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一寸又何妨 前一句是

来源 |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一个社会风气,到了乱的时候,往往是对别人要求重,对自己要求轻;要求别人特别严格,原谅自己轻而易举。 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时,在言行上,一举一动,一句话,都会影响到社会风气。以现代社会而言,如果一个有权位的人家,养一只小狗,给它盖栋小洋房,就未免太过分了。当一个社会艰难困苦的时候,这样做是不应该的,这不能算是智。 换句话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开始变坏,是由有权势的人所引导的。

说到盖房子,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讲到郭子仪:唐明皇时候,安禄山作乱,唐室将垮的政权,等于他一个人打回来的。在历史上,唐代将军能富贵寿考的,只有郭子仪一个人。他退休以后,皇帝赐他一个汾阳王府。在兴工建筑的时候,他闲来无事,拄一支手杖,到工地上去监工。吩咐一个正在砌墙的泥工说,墙基要筑得坚固。 这名泥水匠对郭子仪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作泥水匠的,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郭子仪听了他这番话,拄着杖走了,再也不去监工。这个泥水匠讲的,是祖孙三代的实际经验,而 郭子仪听了以后,就想透了人生的一个道理,不是消沉,而是更通达了。

第二个故事,唐末杨玢在尚书任内,快要告老退休的时候,他在故乡的旧屋地产,有些被邻居侵占了。于是他的家人们要去告状打官司,把拟好的起诉书送给他看。杨玢看了,便在后面批说:“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他的家人看了就不去告状了。

第三个故事,和杨玢的类似,据说(待考)出在清代康熙、雍正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清代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据桐城朋友说, 桐城有一条巷子名为“六尺巷”。张廷玉当年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刻把这件事写信到京里报告相爷,希望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首诗寄回来,这首诗说:“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的总管于是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那个邻居看到张家居然退让了三尺,他也让了三尺出来,于是留下了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

刚才提到郭子仪的起建汾阳王府,我们再看看唐人的两首诗: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赵嘏经汾阳旧宅诗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

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

——张籍法雄寺东楼诗

上面两首诗的词句都很简单,但包涵的意味却发人深省;比起“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何?

——《论语别裁》

让他一寸又何妨 前一句是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团体、国家都一样,国家和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能够做到仁慈,这个国家也会仁慈。这个“仁”不一定代表仁慈,仁者人也,人字旁边一个二,人与人之间,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国家也是人与人组成。所以我经常骂青年同学们,一个小团体内人与人之间,心都原由网不能平下来,都不能相处得很好,还能有前途?所以一家、一个团体、一个小单位你真能做到“仁”,真合群,从此就“一国兴仁”。譬如住在一个地方,村庄邻里住了这么一家人,大家慢慢都受了影响,起了一个领头的作用。

所以“一家让”,一家谦让一点,“一国兴让”,“让”就是退让一点。尤其是对地位高的人来说的。风气之转移在于一二人。很多学生跟我说:“老师啊,这个社会现在已经不得了,你有责任。”我有什么责任?风气转移是在一二人,但不在你我身上啊,在那些得其时、得其位、得其权的人身上哪!这个宰相“让他三尺又何妨”,如果我这个老百姓让他六尺恐怕也过不去啊,他还要八尺呢!所以天底下的智慧,不是那么简单的,道理要WTmJTHgbC晓得怎么样处,谦让的方便之门是靠你的智慧了。

——根据南怀瑾先生讲座资料整理

让他一寸又何妨 前一句是

“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这是班固的话,班固是历史学家//www.58yuanyou.com,写了《汉书》。这一段,他讲到鲁哀公一段话。鲁哀公是孔子的老板,他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鲁哀公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职业原由网君主,生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了解,太监和宫女们把他侍候大,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也不知道害怕。班固评价说“信哉斯言也”,真了不起,鲁哀公这句话很值得相信,真好。

班固说:“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 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最后一定失败,不可能不失败的。“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 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这句话最重要,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

这里告诉你,无德而富贵,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班固说了一个例子,“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汉朝从刘邦开始,一直下来到孝帝、平帝,封自己的高干子弟一百多个,不到六十年,就衰败下来了。大多数诸侯都 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生观,有钱有了地位,自认为了不起,放肆沉溺快乐享受的苦海里了。为什么会这样?“居势使然也”,所处的那个地位、形势促使他这样。沉溺放恣, 自己在那个环境里面堕落了。“自凡人犹系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凡人就是普通人,佛教叫凡夫。 社会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逃不出社会的风气与习惯,何况如鲁哀公一样的诸侯呢!诸侯是人上之人, 那个功名富贵,自然会把人埋下去。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人能够独立站起来,卓尔不群,不跟一般人一样随波逐流,“河间献王近之矣”,汉高祖的后代中,只有河北一个诸侯河间献王做到了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他在做诸侯那么富贵中间,非常讲究学问。所以我抽出班固对河间献王的评语给大家看,其实是对河间献王的赞词,非常佩服他。

——《南怀瑾讲演录》

让他一寸又何妨 前一句是

许多人为了财产纠纷烦恼,清朝安徽桐城有条“六尺巷”,据说是当时宰相张廷玉家中,土地被邻人盖墙侵占了三尺,家人通报在京中的宰相。宰相并没有去向地方官吏打招呼,而是回一首诗给家人: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这事被邻人知道了,就还他三尺地,又再退让三尺,所以就成了条六尺宽的巷子。实际上,这位宰相书读得多,可能是学唐末杨玢劝家www.58yuanyou.com人相让的例子。杨玢在尚书任内,快要告老退休的时候,他在故乡的旧屋地产,有些被邻居侵占了。于是他的家人们要去告状打官司,把拟好的起诉书送给他看。杨盼看了,使在后而批说: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这些是中国的例子。 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矩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让他一寸又何妨 前一句是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579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