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第三季

经典流传

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广旅游局 金华日报社

编者按

大概1600年前,谢灵运过东阳溪时,以民歌调子,写下一段动人爱情。这大约是金华第一首有记载的诗。

此后,沈约到来,登临八咏,金华乃至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

白云千载,婺江西流。多少诗人行走于金华山水间,留下灿烂诗篇。

从5月20日起,“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第三季“经典流传”正式推出,为读者诸君奉上百首诗词经典,以及部分诗词的精彩解读。“经典流传”分五大系列:名人名作、山水诗歌、经典八景、民歌民谣、红色诗歌。让我们在经典诗词里,再一次读懂金华。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蒲塘田园几多美文化自信立心间

记者 孙媛媛

一个村庄能有格律严谨、立意深远且流传至今的八景诗、十景诗,并不多见。在金义新区澧浦镇蒲塘村,王廷扬的《蒲塘十景诗》为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王廷扬  王伟斌提供

王廷扬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他当过京官,也在地方任过知县,还先后担任过浙江省视学、学务三厅议绅兼两级师范学堂监督。

《蒲塘十景诗》作于中华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此时,王廷扬已经59岁。年近花甲,他宦游杭州,心系故乡。“庶于生长钓游之地,永系故家乔木之思。”他在诗序中写道,“枌榆桑梓,义取敬恭,里党弦歌,事资扇发,宗人父老或亦有取乎此也。”

在王廷扬的心中,家乡风物人情之善美,族人应当宣扬。那么,蒲塘村究竟什么模样?从列《蒲塘十景诗》之首的《清塘烟雨》中可见一二,短短数句七言律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便展现在眼前。

村居春雨足池塘,漠漠连村云水乡。

隔岸锄犁闻叱犊,几家蓑笠正分秧。

衙官鼓吹蛙双部,舞羽低昂鹭一行。

泼泼游鱼知趁涨,儿童三五集鱼梁。

5月新夏,品读着《清塘烟雨》走进蒲塘村,这个临山水而居的古村落给人莫大的惊喜。村庄三面浅山坡环绕,树木郁郁葱葱,入村就能看到两口波光潋滟的水塘。上清塘和下清塘分别有25亩和22亩,水塘里满是大片大片的荷叶,一派生机盎然,即将迎来盛夏里怒放的荷花。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孙媛媛 摄

清塘烟雨》描写的正是以这两口塘为核心的乡村景致。王廷扬在诗文的注解中介绍:“上下清塘,相距可五十丈,高下相悬可丈余,溉田数百亩,尤饶烟雨之胜,云树迷离,水田白鹭俨如一幅画图。

如今的上下清塘附近,已不见了锄犁、分秧的农耕场景,取而代之的是花田、连廊、凉亭等别致的田园景观。初夏的阳光里,成片的金黄色小雏菊在田园中跳跃,微风吹过,蒲公英扬起雪白的小伞,飞扬在天地间。清塘之上,依旧有白鹭飞过,谱写下灵动之美。

上清塘边有古水渠流经。“我们小时候这水渠更宽一些,渠水清而浅。一到夏天,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到水渠里捞鱼,这场景和诗里写的一模一样。”蒲塘村村民王伟斌对村史颇有研究,他感慨,“先贤的才情和智慧让后辈敬仰,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古人常借诗词咏物言志,《清塘烟雨》也不例外。王廷扬一生匡时济世、为官清廉,诗文中多有这方面的自勉。诗中的“衙官鼓吹蛙双部,舞羽低昂鹭一行”,王廷扬以南齐孔稚珪在任不治居所的典故,在写景之外寓含了他毕生以清廉自持的操守。

“前贤的诗句,不仅揄扬家乡风光,尤其珍贵的是传承了家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朴乡风。”王伟斌带着记者游览蒲塘村,该村至今仍较好地保存了两万多平方米传统建筑群,依稀可见当初“一祠一阁四寺四庙十堂楼”的格局。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孙媛媛 摄

