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下一句

兴业路和黄陂南路交会处已成上海最热闹的丁字路口,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人们在这里驻足、凝视、回望。

感悟初心使命,更是寻找不竭动力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与魂,要用鲜血与生命铸就。解放后,我的长辈把俞秀松遗物捐给一大纪念馆,而我又参与一大的档案征集及教育下一代工作,这大概就是一种传承。因为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俞秀松后人俞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感言

6月3日,万众瞩目下,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3天后,29岁的张桁嘉站在纪念馆前,看着一波接一波的人潮,回忆涌上心头:2008年,还在读高一的他第一次来到中共一大会址,成为一名志愿者讲解员。

13年后,已担任同济大学专职辅导员的张桁嘉第一时间带着两名年轻同事回到“一大”,并介绍他们加入讲解员队伍。“在美好的青春岁月中讲解你,让伟大的信仰传承接力。”当年写在“一大留言簿”上的一句简单话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的阐释和践行。

和张桁嘉一样,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来到党的诞生地,或是初次踏访,或是故地重游。人们在这里驻足、凝视、回望。一大会址和纪念馆仅一街之隔,百年时空交错,人们感悟着初心使命,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

激荡人心的百年史

2018年起,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参观量连续两年突破140万人次,打破了建馆60多年来的纪录。去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一度闭馆,全年参观量仍突破50万人次。

崭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后,参观人数已多日破万,兴业路和黄陂南路交会处已成上海最热闹的丁字路口。参观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回望历史,感悟沉思。

600余件文物串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馆“真理的味道”展项前,总是汇聚最多的人。每每行至此处,讲解员总是语带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眼前的玻璃展柜内,静静摆放着一红一蓝两册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86岁的老党员周序芳凑得很近观看,发现蓝色的小册子上还有两行小字:“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 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透露了张人亚及其父亲用衣冠冢守护珍贵文件的故事。

“历史总是常读常新。”老人原先住在马当路上,已记不清来过一大会址多少次。年轻时担任过通讯员的他感慨地说,在一件件文物中,我们得以穿越时光隧道,回溯百年党史,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足迹中体会当年的惊心动魄。

展厅中一门重达800多斤、鸦片战争中清军曾使用过的“靖夷”铜炮引起了嘉定海关团支部青年李英龙//www.58yuanyou.com的注意。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从此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让人心潮澎湃。”爱好历史的李英龙娓娓道来,从抗战时期成立“江海关同人救亡长征团”开展抗日宣传救亡活动,到改革开放时期9名年轻人联名上书国务院使海关单独征税职能得以原由网恢复,一代代青年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用奋斗书写了青春华章。

“我是看着一大纪念馆建成的!”69岁的上海铁路局退休职工应诗明就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附近,从破土动工到开馆的时间里,他一直盼望着能来这里参观,最终荣幸地成为了开馆当天的受邀参观代表gLewlYcrU

作为曾经的铁路系统职员,令他感受最深的是列车的速度。“从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老车站到如今的新车站,从普通列车到如今的高铁,我们的速度从60多公里的慢车提升到如今的300多公里,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跨越一百年,我们党从几十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9000多万党员,变化翻天覆地。”看着展柜中一张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列表,应诗明感慨万千。

五湖四海的心里话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对很多人来说,来到这里参观,是一种精神的溯源和洗礼。

1999年,会址旁建起专题展厅,从那时起,一册又一册“一大留言簿”上,记录下了五湖四海参观者的心里话,至今,已有超过10万条社会各界人士的珍贵留言被保存下来。留言人里,有学生,有军人,有农民,有白领,有新党员,也有老党员,有国际友人,还有各族同胞……

自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以来,这里每天都能收到2000多条留言,在纪念馆最后的文创互动区,密密麻麻的留言卡片贴满了整面墙壁。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两次取下留言卡片单独保存,以腾出位置给后来的参观者。

一张张留言卡片,写满了人们的感悟。有一条留言写道:“我是来自中国新疆叶城县的一位党员教师,非常荣幸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能够来到上海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谢谢中国共产党。”有一条留言是一名参观者替母亲写的:“虽母亲已不在,但代替48年党龄的她,庆祝建党100周年,望国泰民安。”

有人把自己的感受编成诗歌写下:“百年历程不易,前人慷慨赴义,建国凝心聚力,我辈原由网创新科技……”还有人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总理:“时值建党百年之际,这盛世如您所愿。脱贫攻坚、全国战‘疫’,中华民族拥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吾辈青年必将青春之火献与祖国和人民。”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与魂,要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留言簿里,一条来自俞秀松后人俞敏的留言有些特殊。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首任书记。“解放后,我的长辈把俞秀松遗物捐给一大纪念馆,而我又参与一大的档案征集及教育下一代工作,这大概就是一种传承。”俞敏用自己的方式让一大精神代代相传,“因为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留言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怀与希望。基层党支部书记赵女士带着单位里的党员和有志于向党靠拢的青年来参观,郑重地写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作贡献”的留言。“我19岁就入党了,党龄比工龄还长,最近我刚追完电视剧《觉醒年代》,看到很多有关的展品实物,对当年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接续奋斗的新征程

从中共一大纪念馆向路口望去,新天地繁华的高楼大厦和百年前的石库门建筑融汇在一起。一位手拿一大明信片和会址合影的游客说:“在这里,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创造出了一番怎样的惊天伟业。”

