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文 | 莫敏妮

“水如环佩月如襟”,月亮升起来了。

杜牧此句诗很美!桂华秋皎洁的夜色里,香影绰绰,依稀中看到衣袂飘飞,水袖滑落,寂静之中隐约传来玉佩环动的清脆声音。轻轻踩过蒹葭白露铺垫的时光,来到天下之至美的中秋之夜,与那照澈山林与湖水的月光相遇。

中秋是我们吟诵不缀的最美节日,它于一年当中类似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描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在这穿越古今的光芒里,分明原由网涵蕴了中国人心灵的栖息地。《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我们古人尊崇“天人合一”,提倡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如《花史》跋云:“谛看花开花落,便与千年兴旺盛衰之辙何异?”就是一种自然规律。人月两圆,花好月圆皆顺应了这种奇妙的和谐,也解释了中国传统审美基调。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月亮,//www.58yuanyou.com詹然无极//www.58yuanyou.com而众美之,它是诗人共同的图腾,但赋予月亮超乎寻常意义的,是中国文人。即使是我们寻常中国人,也因这一轮永恒的月亮而生色,因月色而皎洁。月光以其清丽独特的皎洁普照全世界,不可否认,国外的月亮也很美,我们先领略一下。

“我们对月亮的认识就是一连串的感觉(这是休谟所看到的),我们天生的大脑结构将感觉加工成知觉,再将这些知觉统一整合(这是休谟没有看到的),使之转变为概念或观念。所以,月亮对我们来说,只是我们的观念而已。”把月亮说得像解剖一样理性无趣,不会是诗人。对,他是康德(1724 -1804),当然,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将现象和物自身区分开来,是康德最伟大的贡献。

▼ 柴可夫斯基《忧伤小夜曲》

孤独、凄冷的月亮,

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

透过窗户,在我的枕边

洒下一片清辉?

——普希金《月亮》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1799-1837)的《月亮》,清辉不妨寻枕上,孤愁还似客天涯,隐约有中国诗歌中的美丽与哀愁。

▼ 拉威尔《水之嬉戏》

今夜,月亮进入无限慵懒的梦中,像在重叠的垫褥上躺着的美人,在入寐以前,用她的手,漫不经心轻轻将自己乳房的轮廓抚弄。

——波德莱尔《月亮的哀愁》

法国象征派诗歌先驱波德莱尔(1821 -1867)的《月亮的哀愁》,犹如水仙花的自恋,终究没有中国诗歌对月亮那份格外的尊崇。我们的月亮一定是高贵皎洁端庄的,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德彪西《夜曲》“云”

我深夜爬到了清真寺的寺顶,借着月光落荒而逃。

——夏多布里昂《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这是在夏多布里昂游记中的引用,关于耶路撒冷著名清真寺的一句话,写得谐趣而美。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攀爬圣殿的冒险家,我们大多数人有贼心没有贼胆,大概只会中庸地说句“趁着月色撒丫子赶路”。

▼ 武满彻《秋庭歌一具》

“要在无罪之时,遥想于流放之地赏玩月色。”

“我来这人间,只为看月色。”写得很霸气

“从月映处望去,只看到主人送客后稍微打开旁门望月。”

——吉田兼好《徒然草》

《徒然草》深得禅宗精髓。禅意寄生在美丽与哀愁的日本和歌俳句简洁却引人深思细品的文字中。清亮的月色,照进了法师吉田兼好(1283-1350)闲寂的住庵,也照进了所有淡泊功名的心。在寒冷里,逆境中,在空隙时仍不忘欣赏美。不过别忘了,这种诗情本身源自中国唐诗与禅宗统一的审美倾向。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回到中国人观月即情,是更复杂更细腻的情感。谁都知道,月光照遍中国哲学、文学典籍各个犄角旮沓。从海量的歌颂月亮的诗词歌赋来看,中国的月亮也是最美的。月亮之上,不仅有玉兔长跪捣仙药、吴刚天长日久伐桂以及寂寞嫦娥的神话故事。月亮之下,更有不胜枚举的诗词故事与歌谣。

