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册意思及造句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旷世学术之争【注】,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祖暅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②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字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③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是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节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略有改动)

【注】:盖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天在上,地在下,天圆地方。浑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所以“盖天说”中“天在上,地在下”的说法是正确的。

B. 隋朝的科学家依据实地天文观测,“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得到了“浑天说”可信的结论。

C. 政治与宗教也会存在各自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并没有出现这些非学术因素介入“浑盖之争”中的情况。

D. “勾股定理”这类著名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

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B. 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这一举动给当时的天文学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一些科学研究以盖天说为依据。

C. “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比如:《太初历》的制订;张衡浑天仪的发明;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 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不多见,因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3. 阅读节选文段,概括在“浑盖之争”中,古人秉持的原则有哪些?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科学传统?

文言基础知识

4.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晒笑 千乘(shng) 珠砾 剽(pio)掠

B. 草芥 沂(y)水 锱珠 暴(bo)霜露

C. 谗言 喟(ku)然 逦迤 囷囷(qn)焉

D 殆尽 赂(l)秦 娇固 直栏横槛(kn)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舍瑟而作 作:起身,站起来

B. 始速祸焉 速:加快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

D. 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吾与点也

B. 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

C. 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

D. 如或知尔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B. 韩魏之经营

C. 思厥先祖父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蜀山兀,阿房出

D. 秦人不暇自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今闾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可不思所以还二圣之车乎?”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迁著原由网作郎。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①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

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是岁,赋入更先他时。中丞何铸言其矫伪欺俗,倾附赵鼎,落职。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先是,径山僧宗杲善谈禅理,从游者众,九成时往来其间。桧恐其议己,令司谏詹大方论其与宗杲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②隐然。广帅致籝金③,九成曰:“吾何敢苟取。”悉归之。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数月,病卒。宝庆初,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

(取材于《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大辟:死刑。②趺:这里指脚印。③籝金:泛指财富。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时遗九成书曰 遗:给

B. 召除宗正少卿 除:任命,授职

C. 金实厌兵 厌:满足

D. 每执书就明 就:到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www.58yuanyou.com入与非常也。

B. 皆中兴之本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 遂以太常博士召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因言十事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于是要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B. 职在详刑,可邀赏乎

我的职责就是审慎地断狱、用刑,能要求奖赏吗

C. 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特别不能轻率行事而苟且偷安。

D. 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纵然不能使人民得到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

12. 下列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朝廷策试进士,张九成慷慨陈词,直言不讳,透析宋金形势,因得考官赏识,选为廷试第一。

B. 金人求和,秦桧劝诱张九成支持和议,张九成严辞拒绝,并在朝堂上劝谏皇上要明察敌情。

C. 被贬邵州期间,张九成发现仓库空虚,便督促缴纳各种赋税,使得当年政府税收早于往年。

D. 在谪居南安的十四年里,张九成静心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并且依然保持着清廉自爱的本性。

13.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未有枉己而能直人。

默写。

14.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①长桥卧波,_____?______,不霁何虹?

②_____,_______,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

④_______,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⑤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锐

①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②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③“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④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⑤“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⑥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⑦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⑧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⑨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的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⑩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⑪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⑫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⑬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⑭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5. 下列关于题目“锄”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锄是一种农具,刘安爷用它锄地翻土,饱含着六安爷对庄稼和土地的热爱。

B. 锄是一种劳作行为,文中六安爷最后一次给百亩园锄地,锄喻示着他对土地告别。

C. 西湾村人用锄头在百亩园这片地上耕种了千百年,锄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D. 因为百亩园将变成焦炭厂,锄在文中是一个将不再频繁使用的农具,其中凝聚着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

16. 文章开头写村里人对于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不理解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17. 第9段和14段都描写了禾苗生长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18. 结合文中相关情节,概括分析六安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名著阅读。

19.“环境造就人”是指出身地位、家世背景、生活处境等因素会对人的性格形成影响。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人物形象时,应该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这几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谈环境对该人物性格的影响。

语言连贯。

2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 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 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 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 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21.下列语句表达得体是( )

A.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会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关于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现在,他们正责成学校领导进行研究落实。

