏黄烟是经济作物,来钱比较快,村里很多人家都栽种。每次给黄烟拿叉子、掰烟叶,母亲都会让我先把衣服脱了。因为烟油子弄到衣服上洗不掉,我就只穿一条小裤衩干活,浑身弄的黑乎乎、黏乎乎、脏乎乎的,然后再到池塘里去洗澡。掰完烟叶还要一片一片地系到烟杆上,然后挂到熏烟炉里烤。烟炉的温度得有四十多度,干完一次流汗太多,每次都要虚脱。后来洗过桑拿,感觉都没有IfFPoGet这么酸爽。

初中学校离家有三里地,中间要翻过一座岭,放学后,我经常一边背诵课文,一边挖野菜。等到家,我也就挖了满满一筐苦菜,那是兔子们最喜欢的美味了。那时候,捡地膜能卖钱、采草种子能换钱、卖冰棍能挣钱、捉知了猴能换钱、挖婆婆丁等中药能换钱,凡是能够赚钱的勤工俭学我都干过。

尽管经常帮助家里干农活,但是我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我和弟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我还担任过语文课代表和团支部宣传委员,这是母亲引以为傲的。直到现在,虽然我们兄弟两个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们也没有胡作非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也算没有辜负母亲的谆谆教诲。

母亲常说:“我们虽然人穷,但是必须要有志气。”因为母亲这句话,我把“崇高的理想、俭朴的生活”定为自己的座右铭。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不论是读书还是参军,我都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有风骨、有志气。我也很庆幸,没有因为贫穷而自卑,也没有因为贫穷而低三下四,更没有因为贫穷而走上歪路邪路。我庆幸能够在贫穷中守住做人的本分,并且能够守正到底。

记得当年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母亲既高兴又惆怅。高兴的她的孩子终于可以出去闯一闯了,惆怅的事情一是学费、二是如何报到。学费的事情自然又是出去找邻居和亲戚借了。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母亲担心我,想去送我。但是她也从没有出过远门,并且不认识字。她去了武汉,恐怕回家更难,并且还要花一个人的路费。母亲那一夜的矛盾和纠结,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结果就是我穿着母亲给我纳的千层底布鞋和从远亲舅舅那里捡来的校服,一个人扛起重重的行囊,从临沂坐上了南下武汉的列车。我的同学们都是由父母陪着到学校报到的,唯独我是孤身一人。相比我一路的孤单与无奈,母亲承受的煎熬要多得多。那时候,我们没有电话和手机,全凭信件往来。等母亲收到我的平安信已经一周过去了。后来弟弟跟我说,母亲那几天晚上从来都没有睡好,一直在盼着来信。信到了后,她长长舒了口气,眼泪也如断线的珠子滑落下来。

我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是文学社成员,后来当选为校团委宣传部长兼任团刊主编,团委的所有材料都是出自我手,为学校的教学评估作出了一点贡献。记得大学期间比较窘迫的一件事情,就是兄弟学校召开团代会和学代会,原本定我作为学校代表发言。团委的老师委婉对我说,找身体面的衣服去,毕竟代表学校形象呢。我犹豫了一下,也委婉的对老师说,我普通话不标准,让学生会主席去吧,我把发言稿给他。什么普通话不标准,那是借口而已,后来我还获得全市大学生辩论赛优秀辩手呢,只不过是我没有钱去买一套衣服而已。

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就是更加努力工作。我是在学校里入党的,当时学生党支部所有党员一致通过。因为我参加业余党校学习成绩最好,因为我主编的团刊受到全校师生好评,因为我被团市委和市学联表彰为“三下乡活动积极分子”,因为我的文章获得团中央组织的征文奖,因为我与老师同学们友好相处赢得广泛认同。

参军后,我更是保持了这种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中午别人睡觉,我在抄写党章。周末别人打扑克、玩电脑,我就在阅览室学理论、写体会。连队的墙报板报、摄像摄影、新闻广播稿等等都被我包了,凡是参加上级组织的条令竞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必定有我,并且都会获得不错的成绩。当兵第二年我就被集团军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且成为连队有史以来第一位义务兵支委。当兵第三年荣立个人二等功,第五年被保送进入具有“东方西点”美誉的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预提军官班学习。后来,荣获首届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北京军区首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年度新闻人物”,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军理论学习重大典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集中宣扬了我的事迹。更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两次当选为北京军区党代会代表,同时两次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一路走的这么坎坷与踏实,一路取得这么多荣誉与光环,除了运气,更多的是母亲教育我要有志气。

母亲常说:“人不管穷还是富,都得活的有个盼头和念想。”因为母亲这原由网句话,我和贫穷一起奔跑在追梦路上,从未因贫穷而放弃梦想。我从小就热爱读书和文学创作,但是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买课外书。我就把父亲上学和当兵时的书,读了个遍,包括《毛主席语录》《雷锋的故事》《天安门诗抄》和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到现在书里的很多经典段落我还能背诵。

