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中国人对对联一定都不陌生,每一年春节,家家户户一定都会贴春联。但其实,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

而对联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形式,也是一种古人十分喜爱的文字游戏。

对联又叫做楹联、桃符等,都是对联不同的使用方式。

事实上,古人很喜欢对联,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商贩原由网,都能对几句对联,用来怡情再好不过。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喜欢的对联呢?

这要从对联的来源说起,对联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而在此之前常用的文学形式,就是律诗和骈句。

而律诗和骈句正式对联的起源,对联和这两种文学形式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讲究押韵和对仗,上下句的字数和意象都要对应。这正是对联的优美之处,也是有趣之处。

厉害的人能够想出一些千古绝对,就是因为对仗和押韵的技巧高超。

当然,也不一定要多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活经历也能让人对出绝妙的对子。

古人出对子、对对子更像是一种游戏,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知己。

所以说,一对绝妙的对子是需要缘分的,古今出了那么多精彩的对子,我们不能一一欣赏,实在也是一种遗憾。

今天就让我们挑出几句精彩的,跟大家分享,同时也了解一个关于对联的经典故事。

一、古今好对,雅俗共赏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这个对子是康熙皇帝在千叟宴上出给著名才子纪晓岚的。

当时康熙邀请了三千名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且亲自给每个人敬酒。兴致高昂所以就想考验考验纪晓岚,于是给出了“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这个上联,才华横溢的康熙皇帝出的对子自然水平高超,不是那么好对的。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原由网纪晓岚才思敏捷,顺利的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康熙皇帝大为满意。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还有这幅对联,对仗极其工整,可以成为教学的典型。南对春,北对秋,南北对春秋。对仗巧妙,字数工整,意境也十分和谐。可以说是佳对的典范。

当然,除了这种标准的对子,还有许多通俗有趣的对子,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例如,

同仁堂的这对对联,就有趣中蕴含着用心。深刻阐明了同仁堂的品牌精神,也十分的朗朗上口,好记好读。

这种类型的对联虽然不同于那些文雅深刻的对联,也不见什么巧妙的用法,但绝对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

好的对联就是有一种魅力,能让人不停的琢磨其中的意义。

在探究对联的奥妙中,获得自己的乐趣。这一点是很多其他文学形式达不到的。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关于对联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请君一观。

二、和尚出对,书上巧对

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岭南的书生上京赶考,从岭南到京城,路途遥远,道路艰辛。

很多时候,到了夜间却没有赶上村镇投店,就只能露宿乡野。

这天到了傍晚,书生越有山林越深,渐渐的有薄雾散出,日色暗淡,书生以为今天又要露宿深山老林,没想到却看到了一处寺庙。这寺庙是个老寺,看起来十分幽静。他

想借宿,不想这个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打开了寺门。

行礼过后,书生表明自己想要借宿的请求。和尚不置可否,只是说既然他是进京赶考的才子,那么就请他来对一个对联。大家交流一下,书生一听,对自己的才学很有自信,自原由网然也不无不可。

和尚的上联是,“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这个上联不可谓不妙,既符合此情此景,又具有十足的画面感。

那水桶里的两轮明月,不正是倒影吗?和尚有生活,所以能写出这样的对子,既不矫揉造作也不粗俗。可以说,是难得的佳句。

书生一听也大为惊异,想不到深山里有这样的高人,但同时也十分赞赏。他略微思考了一下,一句下联已经出现在脑中。

他自信开口,“傍晚洗衣,弄碎一片彩霞”。

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表示十分满意。

两人像是完成了一次灵魂交流,和尚热情的邀请书生进入寺庙,书生欣然接受。

这句下联的首先对仗是十分工整的,三更对傍晚,挑水洗衣都是动作,担回和弄碎也是一样,两轮和一片用的尤其的妙。

但是最妙的是,这两句对联的意境相对应。仿佛是一个画面下的两个分镜,细细品味实在精深,大有一种以小博大的www.58yuanyou.com意思。

甚至比那些文采斐然的对联都要精彩很多。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这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激起大家对对联的热爱,有没有跃跃欲试学习下对对联,或者赏析下精彩的对联呢!

三、集思广益对对联

这是一个经典的对联小故事,很多人对了之后觉得有趣之余,自己也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因为对联的组合不是唯一的,一个上联有无数种可能的下联,书生给出的并不是唯一。事实上,他的下联也并不是十全十美。

就比如“三更”和“傍晚”这两对词,严格来说并不算太工整。如果“三更”能对应一个有数字词似乎会更好。

因此有很多人相处了其他的下联,这里也跟各位分享一下。

比如,

“四时浇园,盼来一片繁花”

,是不是觉得这一句下联也十分不错呢!“四时”和“三更”更加对应,“繁花”又和繁华同音,意境也十分和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还有,

“半夜推窗,放进万点星光”

,似乎这句也不错,把画面从野外移到了房间里,场景变换的同时,给人的感觉也变了。

还有,

“五鼓开门,迎来一颗流星”

,这句下联似乎更加荡气回肠,把意境一下子放大了,读起来又是不同的感觉。

这样的下联还有很多,各种风格比比皆是。

对联本来就是一项通俗又亲民的文sNAvZlQhd学,

只要有心就可以对出。至于水平高低,其实我们并不用考虑,对联对的开心就好,顾虑太多就偏离了对联的内涵,失去了风格和态度。

结语

说了这么多,各位读者也一定体会到了对联的魅力,也感觉到了对联其实不是多么晦涩难懂的东西,只要敢想未必出不了好对子。

其实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古代是十分兴盛的,

小孩子启蒙最爱学的就是对对子,逢年过节,朋友聚会,对个对联也是一种调剂游戏。

但是在古代那么常见的对联,在现代喜欢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除了春节,我们很少能见到对联的影子,这其中有许多原因,并不是对联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人们的乐趣越来越多了,传统的东西被遗忘在了角落。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希望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能激发大家对对联的兴趣,其实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文学形式,是稍微学习一点就可以掌握的能力。

这样以后朋友聚会可以把对对子当成一种游戏,也学习体会一下古代人的风雅,感受一下祖宗前辈们的生活乐趣,不是也很好吗?想要写对子的读者们赶紧动起手来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800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