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 前一句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往往是作为佳话来讲的。如果还原语境,结合周公礼乐制度,以及孔子时代的现状,会发现:在齐闻韶未必美好,而三月不知肉味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三月不知肉味 前一句

我们先把原话列出,暂时不作翻译,不加解释。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往的典籍,解释「三月不知肉味」,都是从韶乐美好令人沉醉的解读去解释。一些不解风情的注家,觉得沉醉三月太过不可思议,就免不了改动一番。比如程颐就觉得,「三月」应该是「音」之误(潦草所致),原话就变成了「子在齐闻韶音,不知肉味」。小程夫子此解,太过随意,就连他的拥趸朱熹也不同意。

返观《史记孔子世家》,对应的文字如下: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www.58yuanyou.com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史记》里,「韶」之后果然有个「音」字;三月之后,又多了一个「学」字。如果按照《史记》的解释,孔子和齐太师谈论音乐,听闻《韶乐》的声音,学了三个月,不知肉味。似乎能抚平某些人的疑虑了。但是问题来了,《史记索隐》有话说:

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非齐太师也。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无「学之」文。今此合论语齐、鲁两文而为此言,恐失事实。

根据《论www.58yuanyou.com语》记载:一、孔子对话的是鲁太师,而非齐太师;二、对照鲁论、齐论,都没有「学之」者两个字。这段话非常关键,一是深挖了孔子闻韶的背景,二是证明了《史记》中的「学之」缺乏佐证。

为什么《史记索隐》说孔子对话的是鲁太师呢?情看下文: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史记》说「子语齐太师乐」,能与之依稀对应的就是「子语鲁太师乐」。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和鲁太师对话,不想是学习,更像是交流。综合孔子年谱可知,孔子很早就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周乐,未必要向鲁太师讨教。

那么,鲁太师为什么会出现在齐国呢?请看下文:

18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这段话中所提及的人物,都出自鲁国的国乐队——这是说,鲁国的国乐队都离散了,人才流失,有的跑到了齐国,有的跑到了楚国,还有的跑到了蔡国、秦国,乃至黄河边、汉江边、海边。

其中,「大师」即太师,所以「大师挚」应该就是与孔子对话的「鲁太师」。试问,孔子在齐国遇见了离散的国乐队的太师挚,作何感想?或许杜甫的一首诗,可供参考吧: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还有一些旁证,《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听闻韶乐之后,赞叹有加,并且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对此,《史记集解》是这样解释的:

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这是说,周王室可以使用从黄帝到周武王的六代礼乐,鲁国是周公之后,所以特许用四代礼乐,相比周王室降二等。所以,在鲁国可以演奏帝舜的韶乐、大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但不能演奏黄帝的云门和帝尧的咸池。

鲁国是周公之后,有演奏韶乐的特权,那么齐国有此特权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整个故事是这样的:鲁国的国乐队因为某种原因被迫解散了,国乐队成员流散到其他国家。孔子在齐国时,偶然遇见同样流亡到齐国的鲁太师挚,并且听闻太师挚演奏了本该在周王宫和鲁国宫廷才能演奏的《韶乐》,不禁忧从中来,整整三个月toPWP都难以排遣。

需要说明的是//www.58yuanyou.com,王绘春主演的电视剧《孔子》,就是按照这一解释演绎的:在齐国的郊外,鲁国流亡的乐师在演奏《韶乐》,孔子上前慰问,说:「这是韶乐啊,怎么原由网在这里演奏?」然后,双方相对垂泣。

所以《论语》中那一段话应该翻译为:

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三个月茶饭不思,感叹道:想不到演奏《韶乐》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方。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三月不知肉味 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430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