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排景物描写与细节和事件结合的文字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产业数字化,主要是指向三大产业领域逐步实现数字化的过程。在数字化方面,第一、二产业面临诸多挑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冲突梦魇并没有散去,如何结合依然待解;数字化在第三产业已表现出强劲势头。一机在手,可以预定飞机票、公园门票,可以预定餐厅和车辆。

生活数字化尤其关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基本民生领域,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在公共层面做到了均衡、精准、充分发展;私人领域主要是个体在商业、文娱、体育、旅游等民生领域,有了高品质和新颖的数字体验。

然而,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比如数据是冷冰冰的、被数据化是强制的。在一天生活中,我们的脸被技术终端无情地扫描多次。

因此,很多学者呼吁数字化转型中的温度。这种观点很有必要。在现代技术的冰冷感受面前,它能够确保人们拥有一种温暖。早期的技术,如不锈钢的制品、科学而理性的生产管理流程等,都散发出一种理性的冰冷气质。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极致形式,数据技术无疑会将这种冰冷发挥到极致,在无人系统、无人值守的地铁闸机面前,我们一旦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关爱的感受会非常明显。

但是,对于数据数字化转型来说,理性态度一直是笔者强调的。理性态度意味着,能够把握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本质问题,把握人与技术的理想关系。在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面前,我们也必须从根本角度展开思考。

数字化转型的基质,是各类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推动的节点扩张,从技术发展看,随着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技术的成熟,城市数字化必然会形成人机物智能的空间融合。资本的扩展、人们的需求、融合群智计算以及各类法律规则共同使得各类数字产品汇聚在一起,能够使得数字时代下的人实现“数字空间迁移”。这种空间迁移,其实质是从一个应用到另外一个应用。比如,当手机快没电时,有很多不知名的品牌共享充电器等着你使用,只要你愿意绑定并公开自己的信息,利用支付宝的积分,你可以免费租用,这种积分还可以让你无需押金购买自动售货机里的各类商品。技术体系无形之中开放权限让使用者进入一个未名的系统中,这种体验有点类似于“现实空间的被转车”。以前笔者回家,经常遇到一种情况,被转到其他车辆上,不堪其扰。

此外,在数字空间迁移中,我们还会碰到一个要证明“我是我”的数字身份认同的问题。有些证明材料需要重复提供,甚至还需要提供不必要的材料。技术系统已然构筑自身,它以“便捷、方便和效率”这一价值理念为基础,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的需求和问题被重新构筑出来,这种由个体本身潜在需求和不必要的问题构成的东西,对于个体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比如短视频、朋友圈的红点,提醒你赶紧点击更新。

在这样一个数字空间中,如何实现人与数据的自由关系呢?中国有个“画龙点睛”的成语,可以用来概括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数据、智能、信息等技术共同建构了一条数据之流,各类资本空间隐隐成势,等待着被精准画像的用户被抛入其中。面对这些情况,点睛之笔就在于,形成在技术体系中拒绝被转、被任意超链接到某个空间地方的意识,在链接处需要设立必要的技术壁垒与法律规范,去约束各类技术程序,用独有的自主性和权利,让数字空间迁移变得合理而可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让数字变得有温度只是点睛之笔的一种形式,还有更多的形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摘编自杨庆峰《人与数字的自由关系当如何实现》)

材料二∶

数字化转型中的被技术拒绝、数字鸿沟、数字异化、数字人格等,显示了数字技术逻辑与人文逻辑之间的错位或不同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上述问题常被视为技术缺乏温度的表征。这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技术应内秉温度的期冀,另一方面则倒逼我们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正如对问题的分析是通向问题解决的必要环节一样,厘清数字化转型中技术温度的缺失,恰恰可以有效地通向让技术有温度。因此,关于数字技术的人文审视是通向技术有温度的必由之路。

数字技术对人类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全范围重构,使得这种审视需要从基于但又必须高于技术的视角展开。

