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今天还读苏轼的作品,

依旧不是那首《水调歌头》,

但在创作时间上与《水调歌原由网头》很近。

丙辰中秋,即公元1076年八月十五日,

苏轼在 密州任知州,

他所朝思暮想的弟弟子由,

则在 齐州任掌书记,

密州和齐州都在今天的 山东省

相距不算太远原由网

苏轼当年自请出京,

最迫切的要求就是 离子由近些

辗转来密州赴任,

途中他差点要转道去齐州看望子由,

可惜当时拖家带口的,有诸多不便,

于是遗憾地错过了与子由相聚的机会。

再后来, 七年之间,他们终究没有机会见面,

思念之浓烈,可以想见。

此情此景,苏轼写出了 《水调歌头》之绝唱。

或许,上天也被他俩的兄弟深情打动,

所以,特意为他们创造了重聚的机会。

1076年冬天,苏轼接到调任命令,立即南下,

次年春天便与子由碰头,

二人同赴京师,形影不离。

不久,苏轼又改知徐州,

子由则直接随兄同往, 住到中秋方离开

因此,1077年的中秋,

苏轼再不用一人度过了。

那么,他这天写了什么呢?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阳关曲”即“渭城曲”,本指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太过经典,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一支流行的离别曲。名为“曲”,其实就是普通的七言绝句,只不过以此为调,免不了抒写别情。

前面不是说,苏辙住到中秋方离开吗?因此,这个中秋虽然有团聚之喜,也暗含离别之悲。

首二句写月亮。中秋节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便是赏月,其实,月到十五便团圞,每个月都有圆满之时bhoSToRZ,可人们都一致认为,只有中秋的月亮才是最亮最美最圆的。因此,中秋的诗总绕不开描写月色。

“暮云收尽溢清寒”句从侧面写月明。你看,月亮刚开始被“暮云”遮蔽了,现在暮云“收尽”,前后一对比,可不是分外明亮吗?一个“溢”,生动地刻画出月光如水的特质,呈bhoSToRZ现出一种动态之美。

次句“银汉无声转玉盘”继续写月色之美。“银汉无声”看似累赘,其实别藏“小心机”:银河本来就没有声音,但作者故意强调就好像银河本该有声,由于距离太远,而变得无声。经过如此一转,银河是不是显得格外宁静?银河静了,那么转动的“玉盘”是不是尤为引人注目,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可以看出,作者的赏月兴致很浓,可到了第三句,突然转折,流露出感伤情绪。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可以看出,作者的赏月兴致很浓,可到了第三句,突然转折,流露出感伤情绪。

“此生此夜不长好”,如此美的夜晚却长久不了,如果不趁此机会好好享受,下一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明月明年何处看”,明年此时,你在何处,“//www.58yuanyou.com我”又在何处,我们还能像今天这样同赏明月吗?

“不长好”叹好景不长在,喻美好事物短暂易逝;“何处看”则暗示离别是必然的,而人生也是漂泊不定的。伤感是肯定的,但苏轼一定会想起去年今夜他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后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喜欢请点“在看”,若不想被人看到可以偷偷点赞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4462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