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的描写

郑州城市的描写

易中天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他还说,中国极有魅力又有个性的城市不少。比如伟大首都北京,国际大都市上海,古都西安,石城南京,泉城济南,花城广州,春城昆明;“白云野鹤”的www.58yuanyou.com武汉,“龙兴之地”的太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长沙,“天下三分月明夜”占了两份的扬州,“满街都是圣人”的泉州等等。

一座城市声名远扬,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人们所趋之若鹜,要么是有魅力,要么是有个性。

轩辕黄帝、子产、列子、申不害、郑国、韩非子、刘邦、项羽、杜密、潘安、郑虔、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等等,这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星光闪耀的人物,要么定都郑州,要么家就是郑州人,要么和郑州有着这样那样的瓜葛。

如果让我有一个词来形容郑州的话,我用的词是“包容”;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包容万物”。

穿越辉煌五千年华夏文明,定格活力今日之中原大地,拨开云雾,抽丝剥茧,让我们一同走进郑州:一座最包容的城市。

郑州城市的描写

农业路河南省博物院

1.荣光与空白

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天地之中,中国郑州。

我仔细研究了中国地图,如果中国地图是一只雄鸡的话,你看看郑州,正好是雄鸡的鸡心,是雄鸡的心脏。

郑州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分批入选的河南城市还有洛阳、开封、南阳、安阳、商丘,99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就独居6席。

郑州的历史是一部中华始祖文明刀耕火种的历史,是一部刀光剑影成者王败者寇的历史,是一部风雨飘摇苦难深重的历史,是一部黄河泛滥举全国之力治理黄河的历史,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是一部火车拉来的历史。

仰望郑州的历史星空,始祖轩辕黄帝振臂高呼,尧舜二帝披荆斩棘,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开拓的历史呀,这是一种怎样的混沌初开的历史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衣衫褴褛的历史呀,这是怎样一种振聋发聩的历史呀。

简直让人头晕目眩,心摇神荡,如痴如醉。

五帝发祥,黄帝出生并定都,夏商建都,郑国和韩国立为国都,秦朝设三县,西汉立河南郡,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

以后郑州的地名改来改去,曾一度被改为“郑县”,故现在郑州还有一种说法叫“大郑县”。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屈指算来,郑州第一次被命名为“郑州”,到2016年,好歹也有1435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郑州,到底是怎样一副波澜壮阔、威武雄壮、大开大阖的画卷?

郑州城市的描写

我们在当今郑州,能看到的历史古迹或者书历史见证有几处:农业路河南省博物院、商代遗址、新郑黄帝陵、黄河风景名胜区里面的尧舜二帝和大禹治水雕像、黄河边楚汉战争纪念公园的项羽塑像、杜甫墓、刘禹锡公园等。

但我们也不得不说郑州的历史某种角度讲却多少有些空白,有些虚无,有些断层,有些模糊。有些支碎,有些踪迹难寻。

纵是吟唱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李商隐,纵是吟唱出“人间二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白居易,纵是吟唱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圣杜甫,这些郑州老乡歌颂记忆郑州的名篇很难找到。他们本身都在颠沛流离之中,故乡无从说起?

二月河《康熙大帝》中曾提到过郑州,黄河汛期浊水滔天百姓迁徙水灾肆虐。

郑州城市的描写

2.土著和郑漂族

人构成了城市,反过来城市影响和塑造了人。

受自然灾害、王朝更迭、战争杀戮、兵荒马乱、生产力低下等因素影响,郑州历史中的人口据有关数据统计,一直处在一个不是很庞大很快速增长的状态。你想想,“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你杀过来、明天他又杀过来,又加上黄河一不高兴来个决堤泛滥什么的,能安居乐业吗?

兴,百姓苦。亡,百姓TXAIp苦。

直到1954年,而今迈步从头越。

郑州,一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人员涌入,每天也有大量的人员离开原由网

在郑州,如果说正儿八经土生土长爷爷那一辈就是郑州人的郑州人可谓是少至又少。有一种说法是,1954年以前在二七塔附近居住的一小群人是郑州的“土著”,原生态居民。这个族群目前经过几代的繁衍生息,在郑州到底还有多少人?无从考证。郑州最早的“土著”到底是谁?他们的后代如今生活状况如何?无籍可查。

随着河南省会迁移至郑州,开封有大量政府机关和省一建这类大型国企人员随之而来,据说有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可能是郑州某种意义上的第一代移民,也可以说是资深“郑漂族”。