从技术视角来看,牛津大学的卢恰诺弗洛里迪教授等,在关于“在线生活倡议: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中社会关注的概念重构”研究中指出:“数字化转型至少以四种方式动摇了已经建立的参考框架:模糊实在与虚在的区别;模糊人、机器和自然的区别;信息从匮乏逆转为过剩;从实体优于交互转换为交互优于实体。”上述四种方式呈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本质区别。

进一步说,虽然技术与温度的关联并非只发生在数字化转型中,但在数字化转型中,至少上述四种方式为技术有温度或者技术缺原由网乏温度提供了新的语境。因此,从基于技术的意义来看,必须分析在上述四种方式中,技术可能产生温度的着力点、发生场景与表征方式等。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由数据挖掘技术所形成的数据自然界、数字技术闭环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人、数据与算法驱动所形成的信息茧房、人际交往的数字化等充斥着数字技术的逻辑,进而,让技术有温度的一种可能,恰恰在于技术逻辑的展开之原由网中,即在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将关于人的关怀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数字技术的设计、应用以及评估之中,进而赋予技术以温度。

这种技术式的贯穿,类似荷兰学者彼得保罗维贝克教授所提出的将技术道德化一样,通过将道德观念植入技术之中,来完成道德的展现。但还需要以一种高于技术的视角,来探寻这种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合理性的探寻主要指向让技术有温度的学理依据与实践需求。就学理依据而言,对技术工具论有效性与局限性的审度、对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二者关系的解析以及技术伦理学的新近发展等,为技术有温度超然客公众号提供了学理的合理性;就实践需求而言,如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技术冷漠现象、数字技术忧惧现象、数据焦虑现象等日常生活问题的出现,有悖于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初衷。因此,从实践需求维度看,需要让技术有温度地出场,来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摘编自闫宏秀《何处探寻让技术有温度的着力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产业数字化已经充分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公共和私人领域,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手机轻松安排餐饮、购物、就医、出行等。

B.对于数字化转型,作者认为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正体现了数据时代所散发出的理性的冰冷气质。

C.数字化转型中技术温度的缺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表现为被技术拒绝、数字鸿沟、数字异化、数字人格等问题。

D.数字化转型中,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厘清数字化转型中技术温度的缺失,可以找到让技术有温度的正确之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化转型中技术温度的缺失是当下数字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可见人类社会为应对这一新问题要更关注传统社会。

B.彼得保罗维贝克教授提出的将技术道德化,主张将关于人的关怀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技术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C.只要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让技术变得有温度起来,就能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实现人与数据的自由关系。

D.数字空间迁移,技术体系无形之中开放权限让使用者进入另一个未名的系统中,往往会造成使用者被打扰的情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化转型”时遇到的生活障碍的一项是(3分)

A.无人收费停车场,车主的手机信号出现异常,无法支付出场引起堵车。B.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热议。C.疫情之下,学校无奈之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为网上授课,引起热议。D.超市把报手机号获得会员信息改为扫码,反而使结账的队伍越来越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有人认为,在如何让数字化转型要有温度的论述上,材料二相比材料一要更具体。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团受领的任务是打穿插。即:在战幕拉开之后,全团在师进攻的正面上,兵分数路从敌前沿防线的空隙间猛插过去,楔入纵深断敌退路,在保证大部队全歼第一道防线之敌的同时,为后续部队进逼敌第二道防线取得支撑点。

上级交给我们九连的具体任务是:在战幕拉开的当天,火速急插,务必于当天下午六时抵达敌364高地前沿,于次日攻占敌364高地,并死死扼守该高地。

据情报得知:364高地上有敌一个加强连扼守,阵地前设有竹签、铁丝网,布有地雷,高地上有敌炮阵地,多梯次的堑壕和明碉暗堡……

全连上下都为当上了尖刀连而自豪。但大家更明白:摆在我们九连面前的,将是一场很难想象的恶仗!团里已决定一排为尖刀排,党支部再次开会,商定连干谁带尖刀排。团里搞新闻报道的高干事列席了我们的支委会。支委们刚坐下来,靳开来便站起来说:“这个会根本不需要再开吆!查查我军历史上的战例,副连长带尖刀排,已是不成条文的章程!既然战前上级开恩提我为副连长,给了我个首先去死的官衔,那我靳开来就得知恩图报!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子来!”

