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讲座一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乌鲁木齐市水区研修组和大家一起交流分析第七单元教材。水区研修组的成员有50中的郭娜老师、宋珊老师,77小的贺芳老师和38小的万丽荣老师。现在先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我将从单元编写体例、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要素目标、教学内容编排、教学建议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以及园地构成。在单元导语中点明语文要素,通过四篇具体的课例告诉我们如何具体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园地交流平台中梳理总结,在习作以及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进行实践。在本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依然“合二为一”。“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景物皆成趣”通俗地说,就是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有很多令人享受快乐的“情趣”在里面,都可以让人在其中体会到“快乐的情趣”。“四时景物”可以理解为一年四季的景物,也包含着景物的四季变化。我们来看这一单元的课文,有秋景、雪景、夜景、月景、树景等等。“皆成趣”,需要我们观察景物或者读书的时候去感受、去思考,感受大自然景物的变化,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美好的遐想。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美好的情感唤起、美好遐想的产生,这些都是“情趣”。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吴中豪教授将教学目标分为了发展性教学目标和基础性目标,我们把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确定的目标称为发展性教学目标,其他需要落实的目标称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就是我们的重要语文要素训练点。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 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1.先来看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三下第一单元,教材提出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上第一单元变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五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就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概念。而到五下第七单元就是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现出教材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对学生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训练和引导过程。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后习题以及语文园地中都有所体现,并不断强化。我们来看课后练习题,《古诗词三首》课后学习提示“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四季之美》课后“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课后提示到:“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他们有哪些不同特点,用不同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月迹》,在阅读学习之前就给了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2.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语文要素“写出景物的变化”。从三年级就在有关的单元做出过安排。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课后提出:“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的”,当时侧重留意“随着时间变化,同一事物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写的是随着季节变化,杨梅树“生长、结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习作的元素提示:“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事物”是包括景物的,除了自然变化,“人为的干预”也会引起景物变化特点的。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其实就包括了“观察和记录景物的变化”。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交流平台”中提到了“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到了本单元,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特点等基本能力了”。本单元的“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呢?教材在“习作——即景”的要求中提出“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落日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山时形状发生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编者的要求,其实就已经明确了“本单元”的“描写景物变化”,是要“学习、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侧重动态描写”,本单元的选文都是很好的“习作例文”。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山居秋暝》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 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既有月的光、色、形态,还有清泉美妙的流淌“哗哗”轻响,令人陶醉其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静态的“月落之暗”、动态的“乌啼之凄”、静态的“霜满天”的“凄冷”,这样的环境中,只有“江枫”和“渔火”,孤单,凄冷,一个“愁”就是在这样这样的画面给传递出来了。安排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就是从静态和动态描写之中去体会“景物所传递出来的”“情趣”,也就是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分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的情景、还有秋天黄昏时大雁比翼而飞的景致,凸显了四时景物的动态美。“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的提示,引发思考:作者所写的四季的这些特定时间环境内,一般都是静的。但是,作者却写了这“静中的动态”,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朝气如同太阳一点一点的升起来;夏天夜晚黑夜中的明亮;秋天黄昏归巢的鸟儿的急切;冬天寒冷中的温暖”,这些都是原本“安静”环境中动态及动态描写产生的“奇妙情趣”。

《鸟的天堂》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

《月迹》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月光洒满院子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作者笔下的“月迹”,先是“长了腿的”,在到处“溜、爬、走”;它“走”到了哪里,哪里变成了什么样子,由于作者的想象,原本“变化不大”的月夜景色,变成了“有情感有思想的”,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故事享受。这就是“情趣”所在,是通过“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来生成的。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每一课在落实语文要素上又有所侧重

《古诗三首》,侧重归纳诗人在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既有“静止的颜色、光线、形态,还有动态的人物活动、各种声音”的表达特点,作者是用这些描写构成了一幅能够表达作者情思的画面,静中有动,静中有声。《四季之美》,“侧重从原本静的环境中去找动态的景物、写原本静的环境中的动态景物”,从而表达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思考。《鸟儿的天堂》侧重归纳“同一种景物,会有静态和动态不同的情形,而这不同情形,构成了景物独特的状态变化特点,让人产生独特的感受”。