当下,这番伟业仍在继续。对历史的回望化作面向未来的动力,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发来到党的诞生地,每年馆方提供的讲解服务达到3500场左右,人们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2018年半年内就达到六七千批次,大大超出馆方预期。无数遍整齐划一、声音洪亮的宣誓声,坚定而有力。

“作为老党员,我们要坚持初心,为我们党尽一份微薄力量。”退休干部王学桂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后的首批参观者之一,如今,他是黄浦区关工委名誉主任,这些年,他坚持为孩子们讲党课、说党史,还计划带孩子们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最重要的是要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沿着前辈铺就的红色道路继续走下去。”

“作为‘90后’的我非常庆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情,感恩很多伟人的付出,才有今天的国泰民安。”参观者何小姐非常认真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她耳闻目睹了无数共产党员坚守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即将上岗的公务员,我要以先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

从历史中,李英龙收获了勇气和力量。“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将自身的命运和党、国家的未来紧紧相连,为着同一个中国梦而奋斗前行。”

“帮助师生深刻理解党百年初心不改、使命如磐的精神,切实增强培根铸魂、育人育才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这是我们的重任和使命。”复旦中学党总支书记夏晓娟是一名扎根于基础教育的老师,走出中共一大纪念馆,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之重要,立志在基础教育领域用心教育教学、潜心育人育才、尽心改革创新。

今年刚到上海工作的姬女士,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留下了“从胜利走向胜利”几个字。“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相信今后我们还将取得更多的胜利。”为了勉励自己,她还特意加上了一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讲解带来感动 感动带给观众

“金牌讲解员”在一大会址入了党:观众瞻仰党的诞生地的巨大热情,是对她的最大激励

尽管记不清多少次将参观者引到宣誓大厅,但6月22日站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面向党旗举起右拳读出入党誓词时,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的眼眶还是湿润了。

“在党的诞生地工作,是我的荣幸。”自2016年进入一大会址工作以来,面对无数前来瞻仰的观众,李欣曈说:“一直在讲解,一直被感动。”建党百年之际,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初夏时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入口处,排队的人群拐了四五个弯。自本月4日纪念馆开放预约参观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在李欣曈看来,观众瞻仰党的诞生地的巨大热情,是对她做好工作的最大激励。

她还记得,有个拖着行李的年轻人匆匆跑入馆内参观,来沪出差的他几个小时后就要离开上海;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坚持要家人把自己推到党旗前,用劲拄起拐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宣誓……

“观众看得很认真,问得很仔细。参观者不仅想知道这件文物是什么,还想要知道背后故事是什么,对建党伟业的意义是什么。”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张人亚的衣冠冢、李大钊用过的英文打字机,都是讲解员必说的内容。

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当天李欣曈从早到晚讲解了4场,有位老人让她印象深刻。他挂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告诉身边年轻人,这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经常来看看、来学习,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大家正是通过一件件展品,再次体悟早期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李欣曈注意到,由于参观者认真聆听,仔细端详,常常询问,以至于讲解队伍行进速度始终很慢。闭馆之前,看到观众久久不愿意离开,李欣曈很是感动:“人越多,我们越高兴。让每一位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所有的累与辛苦都值得。”

不仅是中国观众,中共一大纪念馆也吸引不少外国朋友。“站在时局图前,不少亚非拉国家外交官感同身受。”一位外国大使告诉李欣曈,他想了解这个党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密码”。“外宾或许不一定完全了解党史,但通过观展一定会有所收获,理解什么叫信仰,什么叫牺牲,什么叫伟大的开端。”

在她看来,半小时的讲解只是参观者了解百年党史的“引子”。如果观众对其中某个历史事件、某个人物感兴趣,可以带着好奇心查找资料,进一步去思考领悟。李欣曈注意到,连续剧《觉醒年代》热播后,不少观众就来到馆内找寻剧中的桥段。

从学播音主持专业、对党史不甚了解,到如今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工作5年多,伴随着一次次讲解,“90后”李欣曈对这份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刚开始她只是在“用脑”讲解,认真背下讲解稿中所有的内容,力求准确无误。持续深入之后,她逐渐“用心”讲解,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更好地将这段历史呈现给观众。为此,她自修传播学、大众心理学课程,针对年轻学生、普通观众、专业人士等编写了多个版本的讲解稿。

如今,李欣曈把自己的状态定义为“用情”。即便讲了张人亚衣冠冢的故事千百遍,当讲到动情时,她依然会语带哽咽。“借助带领观众转场的时候,我会把耳麦松开,平复下自己激动的心情。”

5年多的讲解员工作让她对初心有了自己的理解。“像革命先辈那样轰轰烈烈是守初心,我在这里脚踏实地工作何尝不是呢?在党的诞生地里讲好建党故事,彰显建党初心,去帮助更多人在前行路上执守信念,也是坚守初心。”

祝福

中共一大纪念馆自6月3日开馆以来,参观人次已多日破万。许多观众也在新馆留言区域书写对党的祝福和对祖国的祝愿。

作为一名已退休的共产党员,参观完党史纪念馆,很是激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走向更大的胜利。——梁士举

我从农村大山走到上海,从小时候的生活贫穷到现在的幸福安稳的日子,真心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国家的强大和伟大。 ——赵新强

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学好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齐天丽子

祝祖国变得更qing大!——李艺涵(6岁)

非常荣幸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能够来到上海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谢谢中国共产党。 ——新疆叶城县党员、人民教师

祝贺为国家带来荣耀的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

——泰王国驻www.58yuanyou.com上海总领事乐达普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下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908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