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人在天涯的前一句

说明:1、自本周日起,“往事”将按时推送《唐诗现场》(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精彩篇目,以感谢公号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和点赞。

2、因为图书出版规范要求的缘故,公号推送的标题与出书的标题,公号推送的正文与出书的正文,都会略有区别。换言之,公号推送的文字,更为有趣一些。

3、此文在书中的标题,是《造反者李密:隋末大变局中一个枭雄的剪影》。

亡命人在天涯的前一句

大约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初秋的一天,一位身在淮阳郡、三十出头、名叫刘智远的私塾先生,写下了一首五言诗《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诗虽然长了点,但内容相当正能量。来看各句的意思: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初秋时节,在金风玉露的吹荡之下,树林呈现一片凋零肃杀之象。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在这样的一个晚上,穷途末路的我,很是郁闷伤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看看自己所在这个穷地方,空旷的田野上只有蒹葭芦苇,村落杂草丛生,藜藿纵横。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郁闷的我感慨良多,不禁泪下。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些往事。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如今像秦末一样的乱世还未荡平,汉朝那样的太平年代何时才能到来。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身处乱世的樊哙,不过是一个市井之徒,萧何也不过是一个刀笔之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可是时势造英雄,出身低微的他们居然就能顺时应势,并得以青史留名。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所以我寄语如今世上的那些豪杰英雄们,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整体来看,诗的意思,是诗人不希望虚度此生,立志干下一番事业,争取青史留名。

满满的正能量啊,有痔青年,哦不,有志青年啊,人人都说nice nice啊。

可是,史称该私塾先生诗成而泣下数行。这就奇了怪了:你写诗就写诗,都这么正能量了,哭个啥子哟?

不光是今天的我们觉得奇怪,旁边目睹的时人有怪之者。于是,时人起了疑心,以告太守赵佗,下县捕之。结果呢,刘私塾先生跑了。

这就更奇了怪了。你跑个啥子哟?

不跑?不跑他就麻烦了。因为该私塾先生的真名,并不叫刘智远,而是叫李密,当iZFtd时隋朝官府的A级通缉犯李密。

写这首诗时的李密,正处于亡命天涯的途中,也正处于他一生中最黑暗、最艰难的三年之中。

而他此时写下的这首《淮阳感怀》,也成为他在史上留下的唯一一首诗。

一、李密之所以成为A级通缉犯,是因为朋友圈里混进了损友

李密本是官二代,之所以落到今天A级通缉犯的地步,实在是因为他自己交友不慎,朋友圈里混进了损友。

其实一开始,李密朋友圈的档次并不低。因为李密的出身,可以用显赫形容。在当时,他跟谁拼爹,也不落下风。

李密的亲爹李宽,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爷爷李曜,北周柱国、邢国公;曾祖父李弼就更猛了,西魏司徒,八柱国之一。

八柱国指的是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此后,八柱国成为崛起于南北朝时期、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别称。

这是一个史上非常牛叉的集团。因为这个集团创造了我国史上的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

八柱国中的宇文泰,是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李虎,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的祖父;独孤信,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的岳父、隋朝第一个皇帝杨坚的岳父、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的外祖父。顺便说一句,独孤信是史上最成功的岳父,没有之一。

闹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就是这八柱国集团的内部人士,轮流坐庄,在过家家玩儿。

捎带手的,八柱国集团中的李弼还产出了李密这样一个曾孙,隋朝最猛的造反派、A级通缉犯。

出身在这样贵族家庭,李密一开始还是很正能量的,史称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

李密二十多岁的时候,以门荫入仕,担任了千牛备身这样的六品官。千牛备身,就是手执千牛刀侍卫皇帝左右的禁卫武官。千牛刀则来自于著名寓言疱丁解牛中的这一句话——“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是,大约从西魏时起,人们开始把锋利的刀称为千牛刀

千牛备身作为皇帝身边的人,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活计。可惜李密当时的老板隋炀帝杨广觉得此儿顾盼不常,不喜欢他。得,李密刚刚到手的工作,又丢了。

