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囗造句

法门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誉中外。1987 年,随着法门寺封存 1113 年的唐代地宫大门被重新开启,4 枚佛指舍利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等 2000 多件唐代宫廷文物重见天日。出土宝物当中,14 件秘色瓷及一块指名道姓刻有“瓷秘色”碑的出土,让陶瓷界欣喜若狂,“久负盛名,不得物证”的秘色瓷,终在世人苦苦寻觅千百年后,姗姗来迟。

侈囗造句

2017“秘色重光”展览现场图

“秘色”千年疑云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各种陶瓷种类繁多,在这些瓷器中,有一种叫“秘色”的瓷器可谓神秘至极。秘色瓷是唐、五代之际古代越窑贡窑生产的瓷器,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专供皇家使用,普通人难得一见。据传秘色瓷釉色如冰似玉、清澈透亮,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烟岚”来形容她的釉色和器质之美。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她的美轮美奂倾倒。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流逝,秘色瓷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再无人得见。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陆龟蒙的这首《秘色越器》是已知的关于秘色瓷的最早的文献记录。诗人用“千峰翠色”贴切地描述秘色瓷的釉色,令人拍案叫绝。五代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中更是极尽遣词造句之能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 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北宋赵令畤《侯鲭录》记载 :“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前蜀王王衍亦有“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的赞美。凡此种种关于秘色瓷的记载,散见于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中。但一千多年来,后人却只能在文字营造的秘色之美中极尽猜想,却始终不得见秘色真容。

由此,人们不禁发问 :“秘色瓷是否真的存在?”

直到 1981//www.58yuanyou.com 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上空一声惊雷,千年佛塔在雷声中一半轰然倒塌。尽管在当时,这一声惊雷并未获得多少关注,但其后佛塔修复过程中的发现,彻底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也一扫秘色瓷的千年疑云,令人豁然开朗。

侈囗造句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

法门寺“惊雷”

1987 年 4 月,法门寺佛塔修复工作进行中。当修复工在清理塔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后面有一个神秘洞口,封闭 1113 年的唐代佛塔地宫再度开启。

侈囗造句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

随着一件件宝物的出土,法门寺唐代佛塔地宫发掘轰动了海内外各界。在地宫藏宝中,最珍贵的当属四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而最令陶瓷界最兴奋的则是“秘色瓷”的发现。当时,考古工作者在地宫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后面发现了一个高圈足银香炉,下藏金银包边的圆形木盒子,盒子里面放着一个丝绸包裹,打开后竟是一些被薄纸包裹的瓷器,共计 13件。

什么瓷器要被如此精细包裹、小心收藏?

随后出土的《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物衣物》账碑(后文简称《物账碑》)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恩赐(唐懿宗)……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短短一句话,揭示了这批瓷器的真实身份——秘色瓷。

就这样,一场大雨、一道惊雷,消失千年的秘色瓷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侈囗造句

法门寺塔基遗址

秘色标准器

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秘色瓷,样式共有碗 7 件(青绿釉碗 5 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2 件),盘、碟各 3 件。此秘色瓷 13 件,是迄今为止唯一能与文献《物账碑》相互印证的确切“秘色瓷”。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八棱长颈净水瓶,虽未记载在《物账碑》中,但经专家研究,与前述 13 件秘色瓷胎质、釉色基本相同,可认为是秘色瓷。

侈囗造句

唐 越窑秘色瓷葵口碗 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出土毫无疑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解开了困扰陶瓷界千年的“秘色瓷”之谜,为秘色瓷的鉴别提供了最早的标准器。以此为标准,很多以前考古发现的近似秘色瓷的越窑瓷器,身份得以确认;同时,关于秘色瓷的产地、装烧工艺等,得以进行继续研究。

总之,以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为开始,关于秘色瓷的研究,从文献猜想研究得以进入实物与文字相互印证的新阶段,关于秘色瓷的更多谜题逐渐被破解。