高干事没有往他的小本上记,这些牢骚话显然毫无闪光之处。

梁三喜刚提出要带尖刀排,就被靳开来大声喝住:“连长,少啰嗦,要带尖刀排,比起我靳开来,你绝对没资格!”

我和高干事都一愣。

靳开来接上对梁三喜道:“当然,讲指挥能力,我靳开来从心里服你;论军事素质,你也比我靳开来高一筹!我说的资格是:我靳开来兄弟四个,死我一个,我老父老母还有仨儿子去养老送终,祖坟上断不了烟火。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为革命死得早,二哥为他人死得惨,惨啊!就凭这,不到万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来!”他转脸对我和高干事,“你们不知道连长家的事……咳!我这个人,就愿意把话说得白一些,尽管说白了的话怪难听。”

我心里沉甸甸的。下连这么久了,我竟对连长的身世一无所知!

靳开来擦了擦发湿的眼睛:“连长,我说句掏心话,全连谁‘光荣’了,我都不会过分伤心,为国捐躯,打仗死的吆!唯独你,如果有个万一……你那白发老母亲,还有韩玉秀怎么办……咳!小韩该是早已生了,可你还不知她生的是男是女啊!”

梁三喜摆了摆手,声音有些颤抖:“副连长,别说那些了!”

我眼里阵阵发潮。怪我,都怪我这不称职的指导员,使连长早该休假却没休成!

“行了。别开马拉松会了。顺理成章,带尖刀排的事,听我的。”靳开来拍板定了音。超然客公众号

……

在敌人反扑的间隙,梁三喜已两次派出战士在这无名高地周围到处找水,找吃的。别处均没有发现水,就敌人营房旁边有口井,但是,经过卫生员化验,井中已放上毒了。敌人已撤离的营房里,大米倒不少,一麻袋一麻袋的,麻袋上全印着“中国粮”的字样。可没有水,要大米有啥用啊!

时已中午,赤日当头,烤的我们连喘气都感到困难了。

三班长望了望我和梁三喜,嗫嚅地说:“山脚下……有一片甘蔗地……”

靳开来点起烟,贪婪地吸了两口:“指导员,是否让我去搞点‘战斗力’回来?”

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战斗力”是什么,便站起来说:“让我带几个战士去吧,搞他一大捆来!”

靳开来站起来把我按下:“还用你去!你当指导员的能有这个话,我就高兴!这犯错误的事,我哪能让你们当正职的去干!反正我靳开来没有政治头脑已经出名了,如果不死在这战场上,回国后宁愿背个处分回老家!”

战前,上级曾严厉地三令五申:进入越南后,要像在国内那样,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准动越南老乡的一针一线。违者,要加倍严肃处理。

靳开来跃出堑壕,带三班走了。

我和梁三喜有气无力地在堑壕里走着,察看各班、各排的情况。全连又有三个伤号,因流血过多和缺水牺牲了。活下来的同志们个个口干舌燥,偎依在烈日下的堑壕里,连说话的劲都没有了……

猛然间,从高地右下方传来“轰”的一声响,我和梁三喜认为是主峰上的敌人又要进行炮击前的试射,忙一下站起来,让战士们进入射击位置,做好击退敌人反扑的准备。可等了会,却不见一点动静。这时,三班长扛着一大捆甘蔗,跑进堑壕:“不,不好了!我们回来的路上,副连长踩响了地雷!

他……他干啥事都非得他走在前头不行,他……”三班长放声哭了。

……

评功活动完结后,接着进行烈士善后工作。烈士善后工作进行极为顺利。烈士的亲属们深知亲人是为国捐躯,个个深明大义,没有谁向我们提出任何超出规定的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亲人怎样牺牲的。我向他们一一讲述烈士的功绩,并把授给烈士的军功章捧献给他们。

但是,当我面对靳开来的妻子和那四岁的小男孩时,我为难了。我向烈士的遗妻和幼子,讲述了副连长怎样带尖刀排为全连开路,怎样炸毁了两个敌碉堡,又怎样坚守无名高地消灭敌人。当然,我省去了副连长带人去搞甘蔗的事,我只说副连长在阵地前找水踩响了地雷……

当靳开来的遗妻抬起泪眼望着我,对这位来自河南禹县一个公社社办棉油厂的合同工,我已无言安慰。所有烈士亲人都有一枚授予烈士的军功章(大部分是三等功)。唯独她没有……

我拭泪把我的一等军功章双手捧给她:“收下吧,这是我们九连授给一等功臣靳开来烈士的勋章!”

