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我知道自己的认识水平,文字功底浅之又浅,这也就是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呵呵,这批评性的语言也就是中国人用中国文字用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看似护住了面子,指出了方向,其实很可怜。好,就当是我决定上网校的动力源泉吧!

2018.7.26

草木依旧,而今迈步从头越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看到这个作文要求,我不禁哑然失笑,慌忙问自己,我阅读了吗?读过些什么?不可能什么也没读过吧,可好像什么也没留在记忆里啊,真的,没有哪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冲进我的记忆中,让我感到我是个读书人,有阅读史可写。可反过来又问自己,一辈子的教书人,怎么可能没有阅读史呢?仔细一想,我似乎找到了这种状态的原因:喜欢读书,可从没有系统读过书,所以零零散散的阅读也就构不成可以写在纸上的阅读史。这也就是自己之所以在奔六的时候决议要上网校以弥补一生缺憾的主要原因,发自内心的感恩让我遇见我心仪的语文学科和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还有那么多难得的名师。这其中首先要感谢郝晓东老师的引领上路,路上能否走好,能否好好结业,当然是看我的了。

一填表就让写三千字的阅读史//www.58yuanyou.com,老师会好好看吗?看了之后对这位大学生,对是大学生,起码我不能自己把自己界定在老学生这个概念中,会有什么初定?不管客观如何看待了吧,借此回顾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也是难得的机会。

一、小人书也算书吧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晚上要到单位开会,把我锁在家里,前提条件是走之前到新华书店买五本小人书让我看,书名内容都不在记忆里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不停地翻书,无聊的翻书的情景。从小我的小人书在小朋友们当中算是最多的,可对读过的小人书的画面有印象的好像就那么两个,一是关公边喝酒边把一直胳膊交给华佗,下面还放着一个盆子接就出来的血。二是一个大水缸被几个大小人围观着,有一个大洞边流水边流出一个娃娃。长大后才知道一个是关公刮骨疗毒,一个是司马光砸缸。这印象对我的成长潜移默化成了什么?因为没有系统读过心理学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我相信肯定有影响。

二、大部头书

大约是三四年级的时候,自己主动从老爸的书柜里翻出陈旧的厚书开始在晚上昏黄的电灯、常常没电时的煤油灯下读书,书名还是记住了几个,比如《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到后来,这些书从哪里来,又到哪里了,不知道,也没问过老爸。印象最深的是在月光下读,后来眼睛就近视了,从上初中开始就得坐在第一排。这些书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也不知道。回顾当时这些书对我的影响,直白的承认是男女之间的情感,让我在班级中寻找自己的喜欢,也可以说是情窦初开在小学三四年级。值得庆幸的是一开始瞄准的偶像,我们的班长成了我一生的相伴。

三、高考前的教科书

好荒唐的年代,恢复高考首批应届生参加高考,好像所有要考的都是从新的知识学起,以前什么也没学过似的,也没课本,都是油印的题,那本薄薄的高考大纲反而被在老师的带领下翻的破破烂烂的。到现在想起来,学了什么考了什么都不记得,只留下起五更睡半夜的死记硬背的苦学过程的不堪回味。这段时间的苦学证明,没有系统的知识积淀,可以通过记忆拿到高分实现跳龙门,但跳过去之后再如何还得重新再来。应试教育真不会让人实现真正的成长。

四、英语专业

写到这里,自己又问自己,上学算阅读史的内容吗?教科书算是在阅读吗?就算是吧,按着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继续梳理吧。

英语学科不是自己的喜欢,但就是被选在了本来志愿里填也没填的专业上,理由是都没学过英语,选年龄小的组成英语班。这一学便成了这一生从教的资本与饭碗。

专科英语读书的三年,是这一生疯了一般学习的时光。因为不喜欢所以很刻苦,这叫什么逻辑呢,只能说是真实的经历和真实的感觉。听说读写,每个环节都是强迫着自己硬学苦学不得不学而学会的。功夫是到家了,但终究没学出个样,只是无愧我心的胜任着常规教学,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有更好的发挥。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不了兴VZIKiKQe趣,培养不出兴趣,对应不了兴趣,还不得不去努力去应对,还真是一生成长中的缺憾与悲哀。

五、《读者》

从1981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期期,年年。

太多了,多到什么也没记住,可仿佛现在的那些碎片知识,理论概念,表达用语又都是出自在那里。这本杂志真可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原以为这就是一生的陪伴与钟爱了,可谁会料想到微信一下子就把《读者》替代了,而且忘的很快,甚至不想再去触碰。我为《读者》而伤感。信息化时代便捷而可怕。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六《罗辑思维》

