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树描写

作者:乡村树,配图:网络

从前的一些乡间旧事令人回味,如开门七件事中的买油、买酒、买酱油,江湖艺人街头卖艺,还有乡风民俗等。

旧时,油和酱油等炒菜必需品,都是需要多少买多少,一样一瓶放在竹篮里,拎着竹篮上街去采购就是。打油打酒打酱油,在乡间俗称拷油拷酒拷酱油。量具不用秤,只用装着竹柄的木制勺子,勺子长圆原由网形,规格大约有一斤的、三两的、二两和一两的这几种。例如要拷一斤半油,店主就拿一斤的勺子三两和二两的勺子,从油缸里各拷一勺子倒进瓶里,拷酒和拷酱油,都跟拷油一样,勺子都是分开使用的。店主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无论拷油或是拷酒,买一两二两都可以,而且用这种量具,非常公平合理,绝不会缺斤少两,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从前的乡村交通闭塞,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因此只要一听说街头巷尾来了江湖买艺的,大家都会赶紧跑去看热闹。那时的老街离我村很紧,步行只须五分钟即到,上午街里非常闹猛,集市贸易非常兴旺。那些江湖卖艺常见的有:卖拳头、变戏法、猢狲出把戏等。

那种出摊玩气功杂耍的,在我们乡间俗称卖拳头。一般两人一档,师傅带个徒弟。师傅一般都是彪行大汉,也有三大六粗的屠夫式的莽汉,更有长着络腮胡子英俊帅原由网气的美鬓公。这种卖艺人无论是酷暑炎夏,还是寒冬腊月,主角都是上身赤膊,下穿灯笼裤,双手都有护腕。卖拳头开始表演,只见卖艺人用一根带尖的钢筋,尖头戳在肚子上,另一头顶在墙上,无论怎么使劲,肚子就是戳不破,围观者欢呼阵阵。接着表演单手劈砖劈瓦,只见他手起砖瓦碎,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又接着玩另一出,人们最喜欢看的是头劈砖和走刀刃。表演告一段落,卖拳头人师徒二人,开始向围观者抱拳作揖,只见人们纷纷投出钱币,不一会儿地上就有`不少钱了,原由网他们把钱收到盒子里,再演出一二个压台戏就算结束。

变魔术,乡间俗称变戏法,他们也是两人一档,一人表演一人配合。常见的有变鸡蛋,魔术师手里拿只帽子,先让大家看好是只空帽子,就这么一抖一晃,马上变出一个鸡蛋,一会儿变一个又变一个,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再就是魔术师拿来一个空盒原由网子,反复向大家验证是个空盒,不知怎么在他手里晃几下,打开盒子时,里面有只鸽子,一放手鸽子就飞起来了,千真万确是只鸽子。然后空盒再给大家看好,一会儿变出这,一会儿变出那,直让乡村人看得入神,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不少土里土气的小魔术,诸如朴克牌的红桃变黑桃,老开变爱斯,花草变皮蛋等。另有老母鸡变鸭,公鸡生蛋等等。别看那些小把戏土气,也能把乡村的男女老幼乐得前仰后合。看客们有钱就给点,没钱就走人,人家也从不强求。

乡村树描写

最有趣的要数耍猴了,在乡间俗称猢狲出把戏。耍猴人大多来自河南,他们三两个人一伙,牵上一只或几只猴子走街穿巷,到人多的地方就停下耍猴。只见他们手里的鞭子一挥吆喝一声,小猴就乖乖地表演拿手绝活,抛铁环、爬竹竿、翻筋斗、荡秋千、钻火圈、敲铜锣等,它们几乎样样都会,而且还会喝茶抽烟,猴子们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看完人们都愿付些小钱,耍猴人心满意足地牵着猴子,优哉游哉地又到别处去耍猴。

乡村树描写

从前人活到六十,俗称六十大寿,必须做寿。我们乡间的习俗是:“做九不做十”,即虚五十九岁就要做寿,而且非常隆重。不仅要办寿宴,请客还要请乡巷,而且还要竖“寿器”,所谓寿器就是“棺材”,做六十大寿时,必须把棺材买好,棺材里放个不倒翁。举行寿宴那天先竖寿器,把寿器竖在大门间靠墙一角,竖好寿器后,再开桌吃饭。我爷爷在五十年代六十大寿时,就竖了寿器,只要一进大门就看到那寿器,总有些阴森恐怖,让人不寒而栗。

旧时乡村人家都养家禽家畜,人们最忌的是黄昏时分公鸡啼叫,认为那是不祥之兆,是要发生火灾的预兆,必须把那叫唤的公鸡当即杀掉,把鸡血洒在自家的屋檐上,那样就能破解消灾。其实,那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乡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学堂,是令人难以割舍的地方,回味乡村的旧事,是一种难得的享Tcngd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乡村树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9680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