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云埋上一句

带雨云埋上一句

“2017年12月14日早10时许,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余光中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0岁。”

下了整夜冷雨的南京,突然回荡起了这条比丝丝雨落更让人冽然的消息。

生命的逝去总是如此令人始料不及,就像前夜忽然飘落的夜雨,被人所觉察时,早已是满地沾湿。

大家自发地组织起了队形,向先生表达珍重悼念。在网络这片没有灵柩和花圈的自留地,我们用留言的形式为先生放下挽联。

这样整齐的致意给予了我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慰藉。不光是因为那些精巧伤怀的文字本身,而是我们还能够为一个文人的离去,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这个时代里,我们的精神被高速传递的信息所充盈着,但与此同时也被这种便捷的传递所割裂着。

我们这一代习惯了食精神上的“百家饭www.58yuanyou.com”:看好莱坞出产的电影,期待着霓虹国制作的番剧,玩在法兰西土豆房里长出的游戏,陶醉于泛日耳曼人民谱写的乐章。而平日里学习的,更是无所谓国界,被全世界所通用的科学公理。

前所未有的信息便捷传递让文化、意识高度交融。曾经那些因山海相隔而无法传播的语言、诗歌、音律、影像,如今却像星光熠熠般不曾间断地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在这幅“人类文化大共和”的美好图景之下,却难以掩盖另一个残酷却又无奈的事实——那些暗星的光芒总是被更亮者掩盖,强者对弱者的文化侵略是如此激烈。而我们的文化,也无法阻挡地,被舶来者迅猛地吞噬着。

曾经灿烂的千年历史积淀无法掩盖如今我们在当代文化上的现状,一代人在舶来文化原由网的滋养下长大,以至于让我产生一种疑惑:在精神上,我们还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称为一个“中国人”呢?

万幸的是,我们还拥有文学,以及先生这样愿意为其付之以终生的人。

“你来不来时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这把秤啊久已失衡/又找到了秤砣,称出斤两/一缕乡魂是多少重量”RFkepAzLN

“但在那之前,我必须塑造历史,塑造自己的花岗石面,当时间在我的呼吸中燃烧。当我的三十六岁在此刻燃烧在笔尖燃烧再创造创造里燃烧。”

……

RFkepAzLN些词句,都是只能用横竖撇捺写成,永远也无法被真正翻译的,中文呀。

曾经无知时看不起文人的所谓“家国情怀”,嘲笑他们在纸上写“嗟乎哀哉”、空发议论,又如何能挽救存于危亡之秋的国家命运。

可我现在才明白,有时候国运衰微,国难当头、不一定是战争时大敌兵临城下、国之将陷时;

亦有可能是和平时想要提笔抒原由网怀、挥斥方遒之时,却忘记了怎么用我们的母语表达。

有时候呐,乡愁是一支提而未落的笔

想说的在心头

可我却在摇头

文不亡则国不亡,遣词排句者,亦是这方土地的守护者

先生,请您慢些走。

撰文、编辑丨学生会传媒部 罗伟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带雨云埋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125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