记不得是谁的推荐,2015年我加了罗振宇的公众号,一度时间里几乎成了每天的期盼与必听,然后就是按着推荐买书。买回来了,每本都翻一两页,三五页,可到最后没有一本被读完读懂。最后连听罗盼得一分钟演讲也放弃。现在想来,自己一直是渴求通过学习提高认知水平的,也意识到自己在学识上的浅薄成了难以很好的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层面的障碍,只是一直上不了轨道得以提升。

七、我的书籍

买了不少,读了不少,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再没有翻过的也不少。闲暇的时候,现在书橱前,心里在想,这么www.58yuanyou.com多书,何时能读完?读完又能怎样?藏书有何意义?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个满意的答案。但再碰到觉得需要买的书还是要买,尤其是喜欢在机场买书,几乎每次都买,而且买回来的都要读完。做行政工作的时候《国画》《羊的门》读了好几遍。做校长时全国教育名家的书常常放在案头上,李镇西老师的书也在其中,封面上的照片很是年轻帅气,在南京“苏霍姆林斯基专业委员会研讨会”上见到时才发现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引领者,践行者给人以沧桑感。《新爱洛依丝》我读了两遍,还想读,因为我理想的生活环境就是在庄园里有小孩,有农夫,有教育,有农活,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有诗情画意的雅致。于是在我外孙出生的时候就告诉他姥姥想让你成为一个庄园主。

八、组织读书

在教育局工作期间,在学校当校长期间都组织大家读书。当时也觉的挺有价值,很有意义,可现在返回头想想,反倒觉得读的好没系统,好肤浅。是,读书应该是有整体规划的,是需要啃读的。不过休闲读书也是生活的不可或缺。曾一度时间组织十来个有文学爱好的姐妹们成立了一个“绣书社”,每月坐在一起带着自己喜欢的文章或在农家土炕上,或在草地上树影下,或在办公室一起读文,谈感受,两年后还编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墨绣人生》,虽然不//www.58yuanyou.com深刻,但现在想来毕竟是几个女教书人在一起的情趣印痕吧。

九、参加读书会

一开始被朋友拉进一个读书群,看着书友们在群里的交流,感觉太高深了,既不敢发言更不敢走进。我问自己,一辈子的教书人,一辈子自以为喜欢读书,怎么在这里看到人家这样子读书而自己像个白痴一般,有一种羞愧难当的感觉。斗胆尝试着走进去时才感觉这样子读书才是个读书的样子,于是便暗下决心,坚持一番,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读书的料。

十、我对阅读的理解

阅读只局限于书本吗?读万卷书肯定是读书,那么行万里路,交各路友呢?

只要持一种学习的心态,生命中的一切过往都是在阅读!只是经过原由网专业阅读的训教肯定就具备了专业的思维,而专业思维之下,认识才会更客观,才会有高度。我期待着在学习中提高!

十一、我对未来阅读行程的期待

1)授课老师一定要有带学生走的更远的魅力与吸引力。当然我知道人在舒适区不会有突破,但老师给学生坚持下去的鼓励也是必须。

2)有些书我必须是啃读以激发我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有些书应该让我感到是放松和享受,还有些书我要听读。《白鹿原》我已听了两遍,听的过程我不仅和书中人物相识,和陈忠实,桑梓也走了共鸣和链接。

3)知行合一是我要继续读书的初衷,至于读的时候,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还真不得而知。我不想成为领着退休工资除了一日三餐只有读书一件事,偶尔出门放放风来度过余生的书呆子。

或许是吸引力法则在我的生命中要得到验证~想读书就给你个读书的机会,或许是机缘巧合~18岁考上大学,从此走上从教一生的道路,58岁走进新教育网校,走向哪里呢?我相信,在人生的最后三分之一场中,一定会走的充实而有意义。一定又是一个无怨无悔的选择。我知道这篇作文放五天再写写,外放五天再改改,连续几个反复后会比现在的要好一些,但我急着交作业报名呢。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作者简介

郭小琴,女,1961出生,山西定襄人,1981年山西忻州师专英语系毕业,从高中英语老师到县教育局教研员,再到分管全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纪检组长,再到县二中的校长,一路走来把工作当做了兴趣,把职业当做了事业。

山西省五一劳动巾帼练功奖获得者,山西省第十届党代表,忻州市五一劳动模范,定襄县功臣校长,山西省德育指导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师范学院校长班主任培训专家组成员,《德育报》德育创新指导组成员。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玩儿。

自我认定:正直 守时 善学习,负责任 学习求真 做人求善 生活求美

现状:准备网校好好学习,体制内等着60岁退休。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草木依旧下一句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917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