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 从长白山天池奔腾落下的长白山大瀑布,孕育了东北的另一条母亲河:松花江。摄影/走遍东北亚

因为松花江

松花江描写

大山大河

东北总让人想起严寒和冰雪,但2.5亿年前的东北,其实“炙热”无比。

松花江描写

▲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出生于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东北独有的萧瑟气氛,是文学家诗人的一种养料。摄影/项玥

中生代时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挤压形成火山,地质运动剧烈。炙热的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地质学上叫做裂隙式溢出),冷却后凝固为玄武岩,让原就高耸的火山更为巍峨,也填平了起伏不平的谷地,形成了大片平原

数亿年的火山地质活动,塑造了如今的东北地貌。广袤的东北平原,周围环绕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松花江描写

▲ 车轮将雪压实,这样的路走起来很滑很费力,这样的气氛让人想起了东北作家双雪涛的作品——《平原上的摩西》。摄影/叶瀚璋

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休眠火山,前几千万年的火山喷发,熔岩和火山碎屑堆积覆盖成了巨大的火山锥体,冷却后的岩浆则凝固堵塞了火山通道,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盆”。它存储了大气降水、冰川时代的遗留和地下水,汇集为如今的天池。

松花江描写

▲ 东北屋脊长白山秋色,海拔1100-1300米,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300-1700米,针叶林/暗针叶林;海拔1750-1850米,针阔叶混交林(岳桦与针叶过渡带);海拔1850-2100米,岳桦林;海拔2100一2500米,苔原;海拔2500-2600米,荒漠。摄影/走遍东北亚

松花江描写

▲ 冬季晨曦中远眺吉林长白山。 摄影/走遍东北亚

大多数湖泊都在洼地,长白山却拥有有一个天上的大湖。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水深373米,面积9.82平方公里,蓄水量足足有20亿立方。数字可能有些枯燥,但站在天池边上,目之所及的都是广袤池水,恍然间会忘记自己正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

松花江描写

▲ 近看长白山天池。摄影/走遍东北亚

天池在长白山北侧天文峰和龙门峰中间的缺口流淌而下,形成了西流松花江,再加上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的嫩江,在松原汇成了真正的松花江主流。

其实松花江的名字并非指两岸的松林和野花,当然跟松花蛋也没啥关系;它最初被满族人称为“天河”,汉语读作“松阿里乌拉”,传来传去就简化为了松花江BlbgcqCXg

松花江描写

▲ 2018年松花江旱季-哈尔滨呼兰区段,露出了浅滩。摄影/全www.58yuanyou.com思明

大山孕育了大河,平原则让它一往无前。2亿年前,松花江和辽河等河流曾汇集成一个湖泊,比青海湖还要巨大;大约10万年前,大湖中心地壳隆起,湖水沿着江河流走,在平原上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湿地和泡沼,也就是东北人说的“泡子”。

现在,松花江流域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长江和黄河的中国第三大河。她和大大小小的支流:嫩江、牡丹江、伊通河、汤旺河、呼兰河……流经东北70%的土地,包括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佳木斯等等。可以说,正是松花江孕育了东北

松花江描写

▲ 松花江旁的吉林市。图/视觉中国

迟子建说,她最爱的哈尔滨,就是“一条松花江穿城而过,把整个城市带得活了起来”。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 哈尔滨全景以及流经的松花江。摄影/全思明BlbgcqCXg

松花江描写

白山黑水

都说青山绿水,在东北我们却都说是白山黑水

白山自然指长白山了;黑水可指黑龙江,但东北的许多河流也都呈现着微微的黑色,比如来自大兴安岭的嫩江,从密林和草原中流下,带了些泥土和落叶、草根等形成的腐殖质,让河水变得黝黑

