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服衣服描写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戏曲服装与平常的生活服装有很大区别,是戏曲表演的艺术品。作为装扮角色的重要工具,服饰在演员和角色之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戏服衣服描写

戏服衣服描写

在中国戏曲服饰中,服饰称“行头”,是从属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饰又并非历史生活服饰。中国戏曲服饰凭借服饰的艺术性,为戏中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桥梁。

戏剧服饰的规定性是演员演戏时的穿戴要求,即演员或者角色在扮演舞台人物时所遵循的穿戴规则。服饰穿戴规制严格,剧中各种人物角色其穿戴都有定例和规制,“宁穿破,不穿错”就是说戏曲服饰的规定性要求穿戴者与饰建立稳定的类型对应关系。戏剧服饰的规定性也侧重于人穿着服饰的行为,要求穿着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因为服饰的穿着规则是经过历代观众和演员共同努力才形成的原由网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从而这也对戏剧服饰的穿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舞台角色刘备,关羽,张飞,他们因人物性格不同所着袍装颜原由网色各不相同,通常是刘备穿黄色袍,关羽穿红色袍,张飞穿皂色袍。整体形象鲜明,色彩对比强烈。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也装饰角色的个性形象,美化舞台。

戏服衣服描写

特殊饰物的佩带也有一定的规定性。戏剧服饰款式的规定性一般是由部件服饰规定性引起而以整套服饰的整体规定性表现。戏曲服饰除了讲究大方面之外,还注重戏曲服饰的细节,冠饰、佩物都有等级之分。在戏曲中有30多种盔头,但是只有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才有盔,如上层社会中女子所戴的鸡盔、凤冠等,百姓象征的巾,如扎巾、小生巾等。当然,戏曲服饰穿戴规范并没有条文规定,只能在实际演出中进行分析研究,服装的款式、质料、花纹、色彩等在在穿戴规范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根据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质、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来进行判定。总的来说,通过戏曲服饰的形态、花纹、色彩的规范,有利于观众对戏曲人物的理解,在加深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戏曲服饰款式上,我们可以根据人物角色可分为公子戏装、帝王戏装、武将戏装、平民戏www.58yuanyou.com装等类型。

戏服衣服描写

此外,中国古代的戏台结构也是促成戏剧服饰规定性的主要条件。中//www.58yuanyou.com国戏曲舞台的露台之独特性,造就了中国戏剧独特的演出模式,这种演出模式要求演戏必须照顾到各面的观众。从而在服饰方面,它要求演员的服饰能够让观众有一目了然之感,即使只看背影也知道演员的角色。因此在戏剧服饰这种规定性是演员和观众通过长期的交流,在一种怎样穿和穿什么才像的一种共同认知心理模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戏曲成熟发展的一种表现。

戏服衣服描写

“翎子”是由原始人狩猎时头上所插的羽毛逐渐演变为戏剧表演服饰中的一个重要头饰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具有舞蹈性的戏剧服饰。如在《吕布戏貂蝉》一戏中,吕布用翎子戏貂蝉,通过翎子很好的表现了吕布的内心和人物性格。在清代的官服中以插翎子来显示官品的高低。冠的两边插上翎子能够显示戏剧角色的身份的贵贱或勇敢品性,在戏曲《三战吕布》、《连环计》中吕布戴三叉冠,冠上就插有翎子,来显示吕布的勇猛。

戏服衣服描写

戏曲服饰在造型上极具艺术观赏性。它应用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图案以及制作工艺等手段,让戏曲服饰更具有独特原由网性,并突出舞台整体效果。

在中国戏曲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观众和演员在长期互相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知,从而给戏曲的服饰带来了规律艺术以及律动美感。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在中国艺术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一道印记,服饰的发展也成为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经典。

摄影/王学勇

文章来自zhongguo京胡网

感谢作者创作及分享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戏服衣服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8330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