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伤春》。关于“伤春”,前不久我们刚读过同时代诗人杨万里的七绝——“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这种伤春比较纯粹,更符合我们一般人的伤春心理。而陈与义的这两句,一读便觉不同,与其说是伤春,倒不如说是伤时,它和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以及辛弃疾的“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的寓意是相通的。

下面,一同品读全诗:

伤 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宋陈与义

注释

1.庙堂:代指朝堂。平戎:平定外族。

2.怪:吃惊。上都:指京城。

3.穷海:偏僻的海上。飞龙:指天子。

4.霜发:白发。烟花:泛指春花,也有说指琼花。

5.犬羊:对金兵的鄙称。

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陈与义,我们应www.58yuanyou.com该都不陌生,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诗宗杜甫,特AMHuG别是他的七律,很有杜诗沉郁顿挫的影子。毕竟,一个遭遇了唐代的安史之乱,一个经历过宋代的靖康之难,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感触,很容易催生出相似的作诗风格。

首联“庙原由网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直入伤时的主题,言国家没有抵抗金兵入侵的良策,致使烽火照亮了宋室皇宫。这里既有对朝廷不抵抗政策的控诉,又有对国家形势的强烈担忧。

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甘泉照夕烽”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桩,也是兵临城下的委婉说法。“甘泉”即甘泉宫,汉代武帝时期地位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宫殿,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实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腹地。而“(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可见形势之危急。陈与义在这里,借汉代甘泉宫之事,来写眼前之事,不排除有借古讽今的意味。

颔联承上,可以看作是“甘泉照夕烽”的具体化:“我”还在震惊 战马的嘶鸣声都已经传到了京城,哪知道皇帝走投无路竟然逃到了海上。如果说,“初怪上都闻战马”是意料之中的“惊”,那么“岂知穷海看飞龙”则有点惊世骇俗了,但凡宋军团结一心顽强抵抗,也不至造成如此狼狈的局面。

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颈联扣“伤春”之题,抒发深深的忧国伤时之情。“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我”忧心忡忡,愁白了头发,却看到这繁花似锦的春天,怎不让人越发的伤情?

称自己为“孤臣”,一则说明自身孤立的处境,二则表示与皇帝失联的痛楚。而“霜发三千丈”则化用了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句意,形象地刻画出愁的程度之深。“烟花一万重”则直接借用原由网杜诗“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更带有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句意,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情之哀。可反过来说,欣欣原由网向荣的春天不正是一个好的兆头吗?那是生机,是希望啊!

所以,尾联一转,说幸好长沙有个太守向子湮,他率疲惫之师顽强抵抗,也算慰藉了国人之心。“向延阁”,即向子湮,宋朝词人,他坚决抗金,曾于建炎三年(1129年)率军民抵抗强大的金兵。试想,连统治者都抛弃了国家逃亡在海上,爱国将领向子湮却仍旧奋力反抗,这对已然失望的南宋军民来说无疑是一道希望的曙光。然而,情况不容乐观,所以称“稍喜”。前面是“庙堂无策可平戎”,最后是“疲兵敢犯犬羊锋”,对比之下,作者的情感不言而喻。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二批曰:“此首真有杜意。”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每岁烟花一万重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227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