月亮穿越时空,与人类永恒咫尺天涯,无需自证他证。首先,它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哲学之谜,也就是世界从何而来、万物起源的问题。可以说,哲学从仰望苍穹开始。所以才有孤篇压全唐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永恒的月亮窥见全人类的秘密,可是它不言不语,总是看破不说破,至始至终与我们保持若即原由网若离的距离。东方哲学研究的是变数,远在先秦时期,道家文化就积极关注宇宙万物的变化。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也”说的就是这种变数。而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一切尽在变化中,月亮的秘密在于变化中的恒定,或者可以说,道家文化是属于“月亮的文化”。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宋代《嘉泰普灯录卷十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汉唐是继承时代,印度佛教流入中土,其哲理契合老庄,而尤为邃博,足以餍思想家。自达磨东渡,禅宗一脉得以在中华流行,滥觞于六祖慧能。这首宋代禅宗偈语,大有意蕴,千江有水千江月,一轮明月既可映照无数条江水之中;同时,数不尽的江流也能同时映现此一轮明月来。菩萨既可普门悲济于一切有情众生,每一位有情众生也可于自身中谛显出菩萨的形象,投映出他如月轮一般皎澈圆满的智慧与慈悲。换句话来说,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有澄净的江河水,都能映出天上的明月。如何遇见,是一条修行的道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月亮不可或缺,没有月亮,诗人作品中的文学风采和美学才情便消失殆尽。最早描写月亮的诗句是《诗经国风.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与佳人共僚,皆让我们怅望水沈烟袅,自此,便是二千多年对月抒情、长吟不缀的美丽。羡慕昭明太子气质,徘徊于《昭明文选》,再吟《月原由网赋》。作者谢庄,历仕南朝宋三帝,以此赋名扬千秋。其中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月赋》词藻华美,情融于景,景以动情,并与音乐相交映,充满人的情味,把陈王曹植因痛失挚友而端忧多暇,写得活灵活现。实际上,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浪漫得多,他们或对月起舞弄清影,或愬皓月而长歌。

月亮的清辉长使诗人情满襟。对于恋人来说,月亮增进感情,增加浪漫色彩,因为爱情,因为未知。记忆长河中的月亮,演绎深层次而厚实的缠绵悱恻。黑云受到光的接吻时,就变成了天上的花朵,生命因为失去爱情而更加丰盛。情场失意者,来一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话已至此,李益《写情》也就戛然而止了。后世黄景仁哀婉顽绝的、笼罩着隐隐约约感伤的《绮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与其媲美。然而你们可知,在“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之际,张生翻墙会莺莺,此时纵使皎月,也美不过勇敢的追求啊!

今夜秋思最浓,谁能束缚着月光呢?谁能不思念在外的亲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这首词的赞誉,使得后世望其项背,难以逾越。余词虽废,犹有不息的歌谣,南宋以来九百多年,人们不是一直在传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都与这一轮皓月有关呀!

吾极爱此金秋之气,至清至肃。夜风送来虫鸣和青草气息,抬头则视野处绵绵,是天地共作揖。我迷恋月亮所有的表情,无论是新月、上弦月、满月还是残月、峨眉月,不知如何解读,也不想解读。我对月有长久的沉默注视:月色啊,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可曾注意到我的痴情?我啊,始终对这朗朗乾坤心怀敬畏,月亮就是我未知的领域,在我的未知领域,不存在我的判断力。

升起月亮,就是仓央嘉措的未嫁娘。

落下月亮,就是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

我也终于明白,正因为月亮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本色,才有我们人间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才有闲寂中它永恒的陪伴。却从尘外望尘中,这一轮清辉澹漫的月亮,如眸子,注视着人间的秋色和我们。语云:“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公岂不饮者耶?”今夕,我们乘着诗酒奔月吧!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遥想于流放之地赏明月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840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