B. 刘潇邀请他的导师王教授去看歌剧,王教授说:我对歌剧的喜好一般,你既然肯赏光,那我就去吧。

C. 由于本人的疏忽,日前不慎遗失了支票簿,承蒙你及时送回,我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你在家中等候。

D. 尊敬的毕淑敏女士,我是您的书迷,有幸购买了您很多本散文集,至今珍藏于家中。我觉得您的文章充满生命的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作文

22.完成下列写作。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里的“根本”是指植物的根。根,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请以“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要有故事,情节有波澜;②运用多种叙述和描写的手段,描述情景,刻画人物。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1. C 2. C

3. 原则:(1)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重视实际校验的严谨务实的科学传统。

4.【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

A项,有错误,“剽(pio)掠”,读音应为“pio”;

B项,有错误,“锱珠”,字形应为“锱铢”;“暴(bo)霜露” 读音应为“p”;

C项,正确;

D项,有错误,“娇固”,字形应为“骄固”;“直栏横槛(kn)” 读音应为“jin”;

故选C。

5.【答案】B项,“始速祸焉”是说“燕国便马上招来了祸端”。 速:招致。

6.【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是说“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吾与点也”是说“我赞同曾点的看法”。两个“与”分别是“动词,结交”“动词,赞同”;

B项,“杳不知其所之也”是说“不知它驶向何方”,“燕赵之收藏”是说“燕赵的收藏”。两个“之”分别是“动词,去”和“结构助词,的”;

C项,“且知方也”是说“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方六七十”是说“方圆六七十的国家”。两个“方”分别是“名词,道理”和“名词,方圆”;

D项,“如或知尔”是说“假如有人了解你们”,“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是说“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 ’”。两个“或”都是“名词,有人”。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7.【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因之以饥馑”是说“接着又遇上饥荒”。饥馑的古义和今义都是饥荒。

B项,“韩魏之经营”是说“韩国魏国聚敛的金玉珠宝”。经营:古义,积累的金玉珠宝;今义,策划并管理,计划和组织。

C项,“思厥先祖父”是说“想起当初祖辈、父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

D项,“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说“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故事:古义,指的是旧例、已有的事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8.【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是说“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章甫:名词动用,戴着礼帽。

A项,“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是说“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B项,“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是说“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弦:名词动用,弹琴;

C项,“蜀山兀,阿房出”是说“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变得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光秃秃的;

D项,“秦人不暇自哀”是说“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哀:为……哀叹。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9. C 10. B 11. C 12. C

13. 没有不正自身却能正人的。

【解析】

【9题详解】

C项,“金实厌兵”是说“金实际上已厌恶用兵”。厌:厌恶。

故选C。

10题详解】

A项,“祸乱之作sSpwBZyB,天所以开圣人也”是说“祸乱的发生,是上天用来开导圣人的”,“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说“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两个“所以”分别是“连词,用来……”“连词,……的原因”;

B项,“皆中兴之本也”是说“这都是中兴的根本”,“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是说“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项,“遂以太常博士召”是说“朝廷于是用太常博士征召他”,“不赂者以赂者丧”是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两个“以”分别是“介词,用”“介词,因为”;

D项,“因言十事”是说“接着谈到十件事”,“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是说“有刑罚加给人,就想到不要因为自己恼怒而滥用刑罚”。两个“因”分别是“连词,接着”“介词,因为”。

故选B。

【11题详解】

C项,“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是说“是不能轻率行事而苟且偷安”,“特”不是“特别”,翻译成“是、只是”。

故选C。

【12题详解】

C项,“督促缴纳各种赋税”错误,由原文“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可知,张九成并没有督促缴纳各种赋税。

故选C。

参考译文:

张九成字子韶,他的祖先是开封人,迁居钱塘。张九成游学京城,跟随杨时学习。绍兴二年,皇上将策试进士,诏令考官,直言的人放在高等。张九成的策试大略说:“祸乱的发生,是上天用来开导圣人的。希望陛下有刚毅大度的气魄,不要用忧虑惊恐来使自己气馁。臣看金人有必亡的趋势,我国有必兴的理由。好战必亡,失去旧的风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这些情况金国都存在。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女真,狡猾小子创业,有如儿戏,不值得忧虑。前世中兴的君主,大都崇尚刚德。不听谗言,节制欲望,远离坏人,防范奸恶,这都是中兴的根本。现在民间百姓都知道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难道不想如何迎接徽钦二帝还朝吗?”他被选拔为第一名。杨时给张九成写信说:“朝廷对策从中兴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刚毅大度的气魄,不为得失而进退(的心胸),是不能做到的。”

赵鼎把他推荐给朝廷,朝廷于是用太常博士征召他。到了之后,改为著作佐郎,升为著作郎。不久,授予宗正少卿、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兼任刑部侍郎。主管官员把已经判处死罪的案子呈上,张九成从头到尾审阅后得知案情,于是要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朝廷议论想奖赏张九成平反的功劳,张九成说:“我的职责就是断案详审,能要求奖赏吗?”不接受。

金人议和,张九成对赵鼎说:“金实际上已厌恶用兵,却虚张声势来动摇我国。”接着谈到十件事,他们果真能按照我们所说的行事,就与他们议和,要让主动权在朝廷一边。秦桧利诱他说:“姑且成全我这件事。”张九成说:“我为什么不同意和议,是不能轻率行事而苟且偷安。”秦桧说:“在朝中站稳必须闲暇自得、隐微不露。”张九成说:“没有不正自身却能正人的。”皇上问他和议之事,张九成说:“敌情多诈,不能不明察。”

因为在经筵谈起西汉灾异事,秦桧非常厌恶他,把他贬为邵州太守。到了那里,仓库空虚,下属官员请求督促没有交纳的酒租、苗绢,张九成说:“纵然不能使人民得到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当午,赋税比以往收得都早。中丞何铸说他矫伪欺俗,依附赵鼎,被撤销官职。

父亲去世张九成服丧,张九成免丧后,秦桧领取皇帝的旨意,皇上说:“自古朋党怕帝王知道,惟独这个人无所畏惧,可以任宫亲官。”在此之前,径山僧宗杲善于谈禅理,跟他来往的人很多,张九成时常往来其间。秦桧怕他议论自己,让司谏詹大方诬陷他与宗杲诽谤朝政,被贬到南安军居住。张九成在南安十四年,常常拿着书读到天亮。倚立庭下,时间长了两个脚印依稀可见。广帅送他籝金,九成说:“我怎敢收取。”全部归还。秦桧死后,起用为温州知州。户部派官吏催交军粮,人民深受其苦,张九成移送文书痛陈其弊端,户部坚持不变,张九成就请求以祠禄官回家。数月后,病逝。宝庆初年,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号文忠。

默写。

14.【答案】 (1). 未云何龙 (2). 复道行空 (3). 鼓瑟希 (4). 铿尔 (5). 异乎三子者之撰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以地事秦 (8).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15. D 项,“其中凝聚着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错误,应该是表现了六安爷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固守。原由网

16. 写村里人对于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不理解与六安爷坚持锄地的行为形成对比,表现了六安爷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17. 第9段描写的禾苗生长的景象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第14段描写的禾苗生长的景象突出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表达了对六安爷的赞美;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8. (1)热爱土地,不怕苦累:天气炎热,眼睛看不清,依然去田里锄地;腰酸背痛、手脚僵硬也要坚持,并沉醉其间。(2)勤劳朴实,农田好手: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眼睛看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并种出了令村民惊讶的整齐匀称的垅苗。(3)温和而又固执:大家劝阻时,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名著阅读。

19.【答案】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饱读诗书,才思聪慧,这使她善于思考。幼年失去母亲,礼教的约束相对少一些,才有了个性自由滋生的空间。寄居贾府之后,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sSpwBZyB成了强烈的冲突,造成了她与环境的格格不入,环境对她“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与宝玉的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也是无助无望的。多种环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这样一个临风洒泪,弱柳扶风,但是嘴上却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

语言连贯。

20.【答案】C

21.【答案】D

【解析】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

B项,“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接受自己的意见。这里说王教授感谢学生的邀请,不当。

C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百忙之中”用于对方。

故选D。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史册意思及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3921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