第四篇略读课文《月迹》的学习,主要是参照教材给出的“学习提示”完成阅读任务,从作者 “动态描写”中体会“景物之趣”。要强调的是,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找“有趣的地方”(动态描写部分)之后,要通过想象画面、朗读体验等方式,讲述“为什么感到有趣”。这些“静态和动态描写”所传递的,不单单是“描写的方法”,还有对观察生活的时候,“如何多原由网角度去看,坚持去看,细致去看,去发现静态和动态特点,尤其要关注景物动态特点,去感受景物特点,体会自然之趣”的提示。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1.落实初步体会的要求,不拔高。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的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初步体会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绝不是简单的认知到“哪些描写写的是静态,哪些描写写的是动态”,而是要体会这些描写表达出了怎样的“情趣”,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就是体会“趣”之所在。因此,在这一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被“体会”这个学习动词合二为一。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2.借助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文章写法。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同时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不宜做太多分析,所以这一目标的达成要借助朗读去实现。在《古诗词三首》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诗词画面,体会诗词意境。动态描写用相对明快的节奏去读,静态描写用相对舒缓的节奏去读,如果老师们感觉自己的朗读没有这么好的表现力,可以去搜集一些优秀朗读视频。“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见到大榕树,是细细的看,静静地看,此刻的环境是安静的,大榕树是“静态”的,读的时候,自然是要静静的,用比较缓慢的节奏,读出从疑惑到惊讶再到赞叹的语气。作者写第二次看到“鸟的天堂”,是动态的场景。随着阳光照耀,鸟儿苏醒了,伴随着掌声,鸟儿活动的场景出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给人以“百鸟朝凤”的震撼,作者此刻的心情是“欢快”的、惊叹的。朗读的时候,“欢快”、“惊讶和赞叹”的语气可以通过较快的节奏和较高的声调,赞美的语气来表达!“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需要体会到作者对“静态”和“动态”的大榕树特点描写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只有“体会出趣”才能“朗读传递出趣”。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3.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的顺序,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习作教学也可以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的迁移运用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eqMMPTAt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效果。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4.关注课文插图。《古诗词三首》中有相应三幅插图,第一幅图有远山、流水、竹林,描绘了一幅山居秋暝图。第二幅图诗人独坐江边渔船上,枫树的树叶静静飘落。第三幅图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大雪漫天飞舞,军旗随风飘动,无数帐篷透出昏黄的灯光。三幅图营造了和诗词相对应的意境,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四季之美》四个扇面,分别展现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景色,图文辉映,意境优美。《鸟的天堂》图画中游人在河里划船前行,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榕树上空众鸟盘旋、振翅高飞,画面有静有动,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让人身临其境。《月迹》中第一幅是月亮透过竹帘照进屋子的情景,对应课文第二段的描写,第二幅是明月下村社全景图,天上的月亮和小河里的月亮相映成趣,古朴的石桥村舍与幽深静寂的小巷更衬出月夜的静谧。包括在习作里也配有插图,远处有山,近处有树,还有振翅高飞的鸟儿、喷薄而出的原由网朝阳等等,画面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态有静态,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5.用好课文段落,迁移方法。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和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相互融合的,因此我们要用好课文相关段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阅读和训练表达结合起来, 通过小练笔训练表达,学以致用,也为单元大习作奠定基础。这一点贺芳老师一会儿会进行详细讲解。以上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单元教材分析,具体每一课如何落实,有请我们团队其他老师结合课例具体讲解。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讲座二

聚焦语文要素,夯实言语实践

巧用文本 分解目标 助力习作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上学期我校教研月,有幸邀请到了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鱼利明老师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他当时谈到了我们现在一线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备课顺序上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我就照搬鱼老师的原话跟大家一起分享。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以本册七单元为例,从单元单元导语页,到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再到每篇课文课后题,不难发现,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就是“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 ,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语文课读写不分家,读中有写。相对而言,“写什么”容易理解和体会。但如何能在课文的语言训练中渗透习作教学,这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能将习作教学的目标细化在每一个相关阅读文本的语言训练中并逐一破解,专业才能够突破单元习作的重难点,才能避免习作设计的随意性、盲目性。所以我今天是想借助三篇文本,分解习作目标,从而完成单元大习作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在每篇课文中找到自己习作某个段落的引子、范本,使单元例文成为学生习作的引航标。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三篇现代文各具特色。《四季之美》,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通过描写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的精致,凸显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抓动态词 体会精准用词

(以《四季之美》为课例)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本课我们可以先聚焦在“选做”题的题干上,找找课文所描写的景致。学生能迅速找到课文中写到的四个时间段的景物,而且每处景致都以“……(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句式开头,读起来整齐,朗朗上口。