侈囗造句

法门寺地宫出土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秘色”何意

长期以来,关于秘色瓷的贡瓷身份,学术界几无争议,但究其“秘色”之意,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古人关于“秘色”之意,大体可分为两种观点 :一为“庶民不得用”;二为烧造工艺、釉料配方秘不示人。近代著名的陶瓷研究者陈万里先生在秘色瓷失传已久的情况下,对古越窑广泛深入调查后,曾对秘色瓷做出这样的评述 :“……因之置官窑所烧造的御用越器,自然会精益求精,颜色与式样一定更会与民间所用大不相同……这一种进御的青色,不能与一般民间所用相比拟,就给它一个秘色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人们一直把秘色瓷之‘色’当作该瓷器的工艺特征来看待,而‘秘’字和秘府的用法有点相同……”

由此不难看出,在法门寺唐代地宫秘色瓷发现以前,人们对秘色瓷形成了以下基本认识 :一、秘色瓷为贡品,庶民不得用 ;二、秘色瓷在工艺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是越窑青瓷中的上乘精品 ;三、秘色瓷釉色是一种青翠欲滴的青绿颜色。

但“臣庶不得用”之贡品只能算是秘色瓷的性质;而越窑青瓷的精品,也大体只是高配和低配的区别,本质上并无根本差异。结合古人对秘色瓷的描述“千峰翠色”“捩翠融青”,秘色以釉色命名观点最为可信。法门寺出土秘色瓷后,各学者通过对秘色瓷实物的研究,也普遍认为秘色应指的是釉色,而原由网非工艺或贡品之缘故。

侈囗造句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高13.5cm 现藏苏州博物馆

“千峰翠色”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一首《秘色越窑》,奠定了其在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已知的秘色瓷记载第一人,他对秘色瓷釉色之美的描绘——“千峰翠色”,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夺得千峰翠色来”生动描绘了越窑秘色瓷的青釉色泽,这种郁郁葱葱、青莹滋润的色泽,不同凡俗,浑然天成。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 14 件秘色瓷器中,除 2 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内壁施青黄釉外,其余器物均为施有湖绿、青绿、青灰色釉。虽然都是青绿色调,但也很难保持一个标准色釉。这也说明,秘色瓷的色釉烧造很难把握。所以,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夺”字,于画龙点睛中传达出工艺之巧,也点化出了秘色瓷色釉有巧夺大自然“千峰翠色”的灵性特点,笔法传神而形象,让人读之浮想联翩,余韵延绵。

根据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考证,基本可以确定秘色瓷的釉色以青绿色调为主,是越窑青瓷中极为罕见的一种色调,这也与陆龟蒙的“千峰翠色”相应证。

侈囗造句

五代越窑秘色鹦鹉纹粉盒

“无中生水”

秘色瓷最为神奇之处就是“无中生水”,法门寺出土的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dCNkOb叹为观止!

侈囗造句

秘色葵口瓷盘

难道碟内真的有水吗?其实“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秘色瓷还有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当然,其他的秘色瓷隐隐约约也有水感,只不过相对较弱。通过细致地观察对比,发现“无中生水”的秘色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器底部均为“凹底”。

所谓“凹底”是相对于瓷器底部而言的,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从瓷器口处观看,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近似“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碟底最亮处为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逐层展开,直至碟子底部与腹壁相接处。所以,碟内才有了波光粼粼的水感。由此可以说明,设计巧妙的凹底器型是秘色瓷中“无中生水”的真正原因。

瓷质密封一次性匣钵烧造法

通过对法门寺秘色瓷及上林湖越窑的发掘研究,秘色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独特的装烧工艺。

