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趋舜步的上一句

《尚书》是五经之一,历来为儒家奉为圣书,其首篇《尧典》虞书尧典第一

《论语》尧曰: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下至孔子,所中者都为百姓的吃饭、丧葬和祭祀,而将罪过多揽在自己身上,这便是三代之治,是贤明和天下为公的时代。宽厚、诚信、勤敏和秉公,可见是多么重要。数千年以后的今天,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一地步,有多少人能如当时的王者?

《尧曰》阅读后,感慨良多,我愿执政者阅读它。

【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尧说:“唉,你舜啊,天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老老实实地掌握好那中道吧。如果天下百姓都陷于穷困,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结了。”

舜在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这样对禹说。

(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公牛来祭祀,明白地告于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自己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罪责都在我一人身上。”

周得到上天的厚赐,善人于是多起来。(武王)说:“纵然有至亲,不如有仁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

(孔子说:)认真整顿衡器量器,周密地制定法度,重新修立已废弃的官职,天下四方的政令就通行了。复兴已灭亡的国家,接续已断绝了的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

孔子还总原由网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尧曰》)所重视的是三件事:百姓的吃饭、丧葬、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秉公就能使人高兴。

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

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只有这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尧趋舜步的上一句《尚书》是五经之一,历来为儒家奉为圣书,其首篇《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译文】 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原由网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译文】 (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译文】 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 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 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 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

【译文】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 人们都说:“啊!鲧吧。”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译文】 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 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 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译文】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译文】 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 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译文】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 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www.58yuanyou.com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译文】 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 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译文】 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提的建议一定可以成功,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

《尚书》第02章 虞书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译文】原由网 查考往事.舜帝名叫重华,与尧帝合志。他有深远的智慧,而又文明、温恭、诚实。他的潜德上传被朝廷知道后,尧帝于是授给了官位。舜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又考察你的言论,你提的建议一定可以成功,已经三年了,你登上帝位吧!”

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译文】 舜要让给有德的人,不肯继承。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他观察了北斗七星,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

【译文】 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达泰山,举行了柴祭。对于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活羊羔、活雁、死野鸡,分别作为诸侯、卿大夫和士朝见时的贡物。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达南岳,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达西岳,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所行的礼节同在西岳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译文】 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普遍地使他们报告政务,然后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物作为酬劳。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舜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舜又在器物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为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们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乐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

明年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啊,十二州的君长!”

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帝说:“生产民食,必须依时!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近处的臣民,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这样,边远的外族都会服从。”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

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够奋发努力,以光大先帝的事业,使居百揆(ku)之官辅佐政呢?”大家都说:“伯禹可做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舜说:“是啊!禹,你治理水土很有功绩,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并叩头,并且谦逊地让稷(j)、契和皋(o)陶担任这项职务。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

帝曰:“俞,汝往哉!”

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要注意宽厚。”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舜帝说:“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都说:“垂啊!”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舜帝说:“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呢?”都说:“益啊!”舜帝说:“好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和熊罴。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礼呢?”都说:“伯夷!”舜帝说:“好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正直、清明。”伯夷跪拜叩头,让给夔和龙。

帝曰:“夔ku!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舜帝说:“好啦,去吧!要谨慎啊!”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依着音乐舞蹈起来。”

帝曰:“龙,朕塈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舜说:“龙啊!我非常讨厌那些讲坏话的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用一些邪说和暴行来使我的民众震惊。现在,我任命你做纳言之官,不论早晚都要传达我的命令,并且要及时转达下情,你一定要讲究诚信呀。”

舜帝说:“龙!我厌恶谗毁的言论和贪残的行为,会使我的民众震惊。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转告下面的意见,应当真实!”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帝舜说:“啊!你们这二十二位负责的官员,要谨慎呀!要时时辅助着完成这顺应天意的事业,创立丰功伟绩。”按照帝舜的规定,每隔三年要对官员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之后,便将昏庸的官员罢免,并将贤明的官员提升。于是一切功业都振兴起来了,并且把三苗流放于别的地方。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世。

【汩作 九共 槀饫】

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槀饫》。

《尚书》是五经之一,历来为儒家奉为圣书,其首篇《尧典》虞书舜典第二

在虞舜低贱不知名的时候,帝尧听说他聪慧明智,帝尧准备让大舜嗣位。一次又一次用各种困难考验检验他。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舜典》。

