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绫一丈纱的前一句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在我这个与卖炭翁同样出身,并且处境仍然没有多少改变的人看来,系向牛头的这两样东西,其价值大至可抵千余斤木炭,或许更多一www.58yuanyou.com些。

卖炭翁所伐之“薪”虽然生长在“王土”上,可南山野树并没有计入国有林。有唐一代,生态系统还没有遭到工业发展时期原始积累性破坏,私人砍树也不征收环保费,烧炭者付出的只是工时、运输过程中老牛饲养工(吃草不收费)和简单的车辆维修工费。生产成本中生产资料价值因素可以忽略不记。又因是自产自销,不产生流通费用,木炭的价格构成实际上只有劳动报酬和利润两项因素。

可老翁为什么要有“惜不得”这样的心态,作者为什么又要以此作为“苦宫市”的典型事例来鞭挞?看来至少需要有三个问题弄清楚:一是计量问题,“千余斤”、“半匹”、“一丈”,这些数字在唐朝时究竟是多少;二是当时的纺织业与烧炭业发展水平、经营状况如何,各自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三是物品的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问题。也许“半匹红纱一丈绫”的价格超过了“一车炭,千余斤”的价格,但在卖炭翁的www.58yuanyou.com手上如“鸡肋”,自用不能,以其换回可用的东西又很难实现。

半匹红绫一丈纱的前一句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气候问题。诗中突出营造了一个“寒”字,“一尺雪”,“碾冰辙”,令人想起了塞北的严冬。其实不然,长安地处北纬3415,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多在0C左右,而且根据董妙先的“多四季论”和有关文献记载,唐代的气温比现在还偏高一点,正处在暖冬vfwFIeFV时期。如果真处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绝无“衣正单”在户外干活儿的可能,更没有“泥中歇”的景观,地冻三尺,何泥之有?地处北温带的人们,学习这首诗时应该联想到主人公是生活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所烧木炭是上流社会冬季用来取暖的,而直到今天政府也不给原由网低纬度地区的老百姓发放取暖费。“宫市”作为一种政府采购行为,可以避免财//www.58yuanyou.com政超支等弊端,但因操作缺少规范,加上操作者有意渎职,便成了套在人民头上的新索链,进一步加深了阶级对立。

半匹红绫一丈纱的前一句

总之,弄清楚为什么“半匹”加“一丈”不等于“千余斤”是学习白居易《卖炭翁》这首诗的关键,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明白了作者突显此事的意义,遗憾得是我自己不明白,只能提出问题,就教于方家。

插图说明:插图均选自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半匹红绫一丈纱的前一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半匹红绫一丈纱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388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