丢了工作的李密,开始苦练内功。别误会哈,他不是在打通任督二脉,而是从公元605年到613年,整整读了8年书,专以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

就在他读书期间,朋友圈里混进了一个损友——杨玄感。

李密和杨玄感成为朋友,源于他和杨玄感父亲、越国公、尚书令杨素的偶遇。偶遇后,杨素奇之,将他推荐给同龄的儿子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从此,损友杨玄感进入了李密的朋友圈,并直接改变了李密30岁以后的人生。

之所以说杨玄感是损友,是因为他有胆量造反,却听不进李密的正确建议,以致痛失好局,功败垂成,结果害一湾子人掉了脑袋,也害得李密亡命天涯。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春,隋炀帝杨广再次出兵征伐高丽,委派时任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在黎阳(河南浚县)督运大军粮草。觉得机会难得的杨玄感,决定纠集李密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起兵造反。

李密8年的书没有白读啊。此时的他,向杨玄感建言上、中、下三策。

上策:攻克幽州,控扼远征军的咽喉要道。

理由:隋军远征高丽,距离幽州尚有千里,南隔大海,北有强胡,政令、粮草都只能通过榆林塞(河北卢龙至山海关一带)一条道路与内地沟www.58yuanyou.com通。此时,如果攻占幽州,即可凭借临渝关(河北卢龙),控扼远征军的咽喉要道,截断大军粮道。不出一月,远征军就会断粮,加上高丽军队的反攻,大军不乱即降。消灭了远征军之后,再回过头来,天下可传檄而定。

上策的最狠毒之处,就是掐断了隋炀帝远征大军唯一的粮草和政令通道。

原来,隋炀帝远征高丽,粮草给养不是辽东供应,而是靠关内运送过去。如果杨玄感率军直扑幽州一带,掐住隋炀帝政令入关和粮草出关的唯一通道,那隋炀帝将会陷入全盘被动。

政令不能入关,隋炀帝就不能号召和指挥中原的军事力量一起平叛,只能依靠手中的远征军转身西向攻击;粮草不能出关,隋炀帝手下的远征军将很快出现饿肚子的状态。

大军饿着肚子,又屯兵幽州坚城之下,背后还有高丽军队的反攻。如此危局,隋炀帝手下军队人数越多,将死得越难看。而打败了隋炀帝之后,再乘胜直捣隋朝统治中心长安,那时隋朝群龙无首,一举可胜。

高,实在是高。

中策:攻克长安。

理由:我军直扑关中,攻克长安,然后据潼关和崤山天险而守之,伺机东出潼关平定中原。这样一来,即使隋炀帝率远征大军返回,也已失去根本之地,我军则进可攻退可守,居于万全之地。

李密的中策,其实就是四年之后李渊的成功之路。

当时,隋炀帝为了远征高丽,几乎把国家所有的军队和勇将都抽调到了前线,因而,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相当空虚。

受命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和刑部尚书卫文升,又是弱弱的老少配。少的年仅九岁,老的时已七十二。做事呢,基本靠这个七十二岁的老人。

卫文升虽有忠心与谋略,但年纪不饶人,已没有能力有所作为。在杨玄感起兵后,卫文升曾从关中率军七万赴援东都,与杨玄感大军屡战屡败,死伤大半,可见卫文升及其部队的软弱无能。

四年后的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进攻长安。其实,此时的长安,在经杨玄感之乱后,已经大大加强了防守力量,由大将屈突通镇守。但李渊还是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从太原一直打进了长安,这充分说明关中地区的防守始终较为薄弱,容易攻取。

关中,地处泾河、渭河、洛河三水交汇而成的河谷平原,东有崤山、潼关天险,北绕黄河和广阔的沙漠,南屏秦岭、散关,西为黄土高原,历来称为四塞的天府之国,易守难攻,是当时天下的根本之地,也是秦始皇、汉高祖等著名帝王成就一代帝业的福地。

