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上一句

对联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对联的形成却有两大源头,骈文与律诗。很多人以为对联源自于春联的前身——桃符,其实并非如此。我国第一幅春联出自于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下一位上一句

然而在江西却出土了一尊巨大的铁十字架,上面铸造了一副精美的对联:

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其年代竟然原由网是三国时期孙权的赤乌年代,由此可见在东汉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对联。而东汉时期骈文的发展,给对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造就了这一中华特色文化的诞生。

下一位上一句

在后世的发展中,对联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和规矩,比如字数一定要相同,上下联要符合平仄等等。因此对对联说来简单却也有些难度,特别是一个讲究的对联,用上许多元素后,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对下联。然而在明朝却出现了一副最懒的对联,上下联一模一样,意境却截然不同,因此还成为了千古名句。

这幅对联的发明者是明原由网朝大才子徐渭,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戏曲家、文学家还是诗人,与唐伯虎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才子。同样在对联领域徐渭也有高深的功底,他自创了这样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一位上一句

聪明的读者相比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奥秘,利用“好”的两种读音,将上下联衍生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上联:“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一时是年轻正好是读书的好时节,有利于读书学习,很多人却不喜欢读书。下联:“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老了开始喜欢读书,却已经过了读书的好时机,徒留遗憾。

这幅对联是徐渭用来劝诫儿子读书的重要性,以及督促儿子读书所创作,其趣味性和意义都很深远,巧妙利用多音字,组成了上下联一字不差,却意原由网思截然相反的对联,堪称千古名句。其实除了徐渭的对联,在历史上还有许多趣味性的楹联。

下一位上一句

比如明朝有一个书生在拜访武侯祠时,感慨诸葛亮的功绩,因此写下了一副夸赞诸葛亮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用了从一到九的数字,成功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概括,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最后还是一位清朝才子对出了下联。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同样是概括了诸葛亮一辈子的功绩,却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入手,结合诸葛亮火烧赤壁,总结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和上联平仄押韵刚好对称,让人看了拍手叫绝。

下一位上一句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www.58yuanyou.com慧确实不可小觑,从小小的一个对联中就暗藏了许多玄机。只可惜对联文化传到如今却慢慢被新一代淡忘,JjlqmQsq很多人对楹联缺乏兴趣,更不善了解。作为传统文化继承者,我们有义务把老祖宗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下一代。不知道各位读者还了解过哪些趣味的对联,或者绝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分享讨论。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下一位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313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