60多年的沧海桑田,郑州人就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日复一日,急速扩张。有时我就在想,“郑州人”到底是一个啥样的概念?大范围上讲目前居住并长期生活在郑州的人都可以说是“郑州人”,中间意义上讲持有郑州市户口的人都是“郑州人”,小众来说可能最起码父辈就在郑州自己在郑州出生并长大的人才是“郑州人”吧。

像我这样从外地来郑州读书,毕业后留在郑州,买房成家生子的人实在太多。还有来郑州做生意的,公司外派郑州定居郑州的,来郑州找工作的,找了个河南媳妇落户郑州的,来郑州投亲靠友的,等等,不一而足。

家族里最早在郑州站稳脚的人往往是家族的“排头兵”“先锋官”,一个人安家郑州,往往兄弟姊妹、堂兄堂妹、表姐表弟、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等等,都想法设法朝郑州这座大本营汇合。

郑州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金庸武打小说的吸星大法,不论你是湖南人四川人青海人四川人湖北人江苏人新疆人还是东北人山西人天津人福建人,不管你是南阳人信阳人周口人驻马店洛阳人商丘人,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大款小贩大厨裁缝,统统都能揽进城市的怀抱,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当然,中国除了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功力太强,郑州有点吸不动外,广州、温州等地也都没问题。这些人刚来郑州有点蒙圈,过段时间就会如鱼得水。

郑州可能是中国最不排外的城市之一,语言又接近正宗普通话,相对容易懂,即是听不懂对方的“鸟语”,郑州人多会耐心的倾听,微笑的点头。

五千年的战火纷飞,七朝古都开封府皇城根下的熏陶洗礼,给郑州带来了处变不惊、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精神气质。

郑州城市的描写

3.烩面和胡辣汤

可能再没有比吃更能窥见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性格了。

“舌尖上的中国”,吃在中国,从吃看中国。

郑州地处中原,交通四通八达,食客天南海北,一方面是长江以北,地理范围上属于“北人”,多以面食为主,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什么人都有,粤菜湘菜川菜杭帮菜鄂菜应有尽有,高中低档齐全,酒店小吃排挡林立。

海底捞来郑州,谁说郑州人夏天不吃火锅?人气爆棚。沙县小吃遍地都是,陕西米皮四处可见,湖南牛肉面牛肉粉大受欢迎。

有时你不得不佩服郑州的吃,郑州真是一个超级“大胃王”。

而烩面和胡辣汤无疑是郑州本土的美食代表之作。郑州名副其实的可谓是“烩面之城”,满大街大大小小的烩面馆,既有好几层楼的高大上“烩面城”,又有只有几张桌子的小烩面馆,既有合记烩面这种传统烩面的代表,又有萧记三鲜烩面这种创新烩面的翘楚。

一到中午晚上,但凡是稍微有点名气、味道不错的烩面馆,你看看,人来人往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烩面之秘诀在于一个“烩原由网”字,羊肉汤要用大骨头熬上数个小时,兑水要适量,面要人工和面,筋道可口。一碗烩面端上来,热气腾腾,浮烟袅袅,肉香四溢,汤黄面白,羊肉漂浮,青菜点缀,海带豆腐丝穿插其中,真是还没吃就已经醉了。

烩面是郑州人中午喝晚上的最爱,胡辣汤早中晚都有人光顾,尤其是早上很多人都习惯把胡辣汤当做早餐。郑州也是一座“胡辣汤城”。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郑州的烩面及胡辣汤不够精致,不够档次,但这两种美食能够在郑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郑州人,包括在郑州工作和生活的外乡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八卦风水国学,儒释道法,国际争端国家大事,邻里纠纷张三李四王麻子,明星体育结婚分手,财经股票房价……郑州人好说“喷喷”,烩面馆就是“喷大天”的原由网绝佳舞台。再弄二辆二锅头,几个小菜,“喷爷”们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听客们大快朵颐津津有味。

郑州人好喷能喷,是不是受开封影响较大?郑州人好扎堆喜群居,呼朋唤友,是不是也和开封侠义遗风密不可分?