占领了关中,不仅据有了隋朝首都,也等于握住了天下根本,进可攻退可守。

高,实在是高,+1

下策:攻克洛www.58yuanyou.com阳。

理由:就近迅速攻克东都洛阳,并以此号令天下。但是,如果洛阳得讯后坚守不降,导致我军久攻不克,等到天下救兵四面而至,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遗憾的是,杨玄感采纳的,是李密的下策。而且,进展得很不顺利。

其实,李密的下策,如果进展顺利,也不失为权宜良策。因为,当时隋炀帝东征高丽,把洛阳作为战略大本营,不仅将百官家属作为人质安置在这里,还在此屯积了大量的粮草兵器等战略物资。

如果进展顺利,就近袭取东都洛阳得手,杨玄感既能彻底解决部队的物资供应问题,还能控制百官家属借以动摇隋军的军心。

问题是,他没有得手。

没有得手的原因是,洛阳已经有了防备。杨玄感所信任的原河内郡主簿唐祎,在被杨玄感任命为怀州刺史后,逃归东都洛阳,向东都留守、越王杨侗告了密。有了防备,洛阳就不好打了。

结果,杨玄感屯兵洛阳坚城之下,苦战一个多月,毫无收获。这时,隋炀帝已派出大将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快速率援军抵达洛阳外围,杨玄感腹背受敌,只好另谋出路。

这个时候,杨玄感仍有进军关中的机会。他的大将李子雄建议:东都援军日益增多,我军屡败,坚城之下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攻占长安,开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地区指日可定,然后再东向争天下,王霸之业就可成功。

这其实还是李密此前提出过的中策。

事已至此,杨玄感终于接受这个中策,集中主力直指潼关,隋将宇文述等则率军随后追击。

可恨的是,杨玄感进军至弘农郡(河南陕县),居然轻信当地百姓的话,一厢情愿地认为弘农宫屯有大量粮草,决定停下来攻打弘农宫。对于杨玄感这一迹近自杀的行为,李密极力反对:

我们如今哄着部队进军关中,兵贵神速,何况追兵马上就要到来,怎么可以停留!如果前不能占据潼关,后不能攻占弘农宫以为据点,追兵一到,我们必然大败,那时何能自保?

可是,损友杨玄感的笨劲儿上来了,就是不听。结果苦攻三天,弘农宫稳如泰山。进退失据的杨玄感只好放弃,准备继续挥军西进。

晚了!隋将宇文述、来护儿、屈突通、卫文升四面围了上来,杨玄感势穷自杀,李密只好亡命天涯,然后流着眼泪,去吟诵满满正能量的《淮阳感怀》了。

二、爱读《项羽传》的李密,跟项羽还真像

在杨素与李密的那场偶遇中,杨素曾问李密读何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从李密后来的一生历程来看,他真不该读《项羽传》的。

从此前杨玄感起兵到失败的全过www.58yuanyou.com程,可以看出,李密的每一次策划和建议,都是正确的。

这也体现出李密贯穿一辈子的最大特点:轮到他当参谋,给主帅出主意的时候,他特别高明;轮到他当主帅,作战略决策的时候,他特别低能,特别像项羽,总是在手握满把好牌的情况下,葬送好局。

不信?以下全是栗子。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月,李密结束A级通缉犯生涯,加入翟让的瓦岗军,开启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段。

李密在瓦岗军的第一桶金,是在当时隋朝名将张须陀身上取得的。

张须陀是曾随杨素平定过汉王杨谅的叛乱,后又多次率军平定各地叛乱的隋朝平乱小能手。这样一位百战名将,翟让有点儿怕他,因为在他手下多次吃过败仗。

此时还在当参谋的李密,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他的战术是:让翟让率军正面佯败诱敌,自己与徐世勣、王伯当等将领率军埋伏于大海寺以北的森林里,给张须陀来一个前后夹击的小惊喜

