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垂青上一句

(十五)

《无言亭》

殷勤稽首维摩诘,

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

向人还道本无言。

万古垂青上一句

“我”多次恭敬请教维摩诘(ji)菩萨,斗胆询问怎样才能修得不二法门;瞬间就能讲出无数偈(j)词的他,却对“我”只说了“无言”二字。

稽(q)首:叩头行礼。维摩诘:梵语,早期的佛教著名居士,意译为“净名”或“无垢尘”。

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偈:梵语“偈佗(tu)”的简称,佛经中的唱颂词。

这首诗以诗题中“无言”二字生发,说“我”在佛教中向维摩诘大师询问修行入道的事,他只给“我”说了两个字:无言。

切题巧妙,以叙代议,通过问答,揭示了佛原由网法的真谛。这正是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文豪苏轼对佛学的深刻领悟,更是对表兄文与可“默然净心”的称道。文同在《无言亭》诗中虽说“谁此设懒床”,但又“须来默然坐”。何也?那是因为“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愚人心随境转,智者境随心转。苏辙在《无言亭》诗中说:“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无可。”这又是为什么呢?那就是“除境不除心”“心随境转”的原因。

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写道:“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身见无说之深。”(不说菩萨者,维摩居士也)。

禅宗认为:菩提只向心中觅。佛的真正智慧在每个人的自心中,智慧是不能、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佛教中“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

“无言之智”同样体现在维摩诘身上。当一个人只是明白了生活中的一点小道理,就喋喋不休,喜欢炫耀;而真正明白了一些大道理的时候,反而不会有太多的言语,只要心里通透。

陶渊明诗说“欲辨已忘言”,鲜于侁诗说“事去言自忘”,白居易诗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个中旨趣和佛教“无言”的“不二法门”没有两样,都表达了智者对“无言”之智的共识。沉默是金,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

其实,真正的“无言”,也是不涉文字不依经卷的,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这也便是“默然无声”和“不立文字”的意趣。

(十六)

《露香亭》

亭下佳人锦绣衣,

满身璎珞缀明玑。

晚香消歇无寻处,

花已飘零露已晞。

万古垂青上一句

春天,露香亭前小草如茵,繁花似锦,沾露欲滴,香韵柔细,恰似锦绣佳人,冰雪肌肤,身披璎珞,缀满玉玑。

可是,现在已是晚春,“晚香消歇”“花已飘零”,哪里还能寻觅到她美好的曾经。难道真得是要“只怕酒醒断人肠”(秦观),“长恨春归无觅处”(白居易),留下长久的遗恨吗?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用珠玉装成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此处借喻花的枝叶。

玑:不圆的珠子,此处借喻花。消歇:消失。晞:干。

本诗以“佳人”喻花,极力渲染露香亭姹紫嫣红,雨露带香,并由花开联想到花谢,紧贴诗题,对比强烈,让人情感跌宕。

也许,花开花落本属常态,不存在昨是今非,又何必惜花伤时?我们就以平常心见证露香亭吧。她一定还是:“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

(十七)

《涵虚亭》

水轩花榭两争妍,

秋月春风各自偏。

唯有此亭无一物,

坐观万景得天全。

万古垂青上一句

水轩和花榭争奇斗艳,秋月与春风各有偏爱。只有这座亭子空无一物,可坐观万景得其自然天性。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如亭、阁、棚等。榭:建于水边、花畔,或者高台上的敞屋,木构,有柱无墙,以供人们游憩,眺望。

各自偏:各有侧重、偏爱。天全:指天然真相。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约作于熙宁九年(1076)。其时,苏轼在密州任职。诗采取对比的方法,通过对秋月下的水轩、春风里的花榭,其争妍斗艳和各自偏爱的叙述,写出了涵虚亭固有的美丽。但笔锋一转,兀然推出一句“惟有此亭无一物”,与前面两种景象截然相对。然而,正因为“无一物”,才得以“得天全”。从“无一物”到“得天全”,又是一个笔锋一转,一个兀然。

苏子一生在政治上屡遭当权者排斥,但他并未对社会与人生丧失信心。他的这种旷达明朗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在本诗中。诗人不否认水轩、花榭曾经的风光,但又不难看出其蕴涵的深意:水轩之美因秋月下的水景偏爱,花榭之美要借春风中的花景垂青,它们的花枝招展全凭外物的帮助。

那么,苏子所追求的美到底是怎样的美呢?此时,作者想象着正坐在这空无一物的涵虚亭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JynNJH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这里既无秋月水轩亦无春风花榭,抬眼望去,空阔辽远,渺茫无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环境的空寂,瞬间被诗人内心的JynNJHwww.58yuanyou.com空灵席卷。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心与神通,神与景合。“空无一物”,却“坐观万景”。

这种“空”,是“不以物喜”的“空明”;这种“无”,又是“不以己悲”的“澈悟”。

大千世界,全在这没有当中。——这,就是苏轼!

(十八//www.58yuanyou.com

《溪光亭》

决去湖波尚有情,

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

凭仗新诗与写成。

万古垂青上一句

你这溪光亭的溪水啊,与湖水诀别依然深情,现在又随着朝阳晃动着这里的廊楹。正所谓“日影上高林,青光动窗牖。”(文同《溪光亭》)。可是,溪水的光彩自古无人能画,只有依仗老兄,您文同的诗作万古留影。

决去:辞别而去,“决”通“诀”。却:又、再。与:给、替。

是呀,“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尽管你“决湖波”“尚有情”,尽管你“随初日” “动檐楹”,可是,倘如没有诗,谁又能将你的神采记录下来?只有诗才能给予溪水之光传神的写照。

这溪水又是什么呢?是历史之流吗?这溪水之光又是什么呢?是历史辉煌的一幕吗?

这“与写”的写真正又是谁写呢?这“与写”的写又真正是怎样的写呢?是别人给别人、是自己给别人写吗?是别人给自己、是自己给自己写吗?

水声汩汩、波光潋滟的溪光亭,因缘自适的文同喜欢,坦荡旷达的苏轼又怎会不喜欢呢?!

(文/梁勇)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万古垂青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048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