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祖宗真传克勤克俭;人生www.58yuanyou.com正路惟读惟耕”
——《对联集锦》

对联是我国语言独特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它言简意赅、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同样也是我国数千年历史中,文化传承的瑰宝之一。自五代流传至今,对联文化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对联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密切的跟社会风俗联系并深度融合,更是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之中。

于是便产生了僧寺联、道观联、入学联、登科联、新春联、庆吊联等等对联类别。正是因为对联文化的巧妙谐趣,以至于它能够恰如其分的应用到各类场景之中,或诙谐有趣,或辛辣讽刺,对联的趣味之处,让人不禁乐在其中。其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物和特殊场所的“讽刺之联”,实在是发人深省。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那么,讽刺人物的对联有何趣味之处呢?

其实,倘若以对联来讽刺一些特殊人物,那么这副对联多半非常巧妙,或者可以说,一副对联就可以将其人总结概括起来了。

一、讽刺人物的对联

据说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非常大的贪官,此人搜刮民脂民膏,惹得治下百姓无不对其咬牙切齿,偏偏这为贪官还不自觉,总以为自己是青天大老爷。有一次春节的时候,这个贪官更是在自家门口张贴了一副对联,对联内容为:“爱民如子;执法如山”

如此欺世盗名之举,被当地百姓看到之后,顿时气愤不已。被惹恼的百姓联合起来推举了一个人,在夜间无人的时候,悄悄在这位贪官门前的对联后面各加了一句,将其变成了另外一副对联,对联内容变成了:“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是吾子;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能为山”。

如此改动之后,对联之中的自夸之意俨然已经彻底改变。爱民如子一下子变原由网成了喜好金银之意,而执法如山更是讽刺其以金钱和背景为执法标准。第二天贪官看到之后虽然气急败坏,但也无法找到“作案之人”,于是只能将对联给撕掉了。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如此一联,不过寥寥数语就恰如其分的将贪官形像刻画出来,细细品读之下,便觉得趣味无穷。

另外,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直隶学政吴省钦当值主考官知识,因经常营私舞弊、弄权受贿的缘故,被百姓讽刺送了一副对联贴在了考试大场门口。这副对联却是比前面的讽刺对联更为巧妙,其内容为:“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

这副对联极为巧妙的将吴省钦的名字给拆分开来做了上下联,更为巧妙的是,他的名字拆分开来恰好具有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其中“少目”和“欠金”与营私舞弊、弄权受贿的行为联合起来,令人读之便觉得构思足够巧妙,趣味无穷。

不过说到讽刺对联,章太炎在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对联,却是讽刺意味最为辛辣,最为精妙。其对联内容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个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祝寿万疆无”。

此对联上联将慈禧太后一人的奢侈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每次为慈禧太后举行庆典,都代表着对黎民百姓的一次搜刮。下联更是讽刺她每次过寿时,都适逢国家饱受侵略之苦,国家领土被西方列强侵占,实在是让人无语。因此,下联末句的祝寿万疆之“无”字,真是妙若天成一般,让人钦佩。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当然,以上的对联虽然讽刺意味十足,但却能够恰如其分的将对方整个人都刻画出来,由此而显得那些对联确实颇为巧妙。但有些特殊的对联或者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对联,其内容虽然很有道理,但咋一听之下,便会教人觉得“不太舒服”。

那么,什么样的对联会给人以这样的感受呢?

在笔者看来,此种对联似乎直戳人的弱点,咋一看之下好似骂人的话,任谁听了都不舒服,但细细品味的话,却能感受到其中比较深刻的寓意。

二、让人“不舒服”的对联

据说在宋代有一位富绅,其家族生意兴隆、儿孙满堂,甚是兴旺。为了使家族福泽世代绵延下去,这位富绅找到了当时颇有名望的仙崖禅师,想请他写一副联句,以便挂在大堂作为勉励之用。

而后仙崖禅师挥毫泼墨写下六个大字送给富绅,富绅一看之下便觉得难以接受。只见上面写着:“父死,子死,孙死”六个大字,这哪里是祝福联句,这分明就是诅咒联句嘛。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惊怒之下,富绅对仙崖禅师破口大骂,完全没有之前请人的那种谦恭态度。不过这也难怪,在封建社会时代中,所受到的教育俱是“忠孝仁义”思想,面对仙崖禅师如www.58yuanyou.com此“诅咒”,也难怪这位富绅受不了了。

然而经过仙崖禅师一番解释之后,富绅却是满意的拿着这副联句离开了。为何会有这般发展呢?原来,仙崖禅师所写的“父死,子死,孙死”中,虽然带有三个“死”字,看起来颇为不祥,但其中的潜在意思却是先后有序的一种寓意。

譬如说,那位富绅若是能够父死之后,子死,子死之后才孙死,岂不是正应了家族世代传承有序的寓意。这样一来,便再也不虞担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发生。照这样来说,这句联句虽然咋一看像是诅咒之//www.58yuanyou.com言,但细细琢磨,却是一种别样的“祝福”。

除此之外,另有一句对联也同样让人“不太舒服”、这样的对联是写在“火葬场”这样特殊场景中的一副联句。其内容为:“早来晚来早晚得来;先到后到先后全到”。

这副对联写在火葬场这个特殊场景中可谓是恰如其分了,正如对联内容所说的那样,但凡生命早晚都有一死,不过是先到后到的问题而已。这副对联联句简单直白,就算没有文化的人也同样能够轻易看懂。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然而正是因为其简单直白的缘故,才能直接戳中人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之处。毕竟,“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任谁面对死亡的未知,都无法做到从容不迫。因而人们只能将其隐藏起来,将这个问题尽量避开。

但这一幅简单的对联,却将之直接从人们内心揭开,正大光明的面对这种“现实”,这实在是让人恼怒。

正因如此,这副对联虽然直白有道理,但却让人格外“不舒服”。毕竟,笔者相信所有人都时崇尚生命,向往光明的。除非是勘破生死的大德贤能,否则谁会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时,还能够面不改色的侃侃而谈呢?很明显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结语:

历史传承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对联文化更是独树一帜的奇原由网葩。但在众多类别的对联当中,趣味巧妙之处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当然,人们还是多乐见于积极向上、诙谐有趣的对联出现。而像前文笔者所提及的那些令人“不舒服”的消极联句,实在是不受人欢迎。

哪怕那些联句在某些特殊场合比较恰当,也很有道理,但同样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此种类别的对联,其中的思想内涵跟人们现有的“三观”是天然就冲突的。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这样一来,无论它本身多有道理,但很难被常人所接受。譬如说,庄子欢送亡妻的事情,尽管世人皆知这是庄子道家思想境界极高的一种表现,但笔者相信现实中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对联集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千年方未已前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9641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