结果,张须陀及两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隋朝河南郡县为之丧气。此战让翟让认识到了李密的才能,开始让他独挡一面。翟让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从此李密掘得了第一桶金,有了嫡系部队。

瓦岗军攻占洛口仓之后,又是在李密的高明指挥下,采取以逸待劳、佯败伏击战术,再次取得了击败隋将刘长恭的重大胜利。此战也使李密个人,成为了最大的胜利者。因为此后不久,翟让就主动将瓦岗军主帅的位子,让给了李密。

李密成为瓦岗军主帅后,以洛口仓城作为新的根据地建立政权,自号魏公,手下文有魏徵、许敬宗、柴孝和、祖君彦、房彦藻、郑挺、郑德韬等著名谋士,武有单雄信、王伯当、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知名大将,河南、河北、山东各地义军纷纷前来投靠,部队人数猛增到数十万,成为全国义军中的主力,威震中原,声名远播。

满把的好牌啊。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下一步向何处打,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李密也面临着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上策:攻克扬州。李密率瓦岗军调头向南,直扑江都(江苏扬州),消灭跟随隋炀帝和在他身边的隋军主力。

其实这也是李密当年提供给杨玄感的上策。其中的变化,一是李密现在的军事实力强于杨玄感当年,二是隋炀帝当年在辽东,如今在扬州。

中策:攻克长安。李密迅速以主力袭占长安,占据关中这个根本之地后再徐图天下。

这实际上也是李密当年为杨玄感提供的中策。

下策:攻克洛阳。

可惜的是,这时的李密,已是主帅,而且已经是像项羽一样的低能主帅,他坚决地选择了下策,一根筋地死磕洛阳。

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李密在杨玄感起兵时如此策划,在翟让面前也是如此建议,高明的理由论述起来一套一套的;等到他自己作为三军主帅,需要作出战略决策时,却重蹈当年杨玄感的覆辙,坚决拒绝了手下谋士柴孝和等人的正确建议,而把攻克东都洛阳作为了首选的战略目标。

结果,从公元617年四月至618年九月,李密猛攻洛阳达一年半之久,在先后拼掉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两个军事集团的精锐部队之后,李密和瓦岗军也灯尽油枯,流干了最后一滴血,全军覆灭。

李密不知道的是,他在这一年半里任性浪费的,不仅仅是他手下瓦岗军的军事实力,其实也是他自己一生的机会。

在李密与王世充死磕的一年半中,当时的全国政治大势,悄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半里,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各地军阀也趁机起而割据一方,逐步形成了临济的辅公祏、江淮的李子通、历阳的杜伏威、渤海的高开道、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陇西的薛举、河西的李轨等几大军事集团。

更要命的是,在公元617年五月,在李密拒绝柴孝和的直扑长安建议而开始全面进攻洛阳的次月,太原留守李渊举兵反隋,按照李密提供给杨玄感的中策,率军南下,从龙门渡过黄河,于十一月成功攻克长安。然后,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傀iZFtd儡皇帝,并在肃清关陇敌对势力的同时,很快由其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军出关争夺东都洛阳。

成功的路只有一条,你李密不走,我李渊走。

三、李密被杀,其实有冤情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月,已经走投无路的李密,只好率部属两万余人至长安归降李渊。

归降之际,李密的理想还是很丰满的,他本来以为会有一个相当的职位在等着他。不料现实比较骨感,李渊封他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

李密对于上柱国邢国公应该还是满意的。因为这都是他的父祖们曾经得到过的封赐。

上柱国是正二品的勋官。这是一个来源于楚国的职官名称,到了唐朝,已不再是实际官职,而成为了最高一级的勋官,也就是有品级而无实际岗位职责的荣誉称号。

邢国公则是从一品的爵位。要知道,后来像李靖、秦叔宝那样,为唐朝百战功高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封爵也不过是国公。李密此时对大唐尚无寸功,李渊就封他为国公,很够意思了。