这位憨厚淳朴的女合同工,双手接过军功章捧在胸前凝望着。过了会儿,她才把这军功章连同靳开来烈士留下的那张全家福一起包进手帕,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她带着那四岁的小男孩,不声不响地离开了连队。

(选自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靳开来说到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儿时,“梁三喜摆了摆手,声音有些颤抖”,表现了梁三喜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和亏欠。

B.战争中极度缺水,使大家“有气无力”“连说话的劲都没有了”,这都体现了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斗志也正在逐渐衰减。

C.小说写敌人撤离时营房里留下的一麻袋一麻袋印有“中国粮”的大米,看似闲笔,实有深意,暗示了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

D.文中写346高地“阵地前设有竹签、铁丝网,布有地雷”,这为后文写靳开来踩上地雷牺牲埋下伏笔,使小说叙述严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特别是靳开来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他直爽、爱发牢骚却敢说真话的性格特点。

B.小说注重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如用“捧”“凝望”“小心翼翼”等细节,写出了靳开来妻子对丈夫功勋的虔敬。

C.小说运用借喻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比如把砍甘蔗说成“搞点‘战斗力’”,把牺牲说成“光荣”,很有生活气息。

D.小说在介绍梁三喜的家庭状况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靳开来的语言从侧面来介绍,这对梁三喜的形象作了有益补充。

8.小说以指导员“我”这个战争的亲历者来讲述故事,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小说在刻画靳开来这一人物上,透露着“情”与“理”的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①,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初,逵过皮氏,曰:“争地先据者胜。”及围急,知不免,乃使人间行送印绶归郡,且曰:“急据皮氏。”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计疑援谋士,援由是留七日。郡从逵言,故得无败。

后举茂獉才獉,除渑池令。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时县寄治蠡城,城堑不固,逵从琰求兵修城。诸欲为乱者皆不隐其谋,故逵得尽诛之。遂修城拒琰。琰败,逵以丧祖父去官。太祖征马超,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獉二獉千獉石悉如贾逵,吾何优?”太祖征刘备,先遣逵至斜谷观形势。道逢水衡②,载囚人数十车,逵以军事急,辄竟重者一人,皆放其余。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文帝即位,以逵为豫州刺史。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兵曹从事受前刺吏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

会病笃,谓左右曰:“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薨,谥曰肃侯。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部武:军队。②水衡:水衡都尉。这里指其部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

B.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GYnRjQ者/琰信之

C.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

D.高干反/张琰将举兵以应之/逵不知其/谋往见琰/闻变起/欲还/恐见执/乃为琰画计/如与同谋者/琰信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又作“茂材”,与“孝廉”同为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东汉时因避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成茂才。

B.二千石:是古代的官名,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准,故以“石”称之。汉代郡守是二千石,所以二千石是郡守的通称。

C.梓宫:是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因用“梓木”制作,故名,后世借指已死而未入葬的皇帝灵柩。文中指皇帝灵柩。

D.摄:是古代官职任免常用词之一,表示暂时兼任某个官职,如“周公摄政”。文中“州郡多不摄”的“摄”也是此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逵尽职尽责,忠贞不二。郭援进攻绛城,贾逵坚守不降,及至城破,郭援想用武力胁迫他,要招他为将领,他也毫不动摇。

B.贾逵机智果敢,善于应变。高干造反,贾逵知情后,佯装为张琰出谋划策,获取信任,借故需要士兵修城并趁机将乱贼一网打尽。

C.贾逵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去斜谷途中,遇到水衡都尉部属押解的几十车囚犯,因军事紧急只追究罪行最大的一个,放了其余人犯。

