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春秋造句

说到关羽,关于他英武忠义的故事,一本《三国演义》小说,就已经描写得出神入化了,可以说大到七老八十,小到三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需要我们谁再在朋友们面前班门弄斧般地过多叙说。

说到关羽的形象,因为大量小说、图书和相关影视、书画、雕塑作品的创作流传,即便是经过了上千年,他的艺术形象几乎都是固定没有改变的,这在历史人//www.58yuanyou.com物的流传过程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当然了,他的外貌形象,更成了很多忠义人物的标配,如,在《水浒传》中,也依然将他的形象进行了延伸,照着他的样子,打扮了一个两人物,一个是他的后世子孙大刀关胜,一个是美髯公朱仝;在《说岳全传》中,还有他的一个后世子孙关铃……

拿春秋造句

在关羽的众多艺术形象中,艺术家们在向人们表述他儒将风度艺术形象的时候,大多都会将他画成“身穿铠甲战袍、秉烛夜读春秋”时的状态,特别是在很多关帝庙里的塑像,更是手拿《春秋》书阅读。

这种做法,事实上也的确达到了,向人们传递关羽是个学识与儒雅、文才与武功兼备儒将的效果。

只是我有个疑问,在表现关羽是一个儒将的时候,为什么总要让他的手里拿一本《春秋》书,而不是其它如兵法战策、儒家其它经典或百家经典书籍呢?

我在网上也看了一些朋友们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解答,有正解的,也有调侃戏说的,更有很多其他说法的,情况比较多。下面,木林结合有关老师的观点,就关羽为什么手里拿的是《春秋》这本书谈一些自己的愚见,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拿春秋造句

一是,《春秋》是本什么样的书?

作为儒家的五经之一,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历史大事为主线,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记录了从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 722~前481)鲁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生产生活等诸方面,同时也顺便记载了其他诸侯国之间关于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方面的事件,文字简略,重叙结果,不铺叙过程,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孔子曾说过:“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关于这本书,据说,孔子晚年看到社会风气变坏,于是写了《春秋》这本史书,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但孔子是个聪明人,他为了避免政治迫害,常常使用隐晦的语言。

孔子死后,弟子各以所闻辗转传授,于是逐渐形成不同的《春秋》师说,开始时有五部,因为流传的问题,后来就只剩下了《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这三部注解文集。

对于《春秋》这三部注解文集来讲,

《春秋左氏传》,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因为藏于秘府,因为王莽的学习,使得它到王莽时才被奉为正统学说;

《春秋公羊传》,主要精神在于强调大一统和“大义灭亲”,侧重于强化中央集权的等级制度权威,中间贯穿着严法精神,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微言大义",与现实政治配合较密切,由董仲舒等人最先传播开来,中间曾沉沦过一段时www.58yuanyou.com间,但到了东汉中后期,该书又重新获得独尊地位;

《春秋谷梁传》,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方式,来注解《春秋》,强调礼乐教化,力主仁德之治,注重对君主的约束,该书成书比公羊传要晚。据史载,卫太子刘据喜读《谷梁传》,再之后到他的孙子刘询时,才让《谷梁传》兴盛了起来。

拿春秋造句

二是,《春秋》这本书在汉代时的影响有多大?

可以说,汉代在开始之时是没有确立儒家思想的,在陆贾、叔孙通、郦食审、贾谊等人的努力下,在惠、文、景帝的黄老之术的宽容下,儒家学说的政治化进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通过《天人三策》,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地位。接着,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引得天下学士跟风学习。之后,《公羊春秋》所宣扬的儒FMdFrmy家思想,更成为了当时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成为了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并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司法裁判中形成了“春秋决狱”的指导思想,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

由此可见,以公羊传为主的《春秋》所阐发的“尊王攘夷,不以成败论英雄,惩恶扬善”等观念,以及“微言大义”的褒贬态度,构成了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拿春秋造句

三是,关羽的读书形象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后世宣扬的需求有关。

东汉是西汉的传承和延续,因为出现了乱臣贼子,出现了黄巾农民大起义,皇权旁落,天下动荡,人心思定。对于当时的有识之士来讲,正统的思想是就匡扶汉室。

关羽是东汉末年人,作为刘汉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因为跟随了所谓的汉皇室中山靖王之后刘备想恢复刘氏江山,他自然得将以强调大一统思想的《公羊春秋》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从对“桃园三结义”的忠,对刘备夫人的礼,对曹操等人的信来看,他更是这一思想的身体力行者。

《三国演义》玉泉山关帝庙中有这样一幅楹联FMdFrmy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这就说明,宋明时期,人们为了神化关羽,就已经非常重视将他孔夫子的《春秋》联系起来,通过孔夫子著《春秋》,关羽读《春秋》,把他们二人相提并论。

当历史人物被赋予了政治伦理后,关羽的忠义精神自然对人们效忠封建当权者有示范作用,再加上后来重文抑武使得文官的职级高于武将,这就得通过读书来给他披上儒家文化的外衣,关羽读《春秋》自然也就成为了必然。

拿春秋造句

四是,关羽为什么读的不是其它书籍?

自西汉以后,历朝历代都以儒学为国学,关羽是儒家人士捧出来的英雄,那他读的书肯定是儒家经典,至于其它百家的经典文体,估计让他读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当然了,至于是儒家那部经典,中间肯定也有说法。

在西汉时,也曾流传过儒家的一部经典《尚书》,该书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了虞夏商周各代部分帝王的言行以及君臣之间的谈话,因为治国理政方面的内容偏多,西汉时的一些外儒内法的文官名人政治家们,如晁错、夏侯胜、黄霸、周堪、萧望之等人都曾学习过它,对于仍在战乱中征战四方的关羽来讲,他作为一个军事将领,可能研习的会少一点。

关羽的读书形象是在他的成名之后,那时,他已经是叱咤天下的风云名将了。陈寿在评价他时说:“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原由网理数之常也。”这让我想起了武帝时的一位名将霍去病,武帝要教他兵法时,他说:“行军打仗,靠的是因敌因势,不需要拘泥于古代兵法。”照此推理的话,关羽在人面前表现出来的状况,大多会是不屑于研读孙吴兵法的,因为他太自恋了,太对自己自信了。

拿春秋造句

给陈寿《三国志关羽传》注解的裴注曾言:“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关羽手中的拿的只仅是《春秋》,而没有明确的说明是左氏、公羊还是谷梁春秋,更没有明确地注明是《左传》,那裴注的这句话还有推敲的余地。

《左氏传》是《春秋左氏传》的另一个名称,但因为该书是在王莽篡汉时盛行的儒家主流学说,作为匡扶汉室的关羽,作为蜀汉政权的重要人物,他可能此时关心是最多的就是大一统问题,出于宣传和政治影响方面的考虑,他也应该不会光明正大地去看它。

故而,木林认为,关羽所读的书是《春秋》,还应该是《春秋公羊传》。当然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还需要朋友们的指正。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拿春秋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53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