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何足惜前一句

白,但是明白以后却没什么用了,因为你关注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死亡断绝了死者的一切,也断绝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切。这种遗憾不是具体的自责,而是生者对于死者的一种态度。《庄子天道》中,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苦死者”,意思颇可细细体会。死者的离开,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我们面对死者,有如坐在海滩上守望退潮,没有必要急急转身而去,因为它本身就在逐渐远去。   虽然“微”,但“足道”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越来越愿意被各种“非凡”的场景刺激,却常常忽视了平平常常、日复一日的生活。平凡的日子里,我们是否也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有质量,把生活过得有滋味,将寻常时光过得“真切而结实”?  新金融:出身大户人家的母亲有着非同常人的传奇人生,但在书中,你一再强调,母亲只是个普通人,刻意回避了母亲人生的非常之事,而是撷取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日常生活去思索生死。这是出于什么想法?  止庵:我说这话不是自谦,她确实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著作和建树。首先,我想说的是,母亲是个普通人,但她自己不想当普通人,可时代使然,把一个人好的时光都消磨掉了。虽然她的人生经历现在看来挺传奇,但在那个时代的其他人身上也有大同小异的经历。所以没有必要给母亲写传记,我写的只是我想记住的一些生活,有点像备忘录。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普通人未必渺小,虽然“微”,但“足道”。我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很少有作家写平常人的平常事,大多是写非常之事。记忆中只有一篇小说与众不同,给了我很大影响,就是福楼拜的《一颗淳朴的心》,写了一个女仆平平常常但很认真过的一生,这篇小说让我觉得平常之人、平常之事也是很有意思的。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我现在这个年龄,真觉得越是平凡、平淡的东西,越有味道。所谓“高大上”的东西,不是制造出来的,就是个别现象。  母亲去世后,我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读她生前写给我姐姐的那些信和日记。我就发现她笔下的日常生活是有一种意味和意蕴的,她很在意自己的生活,是那种普通意义上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每个人都过自己的生活,但人跟人的生活质量不同,而生活质量又不完全取决于生活条件,还有自己的一份心和对生活的在意程度。有的人即使煮碗面,都可以跟别人煮得不一样。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有意思的,而这些东西,如果隔着死去看,就更有意思了。  新金融:看母亲写的那些信和日记,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止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人去世以后,对这个世界真的是“缴械”了。说实话,这些信和日记,她未必愿意让我看。第二,我在抄写的时候感觉到文字背后有一种东西,叫生意,生意盎然的“生意”,而这种生意是每个人心底都有的。  新金融:你表示,写这本书的动力是母亲的一句话,“一个老人怎么才能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止庵:我在母亲的信中读到这句话时就特别难受。她的fkZKNwEshz人生其实是从60多岁开始的,她想在后面这二十多年里把这一生都过了,她一直想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能够看书,看电影,做饭,编织,集邮,养花等等。  在母亲生前,我也不是很在意日常生活的人,读了她给我姐姐写的信以后,我觉得,如果要过有质量的生活,恐怕需要有这么一种态度,那就是仔细。母亲给姐姐的信中几乎都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可能正因为要记下来,所以她会生活得更加仔细,也可能正因为很仔细,所以才能记下来。比如,母亲生前,我几乎每天晚上陪她看一张DVD,这个过程中连电话几乎都不接,就跟在电影院看电影似的,看完她还要跟我讨论。虽然是日常小事,但是母亲很在意。  原由网其实,当你仔细生活的时候,你会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举个例子,母亲生前我多次陪她去过她的原单位(北京铁狮子胡同1号),她去世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去了那里,我突然发现主楼上面挂着的大钟其实是没有指针的,有的只是指针的锈痕,而这是我从前去过那么多次都没有注意到的。  关上闸门,流水才能泛起波澜  “《惜别》之所以要写第一部分,是要先把生与死是怎么回事说清楚了,才能接下去写第二部分。好比把闸门关上,才能把水留住,流水撞在闸门上才会起点波澜,第二部分写的就是那点波澜而已。”止庵说。  新金融:相比第二部分母亲的日记和书信,第一部分是你对于生死的思考,因引用不少古文,读起来会稍显吃力,把读起来可能会吃力的内容放在最前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止庵:这本书对我来讲,夸张一点说,是穷尽思维和感受的书。  其实,整本书的结构是,我对生死的感悟里面包裹了一个我母亲的故事。人的生意是人间的核,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我也想过从第二章对母亲的回忆开始写起,但如果没有第一章作铺垫,人家根本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我要写的不是关于母亲的一部传记,而是我们对待死者和生者的态度。  上海书展期间我作了一个关于“中国人固有的生死观”的演讲,我认为生是存在,死是不存在,这之间没有一个中间状态,也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我母亲去世了,她不存在了,我去看她曾经的存在,这才顺理成章。  新金融:你表示,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不能夸张的,那就是情感。在这本书里你是用什么方式去控制情感的?  止庵:母亲去世后,我写了很多日记,当我想把这些日记整理出书的时候,我几乎又重新写了一遍,因为当初写是现在进行时,是当下的情感,隔了几年,回头去看的时候,就得把它变成过去时,这样才能把情感上的波澜抹平一些。因为有些情感比较浓的地方,我自己现在读起来都不是很容易接受,更何况读者。情感,假如你有七分,最好是写三四分,原由网不能把//www.58yuanyou.com七分写实,若夸张到十分就让人受不了了。  再有就是用摘抄的方式将母亲的信和日记直接引进来,因为这是她的生活,她所描述的生活已经不存在了,我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转述,因为我与她的生活本就有一种隔绝感。  新金融:母亲去世后,这三年你思考得很深入,对自己的生活有没有一个更细致的规划?  止庵:这三年我除了写这本书之外去旅游过很多次,出国十几次,一是我生活中的很多空白需要填补,比如以前我每天晚上陪母亲看DVD,现在她不在了,我就很难坚持了。二是之前读过很多书,就想着是不是该行万里路了,主要也是一种放松吧。此外,我觉得人做事其实是有对象的,比如我写了不少书,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让母亲感到光荣,当她离开之后我就没那么大的动力了,这本书写完之后我已经好几个月什么事都没做了,所以空白期只能出国玩去了。在这本书的印刷阶段,我去了趟日本北海道,专门去了富良野,以前这个地方我一直不愿意去,因为大家都去,不想凑热闹。去了之后,当我看www.58yuanyou.com到依山种植的花田一直绵延到天边,我才发觉,那里是母亲最该去的地方。  作者:李香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生死何足惜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9185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