漫步村庄,蒲塘村的文化内涵无不显露其中。清代民居的牛腿雕花上,用金华特产佛手取代了司空见惯的牡丹花;《蒲塘十景诗》一一配上插图在村文化礼堂上墙;蒲塘与金一中亦渊源深厚,抗战的烽烟中,金一中曾在这里办学,这里是金一中校长王宗元的故乡,也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方豪的外婆家……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王伟斌 摄

蒲塘人的文化自信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相交相融,映衬出一个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眼下,“蒲塘夜色”的文旅项目正在建设中。夜幕降临,山水田园中点缀五彩斑斓的灯光秀,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倚长桥赏美景过长廊享惬意

记者 余菡

横跨永康江的西津桥,位于永康城西,在南北双溪合流处的下游。西津桥桥墩高于江岸,下可通航,中为亭阁。其独特之处是一反“河欲曲,桥务直”的传统,把廊桥建成了曲桥。从北向南看,排列成行的石墩呈弧形向下游微曲,桥顶椽、檩刷成土红色,显得古色古香。梁柱整齐排列,桥柱间设桥凳,供行人休憩。桥内两侧可供人们自由徘徊,外周//www.58yuanyou.com设窗棂,可供人远眺。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余菡 摄

不得不承认“一眼看不穿桥身”的西津桥,颇有气势。据当地人介绍,除方岩外,“西津桥”也是永康的一个地标。1997年,西津桥就被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在600多年前是个渡口,著名的《西津晚渡》描写的就是这里。据《永康县志》载,西津桥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雍正初年由木桥改建石墩,上建桥廊。原景名为“西津秋月”,文人气息太浓。民国时期,吕公望改为今名,并作诗《西津晚渡》:

西津野渡倚长桥,晚市人回隔水遥。

两岸苍烟迷去客,一肩寒日引归樵。

桨穿暮霭近桃叶,帆卷斜阳拂柳条。

东望石城明月上,渔歌何处隐闻箫。

品读该诗,美景已映入眼帘: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立在船头,远处燕子低飞,眼前鹜鸭争游,与农夫牧童同渡溪流,远影孤帆和渔夫艄翁,共叙沧桑。

因各种历史原因,西津桥几经修缮,如今,大红灯笼高悬,廊间梁壁书法遍布。桥中柱木挂了永康名流撰文、海内书//www.58yuanyou.com法大家书写的楹联40余副,桥亭明间西侧悬挂着桥梁专家茅以升题写的“西津桥”匾额;南次间西侧和北次间西侧分别悬挂着沙孟海的“光前裕后”和陈从周的“义川普渡”题匾。此外,还有毛昭晰的“嘉惠万代”、李成昌的“长龙卧波”、葛敦禄的“双溪流月”题匾。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余菡 摄

如今的西津桥,虽少了些人文气息,但平添了不少人间烟火。白天,老年人三五成群在亭子里唱戏,陶冶情操;闲暇时,人们在廊桥憩息;晚上,人们在这里观赏夜景,畅谈心事。廊桥小坐已成为不少永康市民的闲暇美事。永康文史委主任章竟成说:“站在这里看晚霞特别美,有时你朝西面看去,或许能看到永城八景中的一景——古塔斜阳。到了晚上,灯光璀璨,倒映水中,幽幽地透着几分温柔与宁静。”

吕公望写下此诗时是表达此情此景下的惬意人生,这种令人神往的生活也不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永康百姓在这里看书、纳凉、唱曲,在美景中舒适地生活。

昔日义乌第一桥见证商城发展变迁

记者 赵晓

东江桥位于义乌义东路与江滨北路交叉处,于宋庆元三年开始建造。东江桥的特殊地理位置,成就了它持续的繁荣。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上世纪八十www.58yuanyou.com年代建的东江桥(资料图)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2002年的东江桥(资料图)

原本义乌江上只有这么一座桥。于是就有了一个说法,古时江的西面有位姑娘嫁到江东,站在东岸,可看见娘家的屋与田,甚至还可与爹娘喊话。但每次回家,只得拐十里路,到东江桥绕个大圈,或者趁水浅时涉江而过。于是,有些人家便以“过江走亲戚不方便”为由拒绝结亲。

