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大荧幕上,电影《芳华》还在娓娓讲述那些逝去的青春。尽管只是艺术呈现,但看到“刘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炸去一只手时,30多岁的朱恺像个小孩一样,在电影院里嚎啕大哭。

朱恺是朱豫刚的儿子。2020年7月29日,朱豫刚向红星新闻讲述这一幕时,内心很欣慰,因为“儿子懂我”。

朱豫刚,湖南长沙人,1962年11月出生,16岁当兵,18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那场战争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朱豫刚。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朱豫刚再次回到广西,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敬献鲜花、插上红旗,点亮长明灯。夜色笼罩下,坐在墓碑丛林中,朱豫刚说,“弟兄们,我又回家了。”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朱豫刚:“弟兄们,我又回家了”

自1984年起,朱豫刚原由网每年都回到广西给烈士扫墓。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这份执着,但他的战友、他的儿子能理解。

一个老兵的执着:

“活着,意味着责任和担当”

7月26上午,朱豫刚等多位老兵以及闻讯赶来的志愿者聚集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一些志愿者还带着小孩来到现场,帮忙绑红原由网旗、插红旗,摆放鲜花。

当天龙州的气温很高,偶尔也有山风拂过,烈士陵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烈士墓前,红旗招展

下午6时许,在众人的努力下,一盏盏长明灯被整齐摆放在2380位烈士墓碑的右上角。夜幕降临,长明灯映照着清香暗萦的鲜花,点缀每一位烈士的墓碑,温暖着整座烈士墓园。

7月27日、28日下午,久违的雨滴一阵阵从天幕洒落。在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匠止烈士陵园,以及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和法卡山上的无名墓地,朱豫刚和老兵们逐一为烈士敬献花篮,换上国旗,摆放鲜花,点亮一排排长明灯……

就这样,从龙州到凭祥,一座座烈士陵园都被鲜花和灯光交织的海洋温柔地抱裹着。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长明灯点亮烈士陵园

这不是朱豫刚第一次来这里扫墓。

1984年以来,他每年都会来广西给烈士扫墓,时间一般在清明前,但从2018年起,他开始一年扫墓两次,清明和建军节各一次。

今年,受疫情影响,他没能在清明节回来扫墓。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八一建军节前夕,他才和战友来到龙州和凭祥祭拜。

在凭祥夏石镇的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里,长眠着朱豫刚的三位亲密战友:王幼连、周幸福和小高。

他们的生命,终止于18-22岁。

“烈士不能白死,我不能白活。”朱豫刚说,“活着,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因为,我曾向他们做出承诺。”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烈士不能白死,我不能白活”

这次祭拜,朱豫刚带了3000多束、约5万株鲜花,3000多面国旗,以及5000盏长明灯。

朱豫刚说,他要让香喷喷的鲜花铺满烈士的坟茔;让鲜红的五星红旗,在烈士墓地迎风飘扬;让烈士在长眠之地,有温暖的长明灯一路相随。

39年前的中越边境阵地下

他们“签”下生死誓约

1979年,朱豫刚成为了一名军人。入伍不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朱豫刚所在的部队迅速集结广西,参与战争。

1981年5月初,边境轮战正激烈。朱豫刚记得,1981年5月5日上午,一轮轮的轰炸过后,中越双方都在布防,组织着新一轮进攻。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匠止烈士陵园

这天,他从战场上下来,前往后勤补给处换裤子。就在阵地下方,他遇到老乡兼战友王幼连。

王幼连是特务连,他告诉朱豫刚:“豫刚,接下来会是一场恶战,我们发个誓吧?”

“你说!”

王幼连说:“谁要是活下来了,负责照顾对方的父母和家人。每年要来扫一下墓。”

朱豫刚认真地点点头。

王幼连比朱豫刚大5个月,但性格上,王幼连更活泼,他说,“咱拉个勾吧?”

朱豫刚笑着和他拉拉勾。

王幼连还告诉他,“如果你看到周幸福,记得把我们的约定也告诉他,让他参与。”

周幸福也是湖南老乡,属于侦察连。

随后,朱豫刚碰到周幸福,就把他和王幼连早前的约定告诉了他,周幸福也因此加入。当时,周幸福的旁边有个士兵,大家都叫他小高。小高获悉这一约定后,当即表示要加入。

小高来自广东,是个新兵。朱豫刚看了他一眼,说:“去去,你个新兵,凑什么热闹?”小高“嘿嘿”地笑了,最终,也加入了他们的“兄弟盟约”。

随后的战争中,朱豫刚被炸得七孔流血、右耳失聪,身上多处重伤。幸运的是,他被救活过来了。遗憾的是,王幼连、周幸福、小高都在战斗中牺牲。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朱豫刚和扫墓队伍缅怀先烈

1982年,从部队退役后,朱豫刚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但他内心始终很沉重,因为战友的托付,沉甸甸的。

“光靠自己的工资收入,很难支撑起照顾战友父母和家人的重托。”当了6年教师后,朱豫刚在1993年辞职,开始下海创业。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自驾