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后,我们可以以“美”为题眼,请同学们自由交流,说说你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个景致,“美”在哪里。当然,此时学生们的汇报不一定完全跟课文所描写的景致的顺序一致,但这并不重要,不同读者对不同景物偏好不同,无论学生先选择哪一个自然段的描写,老师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但那根无形的牵引之绳永远要掌握在手,而这跟牵引之绳就是围绕着景物的“动态美”而谈。在教学当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问题:学生汇报哪处景象美时,可能会把这整个这个自然段通读一遍,这时候老师可以追问:“你读的这段话中,能再精炼一些,哪些词能突然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同学们可能会找到表示动态变化的动词, “泛着”“染上”“飘着”;这些词语都能让文字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画面,并且鲜活地动起来,学生的表达可能会比较直白,他们可能会说“我觉得染上微微的红晕感觉天空一点一点慢慢地、有一个过程地变化”“‘飘着’这个词我感觉此刻这片云就在我眼前飘动着呢。”这都是孩子们口语化的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及时地给予总结性地评价:“对,天空染色,云在飘动,这就是一种动态的美!”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在教学时,我们无需刻意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动词,并解释动词的意思,因为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认识动词的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几个动词的写作顺序来感受作者用词的变化和精准。比如学生在发现这三个动词时,我们可以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原句和三个动词打乱顺序后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哪句好,这三个动词是否能交换位置?

虽然都是是动词,但联系生活情境,我们能感受到这三个动词呈现的是从清浅到浓密,由静谧到热闹的天空动态之美,所以这三个动词的顺序不能调换,这样的教学重点是指向怎样在动词运用的准确性上去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整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地分析甚至用一些艰涩的专业术语去解释什么是“动态描写”,但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体会了句子用词的精妙,我们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这也是语言训练点。

接下来,我们可以趁热打铁,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小题例句“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中的“小河”作为场景,通过选择更恰当的动词练习,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在景物描写中,精准的动词可以让景物描写鲜活起来。

出示句子:春天最美是小河。河面一点儿一点儿___ (融化 解冻),渐渐___ (变成 褪去)白色, ___ (穿上 换上)了透明的新衣,所剩无几的冰块随河流(移动 漂动)着,(发出 碰撞)出音乐声,真好听。

学生通过比较,会选择“解冻”“褪去”“换上” “漂动”“碰撞”这几个词,更能体现当气温转暖时小河慢慢融化、逐渐变化的动态过程,同学们也能在头脑中想象出轻盈的冰块在河面上漂动时而撞击到岩石,时而碰撞到堤岸时的画面感。

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课后选做题的难度,也通过仿写第一自然段,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动词运用的准确和变化性,能让画面更具活力。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其实,句子仿写是教学中我们常见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旨在为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进行遣词造句做准备,也是学习遣词造句的基础性工作。当然,选择的点不同,仿写出的片段亦不同。第1自然段除了可以关注三个动词外,我们通过“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也能感受到天空颜色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出示例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填表示颜色的词或短语。老师们也不妨试试看。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出示:春天最美是小河。河中央一点儿一点儿泛出( ),小河两岸已染上微微的( ),漂着( )。

我想到的是:春天最美是小河。河中央一点儿一点儿泛出透明色,小河两岸已染上微微的新绿色。最后一处可以提醒学生,如何让填入的表示颜色的词或短语动景物动起来。所以我想到了后面上游动的白天鹅,所以我可以写:漂着雪白雪白移动的“云彩”,那是天鹅出游的身影。

这课我们从第一自然入手,由选动词感悟景致动态美,到学生填写词语短语,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设计写话训练。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对河面其他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比如仿照“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这样的叠词丰富刚才自己的仿写训练,这样多角度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落笔点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段落结构往往是篇章结构的浓缩。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看,习作无非遣词造句、联句构段,缀段成篇以表达自己的“认识”。阅读教学要琢磨作者遣词造句的效果,也要琢磨联句构段、缀段成篇的精妙,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文学品鉴和创作能力”,我们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脚手架,让他在已有的写作水平上跳一跳,够一够,创作思路打开了,相信没有老师的脚手架,学生也能写出独具一格的句子,即使有些同学写不到,最起码可以从模仿出示的范例做起,模仿的多了,自然也能内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最后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笔本可以自创也可以摘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作的片段,写完后读一读,看看眼前是否浮现出画面感,是否写出景物的变化。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教学范式,每位老师的抓点不同,呈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第2自然段“翩翩飞舞”和“闪着朦胧的微光”写出了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第3自然段既有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和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的壮观场面,也有“风声、虫鸣”这些细微的景物,如果同学们能通过不同段落的感受呈现出自己的片段练写也是极具特色的。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有了《四季之美》这课的语言实践基奠,我们在接下来《鸟的天堂》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的同一景物不同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体会。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课文的5~8自然段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第5、6自然段写远看榕树时,榕树给人的感觉是“许多株”,以错觉写榕树的大。第7、8自然段写近看大榕树,通过对榕树“枝、根、叶”的描写,写出了榕树的大而茂盛。我们可以参照第7、8自然段作者不同的观察角度,依旧以园地中仿写“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为例,写一写河面或小河两岸景物的静态美。

