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1】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素位而行,唐虞后其谁与共?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纵心所欲,天地间惟我独尊。

这是近代画家、美术史家郑昶撰于1iUDkeQLhB940年的对联。

上联首二句出自《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上联是说,饿了以后进食,吃粗茶淡饭都像吃肉那样香甜;为了强身健体,安于用步行代替乘车骑马;又满足于“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唐尧虞舜以后有谁能像我自得其乐?

“安步以当车”,指人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下联首二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下联意思是说,富贵不能乱我之心,威武不能屈我之节,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主见行事,天地间只有我值得尊敬。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2】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此联相传为当年朱元璋微服私访时,主动邀请重庆府秀才余文到一家乡村酒店把盏叙话时所对。

上联说明了酒的两重作用,此联的主旨是劝人限酒,以免过量伤身,发怒助欲,伤德败事。《战国策魏策一》记载,大禹曾预见到美酒可能会造成损人亡国之祸,他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酒确能成事,亦能败事,可见酒可饮,不可“过”,更不可“酗”。

现实生活中,喝酒劝酒之风愈演愈烈,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劝酒的人认为不劝就是没有诚意,喝酒的人认为人家劝了不喝就是不礼貌,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清代关于喝酒劝酒有一段话很精彩:“君子喝酒,率真量雅;市井仆役喝酒,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可见,强行劝酒、“逼”酒,正是一种不好的表现。当然,在宴客应酬活动中,为表示友好、活跃气氛,适当地敬酒、祝酒是难免的,但应坚持“觥筹错落,各适其意”“客各尽欢,不必主劝”的原则。

下联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说君子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所以君主想要安定,就没有比改善政治、关注民生更重要的了。这种民本思想和为政观对今天的领导者也是有警示作用的。正是: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重订增广》)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3】

两忘宠辱心源净;

一扫荣枯眼界明。

此联选自南宋罗与之《卫生》诗。罗与之,宋代诗人,字与甫,宋理宗在位时(1224-1264年)累试不第,遂归隐,晚年潜心性命之学,著有《雪坡小稿》两卷。

上联的“宠辱”指仕途上的荣耀与耻辱、得志与失意,也泛指地位的高低、名誉的好坏。“心源”,指心性、性情,白居易《养拙》诗有“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上联是说:要想使心性清净、安宁,就要“寡欲”,把人生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外清眼境,内净心尘”“宠辱皆忘”。

下联的“荣枯”,本指草木茂盛与枯萎,也喻人事的盛衰、穷达,唐代温庭筠《题端庄树》诗云:“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唐代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下联是说,只要在心目中扫除“荣枯”之念,把富贵视如浮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那样就会眼界开阔。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4】

怒气伏宽,用宽自然少怒;

劳心喜逸,处逸慎勿忘劳。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怒气”,指愤怒的情绪。“伏”,通服,指降服、屈服、服从。“宽”,指宽厚,度量宽宏,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

上联意谓愤怒的情绪能被宽阔的胸怀所降服。

发怒几乎人人难免,怎样才能少怒和制怒呢?“用宽自然少怒”。所谓用“宽”,首先是要心宽。其次是怒上心头要善于“宽怀自解”。清人胡澹庵《颐人奇谈》收录的一首《西江月》很有意味:“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宽怀自解是良方,忿怒伤心染恙。凡是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下联的“劳心”,指动脑筋、费心思。“逸”,即安闲、安乐。“劳心喜逸”,意谓劳心的人喜欢安闲,“心逸,则日休(欢乐)也”.

下联提醒人们,劳心者固然喜逸、要逸,但处逸忘劳或劳逸过度都是不利的,劳逸要结合,劳苦与安逸都要适度。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5】

//www.58yuanyou.com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这是明末学者、诗文家、左都御史刘宗周题御史台联。刘宗周(1578-1645年),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上联是说,没有贪欲,心地就像水一样纯洁清澈。

对联里的“无欲”,指没有贪欲、贪求。《论语颜渊》:“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意思是说:假如你无贪欲,就是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上联警策自己克制私欲,正如刘宗周自己所言:“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扫除,以全吾湛然之性。”

上联讲无欲则刚,下联则讲直言正谏,自觉有霜洁一般的刚正威肃之气。

霜,比喻高洁,陆机《文赋》云:“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亦比喻严正、严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说:“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

刘宗周任左都御史,即“言官”之长,职责是“正己以正百僚”,使“大臣法,小臣廉,纪纲振肃”,弹劾贪官污吏,“面言主之过失”。据《通典职务六》载:“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后因称御史台为“霜台原由网”“霜署”,御史的奏章为“霜简”。刘氏对此感触颇深,因此他以此联自警,扫除私欲,让自己淡然无欲,使外物不能动其心。只有这样,方能言之凿凿,刚直不阿。