一碗烩面,烩出郑州多少“故事会”;人间万象,世间百态,恩怨情仇,苦辣酸甜,沉浮跌宕,分分合合。

郑州城市的描写

4.大气和匪气

郑州人性格:既大度又小气,既仗义又懦弱,既精明又糊涂,既通达又市侩,既热情又自私,既善良又狡黠,既蛮横又讲理。郑州人性格是中国人性格最典型的代表与折射、影像。

如果说郑州的历史就是“一部刀尖上的历史”,刀尖刀锋上滚饭吃的历史,大家可能都不会有任何疑义。

郑州和开封、洛阳都是中国历朝历代中,各方势力你杀过来我杀过去的历史,胜者王冠加冕,败者落荒而逃。真可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郑州城的人口聚拢,是以很少量的“土著”,加上开封府的迁徙,西郊大量原国有企业职工,数量巨大前赴后继的移民,都市村庄拆迁新加入的滚滚人流。

李佩甫的获奖作品《生命册》多少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们多少可以了解一下郑州人的性格。这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碰撞,这是乡村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交融。这是精英文化和痞子文化的共生,这是知识分子和商贾商人的共存。

郑州不优雅,但却比较有个性;正如郑州人一样,平民、朴实、亲切、糙砺、世故、血性、现实、豪爽、趋利、投机。

像姜文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笔者听郑州很多朋友讲一度在郑州西郊,真实上演的刀枪棍棒拳打脚踢血肉横飞青春发泄的一幕幕故事,比电影中远远发狠斗勇的多。

少林功夫、太极、梧桐、月季,这几种元素可能代表了郑州人的性格和城市文化、精神气质。

少林功夫“十三僧救唐王”路见不平一声吼,太极拳从焦作温县传到郑州深受喜爱,梧桐树高大挺拔伟岸正派,月季花淡雅自信与世无争,也许从多个角度呈现着郑州和郑州人的性格。

郑州既然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也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坐着火车到处跑的城市”。郑州人全国各地群世界各地去的多了,也见怪不怪了,自然骨子里就多出可一份大气,‘不就是那回事吗?’。

郑州人的匪气可以从郑州方言里看个究竟。“花狡——花椒,你花狡谁呢?”“黑唬——吓唬,你黑唬谁呢?”“和搅——掺和,没你啥事,你和搅个啥呢?”“孬孙——坏货,不是好人”“怼——整,收拾,张三再不听话找几个人怼他”“兴——性,行,牛,你兴啥哩兴?“货——人,李四那货就不是个东西”“臊气——倒霉,今天真臊气去吃烩面关门了”“信球八叉”……

郑州城市的描写

5.新郑州人

如果说北京的风格是“大气醇和”,上海的风格是“开阔雅致”,广州的风格是“生猛鲜活”,深圳的风格是“新锐活力”,成都的风格是“洒脱闲适”,那么郑州的风格是“包容万物”。

郑州说到底是一个“市”,市,买卖之所也。在商言商,郑州这一点和广州倒有点像,民风相对比较倾向于重财趋利。

郑州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很早在历史上就是以商埠存在。大城市建设无非是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埠、特区。“利”和“义”的博弈和共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如果讨论郑州的城市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讨论郑州人的性格和文化特征,这真是一个比较宏大而又有趣的话题,是一个白酒和茶道交融的话题,是一个凝聚力和扩散力并举的话题,是一个既封闭保守又开放兼容的话题。

“说曹操,曹操到”。我在郑州转眼间22年了,除了在大学校门3年,进入社会19年,试图解读郑州,解读郑州的城市文化,解读郑州人的城市性格,从这句谚语中是说“郑州地邪”到N多的道道,有时也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选题。

郑州是一个雅俗共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城市,是一个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面向广阔的黄淮平原的城市,是一个好说“中”也是中和、中性、中庸信奉过犹不及的城市。

这个城市已经有一大批城市精英脱颖而出,他们无一例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是从国外留学工作多年回到郑州,有的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待过。

他们目前在郑州创业、工作、生活,他们重视自我成长,他们重视孩子教育,他们喜欢艺术诗词,他们投资理财意识和技巧都很好,他们富裕而低调,这一批人可能是“新郑州人”。

郑州的城市性格在一代又一代的“郑州人”的集体刻画和临摹、写生中,正逐渐清晰起来,丰满起来,鲜明起来。

这不能说不是郑州的幸事,也是所有郑州人的幸事。

- END -

我们在分享这个城市,也在寻找和我们一起分享的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37401507@qq.com

电话:0371-67185327 56568038

郑州市委外宣办 市政府新闻办

编辑:王海萍

来源:换读(id:jiaohuanyuedu)

转载请尊重来源 注明出处

遇见郑州遇者,不期而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郑州城市的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760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