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时上一句

不拘于时上一句

《孔子圣迹图》(局部)

焦秉贞(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生乎吾前(3),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 !

(1) [古之学者]三句:古时求学的人务必要有老师。老师就是用来传承对“道”的理解、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 道:天地万物生成运行的道理,此处指儒家的根本看法。受业:即授业。

(2) [惑而不求师]二句:如果产生了困惑还不向老师求教,那就会一直处在困惑的状态,而最终得不到解决。

(3) 乎:同“于”。

(4) [吾师道也]六句:我的老师是“道”,为什么要知道老师的出生比我早还是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也无论年纪大小,凡是有“道”的地方,就有我的老师。也有把“师”理解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即“我以道为师”。

(5) [师道]二句:随师求学的做法失传已久,想要人不产生困惑,真是太难了。 师道:求师问学之道。 道,这里指做法或方法。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

(6) [古之圣人]六句:古代的圣人远超出常人,还要从师求教,而现在的人,水平远低于圣人,却耻于向老师学习。这里的“出”与“下”互为反义词,即“超过”和“低于”的意思。

(7) [爱其子]五句:爱自己的孩子,就挑选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求师为耻,真是糊涂啊! 身:自身。 耻师:即上一段中的“耻学于师”,也就是以求师为耻。

(8) [句读]六句:一方面不通晓句读而向老师学习,另一方面有了不能解决的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求师问学,大的方面反而忽略了,我看不出他哪儿是明智的。 句读(du):为文章断句。古人读书作文,凡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元曰“句”,句中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从句读开始。 不:同“否”。 遗:忽视、忽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9)。”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1)。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2)。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4)。

(9) [位卑]二句:以地位低的人为师,便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又近乎谄媚了。

(10) 百工: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 不齿:不屑于与他们序齿,也就是以与他们同列为耻。 齿,指依照年龄大小排序。

(11) [圣人]二句: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就曾以郯(tn)子、苌(chng)弘、师襄、老聃为师。老聃即老子。据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问官名于郯子,并且随师襄学琴。

(12) [是故]五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领悟“道”的时间有早有晚,学puVphQ业和技艺各有专长,如此而已。www.58yuanyou.com

(13) [李氏子蟠]七句:李蟠(pn),十七岁,喜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已通习,不拘于时俗,向我请教。 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puVphQ风气的约束。 六艺:这里指六经,即《诗》《 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14) 嘉:嘉许、赞扬。 贻:赠、给。

商伟串讲

不拘于时上一句

不拘于时上一句

不拘于时上一句

韩愈

(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商伟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

韩愈(768—824),字退之原由网,自称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自唐初以下,反感六朝以来的骈文而主张复古者,已大有人在,然而直到韩愈振臂一呼,群起响应,局面才得到了明显改观。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希望通过古文的写作来表述儒家的思想,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但仅仅依照儒家的观念来理解韩愈的古文,还远远不够。他的古文取法于先秦时期的孟子和庄子,而又博取众家之长,往往以气势取胜,汪洋恣肆,摧枯拉朽。他在行文之中,喜欢打破骈偶的对称句式,尤其好用长句,有时一句竟长达五十余字。可想而知,对于当时习惯了骈文精致风格的读者来说,原由网韩愈的古文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说”是一种文体,多用于议论,《师说》的主旨就是论述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及其原则、态度和方法。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自己的学生李蟠的,一开篇就说古代的学者都有所师从,但他心目中的老师并不只是教人识文断句而已,而是承担了“传道”“受业”和“解惑”的使命。这是韩愈的主要观点,不过他又说,从前的圣人未必只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而且老师也未必就比学生强,只不过每个人悟道的先后有所不同,而且学业和技艺各有专长罢了。他宣称,哪儿有“道”,哪儿就有我的老师,因为求师是为了学“道”。读罢全文,我们就会发现韩愈的说法并不简单,应该细心体会才好。

《给孩子的古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不拘于时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494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