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看笋造句

雨后看笋造句

竹林深处。

雨后看笋造句

曲径通幽的川东大竹海。

——大竹县做大竹产业、重塑竹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王晓林 程一凡 文/图

中国人尤为爱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古往今来,以苏东坡、郑板桥为代表的文学家、书画家曾经如此依恋这种傲然挺拔的植物

四川是产竹大省,2018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支持mqHsAsb竹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竹产业资源质量,增加生态产品和竹浆、竹笋及系列竹制品有效供给,改善竹区生态环境、促进竹区经济增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原由网脱贫,推动四川由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转变。四川的竹产业发展迈入了新的春天。

消息传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大竹县作为以竹为名的川东渝北区域经济强县,如何在“竹”字上做好文章,擦亮地域文化品牌、致力于实现竹产业全面崛起?112万竹乡儿女翘首以待。

现状:以竹为名的川东绿竹之乡曾蜚声全国

在四川省东部的平行岭谷地带,在这里,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自西向东并肩而行,划下一个巨大的“川”字,形成了典型的褶皱山地。峰峦叠嶂的群山相互掩映,气候温润,土地丰沃,孕育出了得天独厚、一望无垠的竹海。唐武则天久视元年,此地因竹多竹大,命名大竹,始置县。——以竹为名、伴竹而生,素有“川东绿竹之乡”的大竹县由此而来。

大竹县竹资源富集——“问我大竹竹几何、根串七县、叶落九州”。据统计,全县共有白夹竹、楠竹、慈竹、斑竹等24个品种,竹林面积达39.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7.9%,竹林总蓄积量逾200万吨。

“曾经的川东竹海驰名川东蜚声全国。广安、重庆等地的游客都喜欢在节假日来到五峰山公园参观竹海,度暑消夏。”谈起记忆中的川东竹海,大竹人格外自豪。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铜锣山系,是一个以竹景观为主题,集森林生态景观、湖泊景观和佛教文化观光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达876公顷,在川、渝、鄂、陕四地的自然景区中,以竹林规模大、竹类品种多、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而著称。公园由竹海核心景区、蒲包山景区和百岛湖景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景区内有6000余亩成片竹林,目前可供观赏游玩的景点有三友园、幽情园、月宫桂、会峰楼、咏竹园等十多个。

为了让这个老牌景区重焕生机,近年来,大竹县完成了五峰山国家森林公 园 总 体 规 划(2012—2021)的修编、审核工作,先后引进和争取投入资金5亿多元。2015年,五峰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近三年来,五峰山森林公园年均游客量达原由网21.7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802万元。围绕五峰山核心区域,大竹县委、县政府还狠抓全县竹林基地建设,在合理优化竹林区域布局、品种结构、产业效益等方面,县财政投入资金7000万元用于竹林基地建设,建成以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竹海”生态旅游基地和蒲包乡、石桥铺镇等竹林示范基地乡镇6个;投资1000万元沿达渝高速大竹段,国道318、国道210线建成“绿色生态竹长廊”3条,里程达200公里。

破冰:农旅文融合发展 为竹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3月21日上午,在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秦王桃基地,桃花烂漫,游人如织。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如期而至,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大竹市民们共赴“桃花之约”。

“最近赏花的人特别多,客人都是提前预订,每天有四五千块钱的收入!”附近的“老龚农家乐”的主人龚开禄笑得合不拢嘴。一个村办的桃花节,门票卖了几十万元;一个兜售小吃的摊点,一天营业额过万元……在大竹,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效能让人尤为感叹。

近年来,为顺应大众旅游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大竹县依托山水生态、现代农业和文旅资源提出了加快建成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旅游业的生命在于特色,必须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全域旅游"理念,启动实施大竹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植入和再造//www.58yuanyou.com工程,以文化为引领高水平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塑造独具魅力的旅游主题和文化灵魂,推动大竹旅游走出大竹、走向西部。”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思路为竹产业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下一步,该县将积极培育以五峰山为核心的竹产业基地,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聘请专家联合编制《海明湖—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以竹产业为依托,加快五峰山公园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全力打造“大竹温泉竹海”森林康养和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2年建成10万亩竹旅游核心景区,发展竹工艺加工50家、森林人家30个、农家乐60家。

憧憬:聚合资源优势打造竹产业良好生态

在大竹县二郎乡,慈竹繁茂生长。这里的慈竹与别处不同:竹身大而结稀,结与结之间多逾二尺,最长者至公尺外,而且竹质韧性强而不脆,特适于编织竹席。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造就了一种誉满全国的手工竹制品——二郎竹席。

二郎竹席有卧席和枕席等,编织一般要经过伐竹、破竹、起篾、过匀刀、染色、煮篾、晾篾、编织等工序,常编织的传统图案有“滚龙抱柱”“二龙抢宝”“草内藏蛇”“喜鹊闹枝”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古锣钱等。二郎竹席质地细腻,光滑柔软,凉而不寒,温而不燥,色泽光洁,经久耐用,尤其图案美观清雅,颇富民间艺术特色。

二郎竹席编织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以前。初期,仅供自家使用,后被外地客商发现,被引销外地,当地编织竹席的人更加多了。《大竹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明清年间二郎桥通用竹疏而凉,发出千捆,行销省内外。早在清嘉庆时就成立了"二郎席子行"。//www.58yuanyou.com”曾经,二郎竹席编织迅猛发展,最高年量产达150余万床,销往全国十多个省份。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曾题词:“二郎竹席,誉满神州。”

然而,“低、小、散”的传统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把竹产业做大做强。随着岁月推移,老手艺渐渐失传,新工艺没有企业介入进行整合开发,二郎竹席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二郎竹席的兴衰让大竹县的决策者扼腕叹息。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育壮大竹产业生态,推动竹产业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民转变。”为了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构建新型竹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大竹县提出了竹产业“1134”工程——“1”即竹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第二个“1”即建设10万亩核心竹景区,“3”即年加工竹材30万吨,“4”即巩固40万亩优质竹产业基地,全面推动大竹县由竹资源大县向竹经济强县转变。力争到2022年,将大竹县建成全省竹业重点县,竹林基地稳定在40万亩,现代竹林基地30万亩,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和品牌覆盖率均超过70%,建成竹旅游核心区10万亩,竹旅游康养达到300万人次,竹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以上,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雨后看笋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723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