考察古代历史,舜帝名叫重华,他的光辉与帝尧一样。智慧明鉴,温柔诚实。德行远播,帝尧书也有所听闻,于是让他治理国家。先使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谨慎地教导臣民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臣民都能听从这种教导而不违背。然后又让舜总理政务百官,百官都能服从命令,使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尧又让舜到都城的四门去招待宾客,于是四方诸侯前来的宾客都对舜肃然起敬;尧派舜进入山麓中的大森林,舜能够受烈风雷雨的考验而在大森林中不迷失方向。尧说:“来吧!舜啊。你谋事周到,提的意见也十分正确,经过三年考验。你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你现在可以登上天子的大位了。”舜谦让有德之人,自己不肯继承帝位。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位典礼。舜代尧接受了天子的大命。舜继位后,便考察了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列举了七项政事。于是把继位之事报告给上帝,又精心诚意地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随后聚敛了诸侯的五种信圭,择定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信圭颁发给他们。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命令把常用的刑罚的形状画在器物上,使人民有所儆戒。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表示宽大。庶人做官而又有俸禄者,犯了过错,罚以鞭刑。掌管教化的人,使用刑罚时,则用扑刑,犯了过错可以出金赎罪。如果犯了小错,或过错虽大,只是偶一为之,可以赦免;如果犯的罪较大而又不知悔改,就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谨慎呀!谨慎呀!在使用刑罚时,可要慎之又慎啊!”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pn)兜(du)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鳏(un)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认为非常恰当。

舜辅佐尧处理政务过了二十八年,尧逝世。百官和人民好像死去父母一样悲痛,在三年中,全国上下停止奏乐一片宁静。守丧三年以后的正月初一,舜到了文祖庙,和四方诸侯之长共商国家大事,开明堂的四门,明察四方政务,倾听四方意见。“唉,十二州的长官呀!”舜叹息着说,“只有衣食才是人民的根本啊!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周围的臣民,并顺从他们的意志去处理政务。德行厚,才能取信于人,才能使政务达到至善的地步;拒绝使用那些花言巧语的人,边远地方的民族,才能都对你表示臣服。”

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够奋发努力,以光大先帝的事业,使居百揆(ku)之官辅佐政呢?”大家都说:“伯禹可做司空。”帝舜说:“是啊!禹,你治理水土很有功绩,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并叩头,并且谦逊地让稷(j)、契和皋(o)陶担任这项职务。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

帝舜说:“弃啊!现在众民苦于没有饭吃,你担任后稷这项职务,带领人民种植庄稼吧。”

帝舜说:“契啊!现在人民很不友好,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不能恭顺。你担任司徒这个官职,对他们推行五品之教,推行这些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宽厚的原则。”

帝舜说:“皋陶啊!外族部落经常来侵犯我们,他们在我国境内到处为非作歹,抢夺人民的财产。望你担任狱官的首领,能根据犯人罪行的大小使用五种刑罚。罪大者,便带到原野上行刑;罪轻者,可分别带到市、朝内行刑。把他们的罪行告示出来,使人有所儆戒;或者为了表示宽大,也可以用流放来代替。流放也要根据罪行大小分为五种,把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可在九州之外,四海之内,并分作三等以区别其远近。只有明察案情,处理得当,人民才会信服啊!”

舜说:“谁善于担任百工这项职务?”大家都说:“还是让垂来担任吧!”舜说:“好吧!垂啊,你来担任百工的职务吧。”垂行礼拜谢,并表示谦让于殳、斨和伯与来担任这项职务。舜说:“好吧!让他们也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

舜说:“谁能替我管理山林川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让益来担任这项职务吧!”舜说:“好吧!益啊,你来担任我的虞官吧。”益叩头拜谢,并谦虚地表示要把这项职务让给朱虎、熊罴(p)。舜说:“好吧!让他们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

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替我主持三礼?”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好吧!伯夷啊,你来担任秩宗的职务吧!一早一晚都要恭敬地去祭祀鬼神,祭祀时的陈词,要正直而清明。”伯夷叩头拜谢,谦逊地要把这项职务让给夔和龙。舜说:“好吧!还是由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一定要恭敬啊!”

