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泥中前一句是啥

亲爱的吧友,文末附有下载方式哦!

第三单元 重要 知识梳理

课文中心梳理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考点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3.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

详细——(5)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

9.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三、探究思考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Oznwb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四、文体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3.选自:《柳河东集》

4.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考点

1.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⑦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3.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www.58yuanyou.com。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⑤犬牙:像狗牙那样

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4.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走、到

5.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斗折蛇行=(溪水)斗折蛇行

6.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3.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7.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8.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三、古代诗歌四首

(一)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二)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原由网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8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 .(yn) (sh) (mn) 然开朗(hu)

B .(tio) (y) (ru) 胸露乳(tn)

C .(tio) (xin) (c) 转反侧(zhn)

D .(ch) (qi) (zhun) 落英 (bng)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规:打算 计划 )

B .( 乐:以……为乐)

C .神情与苏、黄不 ( 属:属于)

D .溯洄从之 ( 溯洄:逆流而上)

3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通人 / 卿今者

B .明灭 / 久居

C .便 向路 / 济困

D .之而去 / 桃花源

4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A .忽逢 / 桃花 林,夹岸/ 数百步

B .其岸 / 势犬牙差互

C ./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蒹葭 / 苍苍 白露 / 为霜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又称《诗三百》。

6 .古诗文默写。 ( 每空16 )

(1) 青青子衿 ____________

(2) 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 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 .阅读名著 回答问题。 (5 )

(1)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__________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它以小说的形式 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 ________ 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2 )

(2)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 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 说说在这封信中 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综合性学习。 (7 )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

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4)

诗一: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 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 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

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 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 )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 ( 42 )

( )阅读下文 完成题目。 (12 )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

(1) 清冽 _www.58yuanyou.com___________

(2) 潭中鱼 百许头 ____________

(3) 其岸势 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

(4) 悄怆幽 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

(1)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 完成题目。 (12 )

【甲】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 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 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 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 之属,皆不私藏 与众共之 故可同处。子果来 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所享者 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

(1)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____________

(2) 渔人甚 ____________

(3) 麻枲之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14 .翻译下列句子。(4 )

(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公欲来 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 最终是离开了。那么乙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 完成题目。 (8 )

船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 鲁直现左足 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之 ——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7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2 )

18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 )

(1) 其两膝相 ____________

(2) 舟尾横卧一 ____________

19 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 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2 )

(1) 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 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20 .“嘻 技亦灵怪矣 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 完成题目。 (6 )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 信然。

( 选自《世说新语》)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

(1 ) 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

(2) 诸儿竞 取之 ____________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王戎能够判断出“此必苦李” 是因为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4 )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 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4 .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 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 )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有一条鱼 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 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 小蝌蚪长成青蛙后 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 青蛙回到池塘 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 。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www.58yuanyou.com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自拟标题 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检测卷

1 .B

(A.sh—s C.xin—qinD.bng—bn)

2 .C

( 属:类似)

3 .B

( 可以,能够;A. 仅仅,只/ 才干;C.沿、顺着/扶助;D.题,写/ 古代一种文体)

4 .B

( 其岸势/犬牙差互)

5 .B

( 欧阳修是宋代的)

6 .

(1) 悠悠我心 

(2)天涯若比邻 

(3)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4)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7 .

(1) 乔斯坦贾德 苏菲 

(2)傅雷家书 对一切泰然处之、用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8 .

(1) 示例:①表达亲人或友人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寄寓着人们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传递孤独的感伤之美,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2) 示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对古诗词难于理解。

9 .

(1) 格外 

(2)大约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

10 .

(1)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

11 .C

( 还写了潭水的清澈见底)

12.

心情:孤凄悲凉。

原因:①周围的环境凄清,令作者顿生悲情;②作者当时处于被贬的状态,心中自然抑郁。

13 .

(1)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对……感到惊异 

(3) 类 

(4)将近

14 .

(1) 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全都感叹惋惜。

(2) 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

15.是。从“杨谢而从之”可以看出。

16.社会安定、和平、人人平等、民风淳朴,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乙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高兴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住。到了一 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 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真的要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精美丝织品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照各家的人数分给他们土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 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将近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17 .鲁直左手执卷末 /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8 .

(1) 靠近 

(2)船桨

19 .

(1) 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20.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21 .

(1) 曾经 

(2)

22.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23.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 ,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 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24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 ( 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 的追求。

25 .

(1) 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2)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26.略。

领取方式

八下语文主要知识梳理+单元测试

"八下语文”

”,限时免费领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胡为乎泥中前一句是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283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