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越窑在装烧工艺方面的革新已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使用匣钵,实施“单件烧”;二是革新装烧工艺,提高支垫技术。据上林湖地区越窑遗址的发掘表明,唐代早期越州窑就有少量的匣钵出现。匣钵的出现,一可以极大地提高窑内的空间利用率,二可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飞跃(因减少了尘埃对釉面的侵害),三是坯体可以分开叠加,使制作精品成为可能。 “从上林湖地区自唐代到五代时期的窑址堆积中,混积着大量的瓷质匣钵,与匣钵黏接的瓷器残片都为青绿色釉,釉层均匀、光亮、滋润,造型端庄、规整、制作精良,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这种青绿釉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器的釉色一样,可见瓷质匣钵装烧工艺是专门烧制秘色瓷的。”(摘自《越窑青瓷文化史》)

瓷质密封一次性匣钵烧造法,采用涂釉密封保证了产品在密闭的状态下,造成缺氧而形成适合青绿釉呈色要求的强还原气氛,在停火降温时避免瓷器的二次氧化。又因匣钵与瓷坯均为同样原料,因此在烧成过程中两者的热胀冷缩率相同,瓷坯与匣钵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状态,避免器物与匣钵的黏结,从而提高生产率。烧成后,需要打破匣钵才能取出器物,故称为一次性匣钵。瓷质密封一次性匣钵烧造法,虽有效提升了瓷器质量,但因每个器物都要单独装烧,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和产量的降低,这也是秘色瓷罕见且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秘色瓷乡

自 1987 年法门寺地宫秘色瓷出土,30 多年来关于秘色瓷的研究成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累计成果。

法门寺秘色瓷标准器的出土,不仅让很多无法被明确命名的“秘色瓷”得以正身,同时也为寻找秘色瓷的确切产地找到了可能。

侈囗造句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带“秘色碗”字样瓷器残片

长期以来,秘色瓷的产地,只能锁定在浙江慈溪上林湖区域。但上林湖区域窑址众多,究竟哪一处窑厂才是秘色瓷的真正产地?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 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上林湖中部的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瓷器精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器物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相同,更有一件瓷质匣钵上首次出现“秘色”字样。这意味着,后司岙窑址就是秘色瓷的产地之一。在秘色瓷研究史上,这是一个全新的突破。

如今,通往慈溪上林湖的路上,山上、湖滩、湖底,满目皆是一片青绿。近千年来,破碎的上釉瓷片在阳光下,映着那绿的水、绿的山,闪耀着经久不衰的青芒。要知道什么是秘色,就看上林湖的湖光山色,那碧波涟漪的湖水,深不见底,不管春夏秋冬,永远是“千峰翠色”。因此,也只有上林湖这一方水土,才能烧出那“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绝美秘色瓷。

侈囗造句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航拍图

结语

从 1987 年,法门寺地宫秘色瓷出土到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发掘,秘色瓷研究 30 年来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研究成果,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法门寺地宫秘色瓷及《物账碑》的出土。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为之后的秘色瓷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此秘色瓷研究有物可证、有据可依。

1987 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唐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1件)

口径 2.2cm,足径 8cm,最大腹径 11cm,高 21.5cm,重 615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八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精致细密。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 29 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此瓶并未记载在《物账碑》中。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前 13 件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

侈囗造句

秘色八棱长颈净水瓶

唐 银棱髹漆平脱鎏金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2件)

口径 23.7cm,腹深 7.1cm,通高8.2cm,重 596 克,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侈口,圈足,五曲斜腹。内为青黄釉,釉质滋润,开片细碎。外壁为糙面,碗胎半干时在外壁切削出台阶梯状的同心圆圈便于髹漆。每曲平脱雀鸟团花一朵,纹饰鎏金。器口及器底均包邮银棱。瓷碗共出土两件,除重量外,形制、尺寸大体相同。

金银装饰瓷器的工艺是怎样做到的呢?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镂刻出雀鸟团花纹银箔纹样并鎏金 ;再把此纹样粘贴在黄釉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盖住纹样 ;最后,研磨“推光”直到雀鸟团花

纹显露出来与碗壁黑漆厚度平齐而融为一体,称为“金银平脱”。

法门寺出土的两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完美地将“金银平脱”装饰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器上,是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的创新装饰工艺,在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发掘中系属首次发现。

侈囗造句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纹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侈囗造句