舜说:“夔(ku)啊!命令你主持乐官,去教导那些年轻人,要让他们成长得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性情刚正而不盛气凌人,态度温和而不傲慢。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唱歌的声音既要根据思想感情,也要符合音律。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和谐地演奏,不要弄乱了相互间的顺序,让神人听了都感到快乐和谐。”夔说:“好啊!让我们轻敲着石罄,奏起音乐来,让那些无知无识的群兽都感动得跳起舞来吧!”

帝舜说:“龙啊!我非常讨厌那些讲坏话的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用一些邪说和暴行来使我的民众震惊。现在,我任命你做纳言之官,不论早晚都要传达我的命令,并且要及时转达下情,你一定要讲究诚信呀。”

帝舜说:“啊!你们这二十二位负责的官员,要谨慎呀!要时时辅助着完成这顺应天意的事业,创立丰功伟绩。”按照帝舜的规定,每隔三年要对官员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之后,便将昏庸的官员罢免,并将贤明的官员提升。于是一切功业都振兴起来了,并且把三苗流放于别的地方。

舜三十岁那年被尧召用,在官位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后来巡行视察时,登上了衡山,并在那里去世。

尧趋舜步的上一句

尧趋舜步的上一句

《尚书》是五经之一,历来为儒家奉为圣书,其首篇《尧典》,因标榜尧、舜选贤禅让、任德使能、教化天下的德政故事,因此更受历代读书人的推崇,其中所记故事也历来被视为唐、虞盛世的真实史实。

《尚书》列儒家五经,其中的首篇,即虞书《尧典》,并非像同书中《周书》诸诰、诸谟那样可能源自原始的朝廷典章文献,实为春秋战国之交的儒家知识分子根据他们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理想所编造的“古史”,由于这一篇被作为《尚书》这部“上古之书”的开篇,因此,可以将它视为春秋战国之交儒家历史编纂学中的“创世记”。正如《史记五帝本纪》只能视为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受到了黄老学派和儒家学派双重影响的华夏历史“创世记”一样。

按照《尧典》的叙事顺序,对其中的各环节与创世神话的构成一一对比分析,以呈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1.尧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东、南、西、北四方,各司春、夏、秋、冬四时,钦顺昊天,敬守民时。

——四方和四时,这是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环节,而时间和空间又是世界的基本秩序,因此,这一节实谓天地秩序的建立,亦即宇宙的开辟。

2.不知因为何故,尧的世界突然洪水泛滥,“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四岳先后向尧推举共工和鲧治水,均以失败告终。

——这是创世神话中典型的环节,即洪水毁灭世界。

3.洪水未平,四岳向尧推举出自民间的舜。尧对舜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如“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之类,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作贴身考察。

——在神话中,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要出世,首先是要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考验的,而尧下嫁二女于舜并出各种难题对舜进行考验的故事,又隐隐可见民间故事中常见的天女下嫁母题和难题求婚母题的影子(参见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创世神话中的二度创世之神也往往首先要经受一系列艰苦的考验,以证明他在道德上或能力上能够胜任这一重造天地的重任(如《吉尔伽美什》中的马杜克,《旧约全书》中的诺亚。)