D.贾逵执法严厉,一丝不苟。担任豫州刺史时,对于那些阿谀放纵不遵守法律的高官,他全都上奏罢免了他们,皇帝称“逵真刺史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绛吏民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4分)

(2)兵曹从事受前刺吏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4分)

14.绛城被攻下,贾逵拒不向郭援叩头,“援怒,将斩之”,为何最终“得免”?(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太湖

文征明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惊艳开篇,明亮的湖水中岛屿纵横交错,湖岸万紫千红,芙蓉美丽动人,神采奕奕。

B.颔联与颈联都是描写太湖的雄奇广大,然而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虚实相生,物我合一,构思精巧。

C.尾联运用范蠡泛游五湖的典故,表达对前贤的仰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希望效仿前贤过隐逸生活的心情。

D.本诗主要描写太湖雄阔的自然风光,但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无限感慨,从而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厚。

16.文征明自称其诗“格调卑弱”,就此诗而言,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诗歌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道德高尚者与品质低劣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正如《论语里仁》中孔子所说的“ ▲ , ▲ ”。

(2)李白在《将进酒》说的“ ▲ , ▲ ”,让人们明白,人生即使有失意,也不必灰心丧气,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水天一色,一轮明月高挂青空的景象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将首开夜场迎上元之夜”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 ▲ ,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时间,一系列烫口的话题让我们不禁思考,当顶着600年的历史光环闪耀的故宫走到当下,变得被可亲可近时,正悄然酝酿着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

▲ ,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开发上,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 ▲ ,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从文创产品“故宫淘宝”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博物馆名声大噪的不仅是价值连城、 ▲ 的“稀世珍宝”,更是这些文物如何从历史的摆件成为生活的代言。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褒贬不一 不容置疑 自成一家 鬼斧神工

B.莫衷一是 毋庸置疑 别出机杼 鬼斧神工

C.莫衷一是 不容置疑 别出机杼 巧夺天工

D.褒贬不一 毋庸置疑 自成一家 巧夺天工

19.下列选项,是写上元节的一项是(3分)

A.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唐李商隐)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宋晏殊)

C.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陆游)

D.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明汤显祖)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悄然酝酿着。

B.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被可亲可近时,正悄然酝酿着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

C.当顶着600年的历史光环闪耀的故宫走到当下,被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悄然酝酿着。

D.当顶着600年的历史光环闪耀的故宫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正悄然酝酿着文GYnRjQ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战国纵横家中,苏秦的个人遭际及功业是值得玩味的。苏秦在齐国享受到齐王的优待,这使得与苏秦争宠的齐国权臣怀恨在心,向苏秦下了毒手,派人刺杀苏秦。但刺客没能一下子杀死苏秦,①▲。临死前,苏秦告诉齐王,愿以燕国间谍之名车裂而死,凶手必然浮出水面。苏秦引蛇出洞的计策收到了预定的效果,刺客果然如苏秦所料,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和行刺过程,苏秦凭一条妙计就让事情水落石出。但,这算不上苏秦的真本事所在。

苏秦的真正本事在这里。他敏锐地发现,②▲,弱国需要的是安全,强国需要的是扩张。问题是,安全需要和扩张需要只是一个愿望,确保愿望的实现才是关键。苏秦比其他谋士高明的地方,③▲。这一理论具有简单性、明确性、实用性。其所指是:面对强秦,必须维持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两大战略力量的均衡,而合纵联盟,是实现这种均衡的唯一可能。

2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根据文中信息简要分析苏秦临终之计最后奏效的原因。(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让举国上下记住了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刘洋、王亚平、叶光富、汤洪波等航天英雄。

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23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邓清明均以出色表现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 分)B(这种态度是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思考,并不是数据时代的理性冰冷气质。)

2.(3 分)D(A 项推断无据,并非特有,且并不是要更关注传统社会;B 项张冠李戴,只是类似,并不是他提出的;C 项说法绝对,且实现人与数据自由关系形式多样。) 3.(3 分)C

4.(4 分)①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能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②但也存在如数据冷冰冰、被数据化等问题;③对此需理性态度,从根本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让数字变得有温度;