此联语带禅机,警世惕厉。“心似水”“气如霜”的比喻,形象生动,与联作者身份十分切合,可视为修身养性的格言。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6】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这是林则徐题陶然亭联,选自《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林则徐联集》。

陶然亭位于北京城西南,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亭名取自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陶然”,形容陶醉此间舒畅快乐之状。

此联为集句联,但略有改动。上联出自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潜,因任过80天彭泽令,故称。“三径”,典出晋代赵岐《三辅决iUDkeQLhB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作为归隐田园的典故。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即用此典,表达了诗人归隐恨晚及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生活乐趣。苏轼也有“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的诗句。

上联以“似闻”二字起句,将游人带至遐想的境界之中,领略陶令归隐的悠闲自乐的情趣。

下联出自苏轼www.58yuanyou.com《绝句三首》之一:“市区收罢豚鱼税,来与弥陀共一龛。”弥陀,即梵语“阿弥陀佛”的简称,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北齐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愿西遇弥陀,上征兜率。”明代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断迷习,消尘障,弥陀本性愿无恙。”

“来与弥陀共一龛”,非因弥陀是佛,乃是因其处此清静幽僻之地,可以避开人世间种种烦嚣,所以令人羡慕。

此联更增添了“陶然亭”超然、自适、自得其乐的“陶然”之趣。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7】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尘心渐息;

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俗气潜消。

此联选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是一副“借境调心”的联语。

上联的“尘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代梅尧臣有“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的诗句。

上联是说,安闲自在地漫步于山林泉石之间,就能使人世间的凡俗念虑逐渐停息。

下联的“夷犹”,亦作夷曲,一般指犹豫、迟疑不前,亦指从容自得。宋代张炎《真珠帘近雅轩即事》词:“休去,且料理琴书,夷犹古今。”

下联是说,如果从容自得地留恋于诗书图画的雅趣之中,那身上的粗俗习气就会潜移默化地消失。

洪氏在这则联语中说:“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意谓善于修身养性的人虽不沉溺于游山玩水或字画珍奇之中,但借山林泉石消除尘世俗念,借吟诗读书绘画的高尚情趣取代俗气,这无疑是调剂生活、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雅好。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8】

人有悲欢头易白;

山无古今色长青。

上联谓人有过悲狂喜的情志活动就容易衰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人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就会成为致病的因素。

人有悲欢不仅头易白,如果悲喜不节,还可能危及健康。如何掌握其中的度呢?圣哲先贤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样“守中和”,“和喜怒”,“勿过情”,就会对人大有好处。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山无古今,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故“山色不随春老”。正因为“山无古今色长青”,所以爱山、颂山、与山和谐相处成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主题,孔子早就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李清照曾咏诵:“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09】

学张公写百忍图,受许多快乐;

得老子退一步法,讨无限便宜。

此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张公”,即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堂,唐高宗祀泰山,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高宗称善,命赐缣帛而去。“百忍图”指以张公艺名义写成的《百忍歌》。张公艺注重修身养性,而且特别注重一个“忍”字,对此明代清虚子评价说:“能其忍者,唯唐时张公一人而已。公自幼及老,事无论大小,人无论贤愚,莫不处之以从容,过之以乐易。在人见之为险阻者,公视之皆坦夷也。在人见之为艰难者,公视之若平易也。”因而心中能得许多快乐。

下联的老子退一步法,是指老子“贵柔”,不与人争等一系列主张。《老子》有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意思是人们处世,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要安于柔雌的地位,甘作天下的沟溪;虽深知什么是光明嘹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不求人知;虽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作天下的低谷。

老子柔弱退让的主张,虽有其权术或消极的一面,但对于恬静养神却有无限好处。一个人如果凡事退一步想,淡定从容,知足常乐,对于保持心情的平和无疑会有积极作用,正是“退一步乾坤大,饶一著万虑休。”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10】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此联为清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自题联。

梅、兰、竹、菊素称花中四君子,象征着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几种道德标准。联语采用借物言志的手法,借竹、梅象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上联是说,竹性坚韧,“死不变节”,但有虚心的品格。竹的叶尖下垂,仿佛俯首,这是对谦虚形象的赞美。竹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视竹为君,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着墨是最多的。传说苏东坡不擅丹青,却好画竹,并视墨竹为墨君,题诗道: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当可消百忧。现代国画艺术家、书法家李苦禅也有赞美竹的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

下联赞扬梅无“仰面花”的傲骨精神。梅开常遇漫天雪,却有暗香袭人来。一般梅花的花蕊不向上,特别是垂枝梅类,小枝向下垂,开花时花向下,表明梅有“凌寒独自开”的阴柔之傲却无仰面的媚态。

联语显示了作者有傲骨而无傲气,谦虚待人而又不屈服强权的可贵品格。

还有一联是从另一角度写花和竹同人的关系:有福不离花世界,无愁常喜竹平安。此联是说有福气的人总不离花的世界,无愁烦的人常喜欢竹报平安。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读书岂为沽名誉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349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