4.舜通过考验,选吉日良辰,承受大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而舜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巡守四岳,每至一岳,即“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在《失落的天书》一书中指出,舜巡守一段,与前述羲和观象授时一段相比,尽管乍看之下在字面上大相径庭,但两者在结构和内涵上却如出一辙:羲和分别在四时分赴四方,舜也分别在四时分赴四方;羲和的任务是观象授时,舜之巡守,所做的主要的事情,其实也是观象授时:“肆觐东后”是观察太阳(“东后”不是东方诸侯,而是东君,亦即太阳),据其方位以确定时节;观察太阳的方位需要根据地面参照物,上一句“望秩于山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观察太阳的目的是为确定季节,协调历法,下一句“协时月、正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舜之巡守四岳,其实也就意味着四方和四时秩序的重建,也就是重建被破坏了的世界秩序。舜,就是二度创世的神或英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巡守四岳”的记述之后,有一句“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显得很突兀,尤其是“浚川”一句,尤其显得好没来由,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本来长篇大论地说着巡守的旷世大典,何以突然转到了水利工程(“浚川”即疏浚河流)?如果说“肇州”(划分各州的疆界),“封山”(选择几座大山作为地望)跟巡守还沾点边的话,“浚川”(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则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巡守”挂上钩。实际上,所谓“浚川”,就是治水,治水虽非巡守题内应有之义,却是创世叙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尧典》在此点出“浚川”一语,正是为了照应上面的洪水故事,但《尧典》于此对于治水仅仅用“浚川”二字一笔带过,与上文对于洪水泛滥的极力渲染又颇不相称,则流露出了《尧典》作者在历史编纂学上遇到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尧典》于上文既已言洪水,即意味着天地秩序之毁坏是因洪水所致,根据上下文关系,四岳之推举舜,显然是承上文洪水泛滥和共、鲧先后治水无功而来,所以按照这一文本脉络,舜上台后显然必先有治水之举,然后才能谈到天地秩序的重建。舜不治水,不但无法向尧和四岳交待,更无法向读者诸君交待!但《尧典》此处却又不敢大肆标榜舜治水,因为水为禹所治,地是禹所平,这一故事在《诗经》、《山海经》中就已经付诸歌咏和记载,可见其说早已广为流行,妇孺皆知,因此谁也不可能再把治水之功加在舜的头上,舜不可能窃禹之功为己有。但是,若舜不治水,则四岳之推举舜、尧之任命舜,全是白忙活,上文所述将无所着落。《尧典》所面临的历史编纂学的困境是一种逻辑和史料的矛盾:就史料而言,治水者是禹而不是舜;就逻辑而言,天地秩序既然是洪水所败,则要恢复天地秩序就必须治水,治水大业对于舜而言就是“义不容辞”!面对这一两难困境,两千多年前的这位《尧典》作者和我们平常人在遇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时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就是闪烁其词,欲说还休,他用“浚川”一语,轻轻带过,把一个大大的破绽潦草而巧妙地弥缝一番就算完事,如此一来,既使上文的记述有了着落,照顾了创世神话的固有套路,又不至于因为大张旗鼓地宣扬舜治水而得罪真正的治水功臣大禹。——《尧典》的作者在既有的史料基础上和既定的历史编纂逻辑约束下重述古史时所面临的这番不得不左推右挡、捉襟见肘的困境,就像一个用一堆颜色各异、形状参差的旧布片缝制一件百衲衣的老和尚一样,为了让衣服看起来像样,不得不费尽弥缝拼贴的心思。

5.舜先德(巡守)后刑(制定刑法),依法惩罚、流放了兴风作浪、捣乱秩序的共工、鲧等四凶,重整山河、重建秩序的大功告成,众望所归,因此,在尧死之后受禅为王。舜登基后,重整朝纲,设官分职,任命禹为负责治理水土的司空、弃为负责播时百谷的后稷、契为负责教化百姓的司徒,皋陶为负责刑法的士,垂为负责手工业的共工,益为负责管理草木鸟兽的虞,伯夷为负责宗族事务的秩宗,夔典乐,龙纳言。舜廷之上众贤毕集,众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庶绩咸熙”,天下和平。舜在重建了天地自然的秩序之后又确立了政治和人文的秩序。

——在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中,人间政治秩序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大多被归功于二度创世者,如在希腊神话中,创建奥林匹斯山神殿的是宙斯,而奥林匹斯万神殿的秩序无非就是人间社会秩序的投影。先天地秩序,而后人间制度,这大概正好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自然(天地万物)先于社会而存在,自然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们就想当然地认为,自然秩序也必定是在社会秩序之前就已确立,实际上,所有所谓自然秩序,比如时间、空间、万物的类别和用途,都是人文化成的结果,都是人类所建立,都是人类从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模式出发对自然的安排和想象。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尧典》的创世神话底蕴可谓昭然,可以说,《尧典》就是儒家历史编纂学中最早的创世神话版本,而前人之所以一直对《尧典》的神话性视而不见,相反却对其历史性深信不疑,除了被因为流传了两千多年而根深蒂固的儒家历史观麻痹了判断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由于的作者在运用既有的史料编造这个华夏历史开篇时上下其手,遵循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将其所用材料原本具有的神话色彩涤除殆尽。《尧典》一文貌似平实的历史叙事表象,不仅蒙住了人们的双眼,也跟历史打了一个大大的马虎眼。

附录:《尚书尧典》原文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1.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义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2.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3.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4.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後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5.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曰:「龙,朕墍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虞书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像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像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虞书舜典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即土}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汩作 九共 □饫】

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饫》。

虞书大禹谟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TaCclreYNt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虞书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颺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庶尹允谐,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尧趋舜步的上一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43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