我们来看,课文中“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突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榕树枝叶繁密的特点。“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榕树生命力的旺盛。那么春天生命力旺盛,长在河边的,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通过出示图片,在视觉冲击的前提下勾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忆,打开思路:我们可以抓小河两岸的小草、石头、河面倒影等进行静态描写。我相信同学们们一定会有话原由网说。

出示:眼前是一条小河。河的两岸是株株青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嫩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株青草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标红的文字几乎都出自于课文的8自然段的2、3句,虽然只替换了几个字,看似是照抄课文原句,但学生能结合语境,恰到好处地将课文中的句子为己所用,这不也是一种积累运用,学以致用的体现吗?

我们还还可以围绕“清澈”展开描写。(出示“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_____________。”我相信学生会呈现出自己精彩纷呈原由网,形态各异的小作品。当然老师也可以现场出示自己的下水文: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底大大小小的石子清晰可见。颜色各异、奇形怪状的石头们错落有致地铺在河底,再加上蓝天、白云和高山的映衬,这儿简直就是一幅彩色的油画。

以课文段落为例,我们抓住河边、河底到河面的顺序,写了小河的静态美。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紧接着,我们可以将目光投聚到课文第12自然段中,本段描写的是早晨“鸟的天堂”由“静寂”到“热闹”的过程。课文是学习语文要素的重要凭借,段落是习作训练最好的依据。段落中“到处……到处……”写出了鸟多而热闹;“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姿态万千。

我们依旧可以借助文本,通过表承接的关联词句,将“小河”的描写由“静”转“动”。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出示:后来忽然游来了一群___,原本平静的河面_ _ _ _ _。我把手一拍(我捡起一颗石子)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又会使河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有了前两节课练笔的基础,相信同学们会用课文“段落”服务自己的习作,在选择写作点上也会思路更开阔,语言更精准。

出示范文:后来忽然游来了一群小鱼,原本平静的河面被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小精灵们打破了。我捡起一颗石子向河面扔去,这一只、两只的鱼儿四处散开,有的围着水草打转,有的沉于河底,有的和同伴鱼尾相连,像是准备迎战。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三节课堂语言训练,我们先通过抓动词从“河面”渐渐解冻时的动态变化写到河边的青草、河底的石头、河面的倒影静态下的美,再引入情景, 由“拍手”或“扔石子”再次转入河面的动态变化,这就是借助文本的句式、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语的言实践训练。

如果前两篇课文我们练笔的内容聚焦的都是白天的景物,那么在学习略读课文《月迹》时,我们就可以依据第二自然段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竹帘格儿的过程,写写夜里月亮是如何慢慢“溜进”河面的。可以借助“先是……再是……渐渐地”这样的句式进行片段练习,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变化反衬月亮的倒影在河面上的变化。这样一来,我们其实做到了选择园地练习中的一处景物,巧用三篇文本,通过分解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将静态描写指导、动态描写指导和由静态到动态描写的过渡一步步向单元大作文迈进。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接下来,在进习作教学时,就可以请同学们拿出各自的练笔本,将前三篇以“小河”为场景的小练笔片段按照习作要求进行调序组合,加上开头结尾变成一篇有一定顺序,有景物动态变化的初稿习作。在学生调整自己片段的过程中,用修改符号进行二次创改。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我们可以在每篇小练笔前,加入表示时间的短语,让“小河”这处的景描写具有一定的顺序,“太阳渐渐升上了天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了,“太阳慢慢落山了”,时间已到傍晚,“到了晚上”,月亮的到访会让小河的景象在静景中慢慢地变化着,大自然就是这么妙不可言。当然如何把句子写生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重温三篇例文,感受作者叠词、拟声词和拟人句的使用,也可结合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让句子更具体、生动,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稍后会有我们团队的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最后按照单元习作要求,给自己的习作添上题目和结尾,一篇写景物变化的习作应运而生了。

这个整合习作片段的过程在习作课上最多用20分钟,那么剩下的20分钟和第二课时习作是不是可以进行老师们的常规习作指导了呢?请学生针对老师前期布置的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把景物变化写出来。这样一来,其实学生在进入习作指导课前,已经在平时的课堂中完成了自己第一次的习作模仿和创作,接下来学生要做的就是换景物,写写自己真正想写的景物了,那么对于习作能力弱的同学来说,最起码也完成了一次习作练习,不至于拿到作文题目,毫无头绪,无从下笔了,而老师则是对本单元习作其他几方面要求进行深化落实,比如:如何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怎样抓景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

