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峡造句

李世恩:民原由网国庄浪才子县长遭绑架

水峡造句

王海帆像(摄于1937年)

民国庄浪才子县长遭绑架

作者:李世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夏历八月十二日夜,刚刚从一帮匪徒手中脱险的庄浪县长王海帆,投宿静宁县高家寨(疑为高家堡)。在经历了“九死我从贼中来,此怀兀兀胡为哉”(王海帆《车阻东岗坡,独立原头远眺》)的惊险之后,方才记起当日是自己44岁的生日。羁旅村店,秋风萧瑟,回首生平,不胜唏嘘,遂抱病写下《八月十二夜宿高家寨,新病方脱贼险,枕上忽念是日为余生日,怆然有成》:

病入秋风已不支,怆然抚枕动悲思。

谁知马齿加增日,正是蚕丛琐尾时。

此夜扪心犹有恨,七龄回首已无慈。

九泉路阻音难寄,母若知儿定痛儿。

是年,一种起源于印度的“虎烈拉”疫情经过海陆传入我国,后沿陇海线向内陆蔓延,在平凉、灵台等地相继暴发了“虎烈拉”痢疾,官方和民间对这种病都束手无策,疾病所到之处,人人自危。七八月之交,王海帆接到上司通知,赴平凉开会。其时,正是“虎烈拉”疫情肆虐平凉之际,城内每天都因此病死数十人。会议期间,跟随王海帆赴平凉的一位仆人不幸染疾,一日即殁。王海帆也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经医生诊治,稍有好转,便急忙离开平凉。

前几天来平凉的路上,他兴致颇高,见六盘山泼翠凝绿,还在马上口占了一首《山行即事》的古风,其中有云:“花傍马头明,山从云外陡。午饭熟鸡声,欣然沽村酒。”可回去的路上,仆人已抛骨异乡,一主一仆变成了孑然一身,且加之自己的病尚未痊愈,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策马翻六盘山,过隆德县,经三河镇,当行至离庄浪县城(时在今庄浪南湖镇)三十里的杜家堡村(今属隆德县温堡乡)时,突然被一群来历不明的穿军装的人挡住了去路。双方经过交涉,问明情况,原来这群军人是定西哗变的一个营,如无头苍蝇,迹近土匪。这群人在得知这位“先生”模样的人是庄浪县长时,顿时像遇到财神一样兴奋起来,遂向他索要所谓的“军饷”。王海帆为官清廉,本来身无长物,加之赴平凉开会就没带多少盘缠,怎能满足这些匪徒的胃口?

真是“秀才遇上兵”了,王海帆不论是对这帮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大声呵斥其罔顾国法、剪径劫人的犯法行为,他们都充耳不闻,只是一个劲儿地嚷:“我部经过庄浪地境,庄浪县就应该提供军饷。”双方反复交涉,根本无法谈拢。于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堂堂的地方政府官员,就被这伙无法无天的“军人”硬是扶上马背,拘为人质,簇拥着东向而去。临走时,还给围观的村民撂下一句话:如果庄浪县政府不提供足额军饷,就别想赎人。

庄浪县政府在接到村民的报信后,由政警李某等三人四处奔走,挪借银洋二千元,于七日后才打听到他们的下落,交钱赎人。

虎口逃生的王海帆即刻被原由网下属送到条件较好的邻县静宁治病。期间,他从友人处得知上司偏袒某乡绅,并准备将其调换的消息后,气愤难平,感慨“当道无知己,不必侈言是非,而文人书生之果不足与共事矣”(王海帆《自述》),即去电省政府提出辞职。病情好转后,他再未去庄浪,径直骑马回兰州,“誓不再入宦途”(同上)。

王海帆(1888-1944),原名永清,字海帆,后以字行,号半船,又号梧桐百尺楼主人,甘肃陇西县城人。宣统二年(1906),毕业于甘肃文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当选省参议员。民国七年,任甘肃化平县(今宁夏泾源县)知事,一年后调任省长公署参事、甘肃省议会史总纂。民国二十一年任庄浪县长。后决意仕途,闭门著述。

早在1911年,23岁的王海帆赴陕西时,见到当时的岷县县令尹凤谷,尹就对其同伴王健侯说:“王某面有清气,诗文亦系清才,恐终非富贵中人。”不料一语成谶。王海帆虽然仕途坎坷,但治学严谨,于词章、朴学俱有所成,而尤以诗称。其平生著作有《诗集》(十三卷)、《文集》(四卷)、《诸录》(五卷)、《杂著》(三卷)、《札记》(六卷)、《志稿》(四卷)、《联语抄存》(二卷)。民国时期的皋兰王健侯先生谓其诗“如美人剑客”;陇上宿儒韩定山谓其诗“豪迈俊爽,在陇上近代诗界中未可多得”;今人袁第锐先生称“其诗中遣词造句之工,直可上追古人,并世诸公,罕其匹矣”。

