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俞桂这个诗人带着西湖的诗意,西湖是诗意的,连带着它的水汽也把人熏陶得带着“仙气”。期初并不知晓俞桂是何许人,毕竟这个诗意的西湖孕育了太多诗人孩子,直到读了《过湖》才记起,嚯,这不是我初中杂志里看到过的小句吗?

我不禁砸了咂嘴,生活果然比故事精彩,缘分当真是令人欣喜的不期而遇。《西湖文学史》中熟悉的作品并不少,不过大都是名扬古今、耳熟能详的大作,感人,但就像一座城里人气最旺的名胜,虽美却失之滥,反倒不如一条幽静的古巷更令人享受——这是独一份的快乐,只与两三好友知晓的宝藏。至少我是爱极了这些人迹罕至的小巷,我的原由网相机里极少能教你一眼看出出处的地标,多是精致的小景。这大概也是我喜欢俞桂这几首诗的原因了,小而精致。除此之外,还给我一种亲切感,到底是自己做过的题,虽已经不记得当初是哪一本杂志,里面如何提到,当初自己是如何注意到了这一句,却让人记起那段学习的时光,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它们不再回来了,但留在了我心里。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西湖文学史》中提到的第一首诗是《冷泉亭》,冷泉亭这个地方我尚未去过,仅读这几句诗也有几分感受了。

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

池边幽树占,水底细沙明。

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

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

欲访飞来景,湖头赁小船。

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

入寺人须到,深林影自圆。

山居相去近,夜坐学参禅。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冷泉亭有这样一段介绍,“冷泉亭周围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

俞桂的《冷泉亭》与这一段介绍的冷泉亭在气质上是不同的,前者写清澈透亮的泉水映着树影,池底的细沙卵石都刻上了精妙的纹饰,天上的云落到了人间,懒懒地缠绕着树的枝叶,而树又倚在池边,枝条漫不经心地荡起一圈圈波纹,林中寂静无声,没有朋友相伴,在同样寂静的夜里参禅,这般情景也确配得上“”了,但这份“”还有人气,是“”的“”,是清新的“”。后者第一句“冷泉亭周围丹垣绿树,翳映阴森”却营造了阴森的气氛,让人从头到脚都冷了下来,然而后几句的描写却又与俞桂相近了,而且比俞桂的自然风物更多了“暖气”,这份“暖气”,来自熟栗,恰是这个栗子,让冷泉亭活了过来,“”又不“”了。

池边幽树古,水底细沙明”和“白云侵岭下,翠树傍泉边”两句描写最佳,前一句让我想起《小石潭记》,后一句让我想起“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前一句的联想到没什么,后一句的联想却让我自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或许是因为相似的气质吧。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其二是《湖上闲步》:

一番雨过一番春,芒竹闲行踏软尘。

城里不知春色早,湖边杨柳已撩人。

这里写的是春天,雨后春色撩人。春天的雨水最是缠绵滋润,它从不气势凌人,大滴大滴地从天上砸下来,而是慢慢悠悠地飘着,绵绵密密地把大地拢起来,轻轻柔柔地唤醒沉眠了一个冬季的生机。春天天气慢慢暖和起来,芒鞋竹杖也是穿得出的了,踏青正是好时节,于是轻装简行上路,郊外,凌冽寒冬让生机冻结,大地僵硬,而后春季又让一切复归柔软温和,“”这个字道出了春天的气质。城里不知春色早,这也就是为什么春季要去踏青了,因为城市里的春天总比大自然的春天迟,总比大自然的春单调,自然的一切总比人类敏锐,哪怕春江水暖,也是鸭先知的。城里不知道,而诗人知道,诗人是属于自然的。杨柳从来都是春色的代名词,杨柳枝头翻出鹅黄嫩绿,再配以莺歌燕舞,春天就全了。大约全天下的杨柳都代言了春色,不过西湖的杨柳却是不至于此的。杨柳对西湖太重要了,西湖没了那些风姿绰约如美人的杨柳就不是真正的西湖了,没了垂杨柳的柔美,西湖不会有如今的灵气。杨柳与西湖相得益彰,它们的美是互相映衬的,这“撩人”的可不只是“湖边杨柳”,还有“”呢。湖水是西湖的眼波,杨柳是眼角眉梢还有纤长的眉睫,这一双眼不知看化了多少人,而且还要继续这么长长久久地看下去,这般“美色”,怕是被“”的神魂颠倒也是甘之如饴的吧,别的人不说,俞桂自己一定是这样的,现在还要再//www.58yuanyou.com添一个我了。