36年从未间断的千里扫墓

从湖南长沙到广西凭祥,单程1200多公里。自1984年起至今,36年里,朱豫刚每年都来到广西扫墓。

“一开始,坐绿皮火车。上午9点多,乘坐武汉途径长沙前往湛江的班次,次日凌晨2点多在黎塘火车站下车,随后赶往南宁。”朱豫刚说,到南宁一般是早上8点多,他再从那转乘绿皮火车去凭祥,抵达时,已是下午5点多。

彼时,这样来回一趟,光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天,再加上马不停蹄去扫墓,前后要花一周时间。

时光一晃,36年过去了,朱豫刚也从当初的毛头青年,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毕竟已58岁。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朱豫刚和战友们向纪念碑敬献花篮

36年间出现巨大变化的,还有出行方式。随着飞机、高铁的开通,早上从湖南出发,当天下午就可抵达凭祥。此次广西行,朱豫刚一行驾车而来,前后也只需13个小时。

30多年来,家人一直支持朱豫刚去广西扫墓,就连他不足5岁的孙女也在电话中告诉他:“爷爷,你高兴就好。”

朱豫刚认为,儿子朱恺最懂他。印象最深的是,儿子看电影《芳华》时的嚎啕大哭。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行走在一排排烈士墓碑间,朱豫刚逐一献上鲜花

随着创业成功,朱豫刚在经济上有更多的担当能力。他常年坚持照顾战友们的父母和亲人,但对此他总是避而不谈的。

随行老兵陆会荣告诉红星新闻,这样的事太多了,比如王幼连的弟弟两次脑瘤手术,都是朱豫刚负责联系医院,忙前忙后;再比如,周幸福的侄儿一直跟随朱豫刚,目前在朱豫刚名下的一家公司做总经理;王幼连侄儿也在朱豫刚的培养下,在公司里独当一面;一些陌生人的求助,朱豫刚也慷慨解囊……原由网

陆会荣的讲述,很快被在一旁的朱豫刚打断。“我们能从战场平安归来,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幸运,而是因为别人为我们挡了子弹。”他说,“置身烈士陵园,面对那么年轻就牺牲的烈士们,无论有多大的财富、多高的社会地位,都是不值一提的。”

因此,为烈士做任何事情,朱豫刚都是心甘情愿的。他说:“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来做事的。”

正是这种清醒认知和坚定信念,过去36年,朱豫刚一次次往返广西和湖南。

扫墓队伍还在壮大

“等你走不动了,我替你走下去”

敬献给烈士们的鲜花花束,主要由凭祥一家名为永恒花艺的花店负责。该花店负责人黄卓妮告诉红星新闻,她18岁时就在凭祥一家花店帮工,彼时,就认识朱豫刚了。

“当时,只有老陆(陆会荣)等3、4个人和他一起来扫墓。”黄卓妮说,现在她已35岁,发现每年有越来越多老兵和新人参与到朱豫刚组织的祭拜活动中来。

朱豫刚指着随行人员说,比如阿余(余瑞熙),1993年第一次跟我扫墓,此后27年,从未间断。再比如符政委(符飞龙),2002年起至今,也从不间断地一起来扫墓,持续18年……

“每次来扫墓,我都深受教育。”余瑞熙说,“这么多年轻的生命,为国家和民族长眠于此,值得敬佩。”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龙州烈士陵园

事实上,这支30多人的扫墓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他们从湖南、河南、广东等地慕名而来,在凭祥、龙州汇合,然后一起前往烈士陵园扫墓,这让朱豫刚很高兴。

他说,英雄是不该被遗忘的。从英雄的故事里,人们能感受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挺起的脊梁,这是我们生存、成长、强大的根基。正是这些英雄,提醒着我们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

为期5天的扫墓活动中,每到烈士陵园,朱豫刚总是那个最忙的人。插红旗、摆放鲜花、点亮长明灯……无论是头顶烈日,还是冒着风雨,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忙完后,他就一个人坐在烈士墓碑间的空地上,静静地XbwIxbBqve。他说:“仿佛坐在自家的客厅,和兄弟们唠几句心里话,内心特别安静。”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有志愿者带着孩子一起来为烈士扫墓

祭拜期间,一些烈士的亲属得知朱豫刚给烈士扫墓后,通过记者向朱豫刚致谢。朱豫刚说:“应该是我向他们致谢,每次心浮气躁,我一回到广西,来XbwIxbBqve到烈士的墓碑前,我的灵魂就能得到净化,再次积蓄力量,回到工作岗位上后,也能更好地冲锋陷阵。”

但朱豫刚毕竟已年近60岁,扫墓期间,登上坡度较陡的法卡山时,他明显体力难支。

朱恺也注意到这点。晚上,当着很多老兵的面,他斟满酒杯,走向父亲:“爸,有一天,你走不动了,我将带着孩子,替你走下去!”

全场错愕,朱豫刚泪流满面。随后,清脆的掌声响了起来。久久无法停息。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韦星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彬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千里来扫墓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29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