记得读小学毕业时,父亲从镇上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这本书我从头至尾读过许多遍。为了读书,我缠着邻居赵洪开,把她家里的藏书《说岳全传》《杨家将》《呼杨合兵》《七侠五义》《三国演义》等通读了一遍。昏暗的煤油灯下,清晨微微透亮的曙光里,我如饥似渴沉浸在书中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读初中时,我从语文老师李承运那里借来《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和《毛泽东诗词》,利用三个月时间,全部抄写了一遍,我的诗词基础是那时打下来的。

还记得高中时,我们和丁明锋、董庆勇、宋光纯等几位要好的同学凑三块钱买一本《读者》或者《青年文摘》,轮休阅读,一本杂志传到最后基本上都会面目全非。还记得,那时一周的生活费是三块钱,每周我都会拿出一块钱用来买稿纸、信封和邮票,然后给报刊杂志投稿。生活费花没了,就只能吃炒咸菜,幸好有几位同学接济我一些,尽管每天面黄肌瘦,还不至于营养不良。

读大学时,我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只有八十块钱,生活非常拮据。记得2002年的那个五一,我身上只有十块钱了。无奈之下,我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每天只吃几个馒头度日,然后疯狂读书。几天下来,又瘦了几斤,但是我的理论功底又有增进。我撰写的《点亮我们征途的明灯》获得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征文”三等奖。

参军后,我把有限的津贴攒下来寄给家里补贴家用。还好,义务兵在部队投稿不用邮费,给我省了不小的一笔开支。我还是上等兵的时候就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当时在旅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陆陆续续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和全军政工网刊发了不少文章,在全国全军征文中也几次获奖。

就是凭着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我是在集团军范围内率先在全军政工网刊发文章的战士。后来被总政宣传部聘请为全军政工网最火的一个栏目“建言献策”频道的责任编辑,并担任二审副组长。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用来编辑稿件,两年时间编发稿件近千篇,其中推出了一大批赢得全军官兵点赞的精华稿件,因此赢得全军各大单位许多网友的信任和尊重,并且荣获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的“全军政工网优秀远程编辑”荣誉。今年,我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作的诗词遴选出一百首集结成册《追随—献给新时代的伟大领袖与统帅》,不管发行与否,都算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母亲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要时刻记住别人的好。”因为母亲这句话,我心生博爱与悲悯。母亲本身就乐善好施,也常教育我们要助人为乐,力所能及地给人以帮助。记得小时候,有要饭的到家里来,母亲总是笑脸相迎,不管是刚出锅的馍馍,还是刚做好的豆腐,都会亲自盛给他们吃。母亲还经常鼓励我给村里的军烈属和五保户,打扫卫生、挑水等等。

我们读书期间,母亲借别人家的钱,她都一笔一笔记在小本上,一分不差。还对我们说,这都是人情和恩情,钱好还,情不好还,让我们要牢牢记在心里。我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看当年帮助过我们家的邻居们。一条烟、一箱奶,他们看中的不是礼物多少,他们在乎的是这份情。握着他们的手,跟他们聊一聊以前的故事,有时候也会掉几滴泪,但是都很开心、很满足。

战友宋壮借给我给母亲看病的钱,战友高攀送给我的胃药,同学付丽借给我的饭票,同学李延秀借给我的路费,班主任范伟军老师替我交的高考报名费,同学董庆勇的姐姐给我织的手套,同学赵忠洋的父亲带给我们的自家大棚产的草莓,没想到几十年过去,藏在心底的竟然是这些小事,也是这些小事牢牢地印在心里,时时让我眼睛湿润。

后来手里有余钱了,遇到年纪大的、的确生活不能自理的乞丐,也会给个三五块。前段时间看见十几位参战老兵在广场募捐,我当机立断把准备给孩子买玩具的一百块钱,让豆豆递给了老兵们。有人劝我说,他们可能是骗子。我想,即使是骗子,他们也是因为贫穷。若不是贫穷,他们怎么会舍弃自己的尊严呢?我宁愿相信他们是真的,即使是骗子,我也心甘情愿。

在连队带兵时,我对贫困农村来的战士格外关注和关心。我总是强迫他们多读一些书,多学一门技术,多给他们设计成长路线,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才的机会。看到他们考上军校、转为士官、学了技术,想想他们可能为此改变命运,跳出农门,告别贫穷,我感觉非常有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家也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现在回望贫穷的过往,不是还沉浸在过去的忧郁和悲伤中,也不是为附庸风雅,更不是为博得同情。而是要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找一找自己的初心,不要忘了过去,也不要忘了根本,而是要让自己以后的路走的更正、更直、更远。

描写穷人家境贫困片段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 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www.58yuanyou.com。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征 稿

必须原创,必须首发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关于贫穷的征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穷人家境贫困片段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3057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