春去秋来,春已去,秋等不及了。《寓京二首》其二:

车马滔滔厌软红,湖边秋意属西风。

木犀初放荷花老,买个船儿学钓翁。

厌倦了车马红尘,于是归于山林自然,西湖的秋天一样是钟灵毓秀的。木犀是桂花,秋天是桂花的季节,杭州似乎从那个时代起就已经桂花遍地了,一到秋天,整座城市都浸在桂花的甜蜜里,说不定西湖水都是甜的。湖上的映日荷花已经谢了,恰让出了大片的湖面可以泛舟,恰巧俞桂的名字里也缀了桂字,不知他是不是喜欢这个季节。至少从这一首诗里,他只是因为厌倦烦躁尘世的纷扰罢了。木犀初放荷花老,老的是荷花还是连同自己一起老了去?人生的秋天啊。当时的人确实是有福气的,可以自己买条船,自己撑着去湖上垂钓,倒不是为了钓那几尾鱼,而是有个可以让你抛却杂事放飞自我的地方,享受哪怕只是暂时的安宁。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最著名的一首还是他的《过湖》: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这首仍然是春天,仍然是西子湖畔,“”,“”,“”,“”几个词用的极好,“”和“”赋予静景咦动感,化静为动,“”确是静的,这空濛的山光水色仿佛忘记合拢的画卷,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荡开的水纹是画的一部分,画里的水纹荡了开去,翩然飘落的梅花是画的一部分,画里的梅花落了下来。“”字灵动,带来了诗意,那白鸥是白鸥也是诗人本身,诗意自诗人心中催发然后寄托在直上远去的白鸥身上,是心与万化的冥合。万物皆蕴诗意,诗人的思绪在万物间徜徉,交换彼此的心意,使自己的思想越发圆润如意,蕴含世界的善意。诗人在山水间发现自我,陶冶自我,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的愉悦,情景皆欢。

也读过类似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白鸥飞处带诗来”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联系全诗的话这么说便不大妥当了。诗中有五感中的两感,视觉与嗅觉,眼看舟移远岸,眼看蒙蒙画轴,眼看白鸥带诗来,有嗅到风中幽微的花香,恰是这花香绝妙,眼睛看到的一切美则美矣,却不一定真实,这花香一出,便点醒了所有关于春色的记忆,眼前的一切都生动真切起来,像一幅画卷被赋予了灵魂。

这三原由网首诗皆写西湖,写四季的西湖,写西湖的情写西湖的意,其间是掩盖不住的对西湖的依恋和热爱。这里不仅仅是一处山水盛景,更是诗人心意的寄托,他可以在西湖说“哦我多么快乐!”,也可以在西湖说“啊!这世界多么不讨人喜欢!”,他可以告诉西湖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并在这里找到慰藉,在这里宣泄,西湖都会接受。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他说“白鸥飞处带诗来”,事实上为他带诗来的是西湖。西湖的诗意融入了他的诗句,他的诗句里也生出了西湖。西湖把自己的灵魂给他看,他也交出自己的灵魂,灵魂的交融只会产生一种东西——诗意,再赋予它血肉,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写下的诗。无论世人对他的诗词评价是推崇还是贬低,评价他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还是浅薄,于他而言是一样的,谁会觉得自己的心情有高尚低劣之分呢?那是我那一刻想要www.58yuanyou.com表达的,于是我表达了,仅此而已。这时率性,这是真的诗,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千万思绪,这些就是诗,是诗的真意。评论家觉得这些诗句不够华丽,不够深刻,哦,所以呢?

它仍然是诗。

这三首诗辞藻不华丽,情感不深刻。嗯,但是我喜欢,我喜欢他原由网的西湖。

中文1601 张意莲

编辑:魏素素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山色蒙蒙横画轴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059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