松花江描写

▲ 长白山的雾凇,是东北冬季的风物诗。摄影/走遍东北亚

20年前,赵本山在著名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出演东北老大爷“黑土”。东北确实遍布黑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松花江流域生长着厚厚的草原,一年又一年,野草生长死去所剩下的有机物,因寒冷分解缓慢堆积了大量的腐殖质,与黏土一起形成了厚厚的黑土层。黑土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营养要比普通的红、黄土地高上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松花江描写

▲ 白山黑水是东北。图/视觉中国

遍布的河流,再加上黑土和地表黏重的第四纪沉积物,让水难以下渗,虽然东北降雨不多,却有着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夏秋时节,东北的森林沼泽像油画般美丽,水草丰茂,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生活着白鹤、毛腿渔鸮、紫貂、驼鹿、狼獾等珍稀鸟兽。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 图1-养殖东北虎,野生东北虎早已难觅踪迹。图/视觉中国;图2-火山岩中栖息的东北鼠兔,是迷人的东北萌物。摄影/走遍东北亚;图3-呆萌的狍子。摄影/王昭博;图4-中华秋沙鸭,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东北候鸟中的代表物种,栖息于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的溪流之中。摄影/走遍东北亚;图5-丹顶鹤。摄影/叶瀚璋;图6-长白山脚下的林蛙。摄影/走遍东北亚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 图1-侧金盏,东北典型的早春“短命”植物,开在潮湿的林下;图2-长白山罂粟;图3-被雨水淋得惨兮兮的高山瞿麦;图4-树桩上长出了蘑菇;图5-匙盖假花耳;图6-仙女越桔,典型的湿地物种。摄影/彭鹏

尤其是松花江流经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湿地湖沼成群、水草鱼虾丰美,在候鸟眼中是绝佳的休息驿站。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鸟类,多选择在这里栖息觅食;比如我们熟悉的丹顶鹤,大都选择在东北湿地里繁衍后代。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都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其实东北也不遑多让。除了榛蘑、木耳和松子,“人是铁饭是钢”,东北出产了更多优质的主食。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在《栽培植物的起源和传播》里写,大豆驯化种植就发源自中国东北。

松花江描写

▲ 黑龙江铁力的秋季稻田。摄影/全思明

东北有着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稻田,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夏季日照更是长达16个小时。虽然东北冬季长达7个月,但寒冷反而让病菌虫害都难以越冬,土地得以休养。富饶的黑土地上种植着梗稻,支链淀粉含量高、嚼起来口感软糯。东北大米,格外香甜好吃。

松花江描写

▲ 滨绥线是昔日的中东铁路东段,铁道沿线散布着充满异域感的俄式建筑。俄国小房子的不远处,是成熟的东北大米。摄影/走遍东北亚

松花江描写

▲ 俄式铁路桥下,开始浇灌木耳种植地。摄影/走遍东北亚

经过数十年开垦,现在的东北是个大粮仓,装着大米、玉米、大豆等中国约1/3的口粮。

但土地开垦又影响了生态,现在东北湿地只剩1/3,在这里生活的青头潜鸭原本数量庞大,但现已不足1000只,成了极危动物。而黑头白鹮、朱鹮的消失,也被认为与湿地大量减少有关。

松花江描写

▲ 三江平原湿地。摄影/彭鹏

怎么同时让人和鸟类都吃饱?这是个问题。

松花江描写

一条松花江,半部中国变迁史

一道山海关隔开了中原和东北,再加上“开发北大荒”“闯关东”的说法太深入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东北以前是片落后的蛮荒之地。

松花江描写

▲ 哈尔滨松花江面。摄影/卢文

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松花江流域生活。新石器时代的东北存在着红山文化;商周时期,在松花江流域生活的肃慎部落已与中原有所联系;松嫩平原地区几乎跟中原同时进入了青铜时代

松花江描写

▲ 哈尔滨松花江面。摄影/卢文

现在,东北的几个少数民族被认为是肃慎部落的后代,比如过去生活在大兴安岭一代,一年四季都游猎在茫茫林海间的鄂伦春人;还有居住在松花江边,以渔猎为生,服饰、被褥都用鱼皮、兽皮制成的赫哲族人。现在东北的少数民族多过上了定居生活,只一些民俗保留了下来。