前人留下有关东江桥的文字记载比较多,有南宋进士朝议大夫虞复,明朝王汶、知县周士英、进士虞德烨、吴百朋曾孙吴之器、金以琳,清朝举人张若霈等。清朝光绪年间“无名氏”还为我们留下了一本《义邑东江桥志》。

据史料记载,东江桥屡毁屡建3//www.58yuanyou.com0余次。如,乾隆四十五年,大桥毁于大水;嘉庆十五年和光绪十九年又两度重建。明崇祯年间,义乌知县熊人霖曾作诗《东江渡春》赞叹东江桥的“壮观”:

江桥东去海西涯,

海曙江春转物华。

著草初浓苍巘雾,

凭栏闲绕赤城霞。

村庄帖就栖双燕,

驿使书来见一花。

无限韶光随马首,

散风雨露与桑麻。

熊人霖称东江桥不仅是“义乌第一桥”,而且也是义乌最著名的“华川八景”之一。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嘉庆《义乌县志》中的东江桥

新中国成立后,义乌又对东江桥进行了多次加固改造。如1962年,针对东江桥桁架梁因机动车载重增加出现挠曲变形现象,将桥跨结构改为装配式T梁;1987年,针对日益增大的交通量,在其下游15.5米处新建石拱桥,由单车道拓为双车道;1995年桥台两侧加固,铺沥青路面;2002年桥两侧栏杆翻修。2012年,这里建起了一座双向八车道、南北两幅的钢筋水泥箱梁大桥,它架在旧东江桥两侧(旧桥已拆),气势雄伟横卧在碧波翠绿间。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2016年9月的东江桥两岸 金福根 摄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正在改造的东江桥 赵晓 摄

现在,东江大桥正在施工。原本双向八车道只留下一半可通行。高峰时间,车流量大,桥上的通行略显局促。东江桥这次整修大约要持续到2023年左右,等机场路过江隧道施工完成后,在隧道上方重建大桥。所以如今的东江桥既不见往昔的古朴沧桑,也没有2012年修建好时的雄伟气派。但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仍然是义乌江上最忙碌的桥梁之一。

这几年义乌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发展日新月异。东江大桥的西侧是新立起的高楼,与一片未经改造的老房子互相映衬,记录着义乌城市的发展。桥头有一片绿地公园,是江滨绿廊的一部分,周边的市民常在此散步。

行过东江大桥,另一头就是江东,同样是繁忙的景象。东江大桥东侧桥头,新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和廊桥,还有一座宏伟的中药馆。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中显得有些静谧。这也让东江大桥有了一丝古朴气息。炎热初夏午后,廊桥里坐着不少休息的人,有周围的居民,也有附近的城市清洁工,还有一些过路的市民。

沿着廊桥边的路走进去,就是桥东小区。这是原本的东江桥村。现在的桥东小区里是一排一排的别墅和楼房,绿化也不错。因为就在义乌江边,环境清新怡人。

东江大桥两岸绿树成荫,江边小道,游人如织。江中,碧波荡漾。它的修整变迁,见证着义乌的发展。

重温经典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郭亚梅 制图

金华八景诗

金华十咏(其一)

[明]杜恒

芙蓉晴翠

长山直下小尖峰,

一朵芙蓉植半空。

雨霁袭衣岚气湿,

春深照眼翠光浓。

真形图画开奇观,

萧寺楼台隔几重。

造化秀钟人物盛,  

前贤高出浙河东。

游金华山诗

[南朝]沈约

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

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高驰入阊阖,方睹灵妃笑。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唐]刘禹锡

东阳本是佳山水,

何况曾经沈隐侯。

化得邦人解吟咏,

如今县令亦风流。

新开潭洞疑仙境,

远写丹青到雍州。

落在寻常画师手,

犹能三伏凛生秋。

兰溪八景诗

[明]唐龙

兰阴春馥

丹嶂阴茫长谷雪,

翠岚光滴大江流。

兰花十里照春水,

山鸟无声香自幽。

武阳十景

[清]倪成萱

壶山春霁

孤亭临喷薄,驿树出城来。

落影阴犹合,连山望忽开。

禅枝宿众鸟,石柱仄青苔。

兜率知名寺,气酣歌吹台。

浦阳十景(其六)