我们的课堂,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对文本进行模仿、补充、想象与创造,不仅习得课文巧妙的表达方法,也训练了语言表达,将单元习作要求化整为零,再将片段练习聚散为整。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这是我对本单元语言训练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运用的一些想法,不成熟之处还请大家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谢谢大家的聆听。

讲座三

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则是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本单元习作的重点是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建议老师们把习作教学安排在语文园地后进行,以便更好地进行迁移“交流平台”中体会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以及“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以“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为主题进行微课展示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什么是写具体

同学们,你们好,进入高年级后,习作的要求由写清楚变成写具体。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也有许多语言实践训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什么是写具体呢?就是将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把原本平淡简略的句子加以妙笔生花,就变成了优美细致的语段。

结合例句,品析语文要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仔细推敲这两组句子,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知道这个单元要求我们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两组句子正好是一静一动。(课件出示:静态描写:指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人物、景物的描写,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动态描写:指对动态下的人物、景物的描写,能够赋予事物以运动感、变化感。)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两个句子不过是我们以前早就掌握的扩句,不过呀,老师告诉大家,扩句也没那么简单呢。

第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加上形容词,写出了事物的形态、动作、速度。第二个句子是静态描写的句子,用上了“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这样的叠词,分部分介绍了桂树的枝、叶、花,重点描写了花的样子,做到了详略得当。这两组句子动静拓展各不同。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本单元课文中还有许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画一画,并做批注。

我们一起来看《四季之美》的第一自然段,可是有点不一样。同学们先来看第一句:天空有红晕和彩云,非常简单的句子,第二句是原文: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仔细看老师出示的这两个句子,我们会发现第二句之所以能让人觉得天上的云彩变化多姿,是因为作者用“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用“泛、染、飘”等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等叠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叫做动静结合,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动的事物化为静物,或者把静的事物写活,以动来衬托静,造成一种奇妙的写作效果,使静物显出活力,具有生命力,使动的事物厚重,庄严,从而显示出别样的表达情致。

除了向清少纳言那样用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天上云彩颜色的深浅,大小的变化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事物的形状、气味、声音等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多角度联想。

可是怎么才能让事物变化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有条有理呢。一起来看看贾平凹在《月迹》中描写月亮升起过程中形状变化的句子,大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小奥妙。

出示: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这个句子中用上了形象生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有“先、再、便”这样的有承接关系的词语,把月亮的变化描写的有条有理,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加清晰。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以上这些句子是否对你们有启发呢?归纳总结起来就是:在仿写句子时,可以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描写的语句,或者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第一个句子,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读完句子,我们就可以确定关键词就是小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呢?一起来看看《鸟的天堂》中是怎么描写小河的吧。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河面由宽到窄的变化,描写了水的形态,水面上有船,水里有浆,把划桨时的水声比作了一支乐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再来看看《月迹》中描写小河的句子,同样也是描写了河水的形态,河底有沙,用“漫、闪”等形象生动的动词,对小河的描写更加细致具体。

像这样用上优美的词语、运用生动形象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等方法发挥想象。优美细致的句子就诞生了:眼前是潺潺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河水缓缓流动,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蓝天和白云里舞蹈。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请同学们试着运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结合单元课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句子来完成剩下的两道题。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关键词是小狗玩耍,小狗玩耍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我们可以用上一会儿……一会儿……让小狗的动作具有连贯性。同时小狗的外形也是需要我们重点描写的,我们还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小狗的可爱外形。例如:一只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只见那小家伙抱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关键词是布满和阴云。那么布满阴云前天空是什么样的呢?布满了阴云以后又是怎么样的呢?云朵的形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通过这样的想象,加以细致的描绘我们就可以让句子变成这样:清晨,原本晴空万里,可不知何时从四面八方聚来了许多云朵,有的像一团雪白的棉花,有的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还有的像一头笨重的大象……云层越积越厚,天色越来越暗,像是有人在天地间拉上了一大块黑色的幕布。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老师觉得呀,同学们肯定会比老师写的更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画面写具体并不是简单的扩写句子,而是要加入一些具体的描写,发挥我们的想象和用上细节刻画,让句子的画面感更强,意境更丰富。

出示:想象+细节=具体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课文中还有许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大家可以课下进行积累,以“单元课文”为师,写好单元习作。

分享 | 万丽荣 郭娜 贺芳 宋珊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相映成趣的意思和造句怎么造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200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