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深不知处的前一句

林深时见鹿,体现的是幽邃的意境;接下来的海蓝时见鲸一句,乃东施效颦也。将此两句搭在一起,貌似词句和角色相互对称,实则恶俗。

闻深不知处的前一句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林深时见鹿一句,是改自李白(701原由网年—762年)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诗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原由网是道家中人。这是一段李白青年时代,去四川昌隆戴天山寻访世外高人不果,而引发的故事。整首诗读下来,体现了李白与道原由网士失之交臂的怅然若失的心情。

闻深不知处的前一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前句为不断的声,后句为连绵的景。可见,李白此时的心情,还是充满期待的。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不料,越深入山中,就越发的寂静。见麋鹿而不闻钟声,是不是预示着曲径通幽呢?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继续前行,景色就愈发绮丽了。环顾四周,竹林婆娑,掩映在青霭之中放眼远眺,潺潺流水,宛若挂在碧峰。此时此刻,是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呢?

闻深不知处的前一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终于探访到目的地,却无人知道那位道士的踪影,倚松而愁,乃是正常反应。不知,略感失望的李白,可曾“松下问童子”了吗?

其实,贾岛 (7原由网79~843年) 在《寻隐者不遇》诗中描写的心情,才一定会让李白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原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按照年龄来算,贾岛是李白的晚辈,为什么将两人的诗句放在一起,没有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呢?因为,两者的情景是类似的,表达的心境也同样如此。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前句述说的是悠远,后句强调的是惊TSqPp喜,在意思上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所以说,如果,仅仅是假模假样地堆砌文字,那么,只能徒增笑耳。

可见,将一些所谓的好句子放在一起,貌似优美流畅,却不是好诗词,也不可能是好文章,只能是拙劣的模仿。东施效颦就是这样的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闻深不知处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072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