[元]吴莱

潮溪夜鱼

昨夜寒潮与此通,荒溪尚趁百川东。

行依桕树林头月,钓拂芦花屿畔风。

插竹侵沙鱼扈短,篝灯映草蟹埼空。

太公远矣吾将隐,赤鲤何书在腹中。

榉溪桂川八景

[元]卢行可

杏园书塾

先天遗杏香,后学尊经处。

根荄分尼川,花蕊蕃婺土。

道德久愈光,诗礼教循古。

千载仙源春,余芳幸松睹。

诗路回响

金华是一座诗城

□黄灵庚

金华是一座诗城。这里的奇崛山水,给予了创造诗的素养,且培育了一代代风格各异的诗人,而诗www.58yuanyou.com人也因歌咏金华山水的名篇而驰名史册。正如宋濂先生所说:“人物固藉乎山川而生,而山川则专倚乎人物为之引重。”

八婺山水有诗的“坐标”,如金华城北郊的“潜岳”,又称“芙蓉峰”“尖峰山”,是金华城的标志。传金华人看不见尖峰山,会流眼泪,足见这座山在金华人心中的地位。尖峰山,自然进入了诗人的“法眼”,成为创作诗歌的重要源泉。杜恒《芙蓉晴翠》,即是其中之一。“造化秀钟人物盛,前贤高出浙河东”。尖峰山所承载的金华历史文化,实在是太深厚了,诗人焉能孰视无睹?

金华城北的“北山”,也是一个诗的“坐标”。皇(黄)初平得道飞升的故事早在西晋时就已传开了。在那个战争四起、白骨遍野的年代,人们多么希望有个安宁的生活环境!沈约《游金华山诗》“灵山协久要”“且纵严陵钓”,恐怕是那个时代人们所寄托的理想社会的梦想吧。

金华府属下八婺各县市都有各具特色的“诗标”。如义乌的华川,今称义乌江,人杰地灵,是义乌的一个标志。明万历年间,熊人霖任义乌知县,爱上了义乌的山山水水,写下了《华川八景诗》,其中《东江渡春》是专咏义乌江景色的。义乌江颇有个性,它偏偏不遵循大自然的指令,水流不是从西往东,而是自东往西,逆向而行,所以名为“东江”。熊知县或许被这条江的倔强禀性吸引了,趁着春色,赋写此诗:“无限韶光随马首,散风雨露与桑麻。”虽说处在明季的动乱年代,熊知县视义乌江为生命之水,说养育了一方百姓的“桑麻”,依靠的不就是东江之水么?

浦阳江,是浦江县最具诗性的“坐标”,各个历史时期的诗人都对这条江倾注了感情。元代吴莱《潮溪夜鱼》写得特别有诗情画意。潮溪,在今浦江黄宅镇东一个小村庄,南临浦阳江。每年秋季,正是稻黄将收割之时,鱼蟹特别肥,村民白天从事南亩,到了夜晚,下水捕鱼,成为一大景观。“插竹侵沙鱼扈短,篝灯映草蟹埼空。”诗中所写,正是潮溪人夜渔的景象。“太公远矣吾将隐,赤鲤何书在腹中。”吴莱反用了“赤鲤寄素书”典故,说潮溪夜渔生活令人流连忘返,像姜太公那样辅佐明君的功业太遥远,不那么重要了,愿意隐居此乡,也不再计较有无朋友鲤鱼寄素书的问候了。

其他如东阳的“东白山”、兰溪的“兰荫”、武义的“壶山”、永康的“华溪”、磐安的“榉溪”,都是诗的“坐标”,限于篇幅,在此不作一一介绍了。

(作者系浙师大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编辑:郑媛媛

微信号:whjhwx

长按关注我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描写中午的西津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87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