④最后指出让数字变得有温度只是实现人与数据自由关系的一种形式。(最后指出实现人与数据的自由关系,不能仅依靠让数字变得有温度这一种形式。)

5.(6 分) 同意:

材料一中让数字变得有温度只是人与自然实现自由关系的一种方式,材料重点论述了“数字空间转移”问题。而材料二除指出数据技术缺乏温度的表征(问题)外,更指出要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进而从高于技术的视角来探寻让数字技术有温度的着力点及方法途径。

不同意:

材料一主要围绕“人与数字的自由关系当如何实现”的话题,指出数字产业化虽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却也存在问题,需理性思考,要用数字变得有温度等方法来实现人与数据的自由关系。

材料二讲的是“何处探寻让技术有温度的着力点”,除指出数据技术缺乏温度的表征

(问题)外,更指出要从人文维度审视数字技术,进而从高于技术超然客公众号的视角来探寻让数字技术有温度的着力点及方法途径。

两者写作侧重点(主话题)不同,材料一侧重于大的方面,材料二侧重于具体的方面。两者不可比。

6.(3 分)B

7.(3 分)C

8.(4 分)①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能更好地反映“我”经过战争洗礼的成长变化;(作为指导员从“不称职”(不了解梁三喜得家庭情况、让梁三喜没有休成假),到敢于为战士承担责任(愿意带领战士去砍甘蔗),再到最后的成熟(把军功章给靳开来的妻子))

③通过我的讲述能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战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烈士家属深明大义、质朴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9.(6 分)①从“情”的角度看,靳开来砍甘蔗是为了解决GYnRjQ对全连战士生命造成威胁的缺水问题;从“理”的角度看,这样做是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行为。

②从“情”的角度看,靳开来身先士卒、勇挑重担、视死如归的精神应该受到表彰;从“理”的角度看,违反军纪不能授予表彰。

10.(3 分)A

11.(3 分)D(文中的“州郡多不摄”的“摄”为“治理”。)

12.(3 分)D

13.(8 分)(1)绛城的官民们都登上城墙高呼:“(如果)背弃约定要杀我们贤明的父母官,(我们)宁愿一起去死!”(“乘”、“负”、“要”、“君”,各 1 分。共 4 分)

(2)豫州一个兵曹从事得到前任刺史批准休假了,贾逵上任了好几个月,(他)才回到州府来,(贾逵)将他拷打致死。(1 句 1 分,共 4 分)

14.(3 分)①绛城父老与郭援约定不杀害贾逵。②郭援若违背约定,绛城官民将一同赴死。③郭援部下感到贾逵仁义,很多人替他求情。④郭援听说贾逵的贤名,想要重用他。

(一点 1 分,任意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贾逵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还是幼孩时,游戏玩耍经常模仿军队的行军打仗,祖父常常觉得很奇异,说:“你长大成人后一定是将帅。”最初的时候做郡里的小吏,兼任绛城的长官。叛将郭援进兵攻打河东时,所经过的城镇都被攻克,贾这一直坚守绛城,郭援攻打不下,于是召集单于部队合力围攻。(眼看)绛城就要被攻克了,掌管绛城日常事务的德 高望重的父老们跟郭援约定,不能杀害贾逵。绛城守兵溃败之后,郭援(早己)听说贾逵的贤名,想让他担任将领,(就)用武力挟持他,贾逵毫不动摇。(郭援)左右的人带领贾逵(去见郭援),要他磕头,贾逵高声呵斥说:“哪里有国家的官员给作乱叛国的人磕头的道理!”郭援十分恼怒,将要杀他。绛城的官民们都登上城墙高呼:“(如果)背弃约定要杀我们贤明的父母官,(我们)宁愿一起去死!”(郭援的)部下也感到贾逵仁义,很多人替他求情,贾逵才 得以免死。(绛城被围攻)之初,贾造去拜访皮氏,说:“(两军)争夺阵地最先得到援助的一方胜利。”等到绛城被围攻紧急了,(贾逵)知道失败的结局避免不了,就派人秘密地将(绛县的)官印送回郡府,并且建议“火速增援皮氏”。贾逵担心郭援先得到皮氏,就用计策迷惑郭援出谋划策的人,郭援因此停留了七天。郡府的长官听从了贾逵的建议,因而能够不败。

