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一句

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一句

刘项原来皆读书

我认识刘邦的时候,他已经不做皇帝有好多年了。

刘邦姓刘,因而很自然地被联想到“流氓”的字眼。我认识的刘邦果然脸上就被刺了“流氓”两个大字金印。

几件事,成全了他。

这些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可是有些事情越说越背离了原貌。

当然,被拿来说事频率最多的就是“食父之羹”了。这件事上,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正值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互相厮杀之际,项羽的粮草供应被彭越断绝,项羽非常恐慌。于是,“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wVCZNQkPxF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这个时候想出了一道妙计,以“人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当前面临的危机。然而,史学家们对这种人质手法却并不在意,反而以刘邦一句“我的父亲就你的父亲,你要杀你父亲,也请分一杯羹给我”而责刘邦不顾亲情,是典型的流氓。一般来说,只有当一个人在无法与敌手正面冲突的时候,也就是所谓“非对称作战”时,他才会考虑采用绑架人质的手段来增加自己的筹码。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常在电影、电视里面见到。这个时候,我们常常把绑架人质的一方称之为流氓、暴徒。中国几千年的人质文化、株连文化在项羽这里得到了充足的体现。所以,刘邦和项羽到底谁是流氓,我想,换一个角度就清晰可呈了。

其次被广泛拿来说事的就是刘邦的出身了。

项羽出身贵族世家,祖上都是赫赫武将,身上流着贵族血液,光凭这一点,就给了同样是出身史官之家的太史公司马迁以好的印象分。所以史迁为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树碑立传,其间就不免夹杂着这种情愫。

刘邦的出身显然是不能与项羽相比的。他的祖上都是种田的,兄弟数人,还数老季有出息。所以,从出身上讲,天平在刘邦这里就明显要轻一些。再加上刘邦的一些做法,比如他年轻时“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属于那个时代的游民,属于被主流意识形态打击控制的对象。

但是,早就有人说了:“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真的吗?

首先,刘邦是读过书的。史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也就是说他是通过正规的公务员考试,当了公务员,泗水亭长。汉代采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持一亭之吏。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社区主任或者不相上下吧。权力似乎比社区主任要大,“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有施政的权力。这个吏,若按秦法或者法家的制度,政府是“以吏为师”,吏还承担着教化的责任,所以说,刘邦没读书这一说法显然是抹杀历史的。

刘邦不是贵族,加上他的行为确实有些“另类”,比如史家说他好色、好酒,“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常常身//www.58yuanyou.com上没有钞票,只有靠赊酒度日。但这些都只能算是个人小节,而他的另一面却是“大度”,于钱财的问题上不斤斤计较,县令大人请客,身无分文的刘邦不得不前往,“贺钱万”,声称送贺礼一万,可实际上不持一分钱,打了个白条。这不能算是流氓行为,只能说是无奈之举,因此才获得了吕太公的高看。

出身低微的刘邦却有大丈夫之志,他到咸阳看到秦始皇后,喟然太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与项羽的口气一模一样。后来,他解送一批犯人去给秦皇帝做义工,在半途上主动遣散这些“义工”,自己选择了逃亡,这样的举措颇有大丈夫气。而项羽的“革命”则是靠他的父辈荫赐,与刘邦的因义气而“革命”不可同日而语。刘邦也孝顺,为吏之时,也经常“告归田里”,孟康说:原由网“古者名吏休假曰告。”依照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二种。予告是指在职官员有功的,依法可以享受年休假;赐告,就是因病或别wVCZNQkPxF的原因被特批休假,“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绂,将官属,归家治疾也”。韦昭说:“告,请归乞假也。”就是请事假。显然,刘邦不属“名吏”,享受不到“予告”和“赐告”的待遇,只能是自己请事假。请假的目的当然是回家看望父母家人,可见其孝。此外,好色的刘邦对结发之妻却始终相敬如宾,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项羽虽然出身贵族,却满身流露着杀气。但说项羽原来不读书,同样是无视历史。虽然有史载,项羽年轻时,没读多少书,“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然而,学兵法不是读书又是什么呢?只不过是他学得好不好的问题。

项羽学什么都虎头蛇尾//www.58yuanyou.com,不能坚持,属于典型的“问题少年”。把读书看作是仅仅能记名姓而已,更非贵族之态。“革命”后,杀人如麻不眨眼,对待俘虏更是如此,如烧杀纪信、烹周苛、井杀枞公都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以人质相要挟、要挟不成就要撕票的做法,与流氓暴徒无异。施暴是流氓行为,不是贵族作风。

相反,刘邦面对暴徒的要挟,从容淡定,倒让我看到一个谈判高手的气质。一个气急败坏,一个沉着镇定,联系刘邦的从善如流,倒颇有贵族风度。

中国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也有嫉恨胜利者的传统,人怕出名猪怕壮,流言蜚语总是围绕在胜利者的周围。前一个传统主要表现在政治意识形态,后一个传统则深植于民间。有些事情,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真的就是那么回事。

END

本文摘自《后门观史》

作者刘绪义,岳麓书社出版

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一句

《后门观史》

编著:刘绪义

定 价:¥38.00

从后门看历史,可以看到历史的前门所看不到的本质。本书是作者近年来读史随笔的结集,主要围绕着历史上的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文化史上一些熟悉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新的考察与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纠正了历史的误读,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一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833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