松花江描写

▲ 赫哲族鱼皮部落赫哲萨满舞。图/视觉中国

公元439年,生活在嫩江流域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交融。此后,鲜卑、契丹、女真、蒙古,东北游牧民族一次次入主中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松花江描写

▲ 鄂温克族与驯鹿。图/Sergei Shirokogoroff.com

1644年,顺治从盛京(今沈阳)迁都北京、入关执政,也带走了将近90万人口。原本就地广人稀的东北只剩下约22万人,一时间更是门可罗雀。于是,近300年的“闯关东”移民大潮开始了

原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流民,顺水而行,看哪块地肥、哪片林子茂盛,找个空房子就住下了,可能比我们现在搬个家也难不了不多少。一传十十传百,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苏家屯”“十间房”“两家子”,都是汉族移民们随意起的名字。到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人口已超过3000万。

松花江描写

▲ 冬泳。摄影/王昭博

松花江描写

▲ 冬日街头的冰糖葫芦。摄影/项玥

松花江以北的地区地产丰富,当漫长的冬天到来时,过去东北人习惯于“猫冬”,一整个冬天什么都不干,只吃喝玩乐。

闯关东来的人多经历过天灾人祸,吃苦耐劳。本来满清统治的东北农作物单一、生产力低下,流民进入东北后辛苦劳作,开垦了大片荒地,种植了大豆、小麦、水稻,还建起了工厂。

今天我们要去东北,已经不用再说“闯关东”了。但回看历史,这几千万人口的大迁移,塑造了后来的东北性格

松花江描写

松花江描写

▲ 冬捕。摄影/王昭博

满清至民国时www.58yuanyou.com期,大量欧洲人、犹太人、俄国人、日本人,或因为战乱避难、或不怀好意,进入东北生活。“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东北陷落。但杨靖宇等创建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仍在松花江畔顽强抗战。

那首著名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很多人可能听过这句描写富饶东北的歌词;其实后面紧接着的是“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同时期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讲述的也是这段悲惨的历史。

松花江描写

▲ 长春清末伪皇宫。图/视觉中国

松花江描写

▲ 沈阳故宫,满族文化代表。图/《生活月刊》

近百年过去了,移民、战乱、光荣与伤痛都已成往事。松花江流淌而过的黑土地,已经成为如今各具特色的城市,沈阳故宫、长春伪满皇宫、哈尔滨街头的俄式建筑,时光荏苒,现在的东北街头,还能看到这些特殊历史进程留下的烙印。

松花江描写

▲ 哈尔滨中央大街,夏季也是这里的旅游旺季。摄影/走遍东北亚

现在的东北人对松花江的回忆大抵是美好的。冬天时,冰面广阔,成人小孩都在这里溜冰、乘着爬犁在冰上滑动;大块冰被开凿用作冰雕;氤氲的雾气,则附在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凝结成雾凇。

春天时分,冰面消融,松花江奔涌着哗哗东去。

松花江描写

▲ 松花江呼兰区段初冬冰封状态。摄影/全思明

“春天到了,突然落了十天大雨,松花江复活起来,浪头滚滚,渔户们又摇船撒网,江上又听见李鲤姑娘的歌声。”——《林海雪原》

松花江描写

▲ 秋日的长白山区,波浪状的公路在山间起伏。摄影/走遍东北亚

作者丨苏小七

图编 | 袁千禧

封图 | 全思明

转自:徒步中国

如果出去玩,拍照后记得用【微信相框】

“微信相框,可以实时传送照片到相框里。

当你出来玩,可以给家人送一台微信相框。

用手机实时就可以传照片给家人!

这样,远方的家人也可以经常知道你过的怎么样!

对他们来说,只要你玩的开心,他原由网们就很开心!

想要了解【微信相框】,可关注:相框中心

松花江描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松花江描写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535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