参考资料:《王海帆诗集》(200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水峡造句

王海帆手迹

王海帆诗选

王海帆(1888-1944),原名永清,字海帆,后以字行,号半船,又号梧桐百尺楼主人,甘肃陇西县城人。宣统二年(1906),毕业于甘肃文高等学堂,民国元kuyHqP年(1912),当选省参议员。民国七年,任化平县(原属甘肃,今宁夏泾源县)知事,一年后调任省长公署参事、甘肃省议会史总纂。民国二十一年任庄浪县长。晚年决意仕途,闭门著述。海帆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尤工诗文,善书法。今人袁第锐称:“先生之诗,在陇上诗界,未可多得。”“其诗中遣词造句之工,直可上追古人,并世诸公,罕其匹矣。”今年有《王海帆诗集》行世。

赴平凉经泾水峡

山光横马首,草色没平芜。

寺迥闲云护,天低远树扶。

夕阳沉古渡,流水绕长途。

何日捐尘网,烟波杂钓徒。

四月九日自化平策马从山脊至崆峒,从者于王二绅、儿子埮及仆童数人

携子还能二客从,崆峒来访古皇踪。

此山高据神州脊,青压中原云万重。

松风谡谡鸟关关,不见千年玄鹤还。

待到晚来钟磬寂,手携明月照空山。

夜宿西台栖云寺,适友人王少樵、顾汉青二君亦至,剪烛夜话,即依壁间吴炳丞太史原韵以志之

剪烛合有缘,学仙却无酒。

夜深呼明月,玄鹤几时有。

问道何年事,想当开辟后(1)

事远姑存疑,何暇置可否。

山僧为我言,此是仙灵薮。

于物尤征奇,有鸟名山狗(2)

瑶田龙鞭耕,芝草鹿衔走。

天外倚长剑,应有神呵守。

嗟我风尘人,年年攀辕柳。

何时学把臂,回头问二友。

//www.58yuanyou.com言便未能,探喉倾积阜。

高歌来松风,直欲摇星斗。

脚底万壑声,时闻老龙吼。

西窗共今宵,此会信非偶。

抽毫以记之,八年四月九。

写上雪壁看,合掌笑开口。

他年觅陈迹,景光定回首。

注:(1)山有黄帝问道广成子遗事。

(2)夜有鸟鸣,名看山狗。

以上三首作于1919年

崆峒山

秋落层层嶂,云生处处山。

横襟凭一壑,睥睨秦陇间。

高据神州上,仙华掌平开。

万峰突兀处,一发中原来。

不见问道人,空余问道迹。

奥窔自此开,山留一角碧。

域中崆峒七,汉皇登此巅。

神仙今无有,玄鹤驮上天。

松花寸寸碧,霜叶茸茸红。

他年图画里,着我在崆峒。

作于1923-1927

柳湖感旧

缁尘犹未拂,重上暖泉亭。

山远沉云黑,楼高倒水青。

秋光涤晶宇,草色媚幽庭。

廿载少年事,思量已渺冥。

静宁东城外三忠祠

寒鸦古木三忠祠,吊古来摩左相碑(1)

草覆荒阶余鸟粪,尘封垩壁有蛛丝。

复仇未尽孱朝力,保土翻留异代奇(2)

太息乡人张统制,岳坟屈膝了何时(3)

注:(1)有左文襄公篆书碑。

(2)文襄祭文叙及同治间三童子事。

(3)西湖岳坟四铁像,其一为天水张循王俊。

以上作于1929-1931

自庄浪赴平凉会议,道出三河镇见关山泼翠,马上口占

岚光泼翠洗尘埃,引我频频首屡回。

梦里看山多未见,客中览景似曾来。

雨能如意应时至,花不识名傍马开。

一阵凉风吹柳乱,鞭丝帽影与徘徊。

望崆峒山

芙蓉千尺耸崚嶒,十四年前策马登。

撑起西方天半壁,何曾依傍藉丘陵。

以上作于1932年

桂如亲家寄视游崆峒山诗,并言我八年四月九日题句犹在壁间也。赋答

十七年前抱一关,携儿偷得簿书闲。

曾凭蹴踏云中马,饱看崆峒雨后山(1)

今日沉思如梦www.58yuanyou.com里,当时题字在墙间。

因君寄讯重回首,已感劳生非旧颜。

注:(1)当时由化平自山顶策马下。

作于1934-1935年

雪后出平凉望崆峒山有感戊午事

十七年前忆旧游,崆峒立马气横秋。

河桥今日重回首,惆怅青山亦白头。

赴平凉柳树湾遇雪

冒冷冲寒柳树湾,沙埋冻柳屈如鬟。

不辞风雪扑人面,贪坐车沿看远山。

安国镇即宋侨置渭州处,在平凉西四十里

我是渭州人,行经此揽辔。

天水昔不竞,渭州此侨置。

地已属他人,徒于名是寄。

往事类此多,云示不忘意。

吾家半山翁,曩曾排众议。

终复熙河路,谁敢谓多事。

翘首望辽云,胡骑今恣肆。

如何谋人国,日蹙千里地。

黄柳舞春风,夕阳恋古寺。

望古复伤今,无端横涕泗。

平凉川中

又到花时节,如何在异乡。

落凫下泾水,春柳缀平凉。

人自别来老,田从乱后荒。

何堪忆前事,廿载旧琴堂。

以上作于1935-1936年

来源:平凉市文联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水峡造句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3406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