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第二季 八婺寻踪

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广旅游局 金华日报社

编者按

“金华山水天下希”,钟灵毓秀的金华孕育了奇山秀水,也孕育了昌盛文脉。不论是沈约眼中的“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还是崔颢感怀的“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不论是李白醉酒当歌吟出的“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还是司马光送友人到金华任职时写下的“煜炝屏星驾,迢遥婺女区”,无不寄托着一代代文人墨客对金华山水的赞誉和向往。

探八婺美景,寻诗路遗踪。今天,“千年文脉 诗路金华”第二季“八婺寻踪”正式推出。第二季报道的重点是景,共20期,在近两个月时间里,记者将根据金华诗路文化带“兰江—金华江—东阳江”核心轴及北线、东线、南线的空间布局,重点探访分布在浙中山水间的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古寺、古道、名山秀水等与诗歌有关的历史遗存,深入挖掘诗歌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3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播撒希望的季节。让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一起走进诗歌,走进历史,去发现八婺大地的烂漫春色,去追//www.58yuanyou.com寻传承千年的诗路文脉!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山:巍巍云霞里 高顶出风烟

记者 夏斌婷 文/摄(除署名外)

东白山位于东阳市虎鹿镇北部,与诸暨市、嵊州市相连。因山上多白色巨石,故文献中称之“白石山”或“太白山”。而东阳境内的太白山朝向西面,故名“东白山”,与西南的西白山相峙。

民国三年(1914)重印的道光《东阳县志》写道:“东白山在县东北,《抱朴子》谓其泰华齐名。一名太白峰,连跨三邑,绝高者为太白,次为小白(小白即西白),面东者为西白,面西者为东白”。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峰顶 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浙东高雄东白山,连岩崔嵬,吐云含景,向为浙东名山,志士隐居之所。东白山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文歌咏,专著碑记、游记,如宋代张志行《东白禅林院碑记》、明代王乾章《东白山行题画》、清代斯文德《游东白山记》。

东白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盛产名茶春芽及枸杞、茯苓、香榧等中草药。

主峰太白峰海拔1194.6米,主峰南侧与虎峰、鹿峰相峙,且有石臼,人称“玉女泉”。

东白山是户外爱好者的打卡地,烧烤野炊、篝火跳舞,好不热闹。每到周末,游人来天池露营地,到山顶观日出,帐篷就有几千顶,如繁星点缀着东白山。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山上住 佛道两家修

东白山,浙江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滥觞于会稽的象征。光绪《诸暨县志》载:“东白山,在县东九十里,绵亘开化、孝义二乡。《名胜志》云‘一名太白山,一名太平山,又名岑山’。”

虎鹿镇白溪村、《虎鹿镇志》主编朱志祥介绍,早在东晋时期,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中将太白山列为全国名山,认为“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宋代禇伯玉也曾在此建观修道,是道家重要求仙之所。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日出 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这些人在东白山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如《剡录》中所言:“山峻极崔嵬,吐云纳景,赵广信升仙处也。双石笋对立如阙,有广信丹井,水洌于冰,在山之阳。瀑泉怒飞,清波岩谷,悬下三十余丈,称瀑布岭。”又如宋人所撰《旧经》所言:“石笋上有天柱峰;有锯石岩,石方削十余丈,直裂如锯;又有叠石岩,石叠如屋,容数百人。”更有孔灵符《会稽记》云:“岩际有蜜房,采蜜者以葛藤连结,然后得至。”

东白山既是道家福地,也是佛家圣地,大量僧人在此修行,道一和尚就sFLMwgL是其中之一。据《文苑英华》载:“道一,释名法仑,杭州余杭县龙泉寺僧。”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据诸暨学者黄锡云研究,道一和尚曾在东白山修行,和当时名流交往密切,据传王维还专程来东白山向他请教佛理。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在吴越漫游”,于是就有了这首《投道一师兰若宿(一作宿道一上方院)》: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一作云)烟。

梵流诸壑(一作涧)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一作露)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暂留宿,服事www.58yuanyou.com将穷年。

这首诗就是王维住宿东白山的记载。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美景奇观引人叹 文人志士多歌咏

上东白山的路有很多条,从诸暨的廖宅上山之路还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未过度开发时的模样。四个小时的上山路,有几处小亭,还有一处山涧清泉可供直饮,一处客栈供歇息、方便、打尖,另有芦花、野草、藤蔓对你脖颈、脚踝、手臂挠个痒痒,或突然斜出阻挠去路。日落前须马不停蹄地赶路,别有一番爬山的野趣。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山属会稽山脉。其地质构成以中生代(距今23000万年前至6700万年前)陆相火山岩系为主,奇形怪状的孤岩寡石突兀而起者众多。”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曹刚平说,按现代科学认知分析,山中多是中生代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岩石,经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风吹雨淋,泥沙流失,岩石露出地表,遂成各种奇观。