后来(贾逵)被推举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的县令。高干谋反,张琰准备起兵来响应他。贾逵不知道张琰的阴谋,去会见张琰。听到兵变的消息,想要回去,又怕被扣留,就假装给张琰出谋划策,好像参与同谋的人一样。张琰相信了他。当时县府托付(他人)修治蠡城城墙,城墙下的护城河不牢固,贾逵(就)向张琰借兵修护城河。那些想要作乱的人都不隐瞒自己的图谋,所以贾逵能够(将他们)一网打尽。(贾逵)于是修治城墙(来)抵御张琰。打败张琰(之后),贾逵因为祖父去世请求辞去官职。太祖征讨马超,召请(贾逵)来计议军事,(听了贾逵的见解,太祖)十分高兴,对身边侍从们说:“假使全国二千石俸禄的官员全像贾逵这样, 我还忧虑什么呢?”太祖征伐刘备,事先派贾逵到斜谷去观察地形状况。(贾逵)途中遇到水衡都尉的部属,押解着几十车犯人,贾逵因为军事紧急果断地追究了罪行最大的一个犯人, 把其余的人犯都释放了。太祖在洛阳驾崩,贾逵主持了丧事典礼。当时鄢陵侯代理越骑将军的曹彰从长安赶来吊丧,(私下)向贾逵问起先王的印玺现在什么地方。贾逵态度严肃地说:“先王的印玺,不是您所应该打听的事。”(之后,贾逵)就侍奉着太祖的灵枢回到邺下。

文帝登基,用贾逵担任豫州刺史。当时全国(因太祖驾崩)刚刚恢复(安定),州郡仍处在混乱之中。豫州一个兵曹从事得到前任刺史批准休假了,贾逵上任了好几个月,(他)才回到州府来,(贾逵)将他拷打致死。把那些徇私放纵不依法办事的二千石俸禄以下官员,都上奏罢免了。文帝(十分赞赏地)说:“贾逵是真正的刺史啊。”

贾逵病重时,对身边的人说:“(我一生)蒙受国家的深厚恩情,恨不得斩下孙权的首级带到九泉去拜见太祖。(我死后)丧事一律从简,不能铺排张扬。”(贾逵)死了,赠谥“肃侯”。豫州官吏百姓感念他的德行,给他刻石树碑,设立祠堂。青龙年间,文帝东征,乘着辇车来到贾逵的祠堂(拜祭);下诏说:“贾逵生前对国家尽忠而有勋绩,死后又被官吏百姓所缅怀,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死而不朽’的人了。一定要公告天下,用来勉励未来的人。”

15.(3 分)A (不是“拟人”,而是“比喻”。)

16.(6 分)不同意:①意象阔大,意境雄浑:诗人选取“洪涛”、“日月”“泽国”等意象,描绘岛屿纵横、湖岸绵延、湖面阔大等景象,视野开阔,意境雄浑。(3 分)②情感豪放:从“胸贮”、“身游”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胸襟极其宽广,游兴十分浓烈,感情雄豪奔放。(3 分)

同意:从尾联看,隐含着作者虽有中流击楫的雄心,却又有着归隐的想法;虽想模仿范蠡建立功业后潇洒归隐,却又找不到路径。

17.(6 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8.(3 分)D

19.(3 分)A

20.(3 分)A

21.(6 分)①只好逃之夭夭(躲藏起来)②六国各有不同的需要③是他的均衡理论

22.(5 分)①苏秦从事间谍活动,谋乱齐国,理应处以死罪(理应被杀);②刺客为国家除害,不是凶手(没有犯罪),而是义士(而有功);③刺客担惊受怕是多余的,不必东躲西藏。(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注意,只写出第三点不得分,因为前两条理由是前提。)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原创否则皆为转载,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铺排景物描写与细节和事件结合的文字

文章地址: www.58yuanyou.com/wenzhang/127365.html

相关推荐