唐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2件)

碗一:口径 21.8cm,足径 9.9cm,腹深 7m,足高 2.1cm,通高 9.4cm,重 617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口径 21.8cm,足径 9.9cm,腹深7m, 足 高 2.1cm, 通 高 9.4cm, 重610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碗二 :葵口呈五瓣,侈口,圆唇、深腹,腹壁斜收,圈足微外侈。通体施青釉,外底与足均挂釉,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质地细密,足底有支烧痕迹。瓷秘色瓷碗共出土两件,除重量外,形制与尺寸均相同。其中一件秘色瓷还因包裹纸粘贴于器外而留下唐代仕女图。

侈囗造句

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唐 侈口秘色瓷碗(3件)

碗一:口径 24.5cm,底径 11cm,通高 6.8cm,腹深 6.0cm,重 610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碗二:口径 24.5cm,底径 11cm,通高 6.8cm,腹深 6.2cm,重dCNkOb 902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碗三:口径 24.8cm,底径 11cm,通高 7.2cm,腹深 6.0cm,重 780g,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侈口、平沿、圆唇、腹壁斜收微鼓,碗底部微凹。通体素面,施青釉,外底面有一圈支烧痕迹。

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迹的唐代仕女图案,此图并非瓷碗原有装饰。当时秘色瓷作为佛骨舍利的供奉品被放入地宫时,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磕,用了画有仕女团的纸来包裹。历经千年,纸张已成灰片,但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印痕却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唐代绘画www.58yuanyou.com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那画中仕女,发髻高耸,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富态,亭亭玉立,穿着大袖纱罗衫,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手法上采用游丝细线勾勒,均匀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仕女所穿着绫罗绸缎服饰的潇洒、飘逸的风致和细腻柔软的质感。一幅唐代佳丽洋溢着大唐盛世的气度,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侈囗造句

侈口秘色瓷碗

唐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1件)

口径 24cm,凹底径 11.4cm,腹深 4.8cm,高 6.2cm,重 855g,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五瓣葵口,侈口,五曲斜腹,内底平坦,外底内凹。通体青釉,素面,凹底四周有斜行排列的糯米状支烧钉痕24 枚。盘外壁有身着宽袍大袖的唐代仕女图,惜面部漫漶不清。

侈囗造句

五瓣葵大凹底秘色瓷盘

唐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1件)

口径 24cm,凹底径 8.2cm,腹深5.6cm,高 7.2cm,重 925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五瓣葵口,侈口,五曲斜腹,呈弧形内收并折下腹,小凹底。通体青釉,素面,在凹底四周有斜行排列的糯米装支烧钉痕 11 枚。

唐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1件)

口径 25cm,底径 14.4cm,腹深3.2cm,高 4.2cm,重 695g。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侈口,五曲,每曲瓣尖呈内向弧,腹壁斜收向下,浅凹底,宽底足。通体青釉,素面。宽足底有两周支烧钉痕,内圈 12 枚,外圈 14 枚,呈糯米状。在所有秘色盘、碗中,支烧工艺最特殊。

侈囗造句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

唐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1件)

口径 25.3cm,底径 14.5cm,腹深 3.4cm,高 4cm,重 800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五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叹为观止!

唐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2件)

碟一 :口径 20.6cm,高 4.8cm,底径 13.2cm,腹深 3.7cm,重 522g,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碟二 :口径 21cm,高 4.8cm,腹深 3.4cm,重 540g,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五瓣外侈葵口,圆方唇,腹壁斜收向下,内底平坦,外底微凹。通体施青釉,素面。凹底四周有双层糯米状支烧钉痕整齐排列,其中还有环形支垫痕迹。

部分图片由观汉雅集艺术馆提供

本文刊登于《艺术品鉴》杂志第10期

侈囗造句

艺术品鉴,2020 年征订中 ... ...

扫描二维码联系艺术品鉴发行

侈囗造句

每期定价:39 元(邮费 8 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侈囗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642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