东白山的独特地貌造就了高山湿地、高山草甸、高山茶园、高山香榧、高山天池的五高奇观及云海、日出、雪景、雾淞等气象景观。登上太白峰,使人顿生一览众山小、天涯咫尺近之感。一年四季,白昼夜晚,阴晴雨雪,景色迥异,各具情趣。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云海 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雾来啦,一望无际一片,荷兰风车变成若隐若现的剪影图片;雾散的晴天,晨观日出晚看霞,风光无限。在天高云淡之际,此乃观日出最佳之处,一团火球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环视四周,百里半径以原由网内,景物尽收眼底:一片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溪流纵横,如织如绣;城市乡村如明珠、玉石镶嵌在绿色绒毯之中;茶园、果林、稻菽犹似大海的绿波……百赏不厌,变化万千,使人目不暇接。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雪景 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晚间可看到大小数十个城镇,灯光明亮,似繁星闪烁。雨天,则四周一片云海,人若天马行空,感受腾云驾雾之乐。大雪封山时,则可见一片白雪皑皑之中镶嵌着无数绿色宝珠,使人心旷神怡……

此间美景,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在光绪《诸暨县志》中载有唐代诗人的《送清彻游太白山》一诗:

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

若履浮云上,须看积翠南。

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

此境堪长往,尘中事可谙。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山茶场。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七仙女的传说 成就“爱情圣地”美誉

在东白山,还流传着七仙女的传说,朱志祥就是这些传说的收集者。他保存的清光绪年间续修的《玉溪朱氏宗谱》载:“东白山乃永宁(古时县名)名山也。七夕时,仙姑尝沐首于其巅……怪石百千,星罗棋布,或仿佛狮象,或逼肖神人,遥望而风生两腋,从游者皆瞠乎其后矣。怠至弃杖匡坐,徘徊良久,既疑聚石谈经之处,翻讶叱羊成石之场。稍上仙女洗头盘,鼎足而列。”

民间相传太白峰旁的仙女湖是仙姑沐浴处。而《玉溪朱氏宗谱》还记载了两首诗,分别是清代沈学勤的《咏仙女亭》、李越的《玉溪八景》,里面均提到了“仙女亭”。仙女亭在东白山脚下,今已不存,但在东白山区,流传着七仙女下凡时在仙女亭中休息,并与牛郎第一次见面的动人传说。

宗谱中还记载着清代诗人斯文德的诗《游东白山》以及吴光镐《咏太白山》,里面都提到了“仙姬沐发”“仙姬胜迹”。

如今,太白峰有座仙姑庙,供有7尊木雕七仙女神像。1998年12月,这里被公布为东阳市文物保护点。其建筑形式类似于拱桥,其凿石为基、砌石为墙、拱石为顶,亦称“无梁殿”,在寺观庙宇中实属罕见。

每年七夕,青年男女不约而同来到东白山祈求爱情。美丽而浪漫的七仙女成了东白山区最闻名遐迩的“月老”,东白山七夕庙会俨然成了东阳、义乌、诸暨、嵊州等周边县市的民间相亲大会。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东白峰顶 东阳东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供图

为加快东白山的开发建设,东阳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10月批准设立了东白山生态旅游区。2014年12月,东白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46.3平方公里,包含白溪、西桓、大潦3个行政村和国营东白山茶场,为省内首个高山台地型省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度,东白山度假区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其中仅七夕庙会期间接待游客达4万余人次。

东白山借助当前的道教文化、七夕文化、香榧文化和茶文化,与爱情婚庆、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等产业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东白山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代表诗作】

题东白山啸猿亭

宋释仲皎

放意在林表,飘然更自由。

挂烟群木冷,啼月一山秋。

袅袅清风里,凄凄碧涧头。

三声融妙听,行客若为愁。

《游东白山》

清斯文德

巍巍上接玉云原由网头,

俯视千峰土一坯。

仙爱名山尝沐发,

神堆怪石似添筹。

人情冷暧都除却,

天气清明特淹留。

自愧无才难作赋,

归来秉笔志初游。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雅婷

微信号:whjhwx

长按关注我们☞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七仙女腾云驾雾下一句是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502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