最不能让李密满意的,是他的实际职务——从三品的光禄卿。这个职务的岗位职责是掌酒醴膳馐之政,说白了,李渊就是让他管个食堂罢了。

相信李密当时一听到这个任命,内心肯定是崩溃的。

李渊让一个曾经坐拥百万之众,驰骋疆场、威震天下的枭雄,去管理食堂和操心油盐酱醋?说轻一点,这是用人失当,说重一点,李渊这是有意侮辱李密。

双方的嫌隙,就此埋下。

接着,在仅仅两个月之后,李密就被唐将盛彦师斩杀。发生这一突变的原因,《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大同小异:

未几,闻故所部将多不附世充者,高祖诏密以本兵就黎阳招抚故部曲,经略东都,伯当以左武卫将军为密副。驰驿东至稠桑驿,有诏复召密,密大惧,谋叛。……乃简骁勇数十人,衣妇人服,戴幕釭,藏刀裙下,诈为家婢妾者,入桃林传舍,须臾变服出,据其城。掠畜产,趣南山而东,驰告张善相以兵应己。

翻译一下。李密受到李渊的派遣,率部去招抚老部下归降大唐。结果刚刚离开长安,李渊又突然宣召李密再回长安。李渊这个举动,使得本来就与李渊有嫌隙,担心他对付自己的李密,大惧,谋叛,并且联络旧部一起反叛,驰告张善相以兵应己,最后事败被杀。

但是,此处有冤情。

如今,记载在《魏郑公文集》《文苑英华》《全唐文》等文献中的《李密墓志铭》,和河南浚县城关罗庄西出土的《李密墓铭》一起,为李密洗清了冤情。这两个文献均显示,李密当时的确大惧了,但他并未谋叛

按照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李密墓志铭》是纸上之材料,《李密墓铭》是地下之新材料。就李密谋叛这个事情而言,两个材料的说法是一致的:

《李密墓志铭》说的是,李密降唐之后,以名重自疑,功高是惧。将远游以避难;《李密墓铭》说,当时李密收到李渊重新召他回长安的命令之后,想淮阴之伪游,惧彭王之诈返。内怀震恐,弃军宵遁

以上的文字表明,李密当时不是想谋叛,而是想远游,想。李密当时的真实想法是:太吓人了,我不玩了,还不行吗?

必须指出,不玩了想跑和主动谋叛两者,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李密的结局虽然已经注定,但正史对于他在此处的记载,有冤情,不可不为之一辩。

回想当年,李密在写下《唯阳感怀》时,曾有一句寄言世上雄。说是寄言,实是自勉。当时的他,是以世上雄自居的。

事实上,他一贯自视颇高。在李密刚刚认识损友杨玄感时,就对后者吹过牛: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詟敌,我不如公。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公不如我

李密的意思是说,杨玄感是能够在两军阵前决胜的将军之才,他自己呢,可以使远近的英雄都来投奔,并驭使天下英雄为自己效力,呵呵,不好意思,是个帅才。

人呐,最怕的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李密就是一个典型。

从李密一生的军事生涯来看,他长于战术,短于战略,善于小谋,拙于大计。让他当一个军事统帅的高级参谋绰绰有余,让他亲自去当一个军事统帅,实在是难为他了。

至于此时他自吹自擂的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起码,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翟让,肯定不同意。

翟让作为瓦岗军的前任老大,是主动把自己老大的位子让给李密的。翟让对于李密而言,不仅仅是个他要延揽的英雄,还是他的大恩人。

对于这样一位大恩人,李密居然就在其并无明显反迹的情况下,悍然将其诛杀,不仅寒了大部分瓦岗军将士的心,还由此种下了自己事业的最大败因。

一个恩人翟让都容不下,还谈什么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纯属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胡吹。

事实证明,李密与杨玄感这俩,既不是将才,也不是帅才,都是蠢才。

--------------------

亡命人在天涯的前一句

--------------------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亡命人在天涯的前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9852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